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低堆密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粉

文档序号:29458568发布日期:2022-03-30 13:31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类低堆密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粉

1.本发明涉及一类适用于制造微孔过滤器材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粒。更具体地涉及一类无支化、粘均分子量150-800万克/摩尔、粒径分布集中在(d50)为80μm≤d50≤110μm,堆密度为0.20-0.30g/cm3聚乙烯微粒。


背景技术:

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一类粘均相对分子量150万以上的线性聚乙烯产品,具有高抗冲击性,极高的耐磨性,高耐腐蚀性,自润滑性,耐环境应力开裂能力,安全卫生等优点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可通过加工形成各类板材、管材、纤维、薄膜等制品,主要应用于军事如防弹衣、防弹头盔、防弹装甲、防割手套以及航空航天、航海装备、轨道交通、医用支架、精细过滤以及锂电池隔膜等高端领域。
3.近年来,聚合物微粒的开发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各种类型的聚合物专用料被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的生产领域,材质涉及丙烯酸系列树脂类、苯乙烯树脂类、密胺树脂类以及聚烯烃树脂类,特别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微粒,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被更多的考虑应用于各种新材料和新用途,利用其制备微孔材料用于过滤与分离过程就成为了一个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新的应用方向。uhmwpe微孔滤材是指以uhmwpe为有机基体,成型过程中在基体上产生大量厚度方向的微观连通孔洞,从而可以满足各种处理过程需要的材料,目前制备uhmwpe微孔材料的方法主要有烧结法、颗粒填充法、核径迹法、熔融挤压拉伸法、tips法、tips-s法等,成型方法的不同往往对微孔材料的孔径、分布和孔隙率等重要参数影响很大,还会对其微观结构产生直接的作用;另一方面,uhmwpe颗粒粒径对微孔过滤产品性能也有着明显的影响,应用烧结工艺制备微孔过滤材料时,热量从粉体颗粒的表面逐渐进入颗粒的内部,颗粒越大,从颗粒表面软化到颗粒内部熔融的时间也就越长,就更容易形成多孔结构导致开孔率大,但微孔结构容易变得不规则,微孔分布也变得不均匀,强度随之下降;颗粒越细,熔融时间就会缩短,易粘连,就越难形成多孔结构,微孔结构越细密均匀,开孔率虽有降低,但强度有所升高;同时,粒径的大小和微粒的形貌几乎决定着所制备的制品孔径的大小,根据烧结法成孔机理,uhmwpe的颗粒互相堆砌,颗粒与颗粒之间的间隙就构成了孔的来源,故uhmwpe颗粒粒径越大,颗粒形貌越无规则,颗粒之间堆积的间隙就越大,导致产品的孔径也就越大。
4.目前,针对应用于微孔过滤材料的、差异化的、专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微粒开发进展仍然较少,高堆密度(0.40-0.50g/cm3)的通用料仍然在市场占据主导,聚合物微粒树脂粒径范围(d50)主要集中在120微米到200微米之间,或600微米以上的粗大粒子。另外,三井化学公司还生产一种粒径极细的uhmwpe粉末,注册商标为mipelontm,该产品颗粒极细,平均粒径范围在25μm-30μm,但其堆密度高达0.44g/cm3。专利cn200580039390.2公开了乙烯类聚合物微粒及其制造用催化剂,其聚合物微粒重量比至少95%以上通过37微米的网状筛,以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的中径(d50)为3μm≤d50≤25μm,该技术所制备的粒子的堆密度并未列出,且聚合物需要脱除无机物杂质的繁琐步骤,而且该专利方法报道的催化剂
的制备过程必须要使用受到管制的甲苯作为溶剂。我们在前期发展的专利技术(202010585230.4、202010585258.8、202010583913.6)可以获得粒径为(d50)为40μm≤d50≤80μm的特高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微粒,该技术所制备的粒子的堆密度≥0.35g/cm3。
5.综上所述,本领域尚缺乏一种低堆密度、粒径细、适用于制造微孔过滤器材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专用树脂粉料。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了一类能够适用于制造微孔过滤器材的,无支化,粘均分子量150-800万克/摩尔,平均粒径范围略小于通用市售类型的,粒径分布集中在(d50)为80μm≤d50≤110μm,堆密度为0.20-0.30g/cm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粒。
