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无磷的洗衣粉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86745发布日期:2020-08-18 17:22阅读:8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洗衣粉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无磷的洗衣粉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洗衣粉的英文是washingpowder,合成洗涤剂是以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份,并配有适量不同作用的助洗剂。洗衣粉是指粉状(粒状)的合成洗涤剂。

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357164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其公开了一种洗衣粉,由以下组分和重量份组成:直链烷基苯磺酸钠25;三聚磷酸钠15;沸石15;烷基苯磺酸三乙醇胺盐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六偏磷酸钠15;泡花碱10;羧甲基纤维素钠2;香精0.05;硫酸钠50;天冬提取物5;人参提取物7;所述洗衣粉通过以下方式制得:将上述除香精外的组分混匀打浆,之后进行过滤均质,之后利用喷雾干燥器使均质后组分干燥成空心颗粒,之后进行冷却、老化、筛分并加入香精即可。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其采用直链烷基苯磺酸钠作为主要的表面活性剂,虽然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的去污能力较强,但是其具有一个较大的缺点,即不抗硬水。为了提高洗衣粉的抗硬水能力,洗衣粉配方中必须添加大量的螯合剂,如上述技术方案中添加的三聚磷酸钠和沸石等,但是三聚磷酸钠作为含磷添加剂目前已经被禁止使用,而沸石则不溶于水,容易沉积在织物上形成灰分,损害织物。因此,需要一种保证去污能力的前提下,更环保的洗衣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环保无磷的洗衣粉,其具有能够保证去污能力的前提下,更加环保的优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二是提供一种环保无磷的洗衣粉的制备工艺,其具有生产过程中能够降低洗衣粉洗涤效果下降可能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环保无磷的洗衣粉,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组分:

其中,所述过碳酸钠上包覆有用于提高其稳定性的稳定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首先,aes是耐硬水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该洗衣粉不需要复配三聚磷酸钠和4a沸石作为螯合助洗剂,环保又经济。但是aes无法在碱性料浆下高温喷粉,因为在高温高碱性料浆条件下aes会分解,从而失去效果。因此,本洗衣粉中未添加强碱性助剂,而是添加温和的小苏打,从而减少了刺激性,真正不伤手,适用敏感皮肤人群。更重要的是,该种配方不需要制成料浆,避免了aes分解的风险。而jfc作为渗透剂则可以提高aes的渗透性,从而提高洗衣粉的去污能力。

cmc-na作为活性助剂,其乳化和防护胶体的性能强,且在洗涤过程中,可以使衣物表面带有负电荷,从而使污垢粒子在水相中有分相性,与固相的被洗物表面有排斥性,从而防止污垢再次沉积到被洗物上。

硅酸钠是粘合剂及骨架支撑,可以将各种无机洗涤助剂粘合在一起,同时干燥后可以支撑颗粒不破损。

马来酸-丙烯酸聚合物则是粘合剂及洗衣粉中抗再沉积剂。

过碳酸钠则能够在水中释放出活性氧而具有漂白和杀菌性能,能够有效去除咖啡渍、水果汁和血渍等。而过碳酸钠受潮容易失效,且容易产生涨袋等问题,因此,需要在过碳酸钠外包覆稳定剂。

由于整个配方中没有添加强碱性成分,也没有添加含磷的成分,因此,整个配方十分环保,而aes和cmc-na的协同与剩余物料配合,则能够起到良好的洗涤效果,使环保和洗涤效果两者兼具。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香精32-35%;

酶制剂32-35%;

彩色粒子32-35%;

其中,所述酶制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酶核心90-96%;

保护层4-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酶制剂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够显著增加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且与目前一般的添加强碱物质的洗衣粉不同,本洗衣粉中添加的小苏打碱性较弱,其对于酶制剂的活性的影响更小。

