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免贴膜微生物薄膜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1553发布日期:2021-05-07 20:02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免贴膜微生物薄膜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次性免贴膜微生物薄膜过滤器。



背景技术:

薄膜过滤器是一种利用微孔薄膜过滤原理设计的装置,能通过滤膜有效过滤小于滤膜孔径的细菌及其它颗粒,主要用于药品、食品、保健品、药品包装材料等领域的微生物检测,《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明确规定: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对抗生素类及含有抑菌成份药品的微生物计数,可采用薄膜过滤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再对膜上生长的菌落数予以计数。

传统的薄膜过滤器,操作复杂,过滤结束后,需将杯座和杯套拧下,将滤膜取下,贴到预先配置好晾干的琼脂平板上,有害微生物在膜的上面,取下滤膜后,滤膜上截留的微生物暴露在洁净环境中,与外界接触,造成环境、人员的污染等微生物安全问题,同时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特别是如果所检测的样品中含有强致病微生物时,传统的薄膜过滤器由于需要将滤膜取下,容易造成致病微生物在环境内传播,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缺点,急需改善微生物薄膜过滤器的技术,能够更好的保证微生物薄膜过滤的安全作业,促进药品行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免贴膜微生物薄膜过滤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免贴膜微生物薄膜过滤器,包括杯体、杯座和滤膜支撑架,所述杯体上设置有进样孔和呼吸孔,且呼吸孔内设置有空气滤膜,杯体内设置有微生物滤膜,所述微生物滤膜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空腔ⅰ和空腔ⅱ,且空腔ⅰ与进样孔和呼吸孔相连通,空腔ⅱ与出液孔相连通,所述进样孔、呼吸孔和出液孔上均可套装一次性无菌橡胶帽,所述杯座通过杯套与杯体连接在一起,且杯套与杯体和杯座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滤膜支撑架放置在微生物滤膜下方,滤膜支撑架内设置有网格,所述杯体外表面上印刷有刻度。

优选的,所述杯体下沿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杯体材质为高透明的有机塑料,杯体呈直径为九十毫米的圆柱体,杯体内部空间被微生物滤膜分隔成空腔ⅰ和空腔ⅱ两部分。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滤膜的材质为醋酸纤维或聚醚砜,微生物滤膜贴附在网格上,微生物滤膜与空气滤膜的滤膜孔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滤膜支撑架截面呈倒u形,滤膜支撑架设置在空腔ⅱ内,滤膜支撑架上表面由圆形网格构成。

优选的,所述杯座呈无盖圆筒状,杯座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一密封圈通过杯套压装连接在一起,杯座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出液孔。

优选的,所述进样孔和呼吸孔对称设置在杯体顶部的左右两侧,进样孔、呼吸孔和出液孔彼此之间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杯套呈圆环状,杯套上端套装在杯体底部,杯套下端套装在杯座顶部,杯体、杯套和杯座可相互分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次性免贴膜微生物薄膜过滤器,结构设置合理,解决了样品经过薄膜过滤法后,需要将微生物滤膜揭下,贴至培养基平板,这一过程所带来的微生物安全问题,避免了微生物滤膜与试验环境的接触,防止微生物滤膜被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有效杜绝了微生物滤膜上的有害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更好的保护试验环境及试验人员安全,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简化了实验操作,设置内置的滤膜支撑架,支撑架表面为网格构造,紧密贴合过滤膜,有效防止滤膜受到过滤压力导致的变形或者破损问题,设置的微生物滤膜直径50-80mm,可以应对不同过滤情况,且滤膜材质为醋酸纤维或聚醚砜,可以应对不同待过滤样品,设置杯体材质为高透明的有机塑料,便于观察杯体内部情况,能够更好的保证微生物薄膜过滤的安全作业,促进药品行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滤膜支撑架俯视示意图。

