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7044发布日期:2020-08-25 18:33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灭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



背景技术:

许多行业如医疗行业以及其他类似行业,根据国家对于医疗器械灭菌的规范要求,标准操作必须包含监测诸如医疗器械、仪器以及其他一次性和非一次性制品的灭菌设备灭菌时的有效性。目前行业内主要应用灭菌指示器来监测灭菌的有效性,灭菌指示器主要包括化学指示器和生物指示器。

其中,化学指示器一般是通过和器械同时灭菌,通过观察指示卡的颜色变化,判断灭菌结果,其判定结果可立即读取;但是根据化学指示器所给出的监测结果,仅能表明在灭菌处理过程中基于特定的灭菌条件下的监测结果,比如特定的温度、压强等环境下的监测结果,因此,其监测结果的可靠性没有保障。

而生物指示器一般包含已知量的测试微生物,例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孢子,其抵抗具体灭菌处理的能力比其他污染生物体大许多倍。其监测原理是将指示剂灭菌处理之后,在营养物质的辅助作用下繁殖生长,以确定在灭菌处理后是否有存活(灭菌处理结果),从而判定医疗器械、仪器的灭菌有效性。

因此,生物指示器相比于化学指示器而言,其是微生物活性对灭菌效果的一种实际响应,采用生物指示器得出的灭菌处理结果更直接,并且可靠性更高。

现有的生物灭菌指示器,一般包括容器和设置在容器内的破碎机构,使用时,通过将菌液载体放置于容器内的底部,将培养液瓶放置于菌液载体的上方,通过破碎机构对培养液瓶挤压施力,以使培养液瓶破碎,继而培养液流出并与菌液载体接触培养,然后通过培养结果即可判读灭菌处理结果。

但现有的生物灭菌指示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破碎机构挤压培养液瓶时,容易出现培养液瓶破碎成功率低,致使生物灭菌指示器无法反馈监测结果的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生物灭菌指示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培养液瓶无法破碎和破碎成功率低的情况,致使生物灭菌指示器无法反馈监测结果的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以解决生物灭菌指示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培养液瓶破碎成功率低,致使生物灭菌指示器无法反馈监测结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包括顶端开口的容器、用于装载菌液的菌液载体、用于支托易碎的培养液瓶的承载件和破碎压盖;

所述菌液载体用于安置于所述容器的内侧底部;

所述承载件用于安置在所述容器的内侧且位于所述菌液载体的上方,所述承载件朝向所述顶端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周向布置的挤压部,且所述挤压部所形成的内侧挤压面自所述顶端开口的一侧向所述容器的另一侧呈逐渐缩减的收口结构;

所述破碎压盖上设置有周向布置且轴向延伸的弹性破碎部,所述弹性破碎部的内侧面用于对所述培养液瓶的瓶身侧面施加破碎力,所述弹性破碎部的外侧面用于与所述内侧挤压面相抵。

优选地,所述承载件安装至所述容器内时轴向位置固定。

优选地,所述承载件安装至所述容器内时轴向位置不固定,所述容器的内径自所述顶端开口向所述容器的底部直径逐渐收缩,且所述挤压部为弹性挤压部,所述弹性挤压部的外侧面与所述容器的内侧壁相抵。

优选地,所述破碎压盖的内侧设置有凸起结构。

优选地,所述破碎瓶盖与所述容器的顶端开口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破碎瓶盖与所述顶端开口之间为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破碎瓶盖的内侧面与所述顶端开口的外侧面配合,或者是,所述破碎瓶盖的外侧面与所述顶端开口的内侧面配合。

优选地,所述菌液载体包括胶壳和设置在所述胶壳内的玻璃纤维滤纸。

优选地,所述菌液载体为菌片结构,所述菌片结构在所述容器内竖直放置或水平放置。

优选地,所述容器的底部截面为半圆形、方形或异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胶壳与所述玻璃纤维滤纸采用超声波焊接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件下方的过滤膜。