7.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粒,所述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
8.(a)粘均分子量为150-800万克/摩尔;
9.(b)≥85wt%可通过100目的网状筛,且粒中径(d50)为80μm≤d50≤110μm。
10.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微粒的粘均分子量为150-400万克/摩尔。
11.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微粒的d50为90μm≤d50≤100μm。
12.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微粒的粉料堆密度为0.20-0.30g/cm3。
13.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微粒的堆密度为0.22-0.28g/cm3;更佳地为0.22-0.26g/cm3。
14.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微粒中,高分子链上的烷烃支链数《1/100,000c(即,100,000个碳原子中具有的烷烃支链<1)。
15.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聚乙烯微粒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用催化剂及助催化剂与乙烯接触进行催化聚合反应,从而得到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粒;
16.其中,所述的催化剂为催化剂微粒,或包括所述的催化剂微粒的催化剂浆液;所述催化剂的硅含量为20-40重量份,镁含量为10-30重量份,铝含量为2-4重量份,钛含量为3-5重量份,氯含量20-60重量份。
1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催化剂料液中的催化剂微粒固体浓度为200-250g/l。
18.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
19.(1)在惰性溶剂中,在预先加入了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反应釜中通入乙烯气体,使釜内压力达到0.2-1.5mpa,在40-80℃下进行聚合反应1-3h后停止通入乙烯;
20.(2)使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
21.(3)将步骤(2)得到的浆液移除溶剂;
22.(4)负压干燥后得到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聚乙烯微粒。
23.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所述的步骤(3)和步骤(4)之间还需要增加汽提,即步骤(3)得到的湿料经过汽提,深度去除粉料中包含的有机溶剂。
24.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催化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
25.(a)用镁源与c1-c10醇接触并在60-120℃下反应,然后加入纳米硅胶,降温至-30℃以下得到前体浆液p-i;
26.(b)用步骤(a)得到的前体浆液p-i在低于-30℃的条件下与烷基铝接触,随后升温至60-120℃保持2-6h得到前体浆液p-ii;
27.(c)用步骤(b)得到的前体浆液p-ii降温至-30℃以下,与钛化合物的惰性烃类溶液接触0.5-3h后,升温至60-120℃保持2-6h,得到催化剂浆液c-iii;
28.(d)将步骤(c)得到的催化剂浆液c-iii过滤,得到催化剂。
29.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镁源为氯化镁,较佳地为无水氯化镁。
30.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方法包括:
31.(a)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将无水氯化镁加入到惰性烃类溶剂和≥2当量氯化镁的c1-c10的醇(优选2-6当量的c1-c10的醇)的混合液中进行接触,在60-120℃下反应形成均一溶液,加入纳米硅胶进行制备复合载体,然后降温至-30℃以下得到前体浆液p-i;其中所述的降温速度优选1-10℃/min;更优选1-5℃/min,最优选1℃/min;上述反应中,以无水氯化镁的用量作为1当量;
32.(b)步骤(a)得到的前体浆液p-i在低于-30℃的条件下与烷基铝接触至少1h,随后升温至60-120℃保持2-6h得到前体浆液p-ii;其中所述的升温速度优选1-10℃/min;
33.(c)将步骤(b)得到的前体浆液p-ii降温至-30℃以下,与钛化合物的惰性烃类溶液接触0.5-3h后,升温至60-120℃保持2-6h,得到催化剂浆液c-iii;其中所述的降温速度优选1-10℃/min,所述的升温速度优选1-10℃/min;
34.(d)将步骤(c)得到的催化剂浆液c-iii过滤,得到催化剂。
3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纳米硅胶与氯化镁的质量比为1-3:1。
