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实验用可自动供给营养液的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87093发布日期:2021-03-30 21:1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实验用可自动供给营养液的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培养皿,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实验用可自动供给营养液的培养皿。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物工程研制中,都有需要对生物进行培育过程,由于生物的培育不同于动物,需要配置营养液进行培育,对于营养液的搅拌大多需要人工进行搅拌,这需要耗费科研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在培养皿中加入的营养液时,需要对培养皿单个进行喷洒营养液,而试验大多都有大量的培养皿进行培养,如果逐一对其进行喷洒,操作不便利,还会降低生物培养的效率。

专利申请cn205088255u,公开日为2016.03.16,公开一种能够添加培养液的分子生物学培养皿,包括有培养皿体、左培养液添加管、右培养液添加管、左培养液量筒、右培养液量筒、左通气管和右通气管等,通过左培养液添加管、右培养液添加管和培养皿体均采用透明玻璃材质加工而成,培养皿体内盛放培养液,左培养液量筒和右培养液量筒设置刻度,通过采用左培养液添加管和右培养液添加管的设计,实现培养液的添加,然而该装置不能对培养皿进行加湿,从而不利于对生物进行培养。

因此,亟待研发一种使用方便、省时省力且能提高培养效率的生物实验用可自动供给营养液的培养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普通培养皿使用不便利、费时费力且培养效率较低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省时省力且能提高培养效率的生物实验用可自动供给营养液的培养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物实验用可自动供给营养液的培养皿,包括有:

转动机构,底板内部设有转动机构;

培养皿,转动机构上设有培养皿,培养皿上开有四个通孔;

滴液机构,底板上设有滴液机构,滴液机构与培养皿配合。

进一步的是,转动机构包括有:

第一安装板,底板上部内侧底部设有第一安装板;

伺服电机,底板下部内侧底部安装有伺服电机;

第一转轴,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转轴;

第二转轴,第一安装板中部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部与培养皿连接;

第一锥形齿组,第二转轴底部设有第一锥形齿组,第一锥形齿组与第一转轴连接。

进一步的是,滴液机构包括有:

第一固定块,底板上设有两块第一固定块;

储液箱,两块第一固定块之间连接有储液箱;

进液口,储液箱上设有进液口;

箱盖,进液口顶部滑动式设有箱盖;

导液管,储液箱与底板之间连接有两根导液管;

滴头,两根导液管上均设有两个滴头,滴头位于培养皿上方。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控量机构,控量机构包括有:

第二固定块,底板上设有两块第二固定块;

第三固定块,两根导液管与底板之间均连接有两块第三固定块;

滑杆,底板上侧内部设有两根滑杆,滑杆位于第二固定块下方;

弹性组件,两块第二固定块内侧均滑动式设有弹性组件;

阀板,两根弹性组件与滑杆之间均连接有阀板,阀板与滑杆滑动式连接,阀板与导液管配合;

顶块,培养皿外侧下部设有四块顶块,顶块与阀板配合。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光照机构,光照机构包括有:

第四固定块,底板上设有第四固定块;

光源,第四固定块底侧中部设有光源;

第二安装板,底板上前部滑动式设有第二安装板;

透光镜,第二安装板内侧设有两块透光镜;

齿条,第二安装板上设有齿条;

第五固定块,底板上设有第五固定块;

第三转轴,第五固定块内侧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

直齿轮,第三转轴中部设有直齿轮,直齿轮与齿条啮合;

手柄,第三转轴上设有手柄。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通风机构,通风机构包括有:

第六固定块,底板上设有两块第六固定块;

第四转轴,两块第六固定块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四转轴;

第二锥形齿组,第四转轴中部设有第二锥形齿组,第二锥形齿组与第一转轴连接;

固定架,底板设有两个固定架;

第五转轴,两个固定架内部均转动式设有第五转轴;

传动组件,两根第五转轴与第四转轴之间均连接有传动组件;

风扇,两根第五转轴上均设有风扇。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加湿机构,加湿机构包括有:

支撑块,底板上设有支撑块;

分液球,支撑块内侧设有分液球;

水管,分液球与底板之间连接有两根水管;

雾化喷头,两根水管上均设有两个雾化喷头;

伸缩组件,底板内侧滑动式设有伸缩组件;

水阀,伸缩组件后侧设有水阀,水阀与分液球配合;

楔形块,伸缩组件上设有楔形块,楔形块与培养皿上的通孔配合。

进一步的是,第五固定块的材料为合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使培养皿转动,从而使培养皿内的生物完全与营养液接触,如此能够使其更好地吸收营养液,进而提高培养效率;