相比于背景技术介绍内容,上述生物灭菌指示器,包括顶端开口的容器、用于装载菌液的菌液载体、用于支托易碎的培养液瓶的承载件和破碎压盖;菌液载体用于安置于容器的内侧底部;承载件用于安置在容器的内侧且位于菌液载体的上方,承载件朝向顶端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周向布置的挤压部,且挤压部所形成的内侧挤压面自顶端开口的一侧向容器的另一侧呈逐渐缩减的收口结构;破碎压盖上设置有周向布置且轴向延伸的弹性破碎部,弹性破碎部的内侧面用于对培养液瓶的瓶身侧面施加破碎力,弹性破碎部的外侧面用于与内侧挤压面相抵。该生物灭菌指示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将装载有菌液的菌液载体放入容器内侧的底部,然后依次放入承载件和培养液瓶,然后将破碎压盖的弹性破碎部自容器的顶端开口伸入至容器内并与挤压部的内侧挤压面相抵,而内侧挤压面的结构为自顶端开口的一侧向容器的另一侧呈逐渐缩减的收口结构,因此,随着破碎压盖的下压,弹性破碎部会在内侧挤压面的挤压下,产生径向聚拢运动,从而对培养液瓶的瓶身侧面产生挤压力使其破碎,继而培养液流出与菌液载体接触培养,通过培养结果判读灭菌处理结果,实现了生物灭菌的监测;而上述操作过程中,按压破碎压盖的过程中,将轴向压力转化成径向力作用于培养液瓶的瓶身侧面,而培养液瓶的瓶身的侧面相对于培养液瓶的上下端位置而言,更加容易破碎,并且由按压力转变成径向力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杠杆原理,大大减小培养液瓶破碎所需的按压力,从而避免了培养液瓶无法破碎和破碎率低的情况发生,有效地保障了生物灭菌指示器能够正常反馈监测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物灭菌检测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的底部截面为半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菌液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承载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培养液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破碎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物灭菌检测装置中菌片竖放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物灭菌检测装置中菌片平放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的底部截面为方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物灭菌检测装置中容器底部截面为异形结构的示意图。

上图1-图11中,

容器1、菌液载体2、培养液瓶3、承载件4、挤压部41、内侧挤压面410、破碎压盖5、弹性破碎部51、过滤膜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以解决生物灭菌指示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培养液瓶破碎成功率低,致使生物灭菌指示器无法反馈监测结果的问题。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物灭菌指示器,包括顶端开口的容器1、用于装载菌液的菌液载体2、用于支托易碎的培养液瓶3的承载件4和破碎压盖5;菌液载体2用于安置于容器1的内侧底部;承载件4用于安置在容器1的内侧且位于菌液载体2的上方,承载件4朝向顶端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周向布置的挤压部41,且挤压部41所形成的内侧挤压面410自顶端开口的一侧向容器1的另一侧呈逐渐缩减的收口结构;破碎压盖5上设置有周向布置且轴向延伸的弹性破碎部51,弹性破碎部51的内侧面用于对培养液瓶3的瓶身侧面施加破碎力,弹性破碎部51的外侧面用于与内侧挤压面410相抵。

