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酿酒用的高温蒸熟粮食均匀摊开的多向运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94885发布日期:2020-08-25 19:3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推动酿酒用的高温蒸熟粮食均匀摊开的多向运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酿酒领域,具体涉及推动酿酒用的高温蒸熟粮食均匀摊开的多向运动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酿酒工艺流程为原料浸泡、初蒸、焖粮、复蒸、出甑摊凉、加曲、装箱培菌、配糟、装桶发酵、蒸馏、成品酒,其中在将高温蒸熟后的粮食取出摊凉过程中,往往需要工人利用铲子等工具手动完成,存在着缺陷,例如,工人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但工作效率低;高温状态下的粮食会烫伤工人;工人将粮食摊开放置于地面后,后续需要花费精力并利用耙子等工具使粮食在地面分布均匀,为此,本发明有必要提出一种自动摊凉机,其只需将高温蒸熟后的酿酒用粮食倾倒存放至储存外壳内,后续将粮食均匀引导至地面的过程可通过行驶装置与引导摊凉装置的配合实现,其中工作人员只需在室内或阴凉处通过控制器远程遥控操作即可,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推动酿酒用的高温蒸熟粮食均匀摊开的多向运动组件,其只需将高温蒸熟后的酿酒用粮食倾倒存放至储存外壳内,后续将粮食均匀引导至地面的过程可通过行驶装置与引导摊凉装置的配合实现,其中工作人员只需在室内或阴凉处通过控制器远程遥控操作即可,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推动酿酒用的高温蒸熟粮食均匀摊开的多向运动组件,其包括行驶装置(100),行驶装置(100)包括行驶机构(110)、驱动机构(120)、控制器,行驶机构(110)用于牵引本行驶组件整体前进,驱动机构(120)用于为行驶机构(110)运行提供前进动力或者换向动力,控制器用于被工作人员远程手动遥控驱动机构(120)内的电机运行状况;

所述的行驶机构(110)包括车架(1110)、第一行驶构件(1120)、第二行驶构件(1130),第一行驶构件(1120)与第二行驶构件(1130)均安装于车架(1110)上,第一行驶构件(1120)与第二行驶构件(1130)均用于牵引本行驶组件整体前进并且两者的前进方向呈垂直布置;

所述的驱动机构(120)包括安装支架(1210)、固定支架(1220)、前进构件(1230)、换向构件(1240),前进构件(1230)用于为第一行驶构件(1120)沿自身行驶方向前进以及第二行驶构件(1130)沿自身行驶方向前进提供动力,换向构件(1240)用于使行驶机构(110)在第一行驶构件(1120)的行驶方向与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行驶方向之间切换提供动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车架(1110)包括车底盘(1111)、安装板(1112),车底盘(1111)与安装板(1112)均为水平布置的板体结构并且安装板(1112)位于车底盘(1111)的正上方,车底盘(1111)与安装板(1112)之间设置有连接支架(1113)并且两者之间通过连接支架(1113)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第一行驶构件(1120)包括支撑支架(1121)、第一行驶件(1122)、连接轴(1123)、中间轴一(1124)、中间轴二,支撑支架(1121)固定安装于车底盘(1111)的底部;

所述的第一行驶件(1122)包括行进轮、行进轴、履带,行进轴水平活动安装于支撑支架(1121)上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行进轴设置有两组,两组行进轴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并且两者之间的距离方向垂直于行进轴的轴向,行进轮同轴固定套设于行进轴外部并且行进轮对应设置有两组,履带的首端绕过两组行进轮与履带的首端固定连接并构成闭合环形回路,履带的底部与地面接触;

所述的连接轴(1123)的轴向垂直于地面,连接轴(1123)的一端与支撑支架(1121)之间活动连接、另一端穿过车底盘(1111)并与连接支架(1113)之间活动连接,连接轴(1123)可绕自身轴向转动,所述的中间轴一(1124)的轴向平行于行进轴的轴向,中间轴一(1124)活动安装于支撑支架(1121)上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所述的中间轴二的轴向平行于两组行进轴之间的距离方向,中间轴二活动安装支撑支架(1121)上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

