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脂生产用激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37632发布日期:2021-07-20 16:24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脂生产用激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激冷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脂生产用激冷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脂的生产工艺过程中,乳化是很重要的一步工艺,而油脂的乳化一般是通过均质机实现的。

相关技术中的一种均质机,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乳化罐,乳化罐中设置有搅拌桨,机架上还设置有驱动搅拌桨转动的电机;该均质机的工作过程为:生产人员先将需要进行乳化的油脂装入乳化罐中,然后启动电机,使得搅拌桨对乳化罐中的油脂进行搅拌均质,从而使搅拌罐中的油脂乳化。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均质机是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对油脂进行乳化,使得油脂乳化后形成的乳状液不稳定且易产生油水分离现象;因此上述技术方案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得乳化后的油脂的状态固定并使得乳化后的油脂具有可塑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油脂生产用激冷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油脂生产用激冷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油脂生产用激冷装置,包括冷却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却箱内的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一端通过第一通管连通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远离所述蒸发器的一端通过第二通管连通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远离所述压缩机的一端通过第三通管连通有膨胀阀,所述膨胀阀远离所述冷凝器的一端通过第四通管与所述蒸发器远离所述压缩机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却箱内部设置有用于盛放油脂的装料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使用均质机对油脂进行乳化后,将乳化后的油脂输入装料筒中,并启动压缩机;压缩机先将气态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接着通过第二通管进入冷凝器,并放出热量,变成常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然后常温高压的液态冷媒通过第三通管并经过膨胀阀后变成常温低压的液态冷媒,而常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再接着通过第四通管进入蒸发器,吸收热量,变成高温低压的气态冷媒;最后高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再通过第一通管重新进入压缩机中,以此循环。由于蒸发器设置在冷却箱中,使得在蒸发器中的液态冷媒变成气态冷媒的过程中,冷却箱中的热量被吸收,从而使冷却箱中的温度降低,进而使装料筒中的油脂被冷却。该技术方案使乳化后的油脂被冷却,从而使得乳化后的油脂的状态固定并使得乳化后的油脂具有可塑性。

可选的,所述蒸发器包括内部循环流动有液态冷媒的盘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蒸发器包括若干内部流动有冷媒的盘管,使得冷媒在冷却箱内部停留的时间更长,从而使得冷媒对装料筒中的油脂的冷却时间更长,进而使得冷媒对油脂的冷却效果更佳。

所述盘管包括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螺旋缠绕设置在所述装料筒的外周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冷却管螺旋缠绕在装料筒的外周面上,使得盘管与装料筒的外周面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使盘管中的冷媒对装料筒的外周面的冷却面积更大,进而使盘管中的冷媒对装料筒中的油脂的冷却面积更大且冷却时间更长,提高了盘管中的冷媒对装料筒中的油脂的冷却效果。

可选的,所述盘管包括若干沿所述装料筒的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冷却管,若干第二冷却管绕所述装料筒的轴线圆周均匀设置在所述装料筒的外周面上;相邻两组所述第二冷却管的一端连通,且任一所述第二冷却管的两端分别和与该第二冷却管相邻的两组所述第二冷却管连通;其中一组所述第二冷却管的中部断开设置,该所述第二冷却管断开的一端与所述膨胀阀连通,该所述第二冷却管断开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若干第二冷却管均沿装料筒的轴线延伸,且若干第二冷却管绕装料筒的轴线圆周均匀分布在装料筒的外周面上,使盘管与装料筒的外周面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使盘管中的冷媒对装料筒的外周面的冷却面积更大,进而使盘管中的冷媒对装料筒中的油脂的冷却面积更大且冷却时间更长,提高了盘管中的冷媒对装料筒中油脂的冷却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管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管连通的平衡罐,所述平衡罐与所述第二通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衡罐的作用是储存多余的冷媒,当由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膨胀阀组成的制冷系统的负荷增大时,冷媒的供应量会随之增大,此时储存在平衡罐中的冷媒就可以进行补给;当制冷系统的负荷减小时,冷媒的供应量会随之减小,此时多余的冷媒即可储存在平衡罐中。平衡罐保证了制冷系统中所需的冷媒与制冷系统的负荷相匹配,使得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最佳。

可选的,所述平衡罐位于所述冷却箱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平衡罐位于冷却箱的上方,使得当制冷系统的负荷增大时,平衡罐中储存的冷媒更容易及时补充到蒸发器中,保证了蒸发器对油脂的冷却效果。

可选的,所述装料筒内部水平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周面上固定有若干刮板;若干所述刮板分成两组,两组所述刮板分别位于所述转轴两侧,任一组所述刮板中的若干所述刮板均沿所述转轴的轴线等间距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盘管中的冷媒对装料筒中的油脂进行冷却的过程中,若干刮板同时对装料筒中的油脂进行搅拌,使装料筒中的油脂各部分均匀冷却,从而使装料筒中的油脂冷却更充分,进而使得乳化后的油脂的状态固定并使得乳化后的油脂具有可塑性。