但是,洗衣粉中添加有过碳酸钠,而过碳酸钠具有较强的氧化漂白能力,容易导致酶制剂的氧化失效,从而影响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保护层则能够在酶制剂外形成保护,从而延缓酶核心内各种酶的溶解。因此,洗衣粉添加到水中后,过碳酸钠首先释放出活性氧对衣物进行漂白和消毒,随着时间的延长,过碳酸钠逐渐分解完全。此时,酶核心中的各种酶逐渐释放,以对衣物进行进一步清洁。通过将过碳酸钠和酶制剂的生效时间错开,大大降低了过碳酸钠对酶制剂的影响。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酶核心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淀粉酶15-20%;

蛋白酶40-50%;

海藻酸钠30-4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藻酸钠作为粘合剂则能够将淀粉酶和蛋白酶粘合到一起,且海藻酸钠本身的溶解需要时间,因此,淀粉酶和蛋白酶的释放时间将延长,从而进一步错开与过碳酸钠的生效时间。此外,由于添加的cmc-na使衣物表面带有负电荷,而海藻酸钠在水中具有一定的聚阴离子行为,这就意味着,酶制剂能够较好的粘附到衣物表面,从而使释放出的淀粉酶和蛋白酶能够靶向释放并分解衣物上的污渍。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保护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内保护层40-60%;

外保护层40-60%;

其中,所述内保护层包括羟乙基纤维素醚、乙醇、水,并按照以下重量比组成,(1-2):

(30-35):(60-65);

其中,所述外保护层包括硫酸钠、氯化钠和水,并按照以下重量比组成,(1-2):(1-

2):(15-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首先,羟乙基纤维素醚是一种水溶性的化合物,其具有较好的成膜性,是一种良好的包覆材料。此外,羟乙基纤维素醚溶于水后,具有良好的分散、悬浮和乳化效果,从而与cmc-na配合,将洗落的污垢均匀的分散并悬浮,从而降低污垢再沉积到衣物上的可能。羟乙基纤维素醚的乳化能力还能进一步提高洗衣粉的去污能力。

而在将羟乙基纤维素醚包覆到酶制剂外层时,需要用水溶解成粘稠的胶体,以便于进行包覆。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直接将羟乙基纤维素醚加入水中进行溶解,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直接将羟乙基纤维素醚直接放入水中进行溶解,往往长时间都是较混浊的状态。经过观察,是羟乙基纤维素醚粉体发生了团聚。为了解决该问题,在体系中添加乙醇,我们发现,相较于单纯用水作为分散介质,用乙醇、水作为分散介质能够明显改善羟乙基纤维素醚的分散性能。

这是由于,羟乙基纤维素醚与分散介质间的表面张力、润湿性和极性等有关。而水分子之间具有强烈的氢键,其对于羟乙基纤维素醚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乙醇的极性小于水,因此,羟乙基纤维素醚在乙醇中的润湿性小于其在水中的润湿性。此外,乙醇表面张力更小,这同样能够降低羟乙基纤维素醚的团聚。综合来看,乙醇和水配合能够使表面张力和润湿性共同作用的效果更好,从而降低羟乙基纤维素醚的团聚的可能。

但是羟乙基纤维素醚具有较强的吸潮性,而硫酸钠和氯化钠能够形成窗格型插合物,水分进入其晶格中后,结合力比一般的结晶水更牢固,因此,通过在羟乙基纤维素醚外包覆硫酸钠和氯化钠,能够降低酶制剂吸潮的可能性,从而使整个酶制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此外,多层包覆与酶核心中的海藻酸钠配合,能够很大程度上延缓酶的释放,从而使酶制剂的生效期与过碳酸钠的生效期有效错开。且硫酸钠溶于水后,形成晶体状结构,这种结构的存在对表面活性剂的双电层起压缩作用,有利于促进表面活性剂吸附在衣物表面,提高了表面活性剂的吸附作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保护层中还包括过氧化氢酶,且外保护层各组分的重量比为,过氧化氢酶:硫酸钠:氯化钠:水=(0.1-0.2):(1-2):(1-2):(15-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碳酸钠释放氧气的机理决定了,其首先会分解产生双氧水,而双氧水再释放出氧气。在外保护层中添加过氧化氢酶能够催化双氧水快速分解,从而使过碳酸钠中储存的氧气快速释放,并降低水中双氧水的浓度。则当淀粉酶和蛋白酶释放后,水中双氧水的含量低,其对酶的活性影响较小,酶的活性较高,洗衣粉的去污效果也就更好。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保护层的包覆工艺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溶解,按照比例,在15-20分钟内,将羟乙基纤维素加入乙醇中,添加过程中保持搅拌,得到混合物a,随后将混合物a添加到水中,添加过程保持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溶液a;按照比例将硫酸钠和氯化钠放入水中,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溶液b;

