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含竹叶黄酮的竹叶酿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865284发布日期:2020-02-08 05:15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含竹叶黄酮的竹叶酿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竹,是禾本科竹亚科植物的总称,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又称竹类或竹子。我国竹子资源丰富,现有竹林面积1000万公顷以上,竹子的基本用途是用作竹材,但在竹材加工利用中,竹叶往往以剩余的形式废弃,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损害环境,如何有效地利用竹叶资源成为科学研究近年来的一个热点。

竹叶酿是将竹叶与粮食一起发酵生产黄酒的方法,这种酒由于吸收了竹叶的芳香成分因而具有特殊的风味,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具备较强的市场前景,但在现有的竹叶酿制备过程中,由于竹叶中的很多成分具备较强的抗菌、抑菌作用,导致微生物发酵不能顺利进行,出酒率很低,另一方面,竹叶中含有的碳苷类黄酮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溃疡、解痉、抗菌、抗炎、降血脂、镇痛和雌性激素等生物活性和生理活性作用,是一种保健成分,但难以从竹叶溶入酒体中,大多随着发酵竹渣排放后成了废物,造成资源浪费和竹叶酿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偏低。本人曾做过试验,100斤大米大约可以得到15度左右的黄酒180斤,如果加入10%的竹叶只能得到竹叶酿120斤,竹叶酿中竹叶黄酮的含量为0.5-1mg/ml,如果加入25%的竹叶则不到80斤,竹叶酿中竹叶黄酮的含量为0.8-1.5mg/ml,不能令人满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人通过大量的试验和摸索,终于发明出了一种能大幅度提高竹叶酿出酒率和竹叶黄酮含量的竹叶酿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将浸泡的大米蒸熟后冷却至30-40℃,加入改进黄酒曲和竹叶粉并抓拌均匀后放入缸内发酵,发酵启动1-2天后加入无菌水,充分搅拌后使之刚好淹没物料,继续发酵10-30天并闻到酒香后,过滤后巴氏灭菌即得。

所述改进黄酒曲的制备方法为:将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异荭草苷和叶绿素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这五种化合物加入的质量分别为水质量的3%、2%、3%、2%和1%,再加入琼脂,加热、溶解和灭菌后做成试管斜面培养基,在斜面培养基中接入黄酒曲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驯化,筛选长势好的培养基,对其中的混合微生物按此种方法驯化5-10代,将驯化好的黄酒曲中的混合微生物进行扩大培养,得改进黄酒曲。

所述竹叶粉的含水率为5%-10%,加入量为大米质量的20%-30%。

所述继续发酵过程中加入竹叶粉质量1-3%的复合酶制剂,所述复合酶制剂的配比为纤维素酶质量分数60-70%,其余为果胶酶,且所述复合酶制剂的平均酶活为30000-40000单位。

利用上述方法制备的竹叶酿,酒体丰满、醇香,具有竹叶特殊的清香味,每100斤大米的出酒量为150-180斤、酒精度12-18度,且竹叶黄酮含量达2.5-5mg/m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特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黄酒曲中含有以霉菌和酵母为主的多种微生物,采用一定浓度的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异荭草苷和叶绿素这五种化合物对黄酒曲中的混合微生物进行反复驯化,得到高度适应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异荭草苷和叶绿素这五种化合物生境的特殊微生物菌落,试验证明:驯化后的混合微生物菌落在竹叶酿的发酵过程中具有高度适应性,生长繁殖的很好,发酵过程很顺利也很充分,导致竹叶酿的出酒率很高,风味和品质令人满意。

为了进一步解决竹叶酿制备工艺中,竹叶黄酮难以从竹叶中溶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根据竹叶细胞壁的特点,采用复合酶制剂对竹叶细胞壁进行破坏和溶解,加上微生物发酵充分,竹叶细胞被破坏,提高了竹叶黄酮的溶出率,使得竹叶酿中竹叶黄酮含量提高,保健功效提升。

本发明通过以上技术的集成,使竹叶酿的风味、出酒率、竹叶黄酮含量等指标远远超过传统方法。该方法还便于进行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实施,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将100斤浸泡的大米蒸熟后冷却至35℃,加入改进黄酒曲和竹叶粉并抓拌均匀后放入缸内发酵,发酵启动36小时后加入无菌水,充分搅拌后使之刚好淹没物料,继续发酵25天并闻到酒香后,过滤后巴氏灭菌即得。

所述改进黄酒曲的制备方法为:将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异荭草苷和叶绿素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这五种化合物加入的质量分别为水质量的3%、2%、3%、2%和1%,再加入琼脂,加热、溶解和灭菌后做成试管斜面培养基,在斜面培养基中接入黄酒曲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驯化,筛选长势好的培养基,对其中的混合微生物按此种方法驯化8代,将驯化好的黄酒曲中的混合微生物进行扩大培养,得改进黄酒曲。

