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酵解的膜吸收装置

文档序号:27322986发布日期:2021-11-10 00:5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用于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酵解的膜吸收装置
用于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酵解的膜吸收装置
1.本技术是以下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号:2020200495452;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全自动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酵解的装置。
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属于仿生学、人体生理学、微生物学、营养学、有机化学及分析测试技术领域,准确的说,涉及用于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酵解的膜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3.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食物摄入后被转化成营养素供机体生长。在人体消化过程中,两个主要过程几乎同时发生:(1)食物在消化道机械转运过程中降低颗粒尺寸的大小;(2)食物中的大分子被水解为小分子后吸收入血。食物粉碎过程主要发生在口腔和胃,而酶解以及营养素和水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和大肠。
4.目前,消化系统成为了各领域(如营养学、毒理学、生理学及微生物学等)研究者研究过程中与各种问题相联系的焦点。但不幸的是,研究这个复杂的人体消化的多级过程存在着经济上以及技术上的困难,并且当研究过程中涉及到潜在的有毒有害物质时还会受到伦理道德上的约束。因此迫切需求一套灵活的、精确的并且可重复操作的体外模拟人体消化吸收等生理过程的模型。
5.过去的时间里,各国科学家都在尝试制作胃肠道模型,但是大多数的体外模型都是静态的,只包含少数模拟参数,并且只针对特定器官。如,荷兰科学家a.g.oomen等2002年开发的胃肠道消化系统消化液只包含唾液、胃液、胰液及胆汁。然而,在模拟消化道复杂的生理、生化及理化特性过程中,能够模拟出每一餐的食物或要研究的物质在消化过程中通过消化道的时间、ph、以及酶解条件等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一些动态的多消化器官模型被研发并应用于研究,如美国科学家kong f和singh pr于2010年开发的人胃模拟器 (hgs)用于模拟食物在胃中的消化。比利时科学家k.molly,m.vande woestyne, w.verstraete于1993年开发并发展至今的模拟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shime) 反应器。
6.对于人体胃肠道仿生系统的建立及方法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受重视程度也比较高,而国内的研究相对滞后,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机构进行着装置和方法的研究。如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号cn201634678u公开了一种模拟肠道环境的小型发酵装置,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好氧、厌氧、产气、不产气等微型发酵,可准确收集与计量发酵所产生的气体体积。发明专利授权号 cn102533543b公开了一种能模拟人体肠道环境用于肠道微生物培养的装置,该装置能提供并维持相对恒定的温度、湿度、并可有一定的振荡,达到模拟肠道环境的效果。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号cn202658158u公开了一种智能化生物体胃肠道消化系统模拟控制装置,该装置可通过计算机控制,模拟胃肠道消化系统。发明专利授权号cn101482460b公开了一种单位动物仿生消化系统及基于该系统模拟单位动物消化的方法,该系统及方法实现了体外条件下模拟动物胃肠道消化吸收饲料的过程。发明专利授权号cn101665758b公开了一种体外条件下重现人体胃肠道及微生态系统的模拟试验方法,该方法基于由比利时根特
大学引进的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模拟装置,针对东方人群的生活习性进行技术改进达到在体外条件重现人体胃肠道系统。
7.这些专利文献极大地丰富了适用于消化酵解的装置及使用方法,但到目前为止,这些专利中对于模拟口腔具体消化没有详细说明;其次,这些专利在胃部的模拟中对于胃的排空过程没有详细的模拟及说明;同时这些专利对于控制小肠模拟体系和大肠酵解体系中参数的说明也不够详细;其中有些专利仅与动物相关参数为基础,与人的关联性不大。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酵解的膜吸收装置,将该装置应用于全自动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酵解的装置中,解决无法精准模拟出人体空肠、回肠、升结肠、横结肠的膜的吸收过程,达不到在人体外就能观测、研究和探索各种食物、活性或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后的消化与酵解情况,并获取精确数据信息的目的的技术问题。
9.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0.用于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酵解的膜吸收装置,其包括夹具固定底座及安装于其上的前夹具、后夹具,前夹具、后夹具之间通过膜紧固螺丝固定,前夹具、后夹具之间设置有平板膜,前夹具下端设置有消化液/酵解液进口,上端设置有浓缩液回流口。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消化液/酵解液进口通过转移管路连接至消化罐的取样口,浓缩液回流口通过转移管路连接至消化罐的排液口。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平板膜通过小分子透出口及膜吸收管路连接有透析袋,透析袋通过转移管路将吸收的水分子添加少量生理盐水回流至该消化罐,并与该消化罐的接种口连接。
13.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有:
14.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酵解装置的核心之处在于该装置及及其实施方法首次对于人体胃肠道全部组成部分全自动模拟进行了详细说明,首次对于各部分结构及其相应功能的设计也进行了详细的模拟说明。
15.该全自动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酵解装置可以对各种食物、活性或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后的消化酵解的情况进行观测,帮助探索各种食物、活性或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后的消化与酵解情况。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7.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全自动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酵解装置的系统流程框图;
18.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消化罐结构侧视图;
19.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消化罐结构俯视图;
20.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消化罐结构立体图;
21.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膜吸收装置结构简示图;
22.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以空肠消化罐到回肠消化罐为例的结构示意与膜吸收原理示意图;
23.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自动取样设备结构示意图。
24.其中,图中各序号所对应的标注名称如下:
25.101