2、本发明通过顶块移动使阀板向上移动,阀板与导液管配合,从而使导液管内的营养液流向滴头,再从滴头底部滴落至培养皿内,达到了自动添加营养液的效果,省时省力;

3、本发明通过直齿轮与齿条啮合,直齿轮顺时针转动使齿条向右移动,从而使两块透光镜向右移动,此时左侧的透光镜与光源配合,从而使培养皿内的光照强度改变;

4、本发明通过第一转轴使第二锥形齿组转动,从而使第四转轴转动,进而使传动组件转动,传动组件转动带动风扇转动,如此使培养皿通风,从而更有利于生物的培养;

5、本发明通过水阀与分液球配合,分液球内的水先流向左右两侧的水管,再流向雾化喷头,然后雾化喷头使其雾化,并对培养皿内喷出水雾,从而达到加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本为发明的转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本为发明的滴液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本为发明的控量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本为发明的光照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本为发明的通风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本为发明的加湿机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底板,11:培养皿,2:转动机构,21:第一安装板,22:伺服电机,23:第一转轴,24:第二转轴,25:第一锥形齿组,3:滴液机构,31:第一固定块,32:储液箱,33:进液口,34:箱盖,35:导液管,36:滴头,4:控量机构,41:第二固定块,42:第三固定块,43:滑杆,44:阀板,45:弹性组件,46:顶块,5:光照机构,51:第四固定块,52:光源,53:第二安装板,54:透光镜,55:第五固定块,56:第三转轴,57:直齿轮,58:齿条,59:手柄,6:通风机构,61:第六固定块,62:第四转轴,63:第二锥形齿组,64:固定架,65:第五转轴,66:传动组件,67:风扇,7:加湿机构,71:支撑块,72:水管,73:分液球,74:雾化喷头,75:水阀,76:伸缩组件,77:楔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生物实验用可自动供给营养液的培养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底板1、培养皿11、转动机构2和滴液机构3,底板1内部设有转动机构2,转动机构2上设有培养皿11,培养皿11上开有四个通孔,底板1上设有滴液机构3,滴液机构3与培养皿11配合。

普通培养皿使用不便利、费时费力且培养效率较低,本设备培养生物的同时能够自动给培养皿添加培养液,使用方便、省时省力且能提高培养效率,首先人们在培养皿11内培养生物,当需要给培养皿11添加营养液时,人们在滴液机构3内倒入营养液,随后滴液机构3对培养皿11内滴加营养液,人们再使转动机构2运转,转动机构2使培养皿11转动,从而使培养皿11内的生物完全与营养液接触,如此能够使其更好地吸收营养液,待营养液添加完成后,人们使转动机构2停止运转,从而使培养皿11停止转动,同时使滴液机构3停止滴加营养液,若需要对其它生物添加营养液,可对转动机构2中的培养皿11进行更换,若再次使用本设备,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3和图4所示,转动机构2包括有第一安装板21、伺服电机22、第一转轴23、第二转轴24和第一锥形齿组25,底板1上部内侧底部设有第一安装板21,底板1下部内侧底部安装有伺服电机22,伺服电机22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转轴23,第一安装板21中部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24,第二转轴24上部与培养皿11连接,第二转轴24底部设有第一锥形齿组25,第一锥形齿组25与第一转轴23连接。

人们在滴液机构3内倒入营养液后,启动伺服电机22,伺服电机22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转轴23转动,从而使第一锥形齿组25转动,进而使第二转轴24转动,第二转轴24转动带动培养皿11转动,从而使培养皿11内的生物完全与营养液接触,待营养液添加完成后,人们关闭伺服电机22,从而使培养皿11停止转动。

滴液机构3包括有第一固定块31、储液箱32、进液口33、箱盖34、导液管35和滴头36,底板1后侧上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固定块31,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块31之间连接有储液箱32,储液箱32顶部后侧中部设有进液口33,进液口33顶部滑动式设有箱盖34,储液箱32左右两侧与底板1之间均连接有导液管35,左右两侧的导液管35底部前侧均设有两个滴头36,滴头36位于培养皿11上方。

人们从进液口33顶部向上拔出箱盖34,再通过进液口33向储液箱32内倒入营养液,随后将箱盖34移回原位,储液箱32内的营养液由于重力流向导液管35,再从滴头36底部滴落至培养皿11内,从而达到给培养皿11滴加营养液的目的,待营养液添加完成后,人们使导液管35内的营养液停止流动,此时滴头36停止对培养皿11滴加营养液。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2、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还包括有控量机构4,控量机构4包括有第二固定块41、第三固定块42、滑杆43、阀板44、弹性组件45和顶块46,底板1上侧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固定块41,左右两侧的导液管35下部与底板1之间均连接有两块第三固定块42,底板1上侧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滑杆43,滑杆43位于第二固定块41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块41内侧均滑动式设有弹性组件45,弹性组件45与滑杆43之间连接有阀板44,阀板44与滑杆43滑动式连接,阀板44与导液管35配合,培养皿11外侧下部设有四块顶块46,顶块46与阀板44配合。