所述竹叶粉的含水率为7%,加入量为大米质量的25%。

所述继续发酵过程中加入竹叶粉质量2%的复合酶制剂,所述复合酶制剂的配比为纤维素酶质量分数65%,其余为果胶酶,且所述复合酶制剂的平均酶活为36000单位。

实施例2:

将100斤浸泡的大米蒸熟后冷却至35℃,加入黄酒曲和竹叶粉并抓拌均匀后放入缸内发酵,发酵启动36小时后加入无菌水,充分搅拌后使之刚好淹没物料,继续发酵25天并闻到酒香后,过滤后巴氏灭菌即得。

所述竹叶粉的含水率为7%,加入量为大米质量的25%。

所述继续发酵过程中加入竹叶粉质量2%的复合酶制剂,所述复合酶制剂的配比为纤维素酶质量分数65%,其余为果胶酶,且所述复合酶制剂的平均酶活为36000单位。

实施例3:

将100斤浸泡的大米蒸熟后冷却至35℃,加入改进黄酒曲和竹叶粉并抓拌均匀后放入缸内发酵,发酵启动36小时后加入无菌水,充分搅拌后使之刚好淹没物料,继续发酵25天并闻到酒香后,过滤后巴氏灭菌即得。

所述改进黄酒曲的制备方法为:将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异荭草苷和叶绿素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这五种化合物加入的质量分别为水质量的3%、2%、3%、2%和1%,再加入琼脂,加热、溶解和灭菌后做成试管斜面培养基,在斜面培养基中接入黄酒曲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驯化,筛选长势好的培养基,对其中的混合微生物按此种方法驯化8代,将驯化好的黄酒曲中的混合微生物进行扩大培养,得改进黄酒曲。

所述竹叶粉的含水率为7%,加入量为大米质量的25%。

实施例4:

将100斤浸泡的大米蒸熟后冷却至32℃,加入改进黄酒曲和竹叶粉并抓拌均匀后放入缸内发酵,发酵启动40小时后加入无菌水,充分搅拌后使之刚好淹没物料,继续发酵22天并闻到酒香后,过滤后巴氏灭菌即得。

所述改进黄酒曲的制备方法为:将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异荭草苷和叶绿素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这五种化合物加入的质量分别为水质量的3%、2%、3%、2%和1%,再加入琼脂,加热、溶解和灭菌后做成试管斜面培养基,在斜面培养基中接入黄酒曲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驯化,筛选长势好的培养基,对其中的混合微生物按此种方法驯化7代,将驯化好的黄酒曲中的混合微生物进行扩大培养,得改进黄酒曲。

所述竹叶粉的含水率为6%,加入量为大米质量的28%。

所述继续发酵过程中加入竹叶粉质量1.8%的复合酶制剂,所述复合酶制剂的配比为纤维素酶质量分数68%,其余为果胶酶,且所述复合酶制剂的平均酶活为33000单位。

实施例5:

将100斤浸泡的大米蒸熟后冷却至32℃,加入黄酒曲和竹叶粉并抓拌均匀后放入缸内发酵,发酵启动40小时后加入无菌水,充分搅拌后使之刚好淹没物料,继续发酵22天并闻到酒香后,过滤后巴氏灭菌即得。

所述竹叶粉的含水率为6%,加入量为大米质量的28%。

所述继续发酵过程中加入竹叶粉质量1.8%的复合酶制剂,所述复合酶制剂的配比为纤维素酶质量分数68%,其余为果胶酶,且所述复合酶制剂的平均酶活为33000单位。

实施例6:

将100斤浸泡的大米蒸熟后冷却至32℃,加入改进黄酒曲和竹叶粉并抓拌均匀后放入缸内发酵,发酵启动40小时后加入无菌水,充分搅拌后使之刚好淹没物料,继续发酵22天并闻到酒香后,过滤后巴氏灭菌即得。

所述改进黄酒曲的制备方法为:将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异荭草苷和叶绿素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这五种化合物加入的质量分别为水质量的3%、2%、3%、2%和1%,再加入琼脂,加热、溶解和灭菌后做成试管斜面培养基,在斜面培养基中接入黄酒曲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驯化,筛选长势好的培养基,对其中的混合微生物按此种方法驯化7代,将驯化好的黄酒曲中的混合微生物进行扩大培养,得改进黄酒曲。

所述竹叶粉的含水率为6%,加入量为大米质量的28%。

实施例7:

将100斤浸泡的大米蒸熟后冷却至32℃,加入黄酒曲和竹叶粉并抓拌均匀后放入缸内发酵,发酵启动40小时后加入无菌水,充分搅拌后使之刚好淹没物料,继续发酵22天并闻到酒香后,过滤后巴氏灭菌即得。

所述竹叶粉的含水率为6%,加入量为大米质量的28%。

将上述实施例一至六所得竹叶酿产品的技术参数如表1。

表1-竹叶酿的技术参数

由上表可见,本发明制备的竹叶酿酒体丰满、醇香,具有竹叶特殊的清香味,竹叶酿的风味、出酒率和竹叶黄酮等参数指标都大幅度提升。

上述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