36.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纳米硅胶外观为白色粉末,堆积密度<0.15g/cm3,粒子尺寸范围可以在15~100nm,优选30-50nm。
3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步骤:(e)将步骤(d)得到的催化剂干燥,得到催化剂粉末。
38.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催化剂制备中,步骤(a)所述的c1-c10的醇选自下组: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正己醇、2-乙基己醇、正辛醇,或其组合。
39.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催化剂制备中,步骤(b)中的烷基铝选自下组:二氯乙基铝、二乙基氯化铝、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倍半氯化乙基铝、或倍半氯化丁基铝。
40.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催化剂制备中,步骤(c)中钛化合物与氯化镁的摩尔比可以为0.3-0.8:1,优选0.4-0.6:1,最优选0.5:1。
41.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步骤中不使用甲苯、卤代烃或芳香烃。
42.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钛化合物选自下组:ticl4、tir4,或结构式i-iv所示的烷基配合物;其中r是c1-c6的烷基、烯丙基、苄基、nme2,所述的烷基优选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
43.44.其中,x为sr5或p(r5)2;
45.r1、r2、r3、r4、r5各自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选自下组的基团:c1-c6烷基、c2-c6烯基、c3-c8环烷基、c6-c10芳基、卤代的c3-c8环烷基、5-7元杂芳基;
46.或r3和r4,以及与其相连的碳原子共同形成5-7元的饱和、部分不饱和或芳香性的碳环或杂环;
47.r6选自下组:c1-c6的烷基、nh2、n(c1-c6的烷基)2、烯丙基、苄基、c1-c6的硅烷基;所述的烷基优选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
48.r7选自下组:c1-c6烷基、c2-c6烯基或c3-c8环烷基;
49.其中,所述的杂芳基的骨架上具有1-3个选自下组的杂原子:n、s(o)、p或o;
50.除非特别说明,所述的“取代”是指被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例如2个、3个、4个等)取代基所取代:卤素、c1-c6烷基、卤代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的c1-c6烷氧基。
51.在另一优选例中,钛配合物为如下结构分子:
[0052][0053][0054]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微孔过滤制品,所述的制品是用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粒制备的。
[0055]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微孔过滤制品的孔隙率≥40%。
[0056]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微孔过滤制品的过滤精度最小可以等于0.45微米。
[0057]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微孔过滤制品的固体不溶物过滤效率大于99.8%。
[0058]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0.2mpa水压条件下,所述的微孔过滤制品的水渗透量可以达到20m3/h。
[0059]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制品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0060]
(i)用聚乙烯蜡和硬脂酸钙作为复合添加剂,与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粒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
[0061]
(ii)将所述的装入模具进行无压烧结;
[0062]
(iii)冷却降温,得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过滤制品。
[0063]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粒:聚乙烯蜡:硬脂酸钙的质量配比为250-350:2-8:0.8-1.2。
[0064]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烧结温度为180-220℃。
[0065]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烧结时间为10-20min。
[0066]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降温为通水冷却降温。