该生物灭菌指示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将装载有菌液的菌液载体放入容器内侧的底部,然后依次放入承载件和培养液瓶,然后将破碎压盖的弹性破碎部自容器的顶端开口伸入至容器内并与挤压部的内侧挤压面相抵,而内侧挤压面的结构为自顶端开口的一侧向容器的另一侧呈逐渐缩减的收口结构,因此,随着破碎压盖的下压,弹性破碎部会在内侧挤压面的挤压下,产生径向聚拢运动,从而对培养液瓶的瓶身侧面产生挤压力使其破碎,继而培养液流出与菌液载体接触培养,通过培养结果判读灭菌处理结果,实现了生物灭菌的监测;而上述操作过程中,按压破碎压盖的过程中,将轴向压力转化成径向力作用于培养液瓶的瓶身侧面,而培养液瓶的瓶身的侧面相对于培养液瓶的上下端位置而言,更加容易破碎,并且由按压力转变成径向力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杠杆原理,大大减小培养液瓶破碎所需的按压力,从而避免了培养液瓶无法破碎和破碎率低的情况发生,有效地保障了生物灭菌指示器能够正常反馈监测结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应该能够理解的是,培养液瓶应该是易碎的结构,比如较薄的玻璃材料制作而成的瓶体。这样在外力作用下,易碎结构破碎,内部培养液流出,在重力的作用下与底部包含菌液的菌液载体充分接触混合。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的描述中涉及顶、底、上、下等方位的描述,均是基于生物灭菌检测装置中的容器竖直放置时而定义的方位。诸如此类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元件,因为它们彼此相关,而绝非意在涉及设备的特定方位、指示或暗示必需或必要的设备的方位或者指定在使用中将要如何使用、安装、显示或定位本文描述的本发明。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方案中,上述承载件4安装至容器1内时轴向位置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不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承载件主要是用于装载固定培养液瓶,一般来说,培养液瓶安装至承载件上之后,其相对承载件不会发生相对运动。

例如,承载件4安装至容器1内时轴向位置为固定的,此时可以是容器的内侧设置有对应的限位凸台结构,当破碎压盖上的弹性破碎部与位于容器底部的承载件接触时,承载件的底部与容器内的限位凸台接触,在轴向方向定位不动,按压破碎压盖时,在承载件的内侧挤压面和轴向力的共同作用下会促使弹性破碎部聚拢,达到破碎作用。

又例如,承载件4安装至容器1内时轴向位置不固定,此时的容器1的内径自顶端开口向容器1的底部直径逐渐收缩,且挤压部41为弹性挤压部,弹性挤压部的外侧面与容器1的内侧壁相抵。这样随着承载件4沿容器内侧向下运动时,弹性挤压部会发生径向变形,继而弹性挤压部的内侧挤压面410会挤压弹性破碎部51,弹性破碎部51挤压培养液瓶迫使其破碎,在重力作用下培养液下流至菌液载体。

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为了确保培养液瓶破碎,还可以通过破碎压盖的顶部内侧设置破碎机构来辅助破碎,从而达到辅助顶部破碎功能,此破碎结构可建立培养液瓶破碎的双重保障。比如,当聚拢式破碎(也即弹性破碎部夹持破碎)没有起到作用,也即聚拢式破碎失效(比如弹性破碎部断裂等原因造成的),破碎压盖会继续下移,此时破碎压盖5的内侧可以通过设置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会与培养液瓶接触,在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破碎。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破碎瓶盖5与容器1的顶端开口一般采用密封连接。通过密封连接的方式,能够防止破碎后的培养液泄露,也起到防止培养液在高温医疗设备内蒸干,影响判读结构。

其中,密封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是,破碎瓶盖5与顶端开口之间为过盈配合,该过盈配合相比于传统的密封圈结构,密封方式更加简单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该过盈配合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是破碎瓶盖5的内侧面与顶端开口的外侧面配合,也可以是破碎瓶盖5的外侧面与顶端开口的内侧面配合。而且当破碎瓶盖5的内侧面与顶端开口的外侧面配合时,对应的弹性破碎部还可以与容器的顶端开口的内侧面配合。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菌液载体2一般包括胶壳和设置在胶壳内的玻璃纤维滤纸,并且为了防止玻璃纤维滤纸掉落,一般二者之间采用更加稳定的超声焊接工艺,相比于传统的热烫合,焊接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菌液载体2的结构形式一般为菌片结构,通过设计成菌片结构,使得菌液载体在容器内的安放更加简单方便。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该菌片结构可以是在容器内竖直放置,也可以是水平放置,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布置需求和安放的便捷性进行选择,再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工艺加工,上述容器1的底部截面具体可以为半圆形、方形或异形结构,又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的其他形状,再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生物灭菌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承载件4下方的过滤膜6,其主要用于过滤培养液瓶的破碎残渣等。该过滤膜具体可以是尼龙膜,又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他过滤膜材质,再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生物灭菌检测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