s2、喷内保护层,在流化床中将溶液a喷涂到酶核心上,喷涂温度为60-70℃,喷涂完成后干燥5分钟,得到半成品酶制剂;

s3、喷外保护层,在流化床中将溶液b喷涂到步骤s2中得到的半成品酶制剂上,喷涂完成后干燥5分钟,即得到酶制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成膜性好的羟乙基纤维素在酶核心外形成一层包覆薄膜,而干燥后的硫酸钠和氯化钠则形成窗格型插合物。而将控制喷涂温度控制在60-70℃则是因为,当温度过高时,酶容易变形失活,而当温度过低时,水分挥发过慢,容易导致保护层包覆不均匀,甚至导致颗粒间的黏连,从而导致保护层的保护效果下降。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稳定剂包括3wt%聚丙烯酰胺凝胶和一水柠檬酸,并按照以下重量比组成,(90-100):(3-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首先,聚丙烯酰胺凝胶能够很好的对过碳酸钠形成包覆,且聚丙烯酰胺是水溶性线性高分子聚合物,因此,在过碳酸钠外部包覆聚丙烯酰胺即保持了过碳酸钠的溶解性,又提高了其稳定性,且聚丙烯酰胺不易引起过碳酸钠分解。

此外,聚丙烯酰胺具有良好的抗阻效果,能够大大增加洗衣粉水溶液的干涩感,从而减少洗衣过程中对手的磨损,以起到保护手的作用。此外,聚丙烯酰胺作为一种絮凝剂,其能够与cmc-na协同,进一步提高污垢粒子在水中的分相性。

但是,聚丙烯酰胺具有一定的吸潮性,而洗衣粉吸潮后容易发生结块,十分影响后续使用。因此,需要在聚丙烯酰胺外层额外包覆一水柠檬酸,这是由于,与一般的无水柠檬酸吸湿性较强不同,一水柠檬酸本身含有一个结晶水从而不易吸潮,以降低过碳酸钠吸潮失效的可能。

且一水柠檬酸为固态时,由于未离子化,因此不会与洗衣粉中的小苏打反应。而当将洗衣粉放入水中后,柠檬酸直接与溶于水的小苏打反应,反应生成较多二氧化碳,从而实现对加入水中的洗衣粉的搅动作用,以而提高洗衣粉特别是过碳酸钠的分散性和均匀性。这一作用大大降低洗衣粉局部结块,并沉积到衣物上的可能;且在稳定剂溶解完成后,过碳酸钠能够均匀的对衣物进行漂白、消毒和洗涤,从而降低洗衣粉分散不均导致的清洗不净问题。

此外,柠檬酸和小苏打反应生成的柠檬酸钠具有螯合作用,其能够软化硬水,而洗衣粉成分中的cmc-na对水硬度比较敏感,其去污性容易受水的硬度的影响。而aes虽然在硬水中也有较好的去污力,但是其在软水中的去污能力明显更强。即一水柠檬酸钠不易吸湿的性质能够对过碳酸钠形成良好的保护,加入水中后还能与小苏打产生泡腾的效果,反应产物柠檬酸钠则具有螯合效果,从而形成与cmc-na、aes的协同增效。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稳定剂的包覆工艺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在流化床中将聚丙烯酰胺凝胶喷涂到过碳酸钠上,喷涂温度为50-70℃,喷涂完成后干燥1-2分钟,得到半成品a;

