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润版液循环系统用清洗液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0303发布日期:2019-08-17 01:58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机润版液循环系统用清洗液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印刷机润版液循环系统用清洗液a剂和b剂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印刷机作为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等机构组成。印刷机分为凸版、平板、凹版和孔板印刷机。世界印刷机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0多年来,印刷机械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是胶印印刷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单张纸胶印机最大印刷速度为10000印/小时。这一时期除了单色、双色机以外,多数制造商都能够制造纸张翻转机构,进行双面印刷。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单张纸胶印机为标志,国际上印刷机械设计制造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与第一阶段的机型相比,新一代机型的速度进一步提高,由10000印/小时提高到15000印/小时,印前预调整时间也由第一阶段的2小时左右大大缩短为15分钟左右。进入21世纪以来印刷机械迎来第三个发展阶段,单张纸胶印机的某些机型可以达到17000-18000印/小时,但制造厂商并不极力追求印刷机最大印刷速度的提高,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缩短印刷前准备时间和更换活件的时间追求更高生产效率。

水墨平衡是印刷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水”—即润版液的使用过程中,“水的大小”即润版液浓度及用量方面受到更多的重视,而整个润湿循环系统的清洁却经常被忽略。由于润版液的循环使用,油墨、纸张以及其它一些化学用品中的成分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循环系统,长期下来会造成这些混合污垢的堆积(尤其是在管道内部),导致润版液循环系统(主要是水箱)浑浊及管道细菌滋生并散发异味,从而严重影响印刷质量。使用清水对循环系统加以清洗不能清洗彻底,目前常规的清洗方法可以使用酒精,但是在印刷循环系统沉积的油墨、纸屑、霉菌或钙化物是很难清洗掉的,或者还可以倒入碱性清洗剂进行清洗,但这种清洗方法在清洗过程中需要浪费大量的水去反复冲洗,以清除碱性清洗剂对印刷机ph值的改变,但即便如此,在使用印刷机时,依然容易出现润版液的ph值偏移,严重影响印刷效果,还会出现印刷毁纸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机润版液循环系统用清洗液组合物,具体包括a剂和b剂,其中,a剂能够有效去除印刷循环系统沉积的油墨、纸屑、霉菌或钙化物,b剂能够将印刷机的ph值降低到与润版液相适宜的数值,有效防止了后续使用润版液时,润版液ph值的偏移,本发明的清洗液组合物有效的简化了操作步骤,在节省时间和水资源的同时,达到了清洗、保护印刷机润版液循环系统的目的。

一种印刷机润版液循环系统用清洗液组合物,所述印刷机润版液循环系统用清洗液包括a剂和b剂,按质量体积比计;

a剂包括10-20%五水偏硅酸钠、1-10%三聚磷酸钠、2-6%二甲苯磺酸钠、1-5%防腐剂、余量为水;

b剂包括1-5%酸、0.5-1.5%苯甲酸钠、3-15%表面活性剂、0.2-2%防腐剂、0.1-1%杀菌剂、余量为水。

a剂中,五水偏硅酸钠为白色结晶状粉末,易溶于水中,能够有效的去除印刷机中难以去除的油墨、纸屑,且对印刷机材料具有防腐蚀的保护作用;三聚磷酸钠易溶于水,具有乳化、分散、增容的作用;二甲苯磺酸钠作为增溶剂、杀菌剂、均化剂。

本发明的a剂为强碱性溶液,能够有效强力清除印刷机润版液循环系统中的各种油墨、纸屑、霉菌或钙化物,且因五水偏硅酸钠的防腐蚀能力,有效保护了印刷机的润版液循环系统。

b剂中,酸作为主要的ph调节物质,参与酸碱中和反应,使润版液循环系统的ph值保持在稳定的5左右;表面活性剂进一步将润版液循环系统中的油脂清洗干净。

进一步地,按质量体积比计;

a剂包括11-18%五水偏硅酸钠、3-7%三聚磷酸钠、3-4.5%二甲苯磺酸钠、1.5-3%防腐剂、余量为水;

b剂包括2-5%酸、1-1.5%苯甲酸钠、6-10%表面活性剂、0.6-1%防腐剂、0.1-1%杀菌剂、余量为水。

进一步地,按质量体积比计;

