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及系统

文档序号:25511184发布日期:2021-06-18 16:26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及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及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系统。



背景技术:

青藏高原地域辽阔,环境类型多样,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也是生态系统极为脆弱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是亚洲几大主要河流的发源地,被称为“亚洲水塔”。而且,青藏高原还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以及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因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绝不容许受到污染和破坏,应当受到很好的保护。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越演越烈,青藏高原作为敏感地区,其生态系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伴随着雪线和植被线逐年攀升,降雨量逐年增加,青藏高原的病虫害变得越来越严重。发掘杀虫真菌资源并开发成绿色无污染的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用于农林业害虫的防控,是减少施用化学农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非常可行的措施。从野外采集真菌侵染致死的昆虫标本,然后从标本上分离鉴定真菌菌株,是收集杀虫真菌资源最常用的方法。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多风,太阳紫外线强,昆虫喜欢潜伏和躲避在石头、皲裂草甸、及枯树下面,这些温暖、潮湿、避光、避风的微生态环境同时也是杀虫真菌侵染宿主昆虫的极佳场所,也是容易发现罹亡昆虫标本的地方。如果能在极端恶劣的高寒高辐生境采集到真菌侵染致死的昆虫标本,便可分离获得一些对高寒极端环境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优良菌株。然而在一些海拔极高的生境中,植被稀疏,昆虫稀少,不容易采集到罹亡昆虫的标本,目前,国内外尚无能够解决该问题的仪器设备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该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可在高寒极端环境为昆虫等虫类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栖息活动场所,同时也利于土壤中的杀虫真菌完成对昆虫宿主的侵染,从而达到诱集杀虫真菌的目的。

一种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所述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包括本体,本体包括顶面、底面和侧面,侧面包括前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和后侧面,底面上设置有虫类栖息区,该虫类栖息区包括栖息道和围成栖息道的壁,侧面上设置有虫类进出口,虫类进出口与栖息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为可降解的活性炭的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

可选地,所述虫类进出口有4个,分别为虫类进出前口、虫类进出左口、虫类进出后口和虫类进出右口,虫类进出前口设置在前侧面上,虫类进出左口设置在左侧面上,虫类进出后口设置在后侧面上,虫类进出右口设置在右侧面上。

虫类进出前口、虫类进出左口、虫类进出后口和虫类进出右口的设置,使得无论虫类从哪个方向都可以进入诱集装置1,方便了虫类进出,提高了虫类栖息的便利性。

可选地,所述栖息道包括中间栖息道、等距排列的若干前栖息道、等距排列的若干后栖息道、等距排列的若干左栖息道和等距排列的若干右栖息道,中间栖息道包括前后栖息道和左右栖息道,前后栖息道一端与虫类进出前口相通,另一端与虫类进出后口相通,左右栖息道一端与虫类进出左口相通,另一端与虫类进出右口相通,前后栖息道和左右栖息道在中间位置相交;等距排列的若干前栖息道和等距排列的若干后栖息道对称分布在前后栖息道的两边,等距排列的若干左栖息道和等距排列的若干右栖息道对称分布在左右栖息道两边;每一前栖息道两端封口,每一前栖息道分别与前后栖息道、每一左栖息道和每一右栖息道相通;每一后栖息道两端封口,每一后栖息道分别与前后栖息道、每一左栖息道和每一右栖息道相通;每一左栖息道两端封口,每一左栖息道分别与左右栖息道、每一前栖息道和每一后栖息道相通;每一右栖息道两端封口,每一右栖息道分别与左右栖息道、每一前栖息道和每一后栖息道相通。

可选地,所述栖息道包括中间栖息道和侧栖息道,中间栖息道包括前后栖息道和左右栖息道,前后栖息道一端与虫类进出前口相通,另一端与虫类进出后口相通,左右栖息道一端与虫类进出左口相通,另一端与虫类进出右口相通,前后栖息道和左右栖息道在中间位置相交,侧栖息道由相互对称的等距排列的若干左侧栖息道和等距排列的若干右侧栖息道组成,每一左侧栖息道一端封口,另一端与前后栖息道相通,每一右侧栖息道一端封口,另一端与前后栖息道相通。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系统,所述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系统包括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和位于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下方的地层,该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为上述的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

可选地,所述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上的增温湿度层。

可选地,所述增温湿度层为泥土层或碎石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在高寒极端环境为昆虫等虫类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栖息活动场所,同时也利于土壤中的杀虫真菌完成对昆虫宿主的侵染,从而达到诱集杀虫真菌的目的。同时,活性炭材料,可用青稞等农作物的秸秆为原料生产,绿色可降解,使用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材质较轻,便于搬运上下山。

名词解释

杀虫真菌-本实用新型中,杀虫真菌也被称为虫生真菌或昆虫病原真菌,指的是自然界中能够主动侵染昆虫宿主并将其杀死的各种真菌的总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诱集装置仰视图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诱集装置俯视图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诱集装置的一侧侧视图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诱集装置仰视图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诱集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诱集装置1;本体2;底面3;栖息道4;壁5;虫类进出前口6;虫类进出左口7;虫类进出后口8;虫类进出右口9;前后栖息道10;左右栖息道11,若干左侧栖息道12,若干右侧栖息道13,若干前栖息道14,若干后栖息道15,若干左栖息道16,若干右栖息道17,地层18,增温湿度层19。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3,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仰视图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俯视图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一侧侧视图示意图。

