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铁观音茶叶青滋香香韵的烟用香料配方、卷烟叶组配方及它们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90138发布日期:2020-06-12 17:09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烟草制品调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铁观音茶叶青滋香香韵的烟用香料配方、卷烟叶组配方及它们的应用。



背景技术:

铁观音属于中国传统名茶中青茶的代表之一,铁观音茶叶加工工艺由采青、晒青、做青、杀青、包揉、烘干等工序组成,每一道工艺都赋予铁观音茶叶特殊的香气特征。铁观音具有清香、花香、果香等香气特征,同时又具有苦味、涩感等味觉特征,这些不同的感官特征来源于不同的成分组群。尽管国内外对茶叶香味物质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多集中于茶叶香气物质的定性分析(张峰,陈小明,范坚强,等.铁观音杀青物香料的开发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j].香精香料化妆品,2016,12(6):16-20;马宇平,岳田利,毛多斌,等.“湖南毛尖”香味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剂在烟草中的应用[j].烟草科技,2006,(6):30-34.),随着所发现茶叶香气成分不断增加,如何将茶叶体系的关键致香成分进行有效的关联,开展铁观音特征香韵的香料开发和仿制具有重要意义。

茶叶和烟草作为消费品,其特征具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是以特殊的香气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青滋香是烟草香韵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研究报道,云南和福建烤烟的香韵中以清甜香和青滋香最为显著(李章海,王能如,王东胜,等.烤烟香型的重要影响因子及香型指数模型的构建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055-2057.),而青滋香可以作为区分云南和福建烤烟香韵的一个重要指标(夏玉珍,王毅,牟定荣,等,福建和云南烤烟香韵风格特征差异及与化学成分的关系[j].烟草科技,2015,48(6):68-72.);茶叶提取物含有明显的青滋香韵,代表成分有叶醇、芳樟醇等物质,利用卷烟香精调香技术,开发铁观音特征青滋香香韵香料,满足卷烟产品的使用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人发现,铁观音茶叶具有独特的青滋香香韵,经过大量配方调制,获得了一种具有铁观音茶叶青滋香香韵的烟用香料配方,该配方不仅能够赋予香烟铁观音茶叶的青滋香香韵,还能够起到丰富烟香、柔和烟气、协调烟味、降低刺激的作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铁观音茶叶青滋香香韵香气特征的烟用香料配方。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铁观音茶叶青滋香香韵的卷烟叶组配方。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铁观音茶叶青滋香香韵的卷烟。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铁观音茶叶青滋香香韵的烟用香料配方,所述配方由以下构成:

叶醇1-1.8重量份;

乙酸乙酯0.6-1.6重量份;

2-甲基丁酸丁酯0.2-0.9重量份;

水杨酸甲酯0.06-0.15重量份;

α-松油醇0.1-0.5重量份;

二氢猕猴桃内酯1.5-3.5重量份;

突厥烯酮0.02-0.2重量份;

反-2-己烯酯0.1-0.9重量份;

甲基庚烯酮0.8-1.5重量份;

覆盆子酮0.1-0.6重量份;

正己醇0.8-1.8重量份;

反-2-己烯醇0.3-0.8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烟用香料配方由以下构成:

叶醇1.3-1.7重量份;

乙酸乙酯0.6-1.4重量份;

2-甲基丁酸丁酯0.2-0.8重量份;

水杨酸甲酯0.06-0.12重量份;

α-松油醇0.1-0.5重量份;

二氢猕猴桃内酯1.6-2.5重量份;

突厥烯酮0.04-0.14重量份;

反-2-己烯酯0.2-0.8重量份;

甲基庚烯酮0.9-1.5重量份;

覆盆子酮0.1-0.6重量份;

正己醇0.8-1.5重量份;

反-2-己烯醇0.3-0.8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烟用香料配方由以下构成:

叶醇1.6重量份;

乙酸乙酯1.2重量份;

2-甲基丁酸丁酯0.6重量份;

水杨酸甲酯0.1重量份;

α-松油醇0.4重量份;

二氢猕猴桃内酯2重量份;

突厥烯酮0.1重量份;

反-2-己烯酯0.6重量份;

甲基庚烯酮1.3重量份;

覆盆子酮0.4重量份;

正己醇1.2重量份;

反-2-己烯醇0.6重量份。

一种具有铁观音茶叶青滋香香韵的烟用香料配方,所述配方包括:

叶醇1-1.8重量份;

乙酸乙酯0.6-1.6重量份;

2-甲基丁酸丁酯0.2-0.9重量份;

水杨酸甲酯0.06-0.15重量份;

α-松油醇0.1-0.5重量份;

二氢猕猴桃内酯1.5-3.5重量份;

突厥烯酮0.02-0.2重量份;

反-2-己烯酯0.1-0.9重量份;

甲基庚烯酮0.8-1.5重量份;