当培养皿11转动时,培养皿11使顶块46做圆周运动,当顶块46移至与阀板44接触时,顶块46使阀板44在滑杆43上向上滑动,此时阀板44与导液管35配合,从而使导液管35内的营养液流向滴头36,再从滴头36底部滴落至培养皿11内,另外阀板44移动使弹性组件45在第二固定块41内向上滑动,同时弹性组件45由初始状态变为压缩状态,当顶块46与阀板44分开时,弹性组件45由压缩状态复位,弹力使阀板44移回原位,此时导液管35内的营养液停止流动,同时滴头36停止对培养皿11滴加营养液,如此达到自动供给营养液的目的。

还包括有光照机构5,光照机构5包括有第四固定块51、光源52、第二安装板53、透光镜54、第五固定块55、第三转轴56、直齿轮57、齿条58和手柄59,底板1前侧上部设有第四固定块51,第四固定块51底侧中部设有光源52,底板1上前部滑动式设有第二安装板53,第二安装板53内侧设有两块透光镜54,第二安装板53左侧设有齿条58,底板1左侧上部前侧设有第五固定块55,第五固定块55内侧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56,第三转轴56中部设有直齿轮57,直齿轮57与齿条58啮合,第三转轴56前侧设有手柄59。

初始状态下,右侧的透光镜54与光源52配合,由于右侧的透光镜54的厚度比左侧的透光镜54薄,此时培养皿11内光照强度较弱,当需要对培养皿11内进行强光照射时,人们手动顺时针转动手柄59,手柄59转动使第三转轴56顺时针转动,从而使直齿轮57顺时针转动,由于直齿轮57与齿条58啮合,直齿轮57顺时针转动使齿条58向右移动,进而使第二安装板53在底板1顶部向右滑动,从而使两块透光镜54向右移动,此时左侧的透光镜54与光源52配合,从而对培养皿11内进行强光照射,当需要对培养皿11内进行弱光照射时,人们手动使手柄59反向转回原位,进而使直齿轮57反向转动,从而使第二安装板53和透光镜54移回原位,此时右侧的透光镜54再次与光源52配合,从而对培养皿11内进行弱光照射。

还包括有通风机构6,通风机构6包括有第六固定块61、第四转轴62、第二锥形齿组63、固定架64、第五转轴65、传动组件66和风扇67,底板1前侧下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六固定块61,左右两侧的第六固定块61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四转轴62,第四转轴62中部设有第二锥形齿组63,第二锥形齿组63与第一转轴23连接,底板1上部左右两侧前部均设有固定架64,左右两侧的固定架64内部均转动式设有第五转轴65,左右两侧的第五转轴65与第四转轴62之间均连接有传动组件66,第五转轴65内侧设有风扇67。

当第一转轴23转动时,第一转轴23使第二锥形齿组63转动,从而使第四转轴62转动,进而使传动组件66转动,传动组件66转动带动风扇67转动,如此使培养皿11通风,从而更有利于生物的培养,当伺服电机22关闭后,风扇67停止转动。

还包括有加湿机构7,加湿机构7包括有支撑块71、水管72、分液球73、雾化喷头74、水阀75、伸缩组件76和楔形块77,底板1后侧上部设有支撑块71,支撑块71后部内侧设有分液球73,分液球73左右两侧与底板1之间均连接有水管72,左右两侧的水管72前侧均设有两个雾化喷头74,底板1后侧上部内侧滑动式设有伸缩组件76,伸缩组件76后侧设有水阀75,水阀75与分液球73配合,伸缩组件76前侧设有楔形块77,楔形块77与培养皿11上的通孔配合。

初始状态下,伸缩组件76处于压缩状态,此时雾化喷头74不会喷出水雾,当培养皿11转动至其上部的通孔与楔形块77配合时,伸缩组件76由压缩状态复位,弹力使楔形块77向前移动,从而使水阀75在分液球73内向前滑动,此时水阀75与分液球73配合,分液球73内的水会先流向左右两侧的水管72,再流向雾化喷头74,然后雾化喷头74使其雾化,并对培养皿11内喷出水雾,从而达到加湿的效果,随后培养皿11继续转动,当楔形块77从培养皿11上的通孔内移出时,培养皿11使楔形块77向后移动,伸缩组件76由初始状态变为压缩状态,从而使水阀75移回原位,分液球73内的水停止流动,此时雾化喷头74停止喷出水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子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作详细阐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已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