s2、在具有半成品a的流化床中喷入固体一水柠檬酸,使一水柠檬酸粘附到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继续干燥10分钟,即将稳定剂包覆到过碳酸钠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工艺条件下,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干燥时间大约为10分钟左右,因此,在干燥1-2分钟后,聚丙烯酰胺粘度较大,但是并未固化。此时,直接将一水柠檬酸固体喷入流化床内,则在气流的带动下与聚丙烯酰胺充分碰撞,从而粘附并镶嵌到聚丙烯酰胺上。则当干燥完成后,能够在过碳酸钠上包覆聚丙烯酰胺保护层,且聚丙烯酰胺保护层上均匀包覆镶嵌有一水柠檬酸。

选用上述工艺是因为,一水柠檬酸一般采用降温结晶工艺,若采用降温结晶工艺将一水柠檬酸再结晶到聚丙烯酰胺,一则会对聚丙烯酰胺保护层产生破坏,二则工艺上十分负责,耗能巨大。因此,稳定剂的包覆工艺具有较大的考究,根据本申请人的多年研究,才获得上述工艺步骤,从而在不影响聚丙烯酰胺保护层的前提下,以低能耗的方式将一水柠檬酸包覆到丙烯酰胺保护层上。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环保无磷的洗衣粉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按照比例,将aes和小苏打、元明粉搅拌混合,使小苏打和元明粉将aes分散均匀,得到初步粉料;

s2、将cmc-na、马来酸-丙烯酸聚合物和硅酸钠加入所述步骤s1中得到的初步粉料中继续搅拌混合,此时的混合物是潮湿的粘料;

s3、取所述步骤s2中得到的潮湿的粘料进行造粒,得到aes颗粒;

s4、取所述步骤s3中的aes颗粒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145-175℃,干燥时间为30分钟,得到干燥颗粒;

s5、取所述步骤s4中的干燥颗粒,与剩余组分混合并搅拌均匀即得到含aes颗粒的洗衣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酶制剂和过碳酸钠均在步骤s5中添加,而不是在之前添加,则步骤s2中的水分不会影响酶制剂外的保护层和过碳酸钠外的稳定剂;步骤s4中的造粒过程也不会导致酶制剂外的保护层和过碳酸钠外的稳定剂的脱落和颗粒的粉碎;且步骤s4中的高温干燥过程也不会导致过碳酸钠分解,不会导致酶制剂的变性失活。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aes、cmc-na、过碳酸钠等物质的协同,不需要添加含磷物质即可获得良好的洗涤效果,从而使环保和洗涤效果两者兼具;

2.通过添加酶制剂,并在酶核心外包覆保护层,使酶的生效时间和过碳酸钠的生效时间错开,以降低过碳酸钠对酶制剂的影响;

3.通过在酶核心中添加海藻酸钠,并在酶核心外包覆多层保护层,从而将酶的释放和作用时间延后,从而使洗衣粉的清洁效果更接近理论值;且通过限定内保护层和外保护层的成分,则羟乙基纤维素醚与协同可降低污垢再沉积的可能,而外保护层则能够大大降低酶制剂吸潮的可能性;

4.通过在过碳酸钠外包覆稳定剂,能够大大降低洗衣粉储存过程中过碳酸钠分解的可能,且作为稳定剂成分的聚丙烯酰胺还具有护手的效果,还可以与cmc-na协同提高污垢粒子的分相性,一水柠檬酸则可以降低过碳酸吸潮的可能性,并与小苏打协同产生泡腾效果,与cmc-na、aes的协同增加洗涤效果;

5.通过限定稳定剂的包覆工艺,不但可以降低工艺的复杂性,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6.通过革新洗衣粉的生产工艺,降低了洗衣粉在生产过程中各物料效果被破坏的可能,以提高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所用物质均从市面上常规采购。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无磷的洗衣粉,以下重量份数比的组分:

