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惯性增压式制取菜籽油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83329发布日期:2020-05-08 18:3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采用惯性增压式制取菜籽油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榨油机,具体涉及采用惯性增压式制取菜籽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榨油机通过对花生、大豆、芝麻、油菜籽、亚麻籽等油料进行压榨,生产出植物油,通过机械压力对油料进行压榨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传统的工艺,它的工艺过程比较简单,把油料蒸熟、炒熟以后,用机械的方法把油从油料中挤压出来,古老的压榨法,需要操作人员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挤压过的油渣中,残油含量相当高,因而浪费了极为宝贵的油料资源,现代的压榨法已是工业化自动化的操作,但油渣中残油含量高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自动化程度高,出油率高能够有效降低油渣中含油量的物理榨油机的飞轮惯性增压榨油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自动化程度高,出油率高能够有效降低油渣中含油量的飞轮惯性增压物理榨油机。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采用惯性增压式制取菜籽油的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下料阶段;

s1:用户将适量的油料放置于下料机构内,下料机构接受动力驱动装置的动力并且将炒热的油料依次输送至榨油桶中的榨笼内;

榨油桶固定设置于安装架沿长度方向的一端、进给驱动机构设置于安装架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并且可驱动飞轮增压机构朝向榨油桶做滑动进给运动,压榨推杆、排料推杆设置于榨油桶其中一榨笼与飞轮增压机构之间,压榨推杆可接受飞轮增压机构的撞击驱动逐步插入至榨笼内并且对榨笼内的油料进行压榨,排料推杆设置于榨油桶其中一榨笼与飞轮增压机构之间,排料推杆可接受飞轮增压机构的驱动并且将榨笼内的油渣向外推出,多个榨笼循环进行加料、压榨、排料,压榨推杆、排料推杆均与榨笼的内径相适配;

所述的榨油桶包括靠近飞轮增压机构布置的圆形前固定板、远离飞轮增压机构布置的圆形后固定板,前固定板与后固定板同轴且等直径布置,前固定板与后固定板均与安装架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同轴固定设置有两端开口布置的固定外筒,前固定板与固定外筒的一端开口固定密封连接、后固定板与固定外筒的另一端开口固定密封连接,固定外筒内同轴活动设置有旋转主轴,旋转主轴的端部通过轴承与前固定板/后固定板转动连接配合,旋转主轴上同轴固定套设有实心的活动内筒且活动内筒的外圆面直径小于固定外筒的内圆面直径,活动内筒上开设有圆形的贯穿槽且贯穿槽的轴向平行于活动内筒的轴向,贯穿槽位于活动内筒的偏心位置,贯穿槽设置于六个并且沿活动内筒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榨笼设置成与贯穿槽相适配的薄壁筒状结构且两端开口布置,榨笼与贯穿槽一一对应并且同轴固定安装于贯穿槽内,榨笼一端与前固定板活动贴合并且该端规定为前端、榨笼的另一端与后固定板活动贴合并且该端规定为后端;

用户将油料加入至下料机构内,下料机构将油料进行炒热,而后,下料机构接受动力驱动装置的动力并且将炒热的油料依次输送至榨油桶中的榨笼内;

(二)榨油阶段;

s2:启动飞轮增压机构与进给驱动机构,进给驱动机构将带动飞轮增压机构靠近前固定板运动,飞轮增压机构将对压榨推杆进行撞击驱动并且使压榨推杆插入至与其对齐的榨笼内,压榨推杆与滤网相配合将对油料进行挤压压紧,飞轮增压机构连续对压榨推杆进行撞击并且使压榨推杆对油料进行压榨榨油;

所述前固定板上的偏心位置处固定设置有两端开口布置的导向套且导向套与压榨推杆同轴布置,导向套和与压榨推杆相对齐的榨笼的前端对齐且接通,初始状态下压榨推杆的一端插入至导向套内、另一端与飞轮增压机构相配合,所述导向套与压榨推杆之间设置有棘齿棘爪组件并且棘齿棘爪组件用于约束压榨推杆沿着榨笼的前端朝向后端进行单向滑动;

所述的进给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安装架上的矩形托板且推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安装架的长度方向,托板上活动设置有可沿着其长度方向进行滑动的滑板,托板上设置有轴向平行于其长度方向布置的丝杆,丝杆的端部位置与托板转动连接配合,滑板的底部套接于丝杆上并且两者构成螺纹连接配合,丝杆背离榨油桶一端为驱动端,安装架上还固定设置有进给电机且进给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的驱动端同轴固定连接,滑板的上端面上设置于用于安装飞轮增压机构的支架一与支架二,支架一背离榨油桶布置、支架二靠近榨油桶布置;