所述的连接轴(1123)、中间轴一(1124)、中间轴二三者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一(1125)并且三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一(1125)进行动力连接传递;

所述的中间轴二与两组行进轴中任意一组行进轴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二(1126)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二(1126)进行动力连接传递;

所述的第一行驶构件(1120)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一行驶构件(1120)之间的距离方向平行于行进轴的轴向,两组第一行驶构件(1120)之间还呈对称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动力传递件一(1125)包括同轴固定套设于连接轴(1123)底端的输入锥齿轮、同轴固定套设于中间轴一(1124)外部的传递锥齿轮、同轴固定套设于中间轴二外部的输出锥齿轮,并且输入锥齿轮与传递锥齿轮之间啮合,传递锥齿轮与输出锥齿轮之间啮合;

所述的动力传递件二(1126)为锥齿轮动力传递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第二行驶构件(1130)设置于两组第一行驶构件(1120)之间的区域,第二行驶构件(1130)包括升降组件、第二行驶组件;

所述的升降组件设置于车底盘(1111)与安装板(1112)之间的区域,升降组件包括活动支架(1131)、升降螺纹杆(1132),升降螺纹杆(1132)的轴向垂直于地面,升降螺纹杆(1132)活动安装于车底盘(1111)的上端面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升降螺纹杆(1132)设置有两组,所述的活动支架(1131)与两组升降螺纹杆(113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进行安装连接,升降螺纹杆(1132)沿自身轴向转动并可牵引活动支架(1131)沿升降螺纹杆(1132)的轴向发生位移;

所述的两组升降螺纹杆(1132)的顶端之间设置有动力同步件(1133)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同步件(1133)进行动力连接传递,所述的动力同步件(1133)为带传动动力传递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第二行驶组件的形状结构与第一行驶构件(1120)的形状结构一致,并且第二行驶组件、活动支架(1131)、地面三者之间的连接关系与第一行驶构件(1120)、车底盘(1111)、地面三者之间的连接关系一致;

所述的第二行驶构件(1130)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二行驶构件(1130)之间的距离方向平行于地面并垂直于两组第一行驶构件(1120)之间的距离方向,两组第二行驶构件(1130)之间还呈对称布置;

所述的两组第一行驶构件(1120)、两组第二行驶构件(1130)四者之间呈四角式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安装支架(1210)固定安装于安装板(1112)的上端面,固定支架(1220)固定安装于安装支架(1210)的顶部;

所述的前进构件(1230)包括前进电机(1231)、传递轴一(1232)、传递轴二(1233),前进电机(1231)的输出轴轴向平行于两组第一行驶构件(1120)之间的距离方向,并且前进电机(1231)固定安装于固定支架(1220)上;

所述的传递轴一(1232)的轴向平行于两组第一行驶构件(1120)之间的距离方向,传递轴二(1233)的轴向平行于两组第二行驶构件(1130)之间的距离方向,传递轴一(1232)与传递轴二(1233)均活动安装于连接支架(1113)上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

所述的前进电机(1231)的动力输出端与传递轴一(1232)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三(1234)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三(1234)进行动力连接传递;

所述的传递轴一(1232)与传递轴二(1233)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四(1235)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四(1235)进行动力连接传递;

所述的传递轴一(1232)与第一行驶构件(1120)的连接轴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五(1236)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五(1236)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动力传递件五(1236)对应设置有两组;

所述的传递轴二(1233)与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连接轴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六(1237)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六(1237)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动力传递件六(1237)对应设置有两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动力传递件三(1234)为带传动动力传递结构;

所述的动力传递件四(1235)为斜齿轮动力传递结构;

所述的动力传递件五(1236)为锥齿轮动力传递结构;