其中,过碳酸钠上包覆有用于提高其稳定性的稳定剂,且按照重量比,过碳酸钠:稳定剂=1:1。稳定剂由3wt%聚丙烯酰胺凝胶和一水柠檬酸组成,且按照重量比,3wt%聚丙烯酰胺凝胶:一水柠檬酸=100:3。

将稳定剂包覆到过碳酸钠上的工艺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在流化床中将聚丙烯酰胺凝胶喷涂到过碳酸钠上,喷涂温度为60℃,喷涂完成后干燥2分钟,得到半成品a;

s2、在具有半成品a的流化床中喷入固体一水柠檬酸粉末,且一水柠檬酸粉末的粒径为80目,使一水柠檬酸粘附到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继续干燥10分钟,即可将稳定剂包覆到过碳酸钠上。

其中,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香精32%;

酶制剂35%;

彩色粒子33%。

其中,酶制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酶核心90%;

保护层10%。

且酶核心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淀粉酶15%;

蛋白酶45%;

海藻酸钠40%。

而保护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内保护层50%;

外保护层50%。

其中,内保护层包括羟乙基纤维素醚、乙醇、水,并按照以下重量比组成,2:35:65。

外保护层则包括过氧化氢酶、硫酸钠、氯化钠和水,并按照以下重量比组成,0.1:1:1:20。

在酶核心外包覆保护层的工艺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溶解,按照比例,在20分钟内,将羟乙基纤维素加入乙醇中,添加过程中保持搅拌,得到混合物a,随后将混合物a添加到水中,添加过程保持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溶液a;按照比例将硫酸钠和氯化钠放入水中,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溶液b;

s2、喷内保护层,在流化床中将溶液a喷涂到酶核心上,喷涂温度为60℃,喷涂完成后干燥5分钟,得到半成品酶制剂;

s3、喷外保护层,在流化床中将溶液b喷涂到步骤s2中得到的半成品酶制剂上,喷涂完成后干燥5分钟,即得到酶制剂。

上述洗衣粉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按照比例,将aes和小苏打、元明粉搅拌混合,使小苏打和元明粉将aes分散均匀,得到初步粉料;

s2、将cmc-na、马来酸-丙烯酸聚合物和硅酸钠加入步骤s1中得到的初步粉料中继续搅拌混合,此时的混合物是潮湿的粘料;

s3、取步骤s2中得到的潮湿的粘料进行造粒,得到aes颗粒;

s4、取步骤s3中得到的aes颗粒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170℃,干燥时间为30分钟,得到干燥颗粒;

s5、取步骤s4中的干燥颗粒,与剩余组分混合并搅拌均匀即得到含aes颗粒的洗衣粉。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过碳酸钠外并未包覆稳定剂,而是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

实施例3-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洗衣粉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计为下表:

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洗衣粉中未添加cmc-na。

实施例8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洗衣粉中未添加过碳酸钠。

实施例9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洗衣粉中未添加jfc渗透剂。

实施例10-1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添加剂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为下表:

实施例14-1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酶制剂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为下表:

实施例17-2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酶核心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为下表:

实施例22-2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保护层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为下表:

实施例22-2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内保护层中各组分的重量比计为下表:

实施例26-28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外保护层中各组分的重量比计为下表:

实施例29-3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保护膜的包覆工艺中,工艺参数计为下表:

实施例3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酶核心外并未包覆保护层。

实施例34-3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稳定剂中各组分的重量比计为下表:

实施例38-4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稳定剂的包覆工艺中,各工艺参数计为下表:

实施例42-4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洗衣粉的制备工艺中,工艺参数计为下表:

对比例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只在酶核心外包覆了一层保护层,且保护层为海藻酸钠。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未在外保护层中添加过氧化氢酶。

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稳定剂采用聚乙二醇。

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稳定剂的包覆工艺中,步骤s1中,喷涂聚丙烯酰胺凝胶后,干燥时间为5分钟。