可选的,若干所述刮板均倾斜设置,且位于转轴两侧的所述刮板的倾斜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若干刮板均倾斜设置,且位于转轴两侧的刮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使得若干刮板更容易搅拌装料筒中的油脂,从而使装料筒中的油脂的各部分冷却更均匀;同时若干刮板在搅拌油脂的过程中也将装料箱中的油脂往装料箱的出料端推动,便于装料箱中的油脂出料。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冷却箱内设置有蒸发器,蒸发器的一端通过第一通管连通有压缩机,压缩机远离蒸发器的一端通过第二通管连通有冷凝器,冷凝器远离压缩机的一端通过第三通管连通有膨胀阀,膨胀阀远离冷凝器的一端通过第四通管与蒸发器远离压缩机的一端连通;冷却箱内部还设置有装料筒;该技术方案使乳化后的油脂的状态固定并使得乳化后的油脂具有可塑性;

通过第一通管上设置有与第一通管连通的平衡罐,平衡罐与第二通管连通,且平衡罐位于冷却箱的上方;该技术方案保证了制冷系统中所需的冷媒与制冷系统的负荷相匹配,使得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最佳;

通过装料筒内部水平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外周面上固定有若干刮板;若干刮板分成两组,两组刮板沿转轴的轴线对称设置,且若干刮板沿转轴的轴线等间距均匀分布;该技术方案使装料筒中的油脂各部分均匀冷却,从而使装料筒中的油脂冷却更充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刮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冷却箱;11、第一冷却管;12、第二冷却管;13、第一通管;14、第二通管;15、转轴;16、刮板;2、压缩机;3、平衡罐;4、支脚;5、电机;6、装料筒;61、进料管;62、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1公开一种油脂生产用激冷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一个矩型的冷却箱1,冷却箱1的底部固定有若干竖直设置的支脚4,用于支撑冷却箱1。冷却箱1内部设置有蒸发器,蒸发器的一端通过第一通管13连通有支撑放置在地面上的压缩机2,压缩机2远离蒸发器的一端通过第二通管14连通有冷凝器,冷凝器远离压缩机2的一端通过第三通管连通有膨胀阀,膨胀阀远离冷凝器的一端通过第四通管与蒸发器远离压缩机2的一端连通。第一通管13上设置有与第一通管13连通的圆柱型平衡罐3,平衡罐3还与第二通管14连通;平衡罐3的轴线竖直设置,且平衡罐3位于冷却箱1的上方。

如图1和图2所示,冷却箱1内部固定有轴线水平设置的圆柱型装料筒6,蒸发器包括设置在装料筒6的外周面上且内部循环流动有液态冷媒的盘管;盘管包括第一冷却管11,第一冷却管11螺旋缠绕固定在装料筒6的外周面上,且第一冷却管11与装料筒6抵接。

如图1和图2所示,装料筒6的其中一侧面固定有与装料筒6的内部连通的进料管61,进料管61用于与进料泵连通;装料筒6的顶面固定有与装料筒6的内部连通的出料管62,出料管62用于与出料泵连通。

如图3所示,装料筒6的内部水平转动连接有一根圆柱型的转轴15,转轴15的轴线与装料筒6的轴线共线;装料筒6上固定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与转轴15的同轴转动连接。转轴15的外周面上固定有若干刮板16,若干刮板16分成两组,两组刮板16分别位于转轴15沿自身轴线方向的两侧,且任一组刮板16中的若干刮板16均沿转轴15的轴线方向等间距均匀分布;若干刮板16均倾斜设置,且位于转轴15同一侧的若干刮板16的倾斜方向和角度均相同,位于转轴15两侧的刮板16的倾斜方向相反。

本申请实施例1一种油脂生产用激冷装置的工况和实施原理为:

当油脂在均质机中乳化后,生产人员启动进料泵,使得进料泵将乳化后的油脂从进料管61输入装料筒6中;然后生产人员启动电机5和启动由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2和膨胀阀组成的制冷系统,使得转轴15和刮板16转动,对装料筒6中的油脂进行搅拌,同时使得常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在盘管中循环流动,从而使得液态冷媒对装料筒6中的油脂进行冷却;待装料筒6中的油脂冷却后,生产人员启动出料泵,使得出料泵将冷却后的油脂从装料筒6中抽出。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2公开一种油脂生产用激冷装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如图1和图4所示,盘管包括若干沿装料筒6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冷却管12,若干第二冷却管12绕装料筒6的轴线圆周均匀分布;若干第二冷却管12均固定在装料筒6的外周面上,且若干第二冷却管12均与装料筒6抵接。任一第二冷却管12的两端分别和与该第二冷却管12相邻的两根第二冷却管12连通,从而使若干第二冷却管12依次首尾相连通;其中一根第二冷却管12的中部断开设置,该第二冷却管12断开的一端通过第一通管13与压缩机2连通,该第二冷却管12断开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通管14与膨胀阀连通。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