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通道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29712发布日期:2020-02-04 12:17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通道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通道打液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科学工作者于1981年完成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全合成,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rna分子,人工合成dna、lna也是已知的定向改造基因序列的唯一途径,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改造和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如核酸药物、酶工程、基因检测、基因治疗等。在rna、lna以及dna合成过程中需要进行脱保护、活化链接、盖帽、氧化等系列反应,而各种反应对反应的条件均要求较高。例如,在合成过程中需要在惰性气体环境保护下向合成柱内注入不同试剂,待反应完全后再将合成柱内试剂排空。整个合成过程中包括反应试剂和清洗试剂,反应试剂又包括耦合剂、盖帽试剂、胸腺嘧啶、腺嘌呤、胞嘧啶、鸟嘌呤、脱保护试剂以及氧化剂等多种试剂,而且在整个试剂注入过程中还需要持续保证反应体系的惰性环境。因此,快速完成所有试剂的打液,既可以提高合成效率,又能够保证合成的效果。

现有rna、lna以及dna合成仪的打液装置多为单通道型,而单通道型的打液装置单次仅能将单一试剂注入合成柱中,不仅会影响某些试剂的预活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成效率的提高,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新型的打液装置以解决合成引物时试剂打液时间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共通道打液装置,解决现有rna、lna以及dna合成仪的打液装置不能同时打液以及打液时间长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共通道打液装置,包括主体板,所述主体板的一表面设置有多个穿过所述主体板的第一进液部,与该表面相邻的另一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进液部,所述第二进液部延伸至与所述第一进液部相连通。

在主体板的一表面设置多个第一进液部,并且第一进液部穿过主体板,可与打液装置下方的合成板相通,在上述表面相邻的另一表面还设置有第二进液部,第二进液部延伸至与第一进液部相连通,这样,两种反应试剂可分别通过第一进液部和第二进液部被注入合成柱中,两种反应试剂在被注入合成柱中之前,可实现预混合,进而完成对试剂的活化,而活化后的试剂再被注入合成柱后,不仅可以提高反应速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dna的合成效果,当完成第一组试剂注入后,移动打液装置,再进行第二组试剂的注射,这样可在短时间内依次完成每组试剂的注入。此外,两种试剂被同时注入合成柱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加液时间,提高了合成效率。

进一步,所述主体板为矩形板,所有所述第一进液部和所有所述第二进液部均成排布置,成排设置的第一进液部和第二进液部互相平行。

第一进液部和第二进液部成排布置在矩形主板体的两个表面,并且成排设置的第一进液部和第二进液部互相平行并一一对应,这种设置方式保证了两种试剂通过第一进液部和第二进液部共同道被同时注入到合成柱中,并且一一对应设置的方式,便于操作人员使用,降低错误率。

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液部和所述第二进液部均为圆孔形,所述第一进液部的轴线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进液部的轴线相互垂直。

第一进液部和第二进液部均为圆孔形,孔形设置结构可防止液体试剂残留,避免积液污染打液装置的情况发生,而第一进液部的轴线与相对应的第二进液部的轴线相互垂直,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液体试剂的残留。

进一步,还包括固定环和钢针;所述固定环固定设置在第一进液部的出口端,所述钢针穿过所述固定环并与其密封连接,所述钢针和所述第一进液部相连通。

在主体板的下表面还设置有固定环和钢针,固定环固定设置在第一进液部的出口端,而钢针穿过固定环并与固定环密封连接,防止出现漏液,钢针与第一进液部相连通,这样,试剂通过共通道的打液主板体混合后,经过钢针被注入到合成柱中,钢针可起到导流的作用。

进一步,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钢针的外部,并与钢针紧密结合;

所述套管远离固定环的一端与钢针齐平。

普通钢针打液完成后,会有部分试剂残留在在钢针的外部,而残留的试剂很易在钢针外部结晶,对钢针造成污染,为解决钢针挂液的问题,在钢针外部设置套管,可以有效防止钢针挂液。

进一步,自从所述主体板的表面到内部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进液部和第二进液部包括螺纹连接口和进液孔道;所述进液孔道的内径小于所述螺纹连接口的内径。