a剂包括11-15%五水偏硅酸钠、3-5%三聚磷酸钠、3-3.8%二甲苯磺酸钠、1.5-2.5%防腐剂、余量为水;

b剂包括2-5%酸、1-1.5%苯甲酸钠、6-10%表面活性剂、0.6-1%防腐剂、0.6-1%杀菌剂、余量为水。

所述防腐剂选自卡松、苯甲酸钠或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酸选自苹果酸、柠檬酸、磷酸或柠檬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杀菌剂选自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或聚季铵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聚季铵盐选自双葵基二甲基溴化铵、双葵基二甲基氯化铵、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或溴化双(十二烷基二甲基)乙撑二铵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具体选自十二烷基乙氧基磺基甜菜碱、十二烷基磺丙基甜菜碱、十四烷酰胺丙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或癸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本发明选用的几种表面活性剂,在清洗液组合物使用过程中,无论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均表现良好。

a剂的ph值为10-13,b剂的ph值为0.6-2。

本发明所述组合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包括:

a)于印刷机润版液循环系统中,按每升水加入50-100毫升a剂的比例加入a剂,循环30-45分钟;

b)再按a剂和b剂体积比为1:1~3的配比,于润版液循环系统中加入b剂,循环10-20分钟之后,排空润版液循环系统,再用清水清洗2-5次;

c)测试润版液循环系统的ph值为4.5-5.5。

优选的,步骤c)中润版液循环系统的ph值为4.9-5.2。

本发明所述的润版液循环系统包括水箱以及连接水箱的管道。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清洗液组合物能够清洁包括软管在内的整个润版液循环系统;在使用时,直接加入润版液循环系统的工作液中,无需排出原液,a剂先挖掘出残留物并乳化残余油墨,b剂冲击和再酸化循环系统,有效减少新的润版液受污染的可能性。

2.在清洗印刷机润版液循环系统时,无需加入热水,即可对印刷机中各种沉积的油墨、纸屑、霉菌或钙化物进行溶解,省去了加热水的步骤。

3.在清洗印刷机润版液循环系统过程中,无需将印刷机各个部件进行拆卸,按照步骤操作即可对印刷机进行清洗。

4.使用本发明的清洗液,使水箱中的ph值维持在5左右,能够使在后续印刷时,润版液流畅。

5.使用本发明的清洗液,整个清洁过程的时间与常规时间相比大大缩短了,并且清洗过程简单易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9

a剂包括:五水偏硅酸钠、三聚磷酸钠、二甲苯磺酸钠、卡松、水;

b剂包括:苹果酸、苯甲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卡松、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水。

使用步骤包括:

a)于印刷机润版液循环系统中,按每升水加入m毫升a剂的比例加入a剂,循环n分钟;

b)再按a剂和b剂体积比为p:q的配比,于润版液循环系统中加入b剂,循环k分钟之后,排空润版液循环系统,再用清水清洗x次;

c)测试润版液循环系统的ph值g。

表1为实施例1-9中a剂的配比

表2为实施例1-9中b剂的配比

表3为实施例1-9中操作过程中的参数

通过上述操作方法对印刷机进行清洗,在清洗过程中,a剂作为碱液,强力去除印刷机中附着的油墨、纸屑、霉菌或钙化物,清洗时间在30分钟即可,a剂循环清洗后,无需将水导出,直接加入b剂,循环10分钟-15分钟后排出,再导入清水,进行清洗,清水反复循环冲洗几次,通常情况下,清水清洗2-4次即可,查看印刷机需要清洗的循环系统的清洁度,再测试ph值。操作后的检测结果是,循环系统干净,ph值保持在5左右。

实施例10-18

a剂包括:五水偏硅酸钠、三聚磷酸钠、二甲苯磺酸钠、苯甲酸钠、水;

b剂包括:苹果酸、苯甲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卡松、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水。

使用步骤包括:

a)于印刷机润版液循环系统中,按每升水加入m毫升a剂的比例加入a剂,循环n分钟;

b)再按a剂和b剂体积比为p:q的配比,于润版液循环系统中加入b剂,循环k分钟之后,排空润版液循环系统,再用清水清洗x次;

c)测试润版液循环系统的ph值g。

表4为实施例10-18中a剂的配比

表5为实施例10-18中b剂的配比

表6为实施例10-18中操作过程中的参数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a剂组分及配比,能够形成稳定、强力的碱性溶剂,对沉积有各种不溶于水的油墨、纸屑、霉菌或钙化物等物质进行有效去除,再加入特定比例的b剂,对a剂进行中和,使得ph值趋近于润版液使用时较佳的数值。