所述的动力传递件六(1237)包括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同轴固定套设于传递轴二(1233)外部,从动锥齿轮与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连接轴之间设置有连动部件且两者之间通过连动部件进行动力连接,并且当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连接轴沿自身轴向发生位移时,从动锥齿轮通过连动部件持续向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连接轴输出动力,连动部件包括设置于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连接轴外部的外花键、设置于从动锥齿轮内圈的内花键,所述的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之间啮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换向构件(1240)包括换向电机(1241),换向电机(1241)的输出轴轴向垂直于地面,换向电机(1241)固定安装于安装支架(1210)上并且换向电机(1241)的动力输出端穿过安装板(1112)并位于安装板(1112)与车底盘(1111)之间的区域,换向电机(1241)的动力输出端、两组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升降螺纹杆(1132)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七(1242)并且三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七(1242)进行动力连接传递,所述的动力传递件七(1242)为带传动动力传递结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只需将高温蒸熟后的酿酒用粮食倾倒存放至储存外壳内,后续将粮食均匀引导至地面的过程可通过行驶装置与引导摊凉装置的配合实现,其中工作人员只需在室内或阴凉处通过控制器远程遥控操作即可,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将粮食摊开至地面,故而能够有效防止工作人员被高温状态下的粮食烫伤;由于行驶装置的第一/二行驶构件之间呈垂直布置,且第二行驶构件中设置有升降组件,故而本自动摊凉机的转向是通过第一/二行驶构件的相互配合实现,相比现有类似方向盘转向而言,本自动摊凉机的转向更为精准,并更易被工作人员操控实现,侧面使粮食在地面分布更加均匀;引导摊凉装置的引导机构中的引导板在引导粮食均匀向地面掉落分布的过程中做往复运动,故而使粮食在地面分布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行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行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行驶构件与第二行驶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行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行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行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一行驶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二行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二行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二行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二行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前进构件与换向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前进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换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引导摊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储存壳体、固定支架、输送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的固定支架的剖视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的前进电机与绞龙的配合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引导机构与传递轴一的配合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的引导板与安装杆的配合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的传递轴一与往复构件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对高温蒸熟后的酿酒用粮食进行摊凉的优越性在于,其只需将高温蒸熟后的酿酒用粮食倾倒存放至储存外壳内,后续将粮食均匀引导至地面的过程可通过行驶装置与引导摊凉装置的配合实现,其中工作人员只需在室内或阴凉处通过控制器远程遥控操作即可,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将粮食摊开至地面,故而能够有效防止工作人员被高温状态下的粮食烫伤;由于行驶装置的第一/二行驶构件之间呈垂直布置,且第二行驶构件中设置有升降组件,故而本自动摊凉机的转向是通过第一/二行驶构件的相互配合实现,相比现有类似方向盘转向而言,本自动摊凉机的转向更为精准,并更易被工作人员操控实现,侧面使粮食在地面分布更加均匀;引导摊凉装置的引导机构中的引导板在引导粮食均匀向地面掉落分布的过程中做往复运动,故而使粮食在地面分布更加均匀。

一种酿酒用蒸粮自动摊凉机,其包括行驶装置100、安装于行驶装置100上的引导摊凉装置200,行驶装置100用于被工作人员手动遥控操作并进而牵引本自动摊凉机整体前进,引导摊凉装置200用于在前进过程中引导蒸熟后的粮食均匀掉落分布于地面。

所述的行驶装置100包括行驶机构110、驱动机构120、控制器,行驶机构110用于牵引本自动摊凉机整体前进,驱动机构120用于为行驶机构110运行提供前进动力或者换向动力,控制器用于被工作人员远程手动摇动驱动机构120内的电机运行状况。

所述的行驶机构110包括车架1110、第一行驶构件1120、第二行驶构件1130,第一行驶构件1120与第二行驶构件1130均安装于车架1110上,第一行驶构件1120与第二行驶构件1130均用于牵引本自动摊凉机整体前进并且两者的前进方向呈垂直布置。