图中:1、进样孔,2、呼吸孔,3、杯体,4、刻度,5、杯套,6、杯座,7、出液孔,8、一次性无菌橡胶帽,9、空气滤膜,10、微生物滤膜,11、空腔ⅰ,12、空腔ⅱ,13、第一密封圈,14、滤膜支撑架,15、第二密封圈,16、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免贴膜微生物薄膜过滤器,包括杯体3、杯座6和滤膜支撑架14,杯体3上设置有进样孔1和呼吸孔2,且呼吸孔2内设置有空气滤膜9,杯体3内设置有微生物滤膜10,杯体3下沿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3,杯体3材质为高透明的有机塑料,杯体3呈直径为九十毫米的圆柱体,杯体3内部空间被微生物滤膜10分隔成空腔ⅰ11和空腔ⅱ12两部分,设置杯体3材质为高透明的有机塑料,便于观察杯体3内部情况,微生物滤膜10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空腔ⅰ11和空腔ⅱ12,且空腔ⅰ11与进样孔1和呼吸孔2相连通,空腔ⅱ12与出液孔7相连通,微生物滤膜10的材质为醋酸纤维或聚醚砜,微生物滤膜10贴附在网格16上,微生物滤膜10与空气滤膜9的滤膜孔径相同,设置的微生物滤膜10直径50-80mm,可以应对不同过滤情况,且滤膜材质为醋酸纤维或聚醚砜,可以应对不同待过滤样品,进样孔1、呼吸孔2和出液孔7上均可套装一次性无菌橡胶帽8,进样孔1和呼吸孔2对称设置在杯体3顶部的左右两侧,进样孔1、呼吸孔2和出液孔7彼此之间相互连通,杯座6通过杯套5与杯体3连接在一起,且杯套5与杯体3和杯座6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3和第二密封圈15,杯座6呈无盖圆筒状,杯座6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5,第二密封圈15和第一密封圈13通过杯套5压装连接在一起,杯座6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出液孔7,杯套5呈圆环状,杯套5上端套装在杯体3底部,杯套5下端套装在杯座6顶部,杯体3、杯套5和杯座6可相互分离,结构设置合理,解决了样品经过薄膜过滤法后,需要将微生物滤膜10揭下,贴至培养基平板,这一过程所带来的微生物安全问题,避免了微生物滤膜10与试验环境的接触,防止微生物滤膜10被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有效杜绝了微生物滤膜10上的有害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更好的保护试验环境及试验人员安全,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简化了实验操作,滤膜支撑架14放置在微生物滤膜10下方,滤膜支撑架14内设置有网格16,滤膜支撑架14截面呈倒u形,滤膜支撑架14设置在空腔ⅱ12内,滤膜支撑架14上表面由圆形网格16构成,设置内置的滤膜支撑架14,支撑架表面为网格16构造,紧密贴合微生物滤膜10,有效防止滤膜受到过滤压力导致的变形或者破损问题,杯体3外表面上印刷有刻度4。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一次性免贴膜微生物薄膜过滤器时,需要配合集菌仪使用,由集菌仪(蠕动泵)提供动力,呼吸孔2内置孔径为0.45μm空气滤膜9,可有效过滤空气中的微生物及颗粒物,在进行微生物过滤时,关闭呼吸孔2,即在呼吸孔2上套装一次性无菌橡胶帽8,呼吸孔2、进样孔1、出液孔7的打开与关闭,均由专用的一次性无菌橡胶帽8来实现,打开进样孔1,样品由进样孔1被集菌仪抽入杯体3,杯体3表面设置有刻度4,当进入杯体3的样品体积达到实验要求后,关闭进样孔1,打开呼吸孔2,空气由呼吸孔2被集菌仪抽入杯体3,杯体3内压力变大,样品受压力和重力作用,从空腔ⅰ11通过微生物滤膜10过滤到空腔ⅱ12,过滤后的样品进入杯座6,由杯座6底部的出液孔7排出;

过滤完成后微生物滤膜10不用取下,仅需将杯座6、杯套5、滤膜支撑架14拆下,将进样孔1用一次性无菌橡胶帽8堵住,杯体3倒置,将冷却至45℃的琼脂培养基倾注入杯体3,然后再将杯座6、杯套5装上,将杯座6底部的出液孔7用一次性无菌橡胶帽8堵住,待琼脂培养基冷却后倒置于相应温度培养箱进行培养,培养结束后,将杯体3正置,透过杯体3顶部高透明有机塑料记录微生物滤膜10上菌落数和形态,符合药典要求,同时避免了取下微生物滤膜10所带来的微生物污染问题,这就是该一次性免贴膜微生物薄膜过滤器工作的整个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