[0067]
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0068]
图1是代表性聚合物(实施例3)粒度分布报告;
[0069]
图2和图3是代表性聚合物(实施例3)sem电镜图片;
[0070]
图4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烧结微孔过滤管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71]
本发明人经过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制备得到了一种适用于制造微孔过滤器材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粒,且制备得到的聚乙烯链无支化、粘均分子量150-800万克/摩尔、重量比至少85%以上通过100目的网状筛,粒径分布集中在(d50)为80μm≤d50≤110μm,堆密度为0.20-0.30g/cm3聚乙烯微粒。基于上述发现,发明人完成了本发明。
[0072]
无支化、低堆密度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粒及其制备
[0073]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粒,所述的微粒至少满足以下特征:(a)粘均分子量为150-800万范围;(b)重量比至少85%以上通过100目的网状筛;粒中径(d50)为80μm≤d50≤110μm;(c)粉料堆密度为0.20-0.30g/cm3。
[0074]
此外,聚合物分子结构还可以满足(d)高分子链上烷烃支链数《1/100,000c(通过熔融13c nmr测定)。
[0075]
本发明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粒的分子量可以方便地通过聚合条件控制,即:在催化剂和助催化剂存在下,在40-80℃、0.2-2.0mpa乙烯压力下催化乙烯聚合,从而得到上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料。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得到聚乙烯微粒重量比至少85%以上通过100目的网状筛,且80μm≤d50≤110μm。
[0076]
本发明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粒的制备方法如下:
[0077]
以主催化剂和烷基铝化合物为助催化剂组成的非均相催化体系与乙烯接触,在乙烯分压为0.2至2.0mpa、0至100℃范围内反应1-18小时获得。催化剂与助催化剂的摩尔比是1:1-5000,一般可在1:10-2000时聚合2-6小时以便使催化活性、聚合物性质与生产成本均
维持在较好的范围,优选1:20~500。
[0078]
聚合一般在惰性有机溶剂中进行,例如烃类、环烃类或芳烃类,也可以在卤代溶剂中进行,如二氯乙烷、氯苯,为有利于反应器操作,惰性有机溶剂可使用小于12个碳的烃类。例如但并不仅限于,丙烷、异丁烷、正戊烷、2-甲基丁烷、正己烷、环己烷、甲苯、氯苯、二氯乙烷及其混合物。
[0079]
聚合温度维持在0至100℃,为达到好的催化活性与生产能力,可维持在40至80℃。
[0080]
聚合乙烯分压为0.2至1.5mpa内操作可获得较好的反应器操作参数与聚合物。
[0081]
助催化剂是烷基铝化合物,烷基铝氧烷或弱配位阴离子;所述的烷基铝化合物优选于alet3,alme3或al(i-bu)3,alet2cl,烷基铝氧烷优选甲基铝氧烷,mmao(修饰的甲基铝氧烷)等;弱配位阴离子优选于[b(3,5-(cf3)2c6h3)4]-、-oso2cf3或((3,5-(cf3)2)c6h3)4b-。催化剂与助催化剂可以任何顺序加入体系使聚合进行,优选alet3。聚合所使用的催化剂与助催化剂的比例可变,通常所述的聚合时间为1-18小时,催化剂与助催化剂的摩尔比是1:1-5000,一般可在1:10-2000时聚合2-6小时以便使催化活性、聚合物性质与生产成本均维持在较好的范围,优选1:20-500。
[0082]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催化剂在40-80℃、0.2-0.8mpa乙烯压力下催化乙烯聚合得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粒,聚合得到的粉料重量比至少85%以上通过100目的网状筛,以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的中径(d50)为80μm≤d50≤110μm,更优的,为90μm≤d50≤100μm,聚乙烯粘均分子量150-800万;更优的,聚乙烯粘均分子量200-400万。
[0083]
利用熔融
13
c nmr可以分析其支化结构。分析结果证实,本发明提供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合物中每100,000个骨架碳原子中含有支链数目小于1个。
[0084]
本发明创制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粒,粉料堆密度为0.20-0.30g/cm3,更优选的堆密度为0.22-0.28g/cm3,可用于制备微孔过滤材料。
[0085]
聚乙烯催化剂及其制备
[0086]
本发明的无支化、低堆密度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粒是通过一种含有纳米硅胶和氯化镁复合载体化的钛系催化剂制备的。