所述的飞轮增压机构包括飞轮、双头电机以及与压榨推杆同轴布置且两端开口的导向筒,飞轮为双飞轮并且转动设置于支架一上,飞轮的轴向垂直于压榨推杆的轴向,双头电机固定安装于支架二的顶部并且其两个输出轴的轴向均平行于飞轮的轴向,双头电机的输出轴与飞轮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一,带传动组件一的驱动端与双头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输出端与飞轮相连接并且用于将双头电机的动力传递至飞轮带动飞轮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导向筒固定安装于支架二上且位于双头电机的下方,压榨推杆背离榨油桶一端同轴固定设置有柱形的滑块,滑块插接于导向筒的一端内并且可沿着导向筒进行滑动,导向筒的另一端内活动设置有与其适配的柱形撞击块且撞击块可沿着导向筒进行滑动对滑块进行撞击驱动,撞击块背离滑块一端中心位置与飞轮的偏心位置处设置有高强度的连杆,连杆一端与撞击块背离滑块一端中心位置连接连接并且连杆与撞击块铰接连接处构成的铰接轴的轴向处置于导向筒的轴向、连杆的另一端与飞轮的偏心位置处铰接连接并且连杆与飞轮铰接连接处构成的铰接轴的轴向处置于导向筒的轴向;

初始状态下,所述的排料推杆一端与导向筒固定连接、另一端活动插接于前固定板内与对其的榨笼的前端相贴合;

所述的安装架上还设置有用于触发使升降块克服下压弹簧向上滑动的解除机构,解除机构用于使棘齿棘爪组件解除对压榨推杆的单向滑动约束;

所述支架二上固定设置有托架,托架上固定设置有挡板,挡板设置有两个并且沿安装架的宽度方向对称布置,挡板位于导向筒的下方,滑块上固定设置有凸块且凸块由导向筒上开设的缺口向下延伸至两挡板之间,当飞轮增压机构复位时,挡板与凸块相配合将带动压榨推杆同步复位;

所述挡块上固定设置有相对布置的传感器,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进给电机建立有信号连接,当两个传感器检测到凸块的位移量大幅降低时,发出信号由控制器控制进给电机缓慢运转;

压榨推杆与排料推杆在工作过程中,启动进给电机与双头电机,进给电机将带动丝杆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并且带动滑板靠近榨油桶滑动,飞轮增压机构将同步运动并且飞轮转动带动撞击块对滑块进行反复撞击,压榨推杆插入榨笼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挤压压缩榨油,棘齿与棘爪相互配合使压榨推杆单向朝向榨笼内进行滑动,完成对油料的榨油,与此同时,排料推杆将随着导向筒同步运动并且插入至榨笼内,排料推杆将榨笼内的油渣向外推出,复位过程中,启动进给电机反转并且使双头电机停机,丝杆反向转动将带动滑板反向滑动复位并且使飞轮增压机构同步复位,与此同时,丝杆的反向转动,带动联动杆同步运动,使触发板靠近气缸一运动,气缸一内的气体将被注入至气缸二内,使气缸二的活塞推杆向外滑动,触发块对触发槽向上挤压,升降块向上带动棘爪同步向上运动与棘齿分离并且解除对压榨推杆的约束,挡块将带动压榨推杆随着飞轮增压机构的复位同步复位,排料推杆也随着飞轮增压机构的复位同步复位;

s3:油料榨出的植物油一部分将由出油孔、通孔进入固定外筒内,另一部分将由滤网、连接通道进入固定外筒内,而后由出油管向下排出至收集容器内;

所述活动内筒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贯穿槽接通的通孔,通孔设置有六组并且与贯穿槽一一对应,每组通孔包括沿平行于活动内筒轴向方向阵列布置的多个通孔构成,榨笼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其内部接通的出油孔,出油孔设置有若干并且形成了网孔状结构且该网孔状结构靠近榨笼的后端布置,固定外筒的正下方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收集容器且收集容器可拆卸设置于安装架上,固定外筒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出油管且出油管的轴向沿固定外筒的径向布置,出油管的输入端与固定外筒连接接通、输出端竖直向下指向收集容器,被压榨出的植物油将由出油孔、通孔进入固定外筒内,而后由出油管向下排出至收集容器内;

所述与压榨推杆相对齐的榨笼的后端与固定外筒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连接通道,连接通道包括开设于后固定板上的连通槽,连通槽的开口处可拆卸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配合的封板,连通槽的上端和与压榨推杆相对齐的榨笼的后端相对齐并且对齐处设置成圆形的高强度的钢丝滤网,滤网将与压榨推杆相对齐的榨笼的后端与连通槽连接接通,连通槽的下端与固定外筒连接接通,所述与压榨推杆相对齐的榨笼位于活动内筒的最底部;

s4:在步骤2至步骤3过程中,当含有油渣的榨笼转动至与排料推杆相对齐时,飞轮增压机构与进给驱动机构将驱动排料推杆插入至该榨笼内并且将其内部的油渣由排料管、排料通道向外排出;