覆盆子酮0.1-0.6重量份;

正己醇0.8-1.8重量份;

反-2-己烯醇0.3-0.8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烟用香料配方包括:

叶醇1.3-1.7重量份;

乙酸乙酯0.6-1.4重量份;

2-甲基丁酸丁酯0.2-0.8重量份;

水杨酸甲酯0.06-0.12重量份;

α-松油醇0.1-0.5重量份;

二氢猕猴桃内酯1.6-2.5重量份;

突厥烯酮0.04-0.14重量份;

反-2-己烯酯0.2-0.8重量份;

甲基庚烯酮0.9-1.5重量份;

覆盆子酮0.1-0.6重量份;

正己醇0.8-1.5重量份;

反-2-己烯醇0.3-0.8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烟用香料配方包括:

叶醇1.6重量份;

乙酸乙酯1.2重量份;

2-甲基丁酸丁酯0.6重量份;

水杨酸甲酯0.1重量份;

α-松油醇0.4重量份;

二氢猕猴桃内酯2重量份;

突厥烯酮0.1重量份;

反-2-己烯酯0.6重量份;

甲基庚烯酮1.3重量份;

覆盆子酮0.4重量份;

正己醇1.2重量份;

反-2-己烯醇0.6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烟用香料配方还包括85-95重量份的香料辅料,所述香料辅料选自丙二醇和乙醇;

优选地,所述烟用香料配方还包括87.64-93.8重量份的香料辅料;

更优选地,所述丙二醇和乙醇的重量份相等。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烟用香料配方还包括香料辅料,其中,所述香料辅料可以为:46.9重量份的丙二醇和46.9重量份的乙醇、45.98重量份的丙二醇和45.98重量份的乙醇、44.95重量份的丙二醇和44.95重量份的乙醇或43.82重量份的丙二醇和43.82重量份的乙醇。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叶醇的重量份为1.3-1.7(例如,1.3、1.4、1.6、1.7的任一者以及它们任意组合范围内的所有值)。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乙酸乙酯的重量份为0.6-1.4(例如,0.6、0.9、1.2、1.4的任一者以及它们任意组合范围内的所有值)。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2-甲基丁酸丁酯的重量份为0.2-0.8(例如,0.2、0.4、0.6、0.8的任一者以及它们任意组合范围内的所有值)。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水杨酸甲酯的重量份为0.06-0.12(例如,0.06、0.08、0.1、0.12的任一者以及它们任意组合范围内的所有值)。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α-松油醇的重量份为0.1-0.5(例如,0.1、0.2、0.4、0.5的任一者以及它们任意组合范围内的所有值)。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二氢猕猴桃内酯的重量份为1.6-2.5(例如,1.6、1.8、2、2.5的任一者以及它们任意组合范围内的所有值)。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突厥烯酮的重量份为0.04-0.14(例如,0.04、0.06、0.1、0.14的任一者以及它们任意组合范围内的所有值)。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反-2-己烯酯的重量份为0.2-0.8(例如,0.2、0.4、0.6、0.8的任一者以及它们任意组合范围内的所有值)。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甲基庚烯酮的重量份为0.9-1.5(例如,0.9、1.1、1.3、1.5的任一者以及它们任意组合范围内的所有值)。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覆盆子酮的重量份为0.1-0.6(例如,0.1、0.2、0.4、0.6的任一者以及它们任意组合范围内的所有值)。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正己醇的重量份为0.8-1.5(例如,0.8、1、1.2、1.5的任一者以及它们任意组合范围内的所有值)。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反-2-己烯醇的重量份为0.3-0.8(例如,0.3、0.5、0.6、0.8的任一者以及它们任意组合范围内的所有值)。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卷烟叶组配方,其含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烟用香料配方。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卷烟制品,其含有第一方面所述的烟用香料配方或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卷烟叶组配方。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烟用香料配方在每支卷烟中的含量为1~100μl,例如5μl、10μl、15μl、20μl、25μl、30μl、40μl、50μl、60μl、70μl、80μl、90μl。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烟用香料配方或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卷烟叶组配方在卷草制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五方面涉及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烟用香料配方或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卷烟叶组配方在赋予卷烟青滋香香气特征或丰富烟香、柔和烟气、协调烟味、降低刺激中的应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具有铁观音茶叶青滋香韵的烟用香料配方的成分能够赋予卷烟烟气铁观音茶叶青滋香韵的特征,并能改善烟气柔和度、减少刺激性,显著提升抽吸品质。

(2)本发明一种具有铁观音茶叶青滋香韵的烟用香料配方针对性强,使用时目的明确,能够方便调香过程。

(3)本发明一种具有铁观音茶叶青滋香韵的烟用香料配方所用原料容易获取,生产工艺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中所用原料均为可购买的常用原料;制备过程是调香领域常规的搅拌混合静置过程,无需特殊设备。