第一进液部和第二进液部均包括螺纹连接口和进液孔道,并且进液孔道的内径小于螺纹连接口的内径,这样每个试剂的管路通过螺纹连接口与进液孔道相连通,螺纹连接口处还可以设置密封圈,这种连接方式可以防止液体渗漏。

进一步,所述第二进液部的进液孔道远离其螺纹连接口的一端到所述第一进液部的出口端的尺寸为所述主体板厚度的1/3-2/3。

第二进液部的进液孔道远离其螺纹连接口的一端到第一进液部的出口端的尺寸,即通过第一进液部和第二进液部注入的试剂混合的管道长度,为所述主板体厚度的1/3-2/3,将该管道的尺寸设置为特定的长度,可以使两种试剂的预混合更加充分。

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液部设置有2-20个。

第一进液部可设置2-20个,分别用于2-20种试剂的打液。

进一步,所述第二进液部设置有2-20个。

第二进液部可设置2-20个,分别用于2-20种试剂的打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共通道打液装置,主板体的正面和侧面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进液部和多个第二进液部,并且第一进液部和第二进液部相连通,这种共通道的打液装置可以保证两个进液部同时打液,既不会影响合成的效果,又缩短了进液时间,提高了合成效率。此外,在rna、lna以及dna合成中,有部分单体需要经过活化后才能更好的参与后续反应,普通的打液装置各种试剂是分别打入合成柱的,无法实现单体的预混合,即无法实现活化,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影响了rna、lna以及dna的合成效果。因此,该共通道打液装置既可实现特定单体试剂的预混合,保证合成效果,又缩短了打液时间,提高了合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共通道打液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共通道打液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共通道打液装置的剖面局部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主体板,2、第一进液部,3、第二进液部,4、固定环,5、钢针,6、螺纹连接口,7、进液孔道,8、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中心”、“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共通道打液装置,包括主体板1,所述主体板1的一表面设置有多个穿过所述主体板1的第一进液部2,与该表面相邻的另一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进液部3,所述第二进液部3延伸至与所述第一进液部2相连通。

主体板1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进液部2和多个第二进液部3,多个第一进液部2的可分别进acn、tca、oxi、sul、capa,a、c、g、t、1、2、3、4、5和6共15种试剂,多个第二进液部3可以进capb和act等试剂,其中capa和capb、act和a两组试剂需要预混合对单体进行活化后再注入rna、lna以及dna合成柱中,才能保证rna、lna以及dna的合成效果,因此,通过该共通道打液装置不仅可以实现某些特定试剂的预混合,提高合成效果,而且可以缩短整个合成过程中的加液时间,提高合成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主体板1为矩形板,所有所述第一进液部2和所有所述第二进液部3均成排布置,成排设置的第一进液部2和第二进液部3互相平行。所述第一进液部2和所述第二进液部3均为圆孔形,所述第一进液部2的轴线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进液部3的轴线相互垂直。

第一进液部2和第二进液部3相互平行并一一对应设置,使得每组试剂可以通过第一进液部2和第二进液部3的共通道被同时注入到合成柱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固定环4和钢针5;所述固定环4固定设置在第一进液部2的出口端,所述钢针5穿过所述固定环4并与其密封连接,所述钢针5和所述第一进液部2相连通。

固定环4和钢针5的设置方式,使得试剂通过共通道的打液主体板11混合后,经过钢针5被注入到合成柱中。为了防止钢针5外部挂液,在钢针5的外部套设安装有套管8,套管8与钢针5紧密结合,并且套管8远离固定环4的一端与钢针5齐平。为了提高套管8的耐腐蚀性,使用ptfe的材料制作套管8。

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更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是,自从所述主体板1的表面到内部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进液部2和第二进液部3包括螺纹连接口6和进液孔道7;所述进液孔道7的内径小于所述螺纹连接口6的内径。

为使试剂能够在打液针板中更好的预混合,所述第二进液部3的进液孔道7远离其螺纹连接口6的一端到所述第一进液部2的出口端的尺寸为所述主体板1厚度的1/3-2/3。

为满足rna、lna以及dna合成中多种试剂的注入,所述第一进液部2设置有2-20个;所述第二进液部3设置有2-20个。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