所述后固定板的偏心位置上穿设有排料管且排料管的直径大于榨笼的直径,排料管与其中一榨笼的后端同轴对齐且接通,排料管的输出端上同轴固定套设有排料通道,排料通道沿远离排料管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设置,通过排料管与排料通道相配合将排料推杆由榨笼后端推出的油渣向外排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自动化程度高,出油率高能够有效降低油渣中含油量,提高榨油效率,避免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发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榨油桶与压榨推杆、排料推杆的配合图。

图6为榨油桶与下料机构的配合图。

图7为榨油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榨油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榨油桶的局部分解图。

图10为榨油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12为榨油桶的局部分解图。

图13为榨油桶与下料机构的配合图。

图14、15为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17为下料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榨油桶与动力驱动装置的配合图。

图19为排料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压榨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压榨推杆与棘齿棘爪组件的配合图。

图22为棘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进给驱动机构、飞轮增压机构与压榨推杆、排料推杆的配合图。

图24为进给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5、26为飞轮增压机构与压榨推杆、排料推杆的配合图。

图27为飞轮增压机构与压榨推杆、排料推杆的配合图。

图28为解除机构与棘爪的配合图。

图29、30、31、32为解除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动力驱动装置与榨油桶的配合图。

图34为间歇槽轮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惯性增压式制取菜籽油的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下料阶段;

s1:用户将适量的油料放置于下料机构210内,下料机构210接受动力驱动装置400的动力并且将炒热的油料依次输送至榨油桶200中的榨笼206内;

用户将油料加入至下料机构210内,下料机构210将油料进行炒热,而后,下料机构210接受动力驱动装置400的动力并且将炒热的油料依次输送至榨油桶200中的榨笼206内;

(二)榨油阶段;

s2:启动飞轮增压机构310与进给驱动机构320,进给驱动机构320将带动飞轮增压机构310靠近前固定板201运动,飞轮增压机构310将对压榨推杆300a进行撞击驱动并且使压榨推杆300a插入至与其对齐的榨笼206内,压榨推杆300a与滤网209a相配合将对油料进行挤压压紧,飞轮增压机构310连续对压榨推杆300a进行撞击并且使压榨推杆300a对油料进行压榨榨油;

初始状态下,所述的排料推杆300b一端与导向筒312固定连接、另一端活动插接于前固定板201内与对其的榨笼206的前端相贴合;

压榨推杆300a与排料推杆300b在工作过程中,启动进给电机323与双头电机315,进给电机323将带动丝杆324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并且带动滑板322靠近榨油桶200滑动,飞轮增压机构310将同步运动并且飞轮311转动带动撞击块313对滑块309a进行反复撞击,压榨推杆300a插入榨笼206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挤压压缩榨油,棘齿302与棘爪303相互配合使压榨推杆300a单向朝向榨笼206内进行滑动,完成对油料的榨油,与此同时,排料推杆300b将随着导向筒312同步运动并且插入至榨笼206内,排料推杆300b将榨笼206内的油渣向外推出,复位过程中,启动进给电机323反转并且使双头电机315停机,丝杆324反向转动将带动滑板322反向滑动复位并且使飞轮增压机构310同步复位,与此同时,丝杆324的反向转动,带动联动杆336同步运动,使触发板337靠近气缸一331运动,气缸一331内的气体将被注入至气缸二332内,使气缸二332的活塞推杆向外滑动,触发块334对触发槽308向上挤压,升降块305向上带动棘爪303同步向上运动与棘齿302分离并且解除对压榨推杆300a的约束,挡块318将带动压榨推杆300a随着飞轮增压机构310的复位同步复位,排料推杆300b也随着飞轮增压机构310的复位同步复位;

s3:油料榨出的植物油一部分将由出油孔206a、通孔205b进入固定外筒203内,另一部分将由滤网209a、连接通道209进入固定外筒203内,而后由出油管207向下排出至收集容器220内;

所述活动内筒205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贯穿槽205a接通的通孔205b,通孔205b设置有六组并且与贯穿槽205a一一对应,每组通孔205b包括沿平行于活动内筒205轴向方向阵列布置的多个通孔205b构成,榨笼206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其内部接通的出油孔206a,出油孔206a设置有若干并且形成了网孔状结构且该网孔状结构靠近榨笼206的后端布置,固定外筒203的正下方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收集容器220且收集容器220可拆卸设置于安装架100上,固定外筒203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出油管207且出油管207的轴向沿固定外筒203的径向布置,出油管207的输入端与固定外筒203连接接通、输出端竖直向下指向收集容器220,被压榨出的植物油将由出油孔206a、通孔205b进入固定外筒203内,而后由出油管207向下排出至收集容器220内;