实施例1

香料配比(质量百分数计)

按照表1-1中的配方混合各组分,分别制备得到1#~4#香精。

表1-1.1#~4#香精配方

参照yc/t497-2014《卷烟中式卷烟风格感官评价方法》中的嗅香指标评判,由7位专业评香员对1#~4#香精的铁观音青滋香香气特征进行嗅香评价,满分为5分,取平均结果见表1-2;由7位专业评香员对1#~4#香精的铁观音青滋香韵的强烈程度进行对比评价,取平均结果,记为持香能力得分,满分为5分,平均结果见表1-2。

表1-2.1#~4#香精的香气特征和持香能力的评价结果

由表1-2能够看出,1#、2#、3#、4#香精的铁观音青滋香韵和持香能力均较强,其中3#香精的青滋香韵和持香能力表现最好。1#、2#、3#、4#香精的能够较好的体现铁观音茶香中的青滋香韵,香气清新自然,持久稳定。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1#~4#香精分别施加到卷烟中进行卷烟香气特征和感官质量评价。将1#~4#香精均按烟丝重量的0.1%均匀喷洒到烟丝上,烘烤后卷制成卷烟;空白对照样品按烟丝重量的0.1%施加丙二醇与乙醇溶剂。卷烟香气特征按照yc/t497-2014《卷烟中式卷烟风格感官评价方法》评价;感官质量按照gb5606.4-2005《卷烟第四部份:感官技术要求》评价;由13名专业人员评价,取平均结果列于表1-3和表1-4中。

表1-3.卷烟香气特征评价结果

由表1-3可以看出,与空白对照相比,施加1#、2#、3#、4#香精的卷烟铁观音茶香青滋香韵特征更强,其中,施加3#香精的卷烟样品的特征表现最强。施加1#~4#香精均能赋予卷烟清新自然的铁观音茶香青滋香韵特征。

表1-4.卷烟感官质量评价结果

由表1-4可以看出,与施加空白对照相比,施加1#、2#、3#、4#香精的卷烟的感官质量更高,能有效改善卷烟的吸食品质和感官舒适度。其中,施加1#、2#、3#、4#香精的卷烟,抽吸过程中铁观音茶韵、特别是青滋茶韵清新自然,提升卷烟香气丰富性,同时,减少杂气、降低刺激性等感官评价指标上的表现更加显著,较好提升卷烟品质。

实施例2

香料配比(质量百分数计)

按照表2-1中的配方混合各组分,分别制备得到5#~8#香精,其中3#香精为实例1中3#配方香精,5#~8#均为个别组分用量超过本专利配方范围的香精,以对比相关应用效果的差异性。

表2-1.5#~8#香精配方

参照yc/t497-2014《卷烟中式卷烟风格感官评价方法》中的嗅香指标评判,由7位专业评香员对5#~8#香精与3#香精的铁观音青滋香香气特征进行嗅香评价,满分为5分,取平均结果见表2-2;由7位专业评香员对5#~8#香精的铁观音青滋香韵的强烈程度进行对比评价,取平均结果,记为持香能力得分,满分为5分,平均结果见表2-2。

表2-2.5#~8#香精的香气特征和持香能力的评价结果

由表2-2能够看出,5#、6#、7#、8#香精与3#香精相比较,其铁观音青滋香韵特征和持香能力较差,虽然有青滋香的部分增强,但整体谐调性较差,茶香韵体现不清晰,青滋香韵比较突兀,整体持香能力也不稳定。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5#~8#香精分别施加到卷烟中进行卷烟香气特征和感官质量评价。将5#~8#香精均按烟丝重量的0.1%均匀喷洒到烟丝上,烘烤后卷制成卷烟;对照样品3#香精也按照烟丝重量的0.1%施加。卷烟香气特征按照yc/t497-2014《卷烟中式卷烟风格感官评价方法》评价;感官质量按照gb5606.4-2005《卷烟第四部份:感官技术要求》评价;由13名专业人员评价,取平均结果列于表2-3和表2-4中。

表2-3.卷烟香气特征评价结果

由表2-3可以看出,与3#对照相比,施加5#、6#、7#、8#香精的卷烟铁观音茶香青滋香韵特征不强,尤其是施加5#、6#香精的卷烟青滋特征表现不明显,而7#、8#青香比较突兀,谐调性与圆润性较差。

表2-4.卷烟感官质量评价结果

由表2-4可以看出,与施加3#香精和空白对照相比,施加5#、6#、7#、8#香精的卷烟的感官质量较差,影响卷烟的吸食品质和感官舒适度。其中,施加5#、6#香精的卷烟,抽吸过程中铁观音茶韵还能所体现,但香气不谐调、韵味不是清新自然茶香青滋特点;而施加7#、8#香精的卷烟,青杂气较重、刺激性明显,抽吸品质明显降低。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