罐体内层、102

清洗球、103

罐体外层夹套、104

移液接口、105

排污阀、106

消化液口、107

消化样口、108

排液口、109

取样口、110

接种口、 111

酸液口、112

碱液口、113

进气口、114

出气口、115

清洗球接口、116
‑ꢀ
溶氧电极接口、117

ph电极接口、118

罐温度电极接口、119

罐夹套进水口、120

罐夹套出水口;
26.201

夹具固定底座、202

前夹具、203

平板膜、204

后夹具,205

消化液/ 酵解液进口、206

浓缩液回流口、207

小分子透出口、208

膜紧固螺丝;
27.301

取样瓶旋转台、302

取样针滑块、303

滑轨、304

乙醇针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实施例1
29.本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全自动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酵解的装置进行介绍。
30.用于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酵解的膜吸收装置,该装置包括设备框架、设备电气控制箱及安装于设备框架内、用于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酵解、且依次相连的口腔消化罐、胃消化罐、十二指肠消化罐、空肠消化罐、回肠消化罐、升结肠消化罐、横结肠消化罐及降结肠消化罐。参照附图1,各消化罐之间通过转移管路依次连接,空肠消化罐、回肠消化罐、升结肠消化罐、横结肠消化罐连接有膜吸收装置。各消化罐的取样口109连接有取样管路,取样管路末端设置有取样针,取样针安装于自动取样设备上方。
31.参照附图2~4,上述的各消化罐包括罐盖、罐盖法兰、罐体内层101、设置于罐体内层101内的清洗球102、设置于罐体内层101下端的移液接口104 与排污阀105、以及罐体外层夹套103,罐盖上设置有消化液口106、消化样口107、排液口108、取样口109、接种口110、酸液口111、碱液口112、进气口113、出气口114以及清洗球接口115。
32.同时,消化罐罐盖上还设置有溶氧电极接口116、ph电极接口117及罐温度电极接口118。消化罐罐体外层夹套103连接有罐夹套进水口119、罐夹套出水口120。
33.参照附图5,膜吸收装置包括夹具固定底座201及安装于其上的前夹具 202、后夹具204,前夹具202、后夹具204之间通过膜紧固螺丝208固定,前夹具202、后夹具204之间设置有平板膜203,前夹具202下端设置有消化液/酵解液进口205,上端设置有浓缩液回流口206,消化液/酵解液进口205 通过转移管路连接至消化罐取样口109,浓缩液回流口206通过转移管路连接至消化罐的排液口108,平板膜203通过小分子透出口207及膜吸收管路连接至透析袋,透析袋通过转移管路将吸收的水分子添加少量生理盐水回流至对应消化罐(升、横、降结肠消化罐对应的可选择注入营养液),与消化罐的接种口110对接。
34.参照附图6,以空肠消化罐到回肠消化罐为例进行罐体连接结构示意与膜吸收原理示意。空肠消化罐消化(发酵)结束且取样完成后,启动转移蠕动泵,将消化样转移至膜吸收装置,在蠕动泵的作用下完成吸收(流速50