所述与压榨推杆300a相对齐的榨笼206的后端与固定外筒203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连接通道209,连接通道209包括开设于后固定板202上的连通槽209b,连通槽209b的开口处可拆卸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配合的封板209c,连通槽209b的上端和与压榨推杆300a相对齐的榨笼206的后端相对齐并且对齐处设置成圆形的高强度的钢丝滤网209a,滤网209a将与压榨推杆300a相对齐的榨笼206的后端与连通槽209b连接接通,连通槽209b的下端与固定外筒203连接接通,所述与压榨推杆300a相对齐的榨笼206位于活动内筒205的最底部;

s4:在步骤2至步骤3过程中,当含有油渣的榨笼206转动至与排料推杆300b相对齐时,飞轮增压机构310与进给驱动机构320将驱动排料推杆300b插入至该榨笼300b内并且将其内部的油渣由排料管208a、排料通道208b向外排出。

参见图1-34,一种飞轮惯性增压物理榨油机,其包括矩形安装架100、包含多个榨笼206的榨油桶200、压榨推杆300a、排料推杆300b、飞轮增压机构310、进给驱动机构320以及动力驱动装置400,榨油桶200固定设置于安装架100沿长度方向的一端、进给驱动机构320设置于安装架100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并且可驱动飞轮增压机构310朝向榨油桶200做滑动进给运动,压榨推杆300a、排料推杆300b设置于榨油桶200其中一榨笼206与飞轮增压机构310之间,压榨推杆300a可接受飞轮增压机构310的撞击驱动逐步插入至榨笼206内并且对榨笼206内的油料进行压榨,排料推杆300b设置于榨油桶200其中一榨笼206与飞轮增压机构310之间,排料推杆300b可接受飞轮增压机构310的驱动并且将榨笼206内的油渣向外推出,多个榨笼206循环进行加料、压榨、排料,压榨推杆300a、排料推杆300b均与榨笼206的内径相适配。

具体的,所述的榨油桶200包括靠近飞轮增压机构310布置的圆形前固定板201、远离飞轮增压机构310布置的圆形后固定板202,前固定板201与后固定板202同轴且等直径布置,前固定板201与后固定板202均与安装架100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同轴固定设置有两端开口布置的固定外筒203,前固定板201与固定外筒203的一端开口固定密封连接、后固定板202与固定外筒203的另一端开口固定密封连接,固定外筒203内同轴活动设置有旋转主轴204,旋转主轴204的端部通过轴承与前固定板201/后固定板202转动连接配合,旋转主轴204上同轴固定套设有实心的活动内筒205且活动内筒205的外圆面直径小于固定外筒203的内圆面直径,为了能够便于榨笼206的安装固定,活动内筒205上开设有圆形的贯穿槽205a且贯穿槽205a的轴向平行于活动内筒205的轴向,贯穿槽205a位于活动内筒205的偏心位置,贯穿槽205a设置于六个并且沿活动内筒205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榨笼206设置成与贯穿槽205a相适配的薄壁筒状结构且两端开口布置,榨笼206与贯穿槽205a一一对应并且同轴固定安装于贯穿槽205a内,榨笼206一端与前固定板201活动贴合并且该端规定为前端、榨笼206的另一端与后固定板202活动贴合并且该端规定为后端,通过将油料导入至榨笼206内,而后,压榨推杆300a插入至榨笼206内并且沿其前端向后端滑动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压榨榨油。

更为具体的,为了便于对压榨出的植物油进行收集,所述活动内筒205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贯穿槽205a接通的通孔205b,通孔205b设置有六组并且与贯穿槽205a一一对应,每组通孔205b包括沿平行于活动内筒205轴向方向阵列布置的多个通孔205b构成,榨笼206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其内部接通的出油孔206a,出油孔206a设置有若干并且形成了网孔状结构且该网孔状结构靠近榨笼206的后端布置,固定外筒203的正下方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收集容器220且收集容器220可拆卸设置于安装架100上,固定外筒203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出油管207且出油管207的轴向沿固定外筒203的径向布置,出油管207的输入端与固定外筒203连接接通、输出端竖直向下指向收集容器220,被压榨出的植物油将由出油孔206a、通孔205b进入固定外筒203内,而后由出油管207向下排出至收集容器220内。

