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白刺果种子油中提取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48365发布日期:2020-01-21 18:57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从白刺果种子油中提取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白刺为白刺属,蒺藜科,为多分枝耐盐碱,旱生型低矮灌木。白刺常生长于荒漠区的盐碱化地区,具有耐干旱,抗高温和保水力强等生理特性。白刺是我国沙区优良的固沙灌木植物,在风沙防护上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其果实如大豆粒一般大小,呈卵圆形,成熟后呈黑红色或橙黄色,可直接食用,具有“沙漠樱桃”之称,被称为“第三类水果”。

我国的白刺果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及华北、东北沿海地区,张家口坝上、天津、沧州等地都有野生。据统计,柴达木盆地的白刺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无污染的地区,每年可产白刺果6~10万吨,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白刺“气味辛、寒、无毒,能治痛肿溃脓、补肾气、益精髓”。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才真正开始关注白刺果的营养价值。研究发现,白刺果中粗蛋白含量为10.6%~14.4%,果肉中脂肪和果油含量占3.5%,维生素c的含量也达到7.8%~18.3%,更为重要的是,白刺果还含有很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等营养物质,黄酮含量高达1.1%~1.9%。

白刺资源中,白刺种子是其重要部分,在利用白刺果实的时候,能产生大量白刺籽,而研究表明白刺籽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还含有大量脂肪酸,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达到9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是构成体内脂肪的一种脂肪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脂肪酸。因为能降低血液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倍受重视。研究发现,胆固醇必须与不饱和脂肪酸结合后,才能在体内进行正常的运转和代谢。如果缺乏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就会与饱和脂肪酸结合,发生代谢障碍,在血管壁上沉积下来,逐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白刺果种子油中提取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从白刺果种子油中提取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白刺果种子清洗、烘干;

s2、将烘干的白刺果种子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后,过筛;

s3、将过筛的白刺果种子和一定量的萃取液,置于萃取釜中静态萃取一段时间后,收料,制得不饱和脂肪酸。

上述步骤s1中的烘干,温度为110-130℃,时间为2-4h,优选温度为120℃,时间为2h。

上述步骤s2中的过筛为60-80目,优选为60目。

上述步骤s3中的萃取液,包括正己烷:乙酸乙酯=9:1

上述步骤s3中的萃取液与白刺果种子的液料比为40-60(l):1(kg),优选为50(l):1(kg)。

上述步骤s3中的萃取,压力为30-50mpa,优选35mpa,温度为30-65℃,时间为2-4h。

上述步骤s3中的收料是在保持co2流速2.5l/min条件下,从出料口收集产物。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发明的一种从白刺果种子油中提取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以打碎后的白刺果种子为对象,与萃取液混合后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采用超临界萃取法萃取白刺籽油,以实现从白刺果种子油中提取不饱和脂肪酸。其操作步骤简单易行,过程中没有引入污染;本提取方法选取最合适的萃取压力,温度与时间,既提高了萃取效率,又保证了产品的纯度,又能保证营养物质不受破坏,有效防止高温对活性成分的影响,为白刺果种子油的综合利用和深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一种从白刺果种子油中提取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去杂干燥(s1)→粉碎处理(s2)→静态萃取(s3)→收料→成品。

s1、将白刺果种子清理去杂、清洗后,在干燥箱中以110-130℃的温度烘烤2-4h后,备用;

s2、将清洁干燥的白刺果种子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后,过60-80目筛,备用;

s3、将过筛的白刺果种子和一定量的萃取液,以40-60(l):1(kg)的料液比,置于萃取釜中,在30-50mpa,30-65℃的环境下,静态萃取2-4h后;在保持co2流速2.5l/min条件下,从出料口收集产物,制得不饱和脂肪酸。

萃取液选用正己烷(组分1):乙酸乙酯(组分2)=9:1

实施例1-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