所述的车架1110包括车底盘1111、安装板1112,车底盘1111与安装板1112均为水平布置的板体结构并且安装板1112位于车底盘1111的正上方,车底盘1111与安装板1112之间设置有连接支架1113并且两者之间通过连接支架1113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的第一行驶构件1120包括支撑支架1121、第一行驶件1122、连接轴1123、中间轴一1124、中间轴二,支撑支架1121固定安装于车底盘1111的底部。

所述的第一行驶件1122包括行进轮、行进轴、履带,行进轴水平活动安装于支撑支架1121上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行进轴设置有两组,两组行进轴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并且两者之间的距离方向垂直于行进轴的轴向,行进轮同轴固定套设于行进轴外部并且行进轮对应设置有两组,履带的首端绕过两组行进轮与履带的首端固定连接并构成闭合环形回路,履带的底部与地面接触。

所述的连接轴1123的轴向垂直于地面,连接轴1123的一端与支撑支架1121之间活动连接、另一端穿过车底盘1111并与连接支架1113之间活动连接,连接轴1123可绕自身轴向转动,所述的中间轴一1124的轴向平行于行进轴的轴向,中间轴一1124活动安装于支撑支架1121上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所述的中间轴二的轴向平行于两组行进轴之间的距离方向,中间轴二活动安装支撑支架1121上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

所述的连接轴1123、中间轴一1124、中间轴二三者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一1125并且三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一1125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具体的,所述的动力传递件一1125包括同轴固定套设于连接轴1123底端的输入锥齿轮、同轴固定套设于中间轴一1124外部的传递锥齿轮、同轴固定套设于中间轴二外部的输出锥齿轮,并且输入锥齿轮与传递锥齿轮之间啮合,传递锥齿轮与输出锥齿轮之间啮合。

所述的中间轴二与两组行进轴中任意一组行进轴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二1126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二1126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具体的,所述的动力传递件二1126为锥齿轮动力传递结构。

所述的第一行驶构件1120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一行驶构件1120之间的距离方向平行于行进轴的轴向,两组第一行驶构件1120之间还呈对称分布。

第一行驶构件1120的工作过程具体为:驱动机构120驱使第一行驶构件1120的连接轴1123绕自身轴向转动,进而驱动第一行驶构件1120的第一行驶件1122的行进轴绕自身轴向转动,进而使本自动摊凉机沿第一行驶构件1120的中间轴二轴向前进。

所述的第二行驶构件1130设置于两组第一行驶构件1120之间的区域,第二行驶构件1130包括升降组件、第二行驶组件。

所述的升降组件设置于车底盘1111与安装板1112之间的区域,升降组件包括活动支架1131、升降螺纹杆1132,升降螺纹杆1132的轴向垂直于地面,升降螺纹杆1132活动安装于车底盘1111的上端面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升降螺纹杆1132设置有两组,所述的活动支架1131与两组升降螺纹杆113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进行安装连接,升降螺纹杆1132沿自身轴向转动并可牵引活动支架1131沿升降螺纹杆1132的轴向发生位移。

所述的两组升降螺纹杆1132的顶端之间设置有动力同步件1133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同步件1133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具体的,所述的动力同步件1133为带传动动力传递结构。

所述的第二行驶组件的形状结构与第一行驶构件1120的形状结构一致,并且第二行驶组件、活动支架1131、地面三者之间的连接关系与第一行驶构件1120、车底盘1111、地面三者之间的连接关系一致。

所述的第二行驶构件1130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二行驶构件1130之间的距离方向平行于地面并垂直于两组第一行驶构件1120之间的距离方向,两组第二行驶构件1130之间还呈对称布置。

所述的两组第一行驶构件1120、两组第二行驶构件1130四者之间呈四角式分布。

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工作过程具体为:驱动机构120驱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连接轴绕自身轴向转动,进而驱动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行进轴绕自身轴向转动,进而使本自动摊凉机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中间轴二轴向前进。