更为具体的,当油料被压榨完成后需要将油渣由榨笼206的后端通过排料推杆300b向外推出,为此,所述后固定板202的偏心位置上穿设有排料管208a且排料管208a的直径大于榨笼206的直径,排料管208a与其中一榨笼206的后端同轴对齐且接通,排料管208a的输出端上同轴固定套设有排料通道208b,排料通道208b沿远离排料管208a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设置,通过排料管208a与排料通道208b相配合将排料推杆300b由榨笼206后端推出的油渣向外排出。

更为具体的,压榨推杆300a将油料201朝向后固定板202推动挤压压榨,靠近后固定板202处的植物油难以顺利通过出油孔206a排出,因此,将导致该部分植物油随着油渣一同被排出造成出油率底,为此,所述与压榨推杆300a相对齐的榨笼206的后端与固定外筒203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连接通道209,连接通道209包括开设于后固定板202上的连通槽209b,连通槽209b的开口处可拆卸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配合的封板209c,连通槽209b的上端和与压榨推杆300a相对齐的榨笼206的后端相对齐并且对齐处设置成圆形的高强度的钢丝滤网209a,滤网209a将与压榨推杆300a相对齐的榨笼206的后端与连通槽209b连接接通,连通槽209b的下端与固定外筒203连接接通,为了提升植物油的外排效率,所述与压榨推杆300a相对齐的榨笼206位于活动内筒205的最底部。

榨油过程中,用户将适量的油料放置于榨笼206内并且靠近榨笼206的前端,由动力驱动装置400驱动旋转主轴204进行六十度逐步转动并且使该榨笼206转动依次与压榨推杆300a相对齐,接着,启动飞轮增压机构310与进给驱动机构320,进给驱动机构320将带动飞轮增压机构310靠近前固定板201运动,飞轮增压机构310将对压榨推杆300a进行撞击驱动并且使压榨推杆300a插入至与其对齐的榨笼206内,压榨推杆300a与滤网209a相配合将对油料进行挤压压紧,飞轮增压机构310连续对压榨推杆300a进行撞击并且使压榨推杆300a对油料进行压榨榨油,油料榨出的植物油一部分将由出油孔206a、通孔205b进入固定外筒203内,另一部分将由滤网209a、连接通道209进入固定外筒203内,而后由出油管207向下排出至收集容器220内,此后,压榨推杆300a由榨笼206向外滑出复位,最后,当含有油渣的榨笼206转动至与排料推杆300b相对齐时,飞轮增压机构310与进给驱动机构320将驱动排料推杆300b插入至该榨笼300b内并且将其内部的油渣由排料管208a、排料通道208b向外排出。

为了能够自动朝向榨笼206内添加油料,所述固定外筒203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下料机构210,下料机构201用于对油料进行炒热并且将炒热后的油料自动加入至榨笼206内,所述的下料机构201包括位于固定外筒203顶部且与前固定板201、后固定板202固定连接的水平安装板211,安装板211上端面上设置有开口向上布置的装料筒212,装料筒212的开口处设置有与其盖合密封配合的圆形盖板213且盖板213可移开打开,装料筒212的外圆面上同轴固定套设有环状的加热器214且装料筒212由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为了便于将装料筒212内的油料输送至榨笼206内,所述装料筒212的底部与位于活动内筒205最顶部的榨笼206的前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下料管212a,其中下料管212a包括竖直段与水平段,其中下料管212a的竖直段的输入端与装料筒212的偏心位置连接接通、输出端与下料管212a的输入端连接接通,下料管212a的输出端与前固定板201固定连接并且与位于活动内筒205最顶部的榨笼206同轴对齐,下料管212a水平段的输入端封闭布置、输出端敞开布置且该端与位于活动内筒205最顶部的榨笼206的前端相接通,下料管212a的水平段内同轴转动设置有与其适配的绞龙212b且绞龙212b的驱动端由212a水平段的输入端向外延伸出与动力驱动装置400相连接,通过驱动绞龙212b转动,将装料筒212内的油料输送至榨笼206内。

具体的,为了便于盖板213的安装以及与装料筒212的配合,所述的安装板211上还固定设置有位于装料筒212一侧的安装套筒215a且安装套筒215a的轴向平行于装料筒212的轴向,安装套筒215a内同轴固定设置有固定柱215b且固定柱215b由安装套筒215a向上延伸出,固定柱215b的高度大于装料筒212的高度,固定柱215b上同轴滑动套设有滑套215c且滑套215c与盖板21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套215c上穿设有沿其径向布置的紧定螺栓215d且紧定螺栓215d与滑套215c螺纹连接配合,顺时针转动紧定螺栓215b使紧定螺栓215d与固定柱215b外圆面压紧固定;逆时针转动紧定螺栓215b使紧定螺栓215d与固定柱215b的外面分离脱开,使用过程中,当需要打开盖板213时,逆时针转动紧定螺栓215d并且使紧定螺栓215d与固定柱215b的外面分离脱开,而后,手动使滑套215c沿着固定柱215b向上滑动,最后,将盖板213绕着固定柱215b的轴向转开即可。