实施例19-27

a剂包括:五水偏硅酸钠、三聚磷酸钠、二甲苯磺酸钠、卡松、水;

b剂包括:苹果酸、磷酸、苯甲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卡松、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水。

使用步骤包括:

a)于印刷机润版液循环系统中,按每升水加入m毫升a剂的比例加入a剂,循环n分钟;

b)再按a剂和b剂体积比为p:q的配比,于润版液循环系统中加入b剂,循环k分钟之后,排空润版液循环系统,再用清水清洗x次;

c)测试润版液循环系统的ph值g。

表7为实施例19-27中a剂的配比

表8为实施例19-27中b剂的配比

表9为实施例19-27中操作过程中的参数

通过上述操作方法对印刷机进行清洗,在清洗过程中,a剂作为碱液,强力去除印刷机中附着的油墨、纸屑、霉菌或钙化物,清洗时间在30分钟即可,a剂循环清洗后,无需将水导出,直接加入b剂,循环10分钟-15分钟后排出,再导入清水,进行清洗,清水反复循环冲洗几次,通常情况下,清水清洗2-4次即可,查看印刷机需要清洗的循环系统的清洁度,再测试ph值。操作后的检测结果是,循环系统干净,ph值保持在5左右。

实施例19-27可知,每升水中加入50-65毫升的a剂,再加入1:1~1.5的b剂,进行循环清洗,最后测得的ph值为5-5.3。

在清洗时,每升水加入50毫升a剂,再加入1:1和1:1.2配比的b剂后进行中和反应,之后排出污水,再导入清水进行清洗时,a剂和b剂体积比为1:1得到的ph值要大于体积比为1:1.2的ph值,说明酸的加入,降低了润版液循环系统(水箱)中的ph值。即通过调整a剂与b剂的体积比,在达到清洗干净、节省水目的的同时,将润版液循环系统的ph值保持在5左右。

实施例28-36

a剂包括五水偏硅酸钠、三聚磷酸钠、二甲苯磺酸钠、卡松、水;

b剂包括苹果酸、苯甲酸钠、十二烷基乙氧基磺基甜菜碱、卡松、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水。

使用步骤包括:

a)于印刷机润版液循环系统中,按每升水加入m毫升a剂的比例加入a剂,循环n分钟;

b)再按a剂和b剂体积比为p:q的配比,于润版液循环系统中加入b剂,循环k分钟之后,排空润版液循环系统,再用清水清洗x次;

c)测试润版液循环系统的ph值g。

表10为实施例28-36中a剂的配比

表11为实施例28-36中b剂的配比

表12为实施例28-36中操作过程中的参数

通过实施例28-36的实验可以看出,按照每升水中加入50毫升的a剂对印刷机进行清洗,在清洗过程中,a剂作为碱液,强力去除印刷机中附着的油墨、纸屑、霉菌或钙化物,清洗时间在30分钟即可,a剂循环清洗后,无需将水导出,直接加入b剂,循环10分钟-15分钟后排出,再导入清水,进行清洗,清水反复循环冲洗几次,通常情况下,清水清洗2-4次即可,查看印刷机需要清洗的循环系统的清洁度,再测试ph值。操作后的检测结果是,循环系统干净,ph值保持在5左右。

经过大量实验得出,清洗效果较佳的比例是:

a剂包括:11-15%五水偏硅酸钠、3-5%三聚磷酸钠、3-3.8%二甲苯磺酸钠、1.5-2.5%防腐剂、余量为水;

b剂包括:2-5%酸、1-1.5%苯甲酸钠、6-10%表面活性剂、0.6-1%防腐剂、0.6-1%杀菌剂、余量为水。

在此范围的a剂和b剂的组分,在按照本发明的操作方法清洗润版液循环系统后,可以使得润版液水箱内保持比较稳定的ph值(4.9~5.2),有利于在后续印刷过程中,润版液的长期有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