第一行驶构件1120与第二行驶构件1130之间的换向过程具体为:驱动机构120驱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升降螺纹杆1132绕自身轴向转动,进而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活动支架1131做远离地面的上升运动,最终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履带脱离与地面接触,此时由于第一行驶构件1120的履带还与地面接触,故而本自动摊凉机沿第一行驶构件1120的中间轴二轴向前进;

驱动机构120驱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升降螺纹杆1132绕自身轴向反转,进而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活动支架1131做靠近地面的下降运动,最终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履带与地面接触,此后,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活动支架1131继续做下降运动,会使得车架1110以及第一行驶构件1120整体做远离地面的上升运动,即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履带与地面接触且第一行驶构件1130的履带脱离与地面的接触,故而本自动摊凉机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中间轴二轴向前进。

所述的驱动机构120包括安装支架1210、固定支架1220、前进构件1230、换向构件1240,前进构件1230用于为第一行驶构件1120沿自身的中间轴二轴向前进以及第二行驶构件1130沿自身的中间轴二轴向前进提供动力,换向构件1240用于使行驶机构110在第一行驶构件1120的行驶方向与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行驶方向之间切换提供动力。

所述的安装支架1210固定安装于安装板1112的上端面,固定支架1220固定安装于安装支架1210的顶部。

所述的前进构件1230包括前进电机1231、传递轴一1232、传递轴二1233,前进电机1231的输出轴轴向平行于两组第一行驶构件1120之间的距离方向,并且前进电机1231固定安装于固定支架1220上。

所述的传递轴一1232的轴向平行于两组第一行驶构件1120之间的距离方向,传递轴二1233的轴向平行于两组第二行驶构件1130之间的距离方向,传递轴一1232与传递轴二1233均活动安装于连接支架1113上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

所述的前进电机1231的动力输出端与传递轴一1232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三1234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三1234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具体的,所述的动力传递件三1234为带传动动力传递结构。

所述的传递轴一1232与传递轴二1233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四1235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四1235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具体的,所述的动力传递件四1235为斜齿轮动力传递结构。

所述的传递轴一1232与第一行驶构件1120的连接轴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五1236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五1236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动力传递件五1236对应设置有两组,具体的,所述的动力传递件五1236为锥齿轮动力传递结构。

所述的传递轴二1233与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连接轴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六1237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六1237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动力传递件六1237对应设置有两组。

所述的动力传递件六1237包括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同轴固定套设于传递轴二1233外部,从动锥齿轮与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连接轴之间设置有连动部件且两者之间通过连动部件进行动力连接,并且当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连接轴沿自身轴向发生位移时,从动锥齿轮通过连动部件持续向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连接轴输出动力,连动部件包括设置于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连接轴外部的外花键、设置于从动锥齿轮内圈的内花键,所述的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之间啮合。

前进构件1230的工作过程具体为:前进电机1231运行并通过动力传递件三1234驱使传递轴一1232绕自身轴向转动,传递轴一1232转动并通过动力传递件五1236驱使第一行驶构件1120的连接轴绕自身轴向转动,即为第一行驶构件1120运行提供动力,同时,传递轴一1232转动还通过动力传递件四1235驱使传递轴二1233绕自身轴向转动,传递轴二1233转动并通过动力传递件六1237驱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连接轴绕自身轴向转动,即为第二行驶构件1130运行提供动力。

所述的换向构件1240包括换向电机1241,换向电机1241的输出轴轴向垂直于地面,换向电机1241固定安装于安装支架1210上并且换向电机1241的动力输出端穿过安装板1112并位于安装板1112与车底盘1111之间的区域,换向电机1241的动力输出端、两组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升降螺纹杆1132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七1242并且三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七1242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具体的,所述的动力传递件七1242为带传动动力传递结构。