[0087]
其中,所述的催化剂为催化剂微粒,或包括所述的催化剂微粒的催化剂浆液;所述催化剂的硅含量为20-40重量份,镁含量为10-30重量份,铝含量为2-4重量份,钛含量为3-5重量份,氯含量20-60重量份。
[0088]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催化剂料液中的催化剂微粒浓度为200-250g/l。
[0089]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催化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
[0090]
(a)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将无水氯化镁加入到惰性烃类溶剂和≥2当量氯化镁的c1-c10的醇(优选2-6当量的c1-c10的醇)的混合液中进行接触,在60-120℃下反应形成均一溶液,加入1-3当量的纳米硅胶进行负载化制备复合载体,然后降温至-30℃以下,得到前体浆液p-i;其中所述的降温速度优选1-10℃/min;更优选1-5℃/min,最优选1℃/min;上述反应中,以无水氯化镁的用量作为1当量;
[0091]
(b)步骤(a)得到的前体浆液p-i在低于-30℃的条件下与烷基铝接触至少1h,随后升温至60-120℃保持2-6h得到前体浆液p-ii;其中所述的升温速度优选1-10℃/min;
[0092]
(c)将步骤(b)得到的前体浆液p-ii降温至-30℃以下,与钛化合物的惰性烃类溶液接触0.5-3h后,升温至60-120℃保持2-6h,得到催化剂浆液c-iii;其中所述的降温速度
优选1-10℃/min,所述的升温速度优选1-10℃/min;
[0093]
(d)将步骤(c)得到的催化剂浆液c-iii过滤,得到催化剂。
[0094]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步骤:(e)将步骤(d)得到的催化剂干燥,得到催化剂粉末。
[0095]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催化剂制备中,步骤(a)所述的c1-c10的醇优选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正己醇、2-乙基己醇或正辛醇。
[0096]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催化剂制备中,步骤(a)所述的纳米硅胶与氯化镁的质量比可以选为1-3:1,优选2-3:1,最优选3:1,所述的纳米硅胶外观为无定形白色粉末,微结构呈絮状和网状的准颗粒结构,堆积密度<0.15g/cm3,粒子尺寸范围可以在15~100nm,优选30-50nm。
[0097]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催化剂制备中,步骤(b)中的烷基铝选自下组:二氯乙基铝、二乙基氯化铝、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倍半氯化乙基铝或倍半氯化丁基铝。
[0098]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催化剂制备中,步骤(c)中钛化合物与氯化镁的摩尔比可以为0.3-0.8:1,优选0.4-0.6:1,最优选0.5:1。
[0099]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步骤中不使用甲苯、卤代烃或芳香烃。
[010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钛化合物是ticl4或tir4,或结构式i-iv所示的烷基配合物;其中r是c1-c6的烷基、烯丙基、苄基、nme2,所述的烷基优选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
[0101][0102]
其中,x为sr5或p(r5)2;
[0103]
r1、r2、r3、r4、r5各自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选自下组的基团:c1-c6烷基、c2-c6烯基、c3-c8环烷基、c6-c10芳基、卤代的c3-c8环烷基、5-7元杂芳基;
[0104]
或r3和r4,以及与其相连的碳原子共同形成5-7元的饱和、部分不饱和或芳香性的碳环或杂环;
[0105]
r6选自下组:c1-c6的烷基、nh2、n(c1-c6的烷基)2、烯丙基、苄基、c1-c6的硅烷基;所述的烷基优选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
[0106]
r7选自下组:c1-c6烷基、c2-c6烯基或c3-c8环烷基;
[0107]
其中,所述的杂芳基的骨架上具有1-3个选自下组的杂原子:n、s(o)、p或o。
[0108]
除非特别说明,所述的“取代”是指被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例如2个、3个、4个等)取代基所取代:卤素、c1-c6烷基、卤代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的c1-c6烷氧基。
[0109]
在另一优选例中,钛配合物为如下结构分子:
[0110][011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过滤制品
[0112]
