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超支化抗静电剂的高性能稳定抗静电覆盖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01959发布日期:2020-02-22 03:1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覆盖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含超支化抗静电剂的高性能稳定抗静电覆盖胶。



背景技术:

输送带作为一种简便快捷的输送工具,在各行各业有着较为普遍的应用,特别是橡胶输送带,尤其作为覆盖胶原料制得的带体具有较好的耐磨性以及机械强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国阻燃抗静电型橡胶输送带以井下煤矿为中心,为煤矿井下输送带的使用提供安全保障。橡胶、塑料原系易燃烧易积累静电的高电阻率材料,材料的表面电阻率高达10ω。这种材料在与其它物体相互摩擦或接触分离时极易积累大量的静电,在有瓦斯的煤矿环境中,特别是在干燥的采煤区,材料随时都会因为接触分离或摩擦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爆瓦斯,目前一些企业生产的抗静电传送带实际上不少是静电指标超标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超支化抗静电剂的高性能稳定抗静电覆盖胶,具备能够消除因材料静电积累造成的静电安全隐患等优点,解决了在干燥的采煤区,材料随时都会因为接触分离或摩擦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爆瓦斯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能够消除因材料静电积累造成的静电安全隐患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超支化抗静电剂的高性能稳定抗静电覆盖胶,包括以下步骤:

s1:备料:填写原料配置单,所述原料配置单上包括环氧树脂、丁腈橡胶、硫化剂、软化剂、抗静电剂、对甲苯磺酸、硬脂酸、抗氧剂、阻燃复合剂和增强剂;

s2:混料:对原料进行称量,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加进混料装置中进行充分混料;

s3:加热:将s2中的混合后的原料加入到加热装置中将其加热融化,同时对加热后的变为熔融状态的,然后依次加入硫化剂、抗静电剂、对甲苯磺酸、软化剂、阻燃复合剂、硬脂酸和增强剂;

s4:出料:将s3中的加热后的原料冷却,然后即可得到覆盖胶。

所述覆盖胶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环氧树脂70-90份、丁腈橡胶60-75份、硫化剂1-4份、软化剂5-9份、抗静电剂10-15份、对甲苯磺酸4-6份、硬脂酸2-5份、抗氧剂1-2份、阻燃复合剂5-8份和增强剂4-8份。

所述s1步骤中的环氧树脂可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联苯型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含磷环氧树脂、双环戊二烯型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s3步骤中s2中的混合后的原料在加热装置加热温度为110-150℃,加热时间为25-40min,在加进硫化剂后搅拌1-2min后,再加抗静电剂搅拌1-2min后,再同时加进对甲苯磺酸、软化剂、阻燃复合剂和硬脂酸10-15min后,最后加进增强剂搅拌5-10min。

所述s4步骤中出料后的覆盖胶可切割成块状设置,也可切割成条状设置。

所述s4步骤中可采用冷风机对原料进行吹冷风,使其冷却。

所述软化剂可为煤焦油、古马隆树脂和煤沥青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所述抗静电剂可为鏻酸盐、烷基磺酸钠和硬脂酸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所述阻燃复合剂可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镁、赤磷、多聚磷酸铵、硼酸锌、氧化锑和钼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优选的,。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超支化抗静电剂的高性能稳定抗静电覆盖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含超支化抗静电剂的高性能稳定抗静电覆盖胶,通过在原料环氧树脂和丁腈橡胶中添加软化剂、抗静电剂、对甲苯磺酸、硬脂酸、抗氧剂、阻燃复合剂和增强剂,使得覆盖胶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使得材料不会因为接触分离或摩擦产生静电火花放电,避免了不必要的事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含超支化抗静电剂的高性能稳定抗静电覆盖胶,包括以下步骤:

s1:备料:填写原料配置单,原料配置单上包括环氧树脂、丁腈橡胶、硫化剂、软化剂、抗静电剂、对甲苯磺酸、硬脂酸、抗氧剂、阻燃复合剂和增强剂;

s2:混料:对原料进行称量,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加进混料装置中进行充分混料;

s3:加热:将s2中的混合后的原料加入到加热装置中将其加热融化,同时对加热后的变为熔融状态的,然后依次加入硫化剂、抗静电剂、对甲苯磺酸、软化剂、阻燃复合剂、硬脂酸和增强剂;

s4:出料:将s3中的加热后的原料冷却,然后即可得到覆盖胶。

覆盖胶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环氧树脂70份、丁腈橡胶60份、硫化剂2份、软化剂5份、抗静电剂10份、对甲苯磺酸5份、硬脂酸4份、抗氧剂1.5份、阻燃复合剂8份和增强剂8份。

s1步骤中的环氧树脂可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联苯型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含磷环氧树脂、双环戊二烯型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s3步骤中s2中的混合后的原料在加热装置加热温度为130℃,加热时间为30min,在加进硫化剂后搅拌1min后,再加抗静电剂搅拌2min后,再同时加进对甲苯磺酸、软化剂、阻燃复合剂和硬脂酸15min后,最后加进增强剂搅拌5min。

s4步骤中出料后的覆盖胶可切割成块状设置,也可切割成条状设置。

s4步骤中可采用冷风机对原料进行吹冷风,使其冷却。

软化剂可为煤焦油、古马隆树脂和煤沥青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抗静电剂可为鏻酸盐、烷基磺酸钠和硬脂酸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阻燃复合剂可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镁、赤磷、多聚磷酸铵、硼酸锌、氧化锑和钼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实施例二