换向构件1240的工作过程具体为:换向电机1241运行并牵引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升降螺纹杆1132绕自身轴向转动,进而驱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第二行驶组件上升或者下降。

行驶装置100的工作过程,具体表现为:换向构件1240运行并驱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第二行驶组件上升,即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履带与地面脱离接触而第一行驶构件1120的履带保持与地面接触,随后,驱动机构120运行并驱使第一行驶构件1120/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连接轴绕自身轴向转动,即使第一行驶构件1120正常行进并牵引本自动摊凉机沿第一行驶构件1120的中间轴二轴向前进,而第二行驶构件1130为空转状态;

换向构件1240反向运行并驱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第二行驶组件下降,即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履带与地面接触而第一行驶构件1120与地面脱离接触,随后,驱动机构120运行并驱使第一行驶构件1120/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连接轴绕自身轴向转动,即使第二行驶构件1130正常行进并牵引本自动摊凉机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中间轴二轴向前进,而第一行驶构件1120为空转状态。

所述的引导摊凉装置200安装于固定支架1220上,引导摊凉装置200包括储存壳体210、输送机构220、引导机构230,储存壳体210用于盛放蒸熟后的粮食,输送机构220用于接收储存壳体210内的粮食并将其输送至引导机构230内,引导机构230用于引导粮食均匀掉落分布至地面。

所述的固定支架1220上设置有与前进电机1231同轴布置的输料孔1221,并且输料孔1221朝向前进电机1231的孔口处匹配安装有孔盖,所述的固定支架1220的顶部还竖直设置有输料管1222,并且输料管1222与输料孔1221之间相互接通。

所述的储存壳体210为竖直布置且上下两端开口的圆形筒体结构,储存壳体210沿自身轴向可分为两部分并分别为圆柱段、圆台段,圆台段为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的圆台形结构并且圆台段的下端与输料管1222的上端之间同轴固定连接,圆柱段为圆柱形结构并且圆柱段的下端与圆台段的上端之间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的输送机构220包括输送管道221、出料管道222、绞龙223,输送管道221为与输料孔1221同轴布置,输送管道221的一端与输料孔1221背离前进电机1231的孔口之间同轴固定连接,输送管道221的另一端匹配安装有端盖。

所述的出料管道222呈竖直布置且其还位于输送管道221的下方,出料管道222与输送管道221之间固定连接接通,出料管道222还靠近设置于输送管道221端部的端盖。

所述的绞龙223与输送管道221之间同轴布置,绞龙223的一端与设置于输送管道221端部的端盖之间同轴活动连接、另一端穿过输送管道221及输料孔1221及设置于输料孔1221孔口处的孔盖后与前进电机1231之间同轴固定连接,绞龙223可绕自身轴向转动。

输送机构220的工作过程具体为:储存壳体210内的粮食经储存壳体210的圆台段引导至输料孔1221内,随后,绞龙223跟随前进电机1231同步转动并牵引粮食向出料管道222方向输送,粮食最终通过出料管道222向下掉落。

所述的引导机构230位于出料管道222的下方,引导机构230包括承托支架231、引导板232、往复构件,承托支架231与固定支架1220之间固定连接,承托支架231上还固定设置有延伸方向平行于地面并垂直于传递轴一1232轴向的安装杆233,并且安装杆233沿传递轴一1232的轴向设置有两组。

所述的引导板232呈倾斜布置且其在地面的投影延伸方向平行于传递轴一1232的轴向,引导板232与储存壳体210轴心线之间的距离沿垂直于地面的高度方向并由下至上递减,引导板232的底部设置有套设凸起,套设凸起与安装杆233之间活动连接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套设凸起对应设置有两组。

所述的引导板232的上端面还设置有分隔凸起,分隔凸起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引导板232的延伸方向并且分隔凸起沿安装杆233的延伸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所述的相邻两组分隔凸起之间的区域为引导板232的引导区。