更为具体的,为了能够提升加热器214对油料炒热的效率,所述装料筒212内同轴转动设置有搅拌轴216,搅拌轴216与装料筒212之间设置有搅拌板217且搅拌板217由装料筒212的底部延伸至去顶部,搅拌板217与搅拌轴216的外圆面固定连接,搅拌板217设置有四个并且沿装料筒212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搅拌轴216的外圆面上还设置有沿其径向外延伸布置的翻滚板218且翻滚板218的上端面倾斜布置,翻滚板218上端面与装料筒212底部之间的距离沿搅拌轴216的转动方向逐渐减小,翻滚板218设置有四个并且沿搅拌轴216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为了能够驱动搅拌轴216进行转动,搅拌轴216的顶端为驱动端且该端设置成外花键状,所述盖板213上端面同轴固定设置有搅拌电机219且搅拌电机219的输出轴活动延伸至盖板213的下端面,搅拌电机219输出轴设置成与搅拌轴216相适配的外花键状,盖板213与装料筒212配合时,搅拌电机219输出轴套接于搅拌轴216上且两者同轴固定配合,通过搅拌电机219驱动搅拌轴216转动,搅拌板217对油料进行充分搅拌,翻滚板218对油料进行上下翻炒,大大提升加热器214对油料炒热的效率。

下料机构210在工作过程中,用户将盖板213打开,将油料放置于装料筒212内,而后将盖板213盖合并且搅拌电机219输出轴套接于搅拌轴216上且两者同轴固定配合,此时,同时启动搅拌电机219与加热器214,加热器214将热量经过装料筒212传递至其内部的油料上并且对油料进行加热处理,搅拌电机219驱动搅拌轴216转动,搅拌板217对油料进行充分搅拌,翻滚板218对油料进行上下翻炒,将油料进行炒热,最后,动力驱动装置400驱动绞龙212b转动,绞龙212b将炒热的油料输送至榨笼206内等待压榨。

为了能够对压榨推杆300a插入至榨笼206内进行引导,所述前固定板201上的偏心位置处固定设置有两端开口布置的导向套301且导向套301与压榨推杆300a同轴布置,导向套301和与压榨推杆300a相对齐的榨笼206的前端对齐且接通,初始状态下压榨推杆300a的一端插入至导向套301内、另一端与飞轮增压机构310相配合,为了能够在榨油过程中使压榨推杆300a单向由榨笼206的前端朝向其后端滑动,形成级进式挤压,所述导向套301与压榨推杆300a之间设置有棘齿棘爪组件,棘齿棘爪组件包括与导向套301顶部固定连接的固定架304、棘齿302以及棘爪303,棘齿302设置于压榨推杆300a外圆面的顶部且沿平行于压榨推杆300a的轴向设置有若干,固定架304上活动穿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矩形升降块305且升降块305的长度方向竖直布置,棘爪303固定设置于升降块305的下端并且活动穿过导向套301与棘齿302相抵触,棘爪303与棘齿302弹性抵触配合用于约束使压榨推杆300a由榨笼206的前端朝向后端单向滑动。

具体的,为了能够使棘爪303与棘齿302弹性抵触,所述的升降块305的侧面固定设置有轴向竖直布置的导杆306,导杆306上活动套设有下压弹簧307且下压弹簧307的弹力始终推动升降块305向下滑动,通过下压弹簧307的弹力作用下,使棘齿302与棘爪303弹性抵触配合,压榨推杆300a复位过程中,通过克服下压弹簧307的弹力作用下使升降块305上下滑动,使棘齿302与棘爪303相分离并且解除对压榨推杆300a的约束。

为了能够对压榨推杆300a进行撞击驱动,所述的进给驱动机构320包括固定设置于安装架100上的矩形托板321且推板32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安装架100的长度方向,托板321上活动设置有可沿着其长度方向进行滑动的滑板322,托板321上设置有轴向平行于其长度方向布置的丝杆324,丝杆324的端部位置与托板321转动连接配合,滑板322的底部套接于丝杆324上并且两者构成螺纹连接配合,丝杆324背离榨油桶200一端为驱动端,安装架100上还固定设置有进给电机323且进给电机323的输出轴与丝杆324的驱动端同轴固定连接,滑板322的上端面上设置于用于安装飞轮增压机构310的支架一325与支架二326,支架一325背离榨油桶200布置、支架二326靠近榨油桶200布置,通过进给电机323带动丝杆324的转动,使滑板322靠近榨油桶200运动,从而使支架一325与支架二326上的飞轮增压机构310朝向榨油桶200运动。

