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油生产捏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38639发布日期:2021-07-27 13:48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猪油生产捏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猪油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猪油生产捏合装置。



背景技术:

猪油是一种风味良好且营养价值高的一种动物油脂,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做菜的调味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设备来进行猪油的提炼,猪油提炼一般要先对原料进行熬煮,熬煮后的液态猪油会进行多道程序的加工,使其不易腐烂,之后经过多道程序加工的液态猪油会被送入激冷箱进行低温处理,液态的猪油进过激冷箱的低温处理通槽会凝固牙膏状的固态物。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猪油经激冷处理后一般呈固体脂结晶的网状结构,其整体硬度和颗粒度都很大,可塑性不高,而猪油在使用时往往需要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发明人认为猪油进过低温处理后存在可塑性较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提高炼油罐的加热效率,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猪油生产捏合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猪油生产捏合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猪油生产捏合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捏合罐,所述捏合罐内转动连接有用于剪切捏合猪油的捏合组件,所述捏合罐内还设置有驱动捏合组件的驱动组件,所述捏合罐外周面开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连通有进料管,所述捏合罐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开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连通有出料管,猪油生产捏合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力泵以及第二压力泵,所述进料管与第一压力泵的出料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料管与第二压力泵的进料端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猪油经过激冷处理后,打开第一压力泵将猪油吸入捏合罐,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带动捏合组件对捏合罐内的猪油进行进一步剪切捏合,猪油在剪切捏合过程中颗粒度和硬度进一步减小,进而使得猪油更加细腻,使得猪油可塑性增加。

优选的,所述捏合罐外壁套设有箱体,所述箱体与捏合罐外壁形成夹套,所述捏合罐外壁缠绕设置有蒸汽盘管,所蒸汽盘管的进气端与出气端均伸出箱体外,所述捏合罐底部外周面开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连通有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二出料管贯穿箱体并伸出箱体外,所述第二出料管上设置有通闭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捏合罐内容易残存上次加工的猪油,且残存的猪油一般呈固态物凝固在捏合罐的内壁上,通过蒸汽盘管以及第二出料口的设置,当需要进行新的猪油的捏合时,可以先向蒸汽盘管内通入蒸汽,进而使得蒸汽对捏合罐进行加热,使得凝固在捏合罐内的残余猪油融化,并打开通闭阀门使得残余猪油从第二出料管流出,使得捏合罐内不易残存猪油,使得残存的猪油不易影响即将进行捏合的猪油。

优选的,所述蒸汽盘管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蒸汽盘管由与捏合罐外壁贴合的抵接板与圆弧状外侧板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抵接板与捏合罐外壁贴合的设置,有利于增大蒸汽盘管与捏合罐外壁的接触面积,使得进入蒸汽盘管的蒸汽可以更好地将热量传递至捏合罐内,进而使得捏合罐内存在凝固的猪油时,蒸汽可以更好地将热量传导至捏合罐,使得捏合罐内的残余猪油更快速地融化并留出。

优选的,所述捏合组件包括水平转动连接于捏合罐端部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位于捏合罐内的外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耙齿,所述捏合罐内壁设置有若干第二耙齿,若干所述第一耙齿与若干所述第二耙齿交错设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于箱体外壁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动轴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使得转动轴带动第一耙齿转动,第一耙齿经过第二耙齿发生相对运动,利用若干第一耙齿经过若干第二耙齿时对猪油进行的挤压,使得猪油被进一步剪切捏合,使得猪油的颗粒度进一步减小,使得猪油的可塑性增加。

优选的,所述捏合组件包括水平转动连接于捏合罐沿长度方向的一端的第二转动轴以及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位于第三转动轴正下方,所述第二转动轴位于捏合罐内的外周面设置有若干主叶片,所述第三转动轴位于捏合罐内的外周面设置有若干副叶片,若干所述主叶片与若干所述副叶片相错设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第一转动轴同轴固定连接的主齿轮、与第三转动轴同轴固定连接的副齿轮以及用于驱动第二转动轴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主齿轮与副齿轮啮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捏合猪油时,启动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驱动带动主齿轮转动,主齿轮转动的过程带动副齿轮转动,主齿轮的转动方向与副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进而使得主叶片与副叶片发生相互交错运动,使得捏合锅内猪油能够被剪切捏合,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猪油的颗粒度和硬度,使得猪油更加细腻,进而使得猪油的可塑性增大。