检测方法

去污能力检测参照gb/t13174-2008中的规定,采用jb-01国标炭黑污布,jb-02国标蛋白污布,jb-03国标皮脂污布三种污布进行测试。测试条件为:采用250ppm硬水、洗涤浓度为2g/l、洗涤时间20分钟、温度30℃、采用国标规定的rqhl型立式去污机、转速为60转/分。记录其与标准粉的去污比值k即可。

抗潮能力,取1l烧杯,放入洗衣粉200g,随后放到35℃、90%湿度的环境下,放置4周时间,取出后观察结块情况并进行称量,以计算吸水率。

结论

通过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可以得出,由于未在过碳酸钠外包覆稳定剂,使洗衣粉的三个污布的洗涤效果均有小幅度的下降。这是由于,稳定剂包括一水柠檬酸,而一水柠檬酸与洗衣粉中的小苏打反应会发生泡腾效果,而反应生成的柠檬酸钠则具有对硬水的螯合效果,从而提高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因此,没有添加稳定剂将使洗衣粉的整体洗涤效果有所下降。此外,过碳酸钠吸湿率较大,一般而言,不包覆稳定剂的结果应该是吸湿率上升,这从洗衣粉的结块变大可以看出,但是,过碳酸钠吸湿后容易分解释放氧气,从而导致以质量计算的吸湿率反而有所下降。

通过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3,可以得出,cmc-na、过碳酸钠、jfc三者对于洗衣粉的整体洗涤效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4,可以得出,cmc-na对于洗衣粉的乳化能力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因此,缺少cmc-na对于洗衣粉洗涤油污的能力影响较大。而对于色渍和蛋白污渍的洗涤影响较小。

通过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5,可以得出,由于没有添加过碳酸钠,首先,过碳酸钠本身的泡腾效果、稳定剂的泡腾效果均消失;其次,过碳酸钠的氧化漂白效果也消失;且稳定剂中一水柠檬酸对于洗衣粉中aes、cmc-na的协同增效能力也消失;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洗衣粉的整体洗涤能力有所下降。

通过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6,可以得出,aes具有渗透力较差的缺点,而不添加jfc渗透剂将导致洗衣粉的渗透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洗衣粉对蛋白污渍和油脂类污渍洗涤效果的下降。而洗衣粉对色渍的洗涤效果主要由过碳酸钠提供,因此,实施例6中对于色渍的洗涤效果仍然较好。

通过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33,可以得出,由于未对酶核心包覆保护层,导致酶的释放和过碳酸钠产出活性氧的时间重合,则部分酶被氧化失效,导致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有所下降。

通过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例1,可以得出,对比例1虽然对酶核心包覆了一层海藻酸钠,但是只是单层包覆,因此,酶的释放时间和过碳酸钠的作用时间大部分重合,导致部分酶被氧化失效,则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整体有所下降。不过与实施例33相比,包覆海藻酸钠还是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酶。此外,海藻酸钠的吸湿性较强,最终导致洗衣粉的吸湿率上升,也更容易结块。

通过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例2,可以得出,虽然酶的释放时间和过碳酸钠的作用时间基本错开,但是,水中残留的部分双氧水仍然会对酶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导致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有所下降。

通过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例3,可以得出,稳定剂采用一般的水溶性材料聚乙二醇,对于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水柠檬酸与aes和cmc-na的协同增效消失,从而导致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有所下降。且聚乙二醇具有吸湿性,从而导致洗衣粉的吸湿率上升,也更容易结块。

通过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例4,可以得出,聚丙烯酰胺干燥5分钟后,干燥程度过高,从而导致粘性下降、硬度提高,则一水柠檬酸只有极少量粘附到聚丙烯酰胺上,则一水柠檬酸的量极少。而一水柠檬酸与aes和cmc-na的协同增效极小;其次,聚丙烯酰胺具有吸湿性。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有所下降、吸湿性则有所升高。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