所述的飞轮增压机构310包括飞轮311、双头电机315以及与压榨推杆300a同轴布置且两端开口的导向筒312,飞轮311为双飞轮并且转动设置于支架一325上,飞轮311的轴向垂直于压榨推杆300a的轴向,双头电机315固定安装于支架二326的顶部并且其两个输出轴的轴向均平行于飞轮311的轴向,双头电机315的输出轴与飞轮31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一316,带传动组件一316的驱动端与双头电机315的输出轴相连接、输出端与飞轮311相连接并且用于将双头电机315的动力传递至飞轮311带动飞轮311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导向筒312固定安装于支架二326上且位于双头电机315的下方,压榨推杆300a背离榨油桶200一端同轴固定设置有柱形的滑块309a,滑块309a插接于导向筒321的一端内并且可沿着导向筒321进行滑动,导向筒321的另一端内活动设置有与其适配的柱形撞击块313且撞击块313可沿着导向筒321进行滑动对滑块309a进行撞击驱动,撞击块313背离滑块309a一端中心位置与飞轮311的偏心位置处设置有高强度的连杆314,连杆314一端与撞击块313背离滑块309a一端中心位置连接连接并且连杆314与撞击块313铰接连接处构成的铰接轴的轴向处置于导向筒312的轴向、连杆314的另一端与飞轮311的偏心位置处铰接连接并且连杆314与飞轮311铰接连接处构成的铰接轴的轴向处置于导向筒312的轴向,通过飞轮311将带动撞击块313沿着导向筒312往复滑动并且对滑块309a进行撞击,实现对压榨推杆300a的撞击驱动。

具体的,初始状态下,所述的排料推杆300b一端与导向筒312固定连接、另一端活动插接于前固定板201内与对其的榨笼206的前端相贴合,通过导向筒312带动排料推杆300b由榨笼206的前端朝向后端滑动,将榨笼206的内的油渣向外推出。

为了便于压榨推杆300a与排料推杆300b相外滑动由榨笼206内撤出复位,所述的安装架100上还设置有用于触发使升降块305克服下压弹簧307向上滑动的解除机构330,解除机构330包括由导气管333连接接通的气缸一331与气缸二332且气缸一331与气缸二332始终处于等压状态,气缸一331与安装架100固定连接且位于丝杆324背离进给电机323的一端,气缸一331的轴向平行于丝杆324的轴向,气缸二332与安装架100固定连接且位于升降块305的一侧,丝杠二332的轴向垂直于升降块305的长度方向,气缸二332的活塞推杆上固定设置有触发块334且触发块334沿该活塞推杆的轴向向外延伸布置,升降块305上开设有沿平行于触发块334延伸方向贯穿的触发槽308,触发槽308的上侧壁设置成倾斜状态并且该触发槽308的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的距离沿触发块334的延伸方向逐渐减小,触发块334插入至触发槽308内并且与其上侧壁相配合抵触,通过朝向气缸二332内注气,使其活塞推杆向外滑动,从而使触发块334对触发槽308向上挤压,进而使升降块305向上带动棘爪303同步向上运动与棘齿302分离。

具体的,为了便于触发块334的反向运动复位,所述触发块334的下方设置有凸起,凸起与固定架304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335,复位弹簧335一端与固定架304固定连接抵触、另一端与凸起固定连接抵触并且复位弹簧335的弹力始终推动触发块334远离触发槽308运动。

具体的,为了能够使气缸一331朝向气缸二332内注气,所述丝杆324背离进给电机323一端同轴固定设置有联动杆336,联动杆336沿其轴向的中部位置设置成螺纹螺旋部且该螺纹螺旋方向与丝杆324的螺旋方向相反,动杆336上同轴套设有触发板337且触发板337可沿着安装架100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初始状态下触发板337与螺纹螺旋部构成螺纹连接配合,触发板337与气缸一331的活塞推杆固定连接,为了避免触发板337与联动杆336相脱离,所述联动杆336背离丝杆324一端同轴设置有与其构成螺纹连接配合的限位螺栓338,联动杆336上同轴套设有置中弹簧一339a与置中弹簧二339b,置中弹簧一339a一端与限位螺栓338抵触、另一端与触发板337抵触并且置中弹簧一339a的弹力始终由限位螺栓338指向触发板337,置中弹簧二339b一端与联动杆336与丝杆324之间形成的台阶相抵触、另一端与触发板337相抵触并且置中弹簧二339b的弹力始终由台阶指向触发板337,通过丝杆324的反向转动,带动联动杆336同步运动,使触发板337靠近气缸一331运动,气缸一331内的气体将被注入至气缸二332内。