100 ml/min),尽量将小分子吸收(≦5.8

6.0kda),小分子进入透析袋中,随后将吸收的水分子回流至消化罐内,浓缩液则在蠕动泵压力下回流到空肠罐内,循环吸收,吸收15min

30min,吸收总体积的55%

60%。当发酵液分离到工艺要求时,结束膜吸收程序,启动转移蠕动泵,将消化样送入回肠消化罐继续下一
步骤消化。
35.参照附图7,自动取样设备包括取样瓶旋转台301,取样瓶旋转台301上端面安装有若干取样瓶,样品采用低温0

2℃左右保存,取样瓶至少80

100 个备用,且每个取样瓶对应数字,取过样的瓶子会通过颜色区分是哪个消化罐的样品,防止混乱。取样瓶旋转台301正上方设置有取样针滑块302与滑轨303,取样针在取样针滑块302与滑轨303的配合下电动或手动横纵向移动,向下插入取样瓶后进行定量取样,取样针通过取样管路连接至消化罐的取样口109。
36.同时,滑轨303上安装有乙醇针滑块304,乙醇针滑块304前端安装有乙醇针,在取样完成后会样品加入乙醇灭酶保存。
37.上述的取样系统设置有单独的一套控制系统,同时和消化酵解系统电气控制箱主程序建立工业以太网通讯,通过控制系统设定好对应的消化罐取样时间,当控制程序检测到取样命令后即进行自动取样。
38.取样后,进行本技术的模拟消化酵解过程重复三次,并采用相应检测方法,如液相、气相检测待测物质的消化与酵解情况。
39.本实施例中所涉及plc电气控制系统部分应用现有技术,本技术不涉及对其作出的改进;为实现各单元功能,如:取样瓶旋转台的控制、滑块与滑轨的电动配合等本实施例未详细展开描述的内容,均可适用于现有技术。
40.实施例2
41.本实施例将对本技术的一种全自动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酵解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42.该方法应用于实施例1中的全自动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酵解的装置,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3.step1:连接各消化罐、配套管路、补给管路和检测电极;
44.step2:空罐消毒
45.开启各消化罐磁力搅拌,进入高压纯水清洗,残余物由各消化罐底部排污阀105排出,同时对各转移蠕动泵管路和取样管路进行纯水冲洗,冲洗时间3

10min,结束后进入蒸汽对各消化罐进行高温消毒,消毒时间25

30min,结束后通入氮气,再进入80

100ml乙醇到各转移蠕动泵管路和取样管路进行消毒,结束后再通入200

300ml纯水清洗各消化罐和各转移蠕动泵管路、取样管路,结束后通入高温氮气烘干各消化罐,结束后通入常温氮气,流量在 1

10ml/min,保证各消化罐正压和厌氧环境;
46.step3:模拟消化
47.模拟消化按如下顺序进行:
48.口腔消化

胃消化

十二指肠消化

空肠消化

回肠消化;
49.口腔消化:将消毒好的各补给液,连接到口腔消化罐上,开启磁力搅拌,循环控温开启,消化前先泵入15

20ml口腔消化液,接着采用转移蠕动泵将消化样泵入口腔消化罐,泵入消化样80

100ml,流速80

100ml/min,接着分别泵入口腔消化液70

80ml,流速80

100ml/min、cacl2溶液0.3

0.5ml,流速0.8

1.0ml/min,ph=6.8

7.0,温度37℃,消化3

5min,取样时间点:0min、 3

5min,磁力搅拌一直运行;待口腔消化结束及口腔消化液转移蠕动泵停止工作时,胃消化开启,同时自动进行预清洗:首先自动打开口腔消化罐排污阀
105,通过口腔消化罐罐体上方的花洒对罐体进行清洗,清洗3