优选的,所述主叶片以及副叶片上均贯穿有若干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叶片与副叶片发生相互运动时,通过通孔的设置,使得主叶片与副叶片发生相互交错运动时产生的剪切捏合效果进一步增加,使得捏合罐内的猪油能够更好地被剪切捏合,使得猪油的硬度和颗粒度能进一步降低,有利于增高猪油的可塑性。

优选的,所述箱体外侧壁设置有用于覆盖第一驱动电机的防油烟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猪油生产过程中产生油烟,油烟凝固在第一驱动电机外壳上会逐渐渗入第一驱动电机内部进而影响第一驱动电机的性能,通过防油烟罩的设置,使得油烟不易进入第一驱动电机,有利于延长第一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防油烟罩上开有若干散热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若干散热孔的设置,使得第一驱动电机运转时产生的热量可以及时通过散热孔透出,使得第一驱动电机能够及时散热。

优选的,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覆盖箱体内壁的保温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蒸汽进入蒸汽盘管后热量不易流失,使得蒸汽可以更好地将热量传导至捏合罐,使得捏合罐内的残留猪油可以更好地融化。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捏合组件以及驱动组件的设置,使得猪油可以被进一步剪切捏合,有利于降低猪油的颗粒度和硬度,使得猪油更加细腻,使得猪油的可塑性提高;

2.通过蒸汽盘管以及第二出料口的设置,使得残余猪油可以通过加热融化后经第二出料口流出,使得残余猪油不易影响下次的猪油的捏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5是图3的b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捏合罐;10、第一出料口;11、第一出料管;12、进料口;13、进料管;14、第二压力泵;15、第一压力泵;16、第二出料口;17、第二出料管;170、通闭阀门;2、箱体;20、蒸汽盘管;201、抵接板;202、圆弧状外侧板;21、进气管;210、进气阀;22、出气管;220、出气阀;23、支脚;24、保温层;3、第一转动轴;31、第一耙齿;32、第二耙齿;4、第一驱动电机;5、第二转动轴;50、通孔;51、主叶片;52、第三转动轴;522、副叶片;6、第二驱动电机;61、主齿轮;62、副齿轮;7、防油烟罩;71、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猪油生产捏合装置。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及图2,猪油生产捏合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捏合罐1,捏合罐1还套设有箱体2,箱体2与捏合罐1外壁形成夹套腔,捏合罐1开有进料口12和第一出料口10,捏合罐1内设置有用于捏合猪油的捏合组件,捏合罐1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捏合组件的驱动组件。

参照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捏合罐1呈内部中空的圆柱状,箱体2呈内部中空的的长方体状,箱体2的长度方向与捏合罐1的长度方向相同,进料口12位于捏合罐1远离箱体2底壁的外周面,进料口12连通有进料管13,第一出料口10位于捏合罐1沿长度方向一端的端面,第一出料口10连接有第一出料管11,进料管13与第一出料管11均延伸至箱体2的顶壁并贯穿箱体2顶壁,箱体2顶壁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力泵15以及第二压力泵14,第一压力泵15的出料端与进料管13连通,第二压力泵14的进料端与第一出料管11连通。

参照图2及图3,箱体2的底壁还竖直固定连接有两个支脚23,两个支脚23分别位于箱体2的下侧面沿长度方向的两端。

参照图2及图3,捏合罐1的外壁还缠绕设置有蒸汽盘管20,蒸汽盘管20的横截面呈半圆状,蒸汽盘管20由与捏合罐1罐壁贴合的抵接板201以及圆弧状外侧板202构成,有利于增大蒸汽盘管20与捏合罐1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热传导效率。

参照图2及图3,箱体2内壁还设置有保温层24,保温层24覆盖设置在箱体2内壁上,使得蒸汽盘管20内的蒸汽不易流失,使得蒸汽的热量可以更好传导至捏合罐1上。

参照图2及图3,蒸汽盘管20的进气端与出气端均贯穿箱体2长边侧壁并伸出箱体2外。蒸汽盘管20的进气端连通有进气管21,进气管21连通有通闭进气管21的进气阀210,蒸汽盘管20的出气端连通有出气管22,出气管22设置有通闭出气管22的出气阀220。

参照图2及图3,捏合罐1靠近箱体2下长边侧壁的外周面还开有第二出料口16,第二出料口16连通有第二出料管17,第二出料管17贯穿箱体2长边侧壁,并伸出箱体2外,第二出料管17上还设置有通闭第二出料管17的通闭阀门170。