一种含超支化抗静电剂的高性能稳定抗静电覆盖胶,包括以下步骤:

s1:备料:填写原料配置单,原料配置单上包括环氧树脂、丁腈橡胶、硫化剂、软化剂、抗静电剂、对甲苯磺酸、硬脂酸、抗氧剂、阻燃复合剂和增强剂;

s2:混料:对原料进行称量,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加进混料装置中进行充分混料;

s3:加热:将s2中的混合后的原料加入到加热装置中将其加热融化,同时对加热后的变为熔融状态的,然后依次加入硫化剂、抗静电剂、对甲苯磺酸、软化剂、阻燃复合剂、硬脂酸和增强剂;

s4:出料:将s3中的加热后的原料冷却,然后即可得到覆盖胶。

覆盖胶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环氧树脂90份、丁腈橡胶75份、硫化剂2份、软化剂7份、抗静电剂15份、对甲苯磺酸5份、硬脂酸5份、抗氧剂2份、阻燃复合剂8份和增强剂7份。

s1步骤中的环氧树脂可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联苯型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含磷环氧树脂、双环戊二烯型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s3步骤中s2中的混合后的原料在加热装置加热温度为150℃,加热时间为25min,在加进硫化剂后搅拌1min后,再加抗静电剂搅拌1min后,再同时加进对甲苯磺酸、软化剂、阻燃复合剂和硬脂酸10min后,最后加进增强剂搅拌5min。

s4步骤中出料后的覆盖胶可切割成块状设置,也可切割成条状设置。

s4步骤中可采用冷风机对原料进行吹冷风,使其冷却。

软化剂可为煤焦油、古马隆树脂和煤沥青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抗静电剂可为鏻酸盐、烷基磺酸钠和硬脂酸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阻燃复合剂可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镁、赤磷、多聚磷酸铵、硼酸锌、氧化锑和钼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实施例三

一种含超支化抗静电剂的高性能稳定抗静电覆盖胶,包括以下步骤:

s1:备料:填写原料配置单,原料配置单上包括环氧树脂、丁腈橡胶、硫化剂、软化剂、抗静电剂、对甲苯磺酸、硬脂酸、抗氧剂、阻燃复合剂和增强剂;

s2:混料:对原料进行称量,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加进混料装置中进行充分混料;

s3:加热:将s2中的混合后的原料加入到加热装置中将其加热融化,同时对加热后的变为熔融状态的,然后依次加入硫化剂、抗静电剂、对甲苯磺酸、软化剂、阻燃复合剂、硬脂酸和增强剂;

s4:出料:将s3中的加热后的原料冷却,然后即可得到覆盖胶。

覆盖胶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环氧树脂85份、丁腈橡胶65份、硫化剂2.5份、软化剂8份、抗静电剂12份、对甲苯磺酸5份、硬脂酸4份、抗氧剂1份、阻燃复合剂7份和增强剂6份。

s1步骤中的环氧树脂可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联苯型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含磷环氧树脂、双环戊二烯型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s3步骤中s2中的混合后的原料在加热装置加热温度为110℃,加热时间为40min,在加进硫化剂后搅拌2min后,再加抗静电剂搅拌2min后,再同时加进对甲苯磺酸、软化剂、阻燃复合剂和硬脂酸15min后,最后加进增强剂搅拌10min。

s4步骤中出料后的覆盖胶可切割成块状设置,也可切割成条状设置。

s4步骤中可采用冷风机对原料进行吹冷风,使其冷却。

软化剂可为煤焦油、古马隆树脂和煤沥青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抗静电剂可为鏻酸盐、烷基磺酸钠和硬脂酸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阻燃复合剂可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镁、赤磷、多聚磷酸铵、硼酸锌、氧化锑和钼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综上所述,该含超支化抗静电剂的高性能稳定抗静电覆盖胶,通过在原料环氧树脂和丁腈橡胶中添加软化剂、抗静电剂、对甲苯磺酸、硬脂酸、抗氧剂、阻燃复合剂和增强剂,使得覆盖胶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使得材料不会因为接触分离或摩擦产生静电火花放电,避免了不必要的事故。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