10min后关闭口腔消化罐排污阀105,接着再进入罐体积80%

90%的纯水浸泡,开启口腔消化罐取样管路的预清洗,清洗1

2min,等待转移管路清洗,自动清洗灭菌操作;
50.胃消化:将消毒好的各补给液,连接到胃消化罐上,开启磁力搅拌,胃消化罐内在消化前已泵入50

60ml胃消化液,将180

200ml口腔消化样转移至胃消化罐,转移完成后,通过蠕动泵分别泵入130

150ml胃消化液,流速80

100ml/min、cacl2溶液0.3

0.5ml,流速0.8

1.0ml/min, ph=0.0005t2‑
0.079t+4.47,消化120

150min,取样时间点0、10、20、30、60、 120

150min,磁力搅拌每分钟运行三次,每次持续时间为10

15s;待胃消化结束及胃消化液转移蠕动泵停止工作时,十二指肠消化开启,同时自动进行预清洗:首先自动打开胃消化罐排污阀105,开启口腔消化罐与胃消化罐之间的转移蠕动泵,快速转运口腔消化罐中的纯水1

2min,完成口腔消化罐与胃消化罐之间转移管路的预清洗,然后通过胃消化罐罐体上方的花洒对罐体进行清洗,清洗3

10min后关闭胃消化罐排污阀105,接着再进入罐体积80%

90%的纯水浸泡,开启胃消化罐取样管路的预清洗,清洗1

2min,等待转移管路清洗,自动清洗灭菌操作;
51.十二指肠消化:将消毒好的各补给液,连接到十二指肠消化罐上,开启磁力搅拌,转移蠕动泵将胃消化样350

400ml转移至十二指肠消化罐,转移完成后,通过蠕动泵分别泵入380

400ml肠道电解质,流速80

100ml/min、 0.6

0.8ml cacl2溶液,流速0.8

1.0ml/min,ph=6.1

6.2,消化45

50min,取样时间点0、10、20、45

50min,磁力搅拌一直运行;待十二指肠消化结束及十二指肠消化液转移蠕动泵停止工作时,空肠消化开启,同时自动进行预清洗:首先自动打开十二指肠消化罐排污阀105,开启胃消化罐与十二指肠消化罐之间的转移蠕动泵,快速转运胃消化罐中的纯水1

2min,完成胃消化罐与十二指肠消化罐之间转移管路的预清洗,然后通过十二指肠消化罐罐体上方的花洒对罐体进行清洗,清洗3

10min后关闭十二指肠消化罐排污阀105,接着再进入罐体积80%

90%的纯水浸泡,开启十二指肠消化罐取样管路的预清洗,清洗1

2min,等待转移管路清洗,自动清洗灭菌操作;
52.空肠消化:将消毒好的各补给液,连接到空肠消化罐上,开启磁力搅拌,通过转移蠕动泵将所有十二指肠消化样转移至空肠消化罐,总体积700

800 ml,ph=6.4

6.5,消化时间45

50min,取样时间点0、10、20、45

50min,磁力搅拌一直运行,取样完成后通过蠕动泵完成吸收,流速50

100ml/min,吸收过程中将吸收的水分子泵回空肠消化罐内,循环吸收,尽量将小分子吸收,吸收15min

30min,直至吸收总体积的55%

60%,所剩体积为300

320ml;待空肠消化结束及空肠消化液转移蠕动泵停止工作时,回肠消化开启,同时自动进行预清洗:首先自动打开空肠消化罐排污阀105,开启十二指肠消化罐与空肠消化罐之间的转移蠕动泵,快速转运十二指肠消化罐中的纯水1

2min,完成十二指肠消化罐与空肠消化罐之间转移管路的预清洗,然后通过空肠消化罐罐体上方的花洒对罐体进行清洗,清洗3

10min后关闭空肠消化罐排污阀105,接着再进入罐体积80%

90%的纯水浸泡,开启空肠消化罐取样管路的预清洗,清洗1

2min,接着开启空肠消化罐膜吸收管路的清洗,循环清洗3

5 min,等待转移管路的清洗,自动清洗灭菌操作;
53.回肠消化:将消毒好的各补给液,连接到回肠消化罐上,开启磁力搅拌,通过转移蠕动泵将空肠消化罐所剩消化样转移至回肠消化罐,流速80

