一种菌块接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1944发布日期:2019-04-23 23:46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菌块接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实验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真菌用菌块接种器。



背景技术:

在微生物相关实验中,涉及将打完孔的真菌从培养基平板接种到培养皿中,常用到的接种工具有接种环和接种针,由于接种环或接种针非常细,与菌饼的接触面积很小,菌饼不容易被挑起,而且挑起的菌饼容易滑落,对实验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导致接种失败,影响实验的效果和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方便获取完整菌块的菌块接种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菌块接种器,包括第一手执柄、第二手执柄、第一接种铲和第二接种铲;所述第一手执柄与所述第二手执柄活动铰接,所述第一手执柄的非铰接端固定设有第一接种铲,所述第二手执柄的非铰接端固定设有第二接种铲。所述第一接种铲与第二接种铲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种铲与所述第二接种铲分别为自其连接端向末端渐窄,呈三角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执柄与所述第二手执柄之间固定设有压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执柄包括第一握持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固结于所述第一握持部,所述第一握持部为环状,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固结于所述第一接种铲;所述第二手执柄包括第二握持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固结于所述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二握持部为环状,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固结于所述第二接种铲;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活动铰接;所述压簧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铰接销活动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执柄与所述第二手执柄通过手拧螺丝与螺母活动铰接,所述手拧螺丝的螺柱穿过第一手执柄与第二手执柄后与所述螺母匹配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通过第一接种铲与第二接种铲的设置,增大接种器与菌块的接触面积,通过设置相互铰接的第一手执柄与第二手执柄,代替了原来只有单独手执柄的接种环与接种针,使得接种器能通过夹持的方式夹取菌块,整体的设计使得接种器能获得完整且不易滑落的菌块。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手持柄,2-第二手持柄,11-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3-第一接种铲,4-第二接种铲,5-压簧,6-铰接销,7-第一握持部,8-第二握持部,9-手拧螺丝,1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菌块接种器,包括第一手执柄1,第二手执柄2,第一接种铲3,第二接种铲4和铰接销6;所述第一手执柄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手执柄2的一端通过铰接销6铰接,所述第一手执柄1的另一端为非铰接端,其固定设有第一接种铲3,所述第二手执柄2的的另一端为非铰接端,其固定设有第二接种铲4。第一接种铲3与第二接种铲4相对应。其中,所述第一接种铲3为自其连接端向末端渐窄,呈三角形状。第二接种铲4为自其连接端向末端渐窄,呈三角形状。

使用接种器接种时,将第一手执柄与第二手执柄靠拢,使得第一接种铲和第二接种铲靠近菌块并利用其三角形的尖端铲起菌块,再将菌块移至培养皿中。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接种铲与第二接种铲的设置,增大接种器与菌块的接触面积,通过第一接种铲与第二接种铲设置为自其连接端向末端渐窄,呈三角形状,能利用三角形的尖端挑起菌块,通过设置相互铰接的第一手执柄与第二手执柄,代替了原来只有单独的手持柄的接种环与接种针,使得接种器能通过夹持的方式夹取菌块,整体的设计使得接种器能获得完整且不易滑落的菌块。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二所述的一种菌块接种器,结构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二所述第一手执柄1和所述第二手执柄2之间设有可使其保持张开状态的压簧5。

使用接种器接种时,将第一手执柄1与第二手执柄2往压簧5的方向靠拢,使得第一接种铲3和第二接种铲4靠近菌块并利用其三角形的尖端铲起菌块,再将菌块移至培养皿中。

本实施例二通过增设压簧,使得第一手执柄和第二手执柄的初始位置固定,增加了接种器结构的稳定性。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三的所述的一种菌块接种器,包括第一握持部7、第二握持部8、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22、压簧5、第一接种铲3、第二接种铲4以及铰接销6;所述第一握持部7与第一连接部11固定连接,构成第一手执柄,所述第二握持部8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固定连接,构成第二手执柄,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通过所述铰接销6铰接,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2之间设有可使其保持张开状态的压簧5。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非铰接端设有第一接种铲3,所述第二连接部22的非铰接端设有第二接种铲4。所述第一握持部7与所述第二握持部8均为环状件。其中,第一接种铲3与第二接种铲4相对应。所述第一接种铲3与第二接种铲4均为自其连接端向末端渐窄,呈三角形状。

接种时,手指穿过环状的第一握持部7与第二握持部8,向压簧的方向靠拢,从而带动第一接种铲7与第二接种铲8相互靠近,并利用其斜面的尖端铲起菌块,再将菌块移至培养皿。

本实施例通过新增的第一握持部7和第二握持部8,将手部定位,防止因手滑和手抖造成与接种器的脱离,方便接种操作。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四的结构大致与实施例三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用锁紧件代替活动连接的铰接销。所述锁紧件包括手拧螺丝9和螺母10。手拧螺丝9贯穿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后螺纹连接螺母10。通过手拧螺丝9和螺母10位置关系调节,从而调节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相互位置的锁紧或活动。

使用接种器接种时,手指穿过环状的第一握持部7与第二握持部8,向压簧的方向靠拢,从而带动第一接种铲7与第二接种铲8相互靠近,并利用其斜面的尖端铲起菌块,接着拧紧手拧螺丝,固定夹取位置,再将菌块移至培养皿。

本实施例通过增加锁紧件,使得夹取过程更加稳定,提高接种成功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