更为具体的,当棘爪303与棘齿302分离后,为了能够通过飞轮增压机构310的后撤复位运动带动压榨推杆300a的后撤复位运动,所述支架二326上固定设置有托架317,托架317上固定设置有挡板318,挡板318设置有两个并且沿安装架100的宽度方向对称布置,挡板318位于导向筒312的下方,滑块309a上固定设置有凸块309b且凸块309b由导向筒312上开设的缺口向下延伸至两挡板318之间,当飞轮增压机构310复位时,挡板318与凸块309b相配合将带动压榨推杆300a同步复位。

压榨推杆300a与排料推杆300b在工作过程中,启动进给电机323与双头电机315,进给电机323将带动丝杆324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并且带动滑板322靠近榨油桶200滑动,飞轮增压机构310将同步运动并且飞轮311转动带动撞击块313对滑块309a进行反复撞击,压榨推杆300a插入榨笼206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挤压压缩榨油,棘齿302与棘爪303相互配合使压榨推杆300a单向朝向榨笼206内进行滑动,完成对油料的榨油,与此同时,排料推杆300b将随着导向筒312同步运动并且插入至榨笼206内,排料推杆300b将榨笼206内的油渣向外推出,复位过程中,启动进给电机323反转并且使双头电机315停机,丝杆324反向转动将带动滑板322反向滑动复位并且使飞轮增压机构310同步复位,与此同时,丝杆324的反向转动,带动联动杆336同步运动,使触发板337靠近气缸一331运动,气缸一331内的气体将被注入至气缸二332内,使气缸二332的活塞推杆向外滑动,触发块334对触发槽308向上挤压,升降块305向上带动棘爪303同步向上运动与棘齿302分离并且解除对压榨推杆300a的约束,挡块318将带动压榨推杆300a随着飞轮增压机构310的复位同步复位,排料推杆300b也随着飞轮增压机构310的复位同步复位。

更为具体的,由于油料被压榨推杆300a在榨笼206内压实后,再次被压缩的余量将大大减小,因此,需要控制进给电机323首先快速运转,当油料被压实后,电机323缓慢运动,为此,所述挡块318上固定设置有相对布置的传感器319,传感器319通过控制器与进给电机323建立有信号连接,当两个传感器319检测到凸块309b的位移量大幅降低时,发出信号由控制器控制进给电机缓慢运转,采取本方案的意义在于,使进给电机323首先快速运转,迅速将油料在榨笼206内压实,而后使进给电机323缓慢运转,使飞轮增压机构310缓慢靠近榨油桶200运动,确保撞击块313能够对滑块309a进行有效撞击。

为了能够驱动旋转主轴204和绞龙212b进行转动,所述的动力驱动装置400包括传动轴一401、传动轴二402以及主电机403,传动轴一401的轴向、传动轴二402的轴向以及主电机403输出轴的轴向均平行于旋转主轴204的轴向,传动轴一401的端部与安装架100转动连接配合,传动轴二402的端部与安装架100转动连接配合,主电机403与安装架100固定连接,主电机403与传动轴一401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二404,带传动组件二404用于将主电机403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一401上并且带动传动轴一401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传动轴一401的输出端与绞龙212b的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三405,带传动组件三405用于将传动轴一401上的动力传递至绞龙212b上并且驱动绞龙212b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传动轴一401的输出轴与传动轴二402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四406,带传动组件四406用于将传动轴一401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二402上并且带动传动轴二402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传动轴二402与旋转主轴204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间歇槽轮传动组件407,间歇传动传动组件407用于将传动轴二402的动力传递至旋转主轴204上并且带动旋转主轴204绕自身轴向进行逐步转动,并且传动轴二402每转一周,旋转主轴204转动六分之一周,以此驱动榨笼206绕着旋转主轴204的轴向进行六十度逐步转动。

具体的,所述的带传动组件一316、带传动组件二404、带传动组件三405以及带传动组件四406均包括与主动件连接的主动带轮、与从动件连接的从动带轮以及皮带,皮带绕接于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并且构成闭合回路。

动力驱动装置400在工作过程中,主电机403将将带传动传动轴一401与传动轴二402进行转动,传动轴一401将带动绞龙212b进行转动并且将炒热的油料加入至榨笼206内,传动轴二402将带动旋转主轴204进行逐步转动,并且使装入油料的榨笼206依次转动与榨油推杆300a相对齐,榨油推杆300a对油料进行加压榨油,使装有油渣的榨笼206依次转动与排料推杆300b相对齐,排料推杆300b将油渣向外推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