100 ml/min,ph=7.4

7.5,消化时间90

100min,取样时间点0、10、20、30、60、 90

100min,磁力搅拌一直运行,取样完成
后通过蠕动泵完成吸收,吸收过程中将吸收的水分子泵回回肠消化罐内,循环吸收,尽量将小分子吸收,吸收 15

30min,直至吸收总体积的55%

60%,所剩体积为120

130ml;待回肠消化结束及回肠消化液转移蠕动泵停止工作时,升结肠消化开启,同时自动进行预清洗:首先自动打开回肠消化罐排污阀105,开启空肠消化罐与回肠消化罐之间的转移蠕动泵,快速转运空肠消化罐中的纯水1

2min,完成空肠消化罐与回肠消化罐之间转移管路的预清洗,然后通过回肠消化罐罐体上方的花洒对罐体进行清洗,清洗3

10min后关闭回肠消化罐排污阀105,接着再进入罐体积80%

90%的纯水浸泡,开启回肠消化罐取样管路的预清洗,清洗1

2min,接着开启回肠消化罐膜吸收管路的清洗,循环清洗3

5min,等待转移管路的清洗,自动清洗灭菌操作;
54.step4:模拟酵解
55.模拟酵解按如下顺序进行:
56.升结肠酵解

横结肠酵解

降结肠酵解;
57.升结肠酵解:将消毒好的各补给液,连接到升结肠消化罐上,开启磁力搅拌,转移蠕动泵将回肠消化液全部转运至升结肠消化罐内,通过蠕动泵流加升结肠培养液120

130ml,流速80

100ml/min,ph=5.5

6.0,酵解时间6

8 h,取样时间点0、3、6h或0、4、8h,磁力搅拌一直运行,取样完成后通过蠕动泵完成吸收,吸收过程中将吸收的水分子泵回升结肠消化罐内,循环吸收,尽量将小分子吸收,吸收15

30min,直至吸收总体积的55%

60%,所剩体积为90

100ml;待升结肠酵解结束及升结肠酵解液转移蠕动泵停止工作,横结肠酵解开启,同时自动进行预清洗:首先自动打开升结肠消化罐排污阀 105,开启回肠消化罐与升结肠消化罐之间的转移蠕动泵,快速转运回肠消化罐中的纯水1

2min,完成回肠消化罐与升结肠消化罐之间转移管路的预清洗,然后通过升结肠消化罐罐体上方的花洒对罐体进行清洗,清洗3

10min后关闭升结肠消化罐排污阀105,接着再进入罐体积80%

90%的纯水浸泡,开启升结肠消化罐取样管路的预清洗,清洗1

2min,接着开启升结肠消化罐膜吸收管路的清洗,循环清洗3

5min,等待转移管路的清洗,自动清洗灭菌操作;
58.横结肠酵解:将消毒好的各补给液,连接到横结肠消化罐上,开启磁力搅拌,转移蠕动泵将升结肠酵解液全部转运至横结肠消化罐,通过蠕动泵流加升结肠培养液90

100ml,流速80

100ml/min,ph=6.0

6.4,酵解时间12

16 h,取样时间点0、4、8、12、16h,磁力搅拌一直运行,取样完成后通过蠕动泵完成吸收,吸收过程中将吸收的水分子泵回横结肠消化罐内,循环吸收,尽量将小分子吸收,吸收15

30min,直至吸收总体积的55%

60%,所剩体积为60

70ml;待横结肠酵解结束及横结肠酵解液转移蠕动泵停止工作,降结肠酵解开启,同时自动进行预清洗:首先自动打开横结肠消化罐排污阀105,开启升结肠消化罐与横结肠消化罐之间的转移蠕动泵,快速转运升结肠消化罐中的纯水1

2min,完成升结肠消化罐与横结肠消化罐之间转移管路的预清洗,然后通过横结肠消化罐罐体上方的花洒对罐体进行清洗,清洗3

10min 后关闭横结肠消化罐排污阀105,接着再进入罐体积90%的纯水浸泡,开启横结肠消化罐取样管路的预清洗,清洗1

2min,接着开启横结肠消化罐膜吸收管路的清洗,循环清洗3

5min,等待转移管路的清洗,自动清洗灭菌操作;
59.降结肠酵解:将消毒好的各补给液,连接到降结肠消化罐上,开启磁力搅拌,转移蠕动泵将横结肠酵解液全部转运至降结肠,通过蠕动泵流加升结肠培养液60