所述的无支化、形貌无规则、低堆密度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粒,可用于制备微孔过滤材料。本发明采用聚乙烯蜡和硬脂酸钙作为复合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同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粒混合进行加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粒:聚乙烯蜡:硬脂酸钙的质量配比为300:5:1,混合均匀后装入模具并在模压机上进行无压烧结,烧结温度为180-220℃,烧结时间10-20min,最后通水冷却降温得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过滤制品。
[0113]
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过滤制品的孔隙率到达40-60%,微孔分布均匀,过滤精度最小可以等于0.45微米,固体不溶物过滤效率大于99.8%,渗透性能优异,在0.2mpa水压条件下,水渗透量可以达到20m3/h。
[011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百分比和份数按重量计算。
[0115]
以下实施例显示了本发明的不同侧面,所给出的实施例包括聚乙烯微粒,制备聚乙烯微粒的聚合方法,微孔过滤制品方法及其性能。
[0116]
聚乙烯微粒的粒度分布采用malvern s型粒度分析仪测定,使用正己烷或者乙醇中做分散剂。
[0117]
聚乙烯微粒的粘均分子量采用高温粘度仪进行测定,一般称取2.5-2.8mg样品,使用15ml十氢萘溶解,其计算公式如下:
[0118]
ηsp=t-t0/t0
[0119]
ηr=t/t0
[0120]
c=100*m(g)*ρ135℃/v(ml)*ρ25℃
[0121]
η1=(ηsp+5inηr)/6c
[0122]
η2=【2(ηsp-ηr)】0.5/c
[0123]
【η】=(η1+η2)/2
[0124]
mv=4.55
×
104
×
【η】1.37
[0125]
聚乙烯支链含量测量是利用熔融13c-nmr谱得到的(参考文献: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polymeo physics edition vol.11,275-287,1973)聚合物13c-nmr谱在agilent dd2 600mhz solid system带高温宽腔魔角旋转附件上,140℃下测定,每个样品测量累加时间大于16小时,以满足测量精度大于1个支链/100000个碳。
[0126]
实施例1
[0127]
干燥氮气条件下,在30l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15l己烷,1.5l正丁醇,混合均匀后再加入350g氯化镁,然后油浴升温至85℃,控制搅拌转速为100rpm,反应2h至澄清均一溶液;加入1050g纳米硅胶进行负载化制备复合载体,搅拌负载2h,开始设定降温速度为1℃/min降温至-30℃以下,析出固体得到催化剂前体浆液;将催化剂前体浆液降低温度至-30℃以下,缓慢滴加1l一氯二乙基铝接触反应2h,然后控制升温速度为1℃/min,升温至85℃反应4h;再次降温至-30℃以下,滴加653g第四副族金属钛的烷基配合物3的5l己烷溶液进行络合反应1h,然后控制升温速度为1℃/min,升温至85℃反应4h,反应时间结束后,沉降过滤,得到的滤饼加入己烷将滤饼配成浆液,即得到10l浆液型超高活性催化剂cat-1,取100ml该浆液催化剂经干燥得到固体催化剂质量为21.1g,故标定该浆液催化剂浓度为211g/l,测定钛含量为3.0wt%,硅含量为38.0wt%,镁含量为12.0wt%,铝含量为3.3wt%,氯含量为33.2wt%。
[0128][0129]
实施例2
[0130]
干燥氮气条件下,在30l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15l己烷,1.5l正丁醇,混合均匀后再加入350g氯化镁,然后油浴升温至85℃,控制搅拌转速为100rpm,反应2h至澄清均一溶液;加入1050g纳米硅胶进行负载化制备复合载体,搅拌负载2h,开始设定降温速度为1℃/min降温至-30℃以下,析出固体得到催化剂前体浆液;将催化剂前体浆液降低温度至-30℃以下,缓慢滴加1l一氯二乙基铝接触反应2h,然后控制升温速度为1℃/min,升温至85℃反应4h;再次降温至-30℃以下,滴加1361g第四副族金属钛的烷基配合物5的5l己烷溶液进行络合反应1h,然后控制升温速度为1℃/min,升温至85℃反应4h,反应时间结束后,沉降过滤,得到的滤饼加入己烷将滤饼配成浆液,即得到10l浆液型超高活性催化剂cat-2,取100ml该浆液催化剂经干燥得到固体催化剂质量为23.2g,故标定该浆液催化剂浓度为232g/l,测定钛含量为4.3wt%,硅含量为36.0wt%,镁含量为11.6wt%,铝含量为2.8wt%,氯含量为34.9wt%。
[0131][0132]
实施例3
[0133]
干燥氮气条件下,在30l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15l己烷,1.5l正丁醇,混合均匀后再加入350g氯化镁,然后油浴升温至85℃,控制搅拌转速为100rpm,反应2h至澄清均一溶液;加入1050g纳米硅胶进行负载化制备复合载体,搅拌负载2h,开始设定降温速度为1℃/min降温至-30℃以下,析出固体得到催化剂前体浆液;将催化剂前体浆液降低温度至-30℃以下,缓慢滴加1l一氯二乙基铝接触反应2h,然后控制升温速度为1℃/min,升温至85℃反应4h;再次降温至-30℃以下,滴加1358g第四副族金属钛的烷基配合物7的5l己烷溶液进行络合反应1h,然后控制升温速度为1℃/min,升温至85℃反应4h,反应时间结束后,沉降过滤,得到的滤饼加入己烷配成浆液,即得到10l浆液型超高活性催化剂cat-3,取100ml该浆液催化剂经干燥得到固体催化剂质量为22.6g,故标定该浆液催化剂浓度为226g/l,测定钛含量为4.5wt%,硅含量为36.6wt%,镁含量为11.9wt%,铝含量为3.4wt%,氯含量为36.1wt%。