所述的引导板232朝向储存壳体210轴心线的端部、引导板232沿安装杆233延伸方向的两端均竖直设置有挡板,三组挡板围绕配合并在引导板232背离储存壳体210轴心线的端部处形成出料缺口。

所述的往复构件用于驱使引导板232沿安装杆233的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往复构件包括转轴234、转盘235、动力连接件236,转轴234的轴向平行于传递轴一1232的轴向,转轴234活动安装于承托支架231上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转轴234还位于引导板232朝向储存壳体210轴心线的一侧。

所述的动力连接件236设置于传递轴一1232与转轴234之间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连接件236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具体的,所述的动力连接件236为带传动动力传递结构。

所述的设置于引导板232朝向储存壳体210轴芯线端部的挡板朝向储存壳体210轴芯线的侧面设置有导向孔2321,并且导向孔2321的引导方向垂直于地面,所述的转盘235同轴固定设置于转轴234朝向引导板232的端部,转盘235朝向引导板232的端面偏心设置有转销2351并且转销2351的自由端位于导向孔2321内,转销2351与导向孔2321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引导机构230的工作过程,具体表现为:粮食通过输送机构220的出料管道222向下掉落至引导板232上,同时,传递轴一1232转动还通过动力连接件236牵引转轴234绕自身轴向转动,转轴234转动并通过转销2351与导向孔2321的配合驱使引导板232沿安装杆233的延伸方向做往复滑动,进而使粮食均匀分布至引导板232的引导区内,粮食最终在引导板232的倾斜引导作用下掉落至地面并在地面呈均匀间隔分布。

实际工作时,换向构件1240运行并驱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第二行驶组件上升,即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履带与地面脱离接触而第一行驶构件1120的履带保持与地面接触,随后,驱动机构120运行并驱使第一行驶构件1120/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连接轴绕自身轴向转动,即使第一行驶构件1120正常行进并牵引本自动摊凉机沿第一行驶构件1120的中间轴二轴向前进,而第二行驶构件1130为空转状态,在该行驶过程中,储存壳体210内的蒸熟后的粮食经储存壳体210的圆台段引导至输料孔1221内,接着绞龙223跟随前进电机1231同步转动并牵引粮食向出料管道222方向输送,粮食最终通过出料管道222向下掉落至引导板232上,同时传递轴一1232转动还通过动力连接件236牵引转轴234绕自身轴向转动,转轴234转动并通过转销2351与导向孔2321的配合驱使引导板232沿安装杆233的延伸方向做往复滑动,进而使粮食均匀分布至引导板232的引导区内,粮食最终在引导板232的倾斜引导作用下掉落至地面并呈均匀间隔分布,即使得粮食在跟随本自动摊凉机沿第一行驶构件1120的行驶方向前进时均匀掉落分布于地面;

当本自动摊凉机沿第一行驶构件1120的行驶方向前进至终点时,前进构件1230停止运行,并且换向构件1240反向运行并驱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第二行驶组件下降,即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履带与地面接触而第一行驶构件1120与地面脱离接触,随后,前进构件1230继续运行并驱使第一行驶构件1120/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连接轴绕自身轴向转动,即使第二行驶构件1130正常行进并牵引本自动摊凉机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中间轴二轴向前进而第一行驶构件1120为空转状态;

当本自动摊凉机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行进方向前进距离等于前一次粮食均匀掉落至地面的宽度时,前进构件1230停止运行,并且换向构件1240运行并驱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第二行驶组件上升,即使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履带与地面脱离接触而第一行驶构件1120的履带保持与地面接触,随后,前进构件1230运行并驱使第一行驶构件1120/第二行驶构件1130的连接轴绕自身轴向转动,即使第一行驶构件1120正常行进并牵引本自动摊凉机沿第一行驶构件1120的中间轴二轴向前进,而第二行驶构件1130为空转状态,该行驶过程中,粮食在引导摊凉装置200的引导作用下均匀掉落分布于地面;

如此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粮食全部被均匀摊开分布于地面。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