70ml,流速80

100ml/min,ph=6.5

6.9,酵解时间6

8h,取样时间点0、3、6或0、4、8h,磁力搅拌一直运
行,取样完成后通过转移蠕动泵将其转移至废液桶;待降结肠酵解结束及降结肠酵解液转移蠕动泵停止工作时,自动进行预清洗:首先自动打开降结肠消化罐排污阀105,开启横结肠消化罐与降结肠消化罐之间的转移蠕动泵,快速转运升结肠消化罐中的纯水1

2min,完成横结肠消化罐与降结肠消化罐之间转移管路的预清洗,然后通过降结肠消化罐罐体上方的花洒对罐体进行清洗,清洗3

10min后关闭降结肠消化罐排污阀105,接着再进入罐体积80%

90%的纯水浸泡,同时开启降结肠取样管路与转移管路、排废管路的预清洗,清洗1

2min,等待自动清洗灭菌操作。
60.上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61.step5:自动清洗灭菌
62.待所有消化与酵解完成后,各消化罐、转移管路、膜吸收管路、取样管路等待一起正式清洗灭菌:
63.口腔、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各消化罐自动打开底部排污阀105,将罐内废水排出,各消化罐再次进入高压纯水清洗,残余物由罐底部排污阀105排出,同时给转移蠕动泵管路本罐侧进入纯水冲洗,清洗3

10min后,无膜吸收装置的罐体处于待定状态,有膜吸收装置的罐体则关闭底部排污阀105,进行膜再生清洗;
64.膜再生清洗步骤:对应罐泵入400

500ml纯水,清洗5

10min,排出废水,再泵入400

500ml膜清洗剂,清洗30

40min,再泵入400

500ml纯水,清洗5

10min,排出废水,接着对应罐进入蒸汽高温消毒,结束后通入空气,关闭底部排污阀105,各对应罐再进入纯水250

300ml,开启所有转移蠕动泵清洗转移管路,同时对取样管路进行清洗,清洗3

5min后排出废水,再加入 250

300ml乙醇到各对应罐对膜吸收装置、转移管路、取样管路进行消毒,结束后再加入400

500ml纯水清洗罐体和膜吸收装置、转移管路、取样管路,结束后通入高温氮气烘干罐体和各管路,结束后通入常温氮气。
65.其它需要特别说明的:
66.(1)每一步骤消化/酵解过程都有自动取样:
67.取样系统控制方式:可自动旋转的取样瓶旋转台301,样品采用低温0

2℃左右保存,取样瓶至少80

100个备用,且每个取样瓶对应的数字,取过样的瓶子程序会通过颜色区分是哪个消化罐的样品,防止混乱;取样系统设置有单独的一套控制系统,同时和消化酵解系统电气控制箱主程序建立工业以太网通讯,通过控制系统设定好对应的消化罐取样时间,当控制程序检测到取样命令后进行自动取样,并加入乙醇灭酶保存。
68.取样针、取样管路消毒步骤:为保证取样无残留(易导致混合污染),取样管路靠取样针侧管路在取样前和取样后都要进行清洗消毒,并通入加热氮气吹干,针对每次取完样后,取样管路靠近消化(酵解)罐侧的管路中残留的消化样,采用氮气顶回方式,将取样管路中残留的样品顶回消化罐内继续消化(或酵解),进而使取样更具有代表性。
69.取样后,进行模拟消化酵解过程重复三次,并用相应检测方法,如液相,气相检测待测物质的消化与酵解情况。
70.(2)各步骤中,转移蠕动泵在转移消化样时,转运时间都延长1

2min 的工作时间,尽量将上一部位的消化样转运完全,同时减少转移管路的残留。
71.(3)各步骤中,补给液都设有37℃的水浴加热装置;盛装消化样、补给液、模拟吸收液等的玻璃罐体以及对应的橡胶管路都至少配两套。
72.(4)所有罐体内部需加有贴壁的环形镂空环,以便更好的模拟消化液及酸碱液的分泌;胃部需另加1

2mm筛网,模拟胃部筛分功能。
7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74.同时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