[0134][0135]
实施例4
[0136]
干燥氮气条件下,在30l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15l己烷,1.5l正丁醇,混合均匀后再加入350g氯化镁,然后油浴升温至85℃,控制搅拌转速为100rpm,反应2h至澄清均一溶液;加入1050g纳米硅胶进行负载化制备复合载体,搅拌负载2h,开始设定降温速度为1℃/min降温至-30℃以下,析出固体得到催化剂前体浆液;将催化剂前体浆液降低温度至-30℃以下,缓慢滴加1l一氯二乙基铝接触反应2h,然后控制升温速度为1℃/min,升温至85℃反应4h;再次降温至-30℃以下,滴加1000g四氯化钛的5l己烷溶液进行络合反应1h,然后控制升温速度为1℃/min,升温至85℃反应4h,反应时间结束后,沉降过滤,得到的滤饼加入己烷配成浆液,即得到10l浆液型超高活性催化剂cat-4,取100ml该浆液催化剂经干燥得到固体催化剂质量为20.6g,故标定该浆液催化剂浓度为206g/l,测定钛含量为3.0wt%,硅含量为39.6wt%,镁含量为13.0wt%,铝含量为3.7wt%,氯含量为34.8wt%。
[0137]
实施例5
[0138]
干燥氮气条件下,在30l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15l己烷,1.5l正丁醇,混合均匀后再加入350g氯化镁,然后油浴升温至85℃,控制搅拌转速为100rpm,反应2h至澄清均一溶液;加入1050g纳米硅胶进行负载化制备复合载体,搅拌负载2h,开始设定降温速度为1℃/min降温至-30℃以下,析出固体得到催化剂前体浆液;将催化剂前体浆液降低温度至-30℃以
下,缓慢滴加1l一氯二乙基铝接触反应2h,然后控制升温速度为1℃/min,升温至85℃反应4h;再次降温至-30℃以下,滴加760g tibn4的5l己烷溶液进行络合反应1h,然后控制升温速度为1℃/min,升温至85℃反应4h,反应时间结束后,沉降过滤,得到的滤饼加入己烷配成浆液,即得到10l浆液型超高活性催化剂cat-5,取100ml该浆液催化剂经干燥得到固体催化剂质量为21.1g,故标定该浆液催化剂浓度为211g/l,测定钛含量为3.2wt%,硅含量为38.3wt%,镁含量为12.3wt%,铝含量为3.8wt%,氯含量为35.2wt%。
[0139]
实施例6
[0140]
将30l不锈钢搅拌聚合釜先后用n2置换,0.4mpa氮气下利用8kg己烷把alet3(10ml)加入釜内,控制搅拌转速250rpm,釜内温度预热到60℃左右,然后,使用0.4mpa氮气压力条件下利用2kg己烷把30mg cat-1冲进聚合釜内,活化10min,然后卸去釜内氮气压力,再通入乙烯气体,使釜内压力达到0.2mpa,控制釜内温度为70℃,聚合2h后停止通入乙烯,用循环恒温油浴使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放空体系中的气体并出料,干燥后得到颗粒状聚合物1.26kg,粘均分子量为230万,100目的网状筛过筛率为重量比88%,d
50
=84μm,粉料堆密度为0.21g/cm3,利用熔融
13
c-nmr谱在agilent dd2 600mhz solid system带高温宽腔魔角旋转附件得到的聚乙烯支链含量《1/100,000c。
[0141]
实施例7
[0142]
将30l不锈钢搅拌聚合釜先后用n2置换,0.4mpa氮气下利用8kg己烷把alet3(10ml)加入釜内,控制搅拌转速250rpm,釜内温度预热到60℃左右,然后,使用0.4mpa氮气压力条件下利用2kg己烷把30mg cat-1冲进聚合釜内,活化10min,然后卸去釜内氮气压力,再通入乙烯气体,使釜内压力达到0.4mpa,控制釜内温度为70℃,聚合2h后停止通入乙烯,用循环恒温油浴使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放空体系中的气体并出料,干燥后得到颗粒状聚合物2.37kg,粘均分子量为243万,100目的网状筛过筛率为重量比89%,d
50
=86μm,粉料堆密度为0.22g/cm3,利用熔融
13
c-nmr谱在agilent dd2 600mhz solid system带高温宽腔魔角旋转附件得到的聚乙烯支链含量《1/100,000c。
[0143]
实施例8
[0144]
将30l不锈钢搅拌聚合釜先后用n2置换,0.4mpa氮气下利用8kg己烷把alet3(10ml)加入釜内,控制搅拌转速250rpm,釜内温度预热到60℃左右,然后,使用0.4mpa氮气压力条件下利用2kg己烷把30mg cat-1冲进聚合釜内,活化10min,然后卸去釜内氮气压力,再通入乙烯气体,使釜内压力达到0.6mpa,控制釜内温度为70℃,聚合2h后停止通入乙烯,用循环恒温油浴使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放空体系中的气体并出料,干燥后得到颗粒状聚合物3.26kg,粘均分子量为328万,100目的网状筛过筛率为重量比86%,d
50
=101μm,粉料堆密度为0.26g/cm3,利用熔融
13
c-nmr谱在agilent dd2 600mhz solid system带高温宽腔魔角旋转附件得到的聚乙烯支链含量《1/100,000c。