一种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1,包括本体2,本体2包括顶面、底面3和侧面,侧面包括前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和后侧面,底面3上设置有虫类栖息区,该虫类栖息区包括栖息道4和围成栖息道的壁5,侧面上设置有虫类进出口,虫类进出口与栖息道4连通。

可选地,当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1的材质为可降解的活性炭,使用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密度较小,质量较轻,容易携带。

可选地,本体长为30cm,宽为30cm,厚为2cm。

可选地,虫类进出口有4个,分别为虫类进出前口6、虫类进出左口7、虫类进出后口8和虫类进出右口9,虫类进出前口6设置在前侧面上,虫类进出左口7设置在左侧面上,虫类进出后口8设置在后侧面上,虫类进出右口9设置在右侧面上。通过前、后、左、右的设置,无论虫类从哪个方向都可以进入诱集装置1,方便了虫类进出,提高了虫类栖息的便利性。

可选地,栖息道4包括中间栖息道、等距排列的若干前栖息道14、等距排列的若干后栖息道15、等距排列的若干左栖息道16和等距排列的若干右栖息道17,中间栖息道包括前后栖息道10和左右栖息道11,前后栖息道10一端与虫类进出前口6相通,另一端与虫类进出后口8相通,左右栖息道11一端与虫类进出左口7相通,另一端与虫类进出右口9相通,前后栖息道10和左右栖息道11在中间位置相交;等距排列的若干前栖息道14和等距排列的若干后栖息道15对称分布在前后栖息道10的两边,等距排列的若干左栖息道16和等距排列的若干右栖息道17对称分布在左右栖息道11两边;每一前栖息道14两端封口,每一前栖息道14分别与前后栖息道10、每一左栖息道16和每一右栖息道17相通;每一后栖息道15两端封口,每一后栖息道15分别与前后栖息道10、每一左栖息道16和每一右栖息道17相通;每一左栖息道16两端封口,每一左栖息道16分别与左右栖息道11、每一前栖息道14和每一后栖息道15相通;每一右栖息道17两端封口,每一右栖息道17分别与左右栖息道11、每一前栖息道14和每一后栖息道15相通。通过迷宫式的设置,有利于虫类在栖息道4内生活,从而有利于收集真菌致死的虫类尸体。

可选地,前后栖息道10、左右栖息道11、每一前栖息道14、每一后栖息道15、每一左栖息道16、每一右栖息道17宽度均为1cm,深度均为0.5cm。

实施例2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仰视图示意图。

一种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1,包括本体2,本体2包括顶面、底面3和侧面,侧面包括前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和后侧面,底面3上设置有虫类栖息区,该虫类栖息区包括栖息道4和围成栖息道的壁5,侧面上设置有虫类进出口,虫类进出口与栖息道4连通。

可选地,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1的材质为可降解的活性炭,使用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密度较小,质量较轻,容易携带。

可选地,本体长为30cm,宽为30cm,厚为2cm。

可选地,虫类进出口有4个,分别为虫类进出前口6、虫类进出左口7、虫类进出后口8和虫类进出右口9,虫类进出前口6设置在前侧面上,虫类进出左口7设置在左侧面上,虫类进出后口8设置在后侧面上,虫类进出右口9设置在右侧面上。通过前、后、左、右的设置,无论虫类从哪个方向都可以进入诱集装置1,方便了虫类进出,提高了虫类栖息的便利性。

可选地,栖息道4包括中间栖息道和侧栖息道,中间栖息道包括前后栖息道10和左右栖息道11,前后栖息道10一端与虫类进出前口6相通,另一端与虫类进出后口8相通,左右栖息道11一端与虫类进出左口7相通,另一端与虫类进出右口9相通,前后栖息道10和左右栖息道11在中间位置相交,侧栖息道由相互对称的等距排列的若干左侧栖息道12和等距排列的若干右侧栖息道13组成,每一左侧栖息道一端封口,另一端与前后栖息道10相通,每一右侧栖息道一端封口,另一端与前后栖息道10相通。通过前后栖息道10、左右栖息道11、若干左侧栖息道12和若干右侧栖息道13的结构设置,有利于虫类在栖息道4内生活,从而有利于收集真菌致死的虫类尸体。

可选地,前后栖息道10、左右栖息道11、每一左侧栖息道、每一右侧栖息道宽度均为1cm,深度均为0.5cm。

基于上述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系统。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诱集系统结构示意图。

一种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系统,包括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和位于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下方的地层18,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为上述实施例1或2的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1。

可选地,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系统还包括位于该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1上的增温湿度层19,增温湿度层19用于增加栖息道4的温度和湿度。

可选地,增温湿度层19为泥土层或碎石层,泥土层或碎石层除了增加栖息道4的温度和湿度外,还能将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1更牢固的固定在原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使用的:在需要采集真菌致死昆虫标本的高海拔山体,找到有植被或有植物生长的地方,选一块和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1面积相当的地层18,将地层18的地表稍微平整后,将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1的底面向下盖在地层18地上,注意不要让泥土将虫类进出口堵住,在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1的正面覆盖一层泥土或碎石,即可在活性炭平板的下方形成若干隧道,该隧道环境相对温暖、潮湿,不受紫外线直射,也不受风吹雨打,所以成为高寒环境下昆虫喜欢栖息活动的场所,这样适宜的微环境正好也利于土壤中的杀虫真菌侵染昆虫。一定时间后,可以翻开寻找收集真菌侵染罹亡的昆虫,随后可从罹亡昆虫上分离获得杀虫真菌菌株。后面每隔一定时间去翻开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1检查是否在栖息道4里有真菌致死的昆虫尸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