参照图2及图3,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捏合罐1远离第一出料口10的一端的端面上的第一转动轴3,第一转动轴3位于捏合罐1内的外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耙齿31,第一耙齿3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转动轴3的长度方向垂直,捏合罐1内壁上还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耙齿32,第二耙齿32的长度方向与捏合罐1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耙齿31与第二耙齿32均相错设置,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箱体2靠近进料管13的宽边外侧壁的第一驱动电机4,第一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与第一转动轴3伸出捏合罐1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

参照图2及图3,箱体2的宽边外侧壁还固定连接有覆盖第一驱动电机4的防油烟罩7,防油烟罩7上均匀开有若干散热孔71。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一种猪油生产捏合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捏合猪油时,打开进气阀210使得蒸汽进入蒸汽盘管20并对捏合罐1进行加热,使得捏合罐1内的残余猪油融化,打开通闭阀门170使得融化的残余猪油从第二出料管17流出,关闭通闭阀门170,启动第一压力泵15将猪油泵入捏合罐1内,启动第一驱动电机4,第一驱动电机4带动第一转动轴3转动进而带动若干第一耙齿31与第二耙齿32进行相对运动,利用第一耙齿31经过第二耙齿32时对猪油进行挤压磨碎,猪油被挤压的同时,使得猪油的颗粒度减小。进而降低猪油的硬度,增加猪油可塑性,当捏合结束时,打开第二压力泵14将捏合好的猪油泵出。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4及图5,捏合组件包括水平转动连接于捏合罐1沿长度方向远离第一出料口10的一端的端面的第二转动轴5以及第三转动轴52,第二转动轴5位于第三转动轴52的正下方,第二转动轴5上的固定连接有若干主叶片51,在本实施例中,主叶片51均呈长方板状,主叶片51沿长度方向与第二转动轴5的长度方向垂直,且第二转动轴5在主叶片51上的投影与第二转动轴5的锐角夹角为30°。

参照图4及图5,第三转动轴52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副叶片522,副叶片522呈长方板状,副叶片522上均贯穿有若干通孔50,副叶片52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三转动轴52的延伸方向,且若干副叶片522与若干主叶片51相错设置,第三转动轴52在副叶片522上的投影与第三转动轴52的锐角夹角为30°

参照图4及图5,驱动组件包括同轴固定连接于第二转动轴5置于捏合罐1外的一端的主齿轮61以及同轴固定连接于第三转动轴52置于捏合罐1外的一端的副齿轮62,主齿轮61与副齿轮62相互捏合,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于箱体2宽边外侧壁的第二驱动电机6,第二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与第二转动轴5置于捏合罐1外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一种猪油生产捏合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猪油进行捏合时,打开进气阀210使得蒸汽进入蒸汽盘管20并对捏合罐1进行加热,使得捏合罐1内的残余猪油融化,打开通闭阀门170并使的残余猪油流出,关闭通闭阀门170,打开第一压力泵15,将猪油泵入捏合罐1内,打开第二驱动电机6,第二驱动电机6驱动第二转动轴5以及与第二转动轴5同轴固定连接的主齿轮61转动,主齿轮61带动副齿轮62以及与副齿轮62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三转动轴52转动,若干主叶片51与副叶片522发生交错运动,使的捏合罐1内的猪油被剪切捏合,剪切捏合完成后,打开第二压力泵14,把剪切捏合好的猪油泵出。

通过主齿轮61与副齿轮62捏合设置,使得第二转动轴5的转动方向与第三转动轴52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猪油颗粒度和硬度进一步降低,使得猪油可塑性增加。

通过主叶片51以及副叶片522上均贯穿有通孔50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增加主叶片51和副叶片522相互交错运动时,可以更好地对猪油剪切捏合,使得猪油的剪切捏合效果增加,使得猪油可以更好地降低颗粒度。

通过防油烟罩7的设置,使得猪油生产时产生的油烟不易依附在第一驱动电机4上,有利于延长第一驱动电机4的使用寿命。

通过散热孔71的设置,使得第一驱动电机4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可以及时得到散发。

通过保温层24的设置,使得进入蒸汽盘管20的蒸汽的热量不易损失,使得蒸汽可以更好地将热量传递给捏合罐1,进而使得残余猪油能够更好地融化。

通过蒸汽盘管20的横截面呈半圆形且蒸汽盘管20由于捏合罐1贴合的抵接板201以及圆弧状外侧板202构成的设置,使得蒸汽盘管20与捏合罐1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蒸汽可以更好地将热量传导至捏合罐1。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