[0145]
实施例9
[0146]
将30l不锈钢搅拌聚合釜先后用n2置换,0.4mpa氮气下利用8kg己烷把alet3(10ml)加入釜内,控制搅拌转速250rpm,釜内温度预热到60℃左右,然后,使用0.4mpa氮气压力条件下利用2kg己烷把30mg cat-1冲进聚合釜内,活化10min,然后卸去釜内氮气压力,再通入乙烯气体,使釜内压力达到0.8mpa,控制釜内温度为70℃,聚合2h后停止通入乙烯,用循环恒温油浴使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放空体系中的气体并出料,干燥后得到颗粒状聚合物
4.06kg,粘均分子量为450万,100目的网状筛过筛率为重量比85%,d
50
=110μm,粉料堆密度为0.25g/cm3,利用熔融
13
c-nmr谱在agilent dd2 600mhz solid system带高温宽腔魔角旋转附件得到的聚乙烯支链含量《1/100,000c。
[0147]
实施例10
[0148]
将30l不锈钢搅拌聚合釜先后用n2置换,0.4mpa氮气下利用8kg己烷把alet3(10ml)加入釜内,控制搅拌转速250rpm,釜内温度预热到60℃左右,然后,使用0.4mpa氮气压力条件下利用2kg己烷把30mg cat-1冲进聚合釜内,活化10min,然后卸去釜内氮气压力,再通入乙烯气体,使釜内压力达到0.4mpa,控制釜内温度为80℃,聚合2h后停止通入乙烯,用循环恒温油浴使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放空体系中的气体并出料,干燥后得到颗粒状聚合物0.86kg,粘均分子量为150万,100目的网状筛过筛率为重量比90%,d
50
=80μm,粉料堆密度为0.20g/cm3,利用熔融
13
c-nmr谱在agilent dd2 600mhz solid system带高温宽腔魔角旋转附件得到的聚乙烯支链含量《1/100,000c。
[0149]
实施例11
[0150]
将30l不锈钢搅拌聚合釜先后用n2置换,0.4mpa氮气下利用8kg己烷把alet3(10ml)加入釜内,控制搅拌转速250rpm,釜内温度预热到50℃左右,然后,使用0.4mpa氮气压力条件下利用2kg己烷把30mg cat-1冲进聚合釜内,活化10min,然后卸去釜内氮气压力,再通入乙烯气体,使釜内压力达到0.4mpa,控制釜内温度为60℃,聚合2h后停止通入乙烯,用循环恒温油浴使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放空体系中的气体并出料,干燥后得到颗粒状聚合物3.66kg,粘均分子量为580万,100目的网状筛过筛率为重量比90%,d
50
=100μm,粉料堆密度为0.30g/cm3,利用熔融
13
c-nmr谱在agilent dd2 600mhz solid system带高温宽腔魔角旋转附件得到的聚乙烯支链含量《1/100,000c。
[0151]
实施例12
[0152]
将30l不锈钢搅拌聚合釜先后用n2置换,0.4mpa氮气下利用8kg己烷把alet3(10ml)加入釜内,控制搅拌转速250rpm,釜内温度预热到30℃左右,然后,使用0.4mpa氮气压力条件下利用2kg己烷把30mg cat-1冲进聚合釜内,活化10min,然后卸去釜内氮气压力,再通入乙烯气体,使釜内压力达到0.4mpa,控制釜内温度为40℃,聚合2h后停止通入乙烯,放空体系中的气体并出料,干燥后得到颗粒状聚合物1.06kg,粘均分子量为830万,100目的网状筛过筛率为重量比92%,d
50
=99μm,粉料堆密度为0.28g/cm3,利用熔融
13
c-nmr谱在agilent dd2 600mhz solid system带高温宽腔魔角旋转附件得到的聚乙烯支链含量《1/100,000c。
[0153]
实施例13工业化生产装置试生产实验
[0154]
将32m3不锈钢搅拌聚合釜用n2置换三次,乙烯置换两次,加入10吨己烷,加入质量浓度1%的et3al己烷溶液150kg,再用氮气一次性将催化剂cat-1 330ml(约含70g固体催化剂)压入反应釜,卸去釜内氮气压力再通入乙烯并逐渐提高乙烯反应压力到0.4mpa,控制聚合反应温度波动区间69.5℃-70.5℃之间;聚合反应5.5小时后,停止通入乙烯,放料至过滤釜,在过滤釜中加油洗操作后,真空干燥约3h,放料包装得到产品聚乙烯微粒,具体结果见下表。
[0155][0156]
实施例1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粒制备微孔过滤制品
[0157]
将实施例8批次1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粒用于制备微孔过滤材料。称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粒30g,聚乙烯蜡0.5g,硬脂酸钙0.1g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均匀,装入模具并在模压机上进行无压烧结,烧结温度为180-220℃,烧结时间10-20min,最后通水冷却降温得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过滤制品(图4),固体不溶物过滤效率大于99.8%,渗透性能优异,控制过滤器前后压差小于0.2mpa,纯水通过量达到17-20m3/h,微孔过滤制品的性能检测如下:
[0158][0159]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技术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