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缬氨酸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604992发布日期:2021-06-25 13:21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的缬氨酸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缬氨酸为机体必需氨基酸和营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饲料等领域的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营养增补剂、风味剂、化妆品添加剂、药物(如抗生素、除草剂等)的制备前体等,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3.cn110607268a公开了一种缬氨酸发酵基因工程菌及其发酵方法,该方法的发酵周期为40h,缬氨酸产量为80g/l。但该方法存在发酵周期长、糖酸转化率低(30

40%)、产物中杂酸含量偏高等缺陷。
4.为此,需要研究开发糖酸转化率高、发酵周期短、杂酸含量少的缬氨酸发制备方法。
5.中国专利申请(cn202010401422.5、cn202010466347.0、cn202010460035.9)公开的内容作为理解本发明必不可少的内容。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缬氨酸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7.(1)将缬氨酸生产菌按照接种量为1

10%接种到lb培养基中,将其培养体系置于180

220r/min、35

37℃、ph6

7条件下培养至od值3

4,得到一级种子液;
8.(2)将一级种子液按照1

10%接种量转接至合成培养基中,将其置于180

220r/min、35

37℃、ph6

7条件下培养至od值3

4,得到二级种子液;
9.(3)将二级种子液按接种量1

10%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将其置于30~37℃、ph为6

7下发酵培养至生长稳定期,继续在38~45℃、ph为6

7条件下发酵培养至残糖量不高于2g/l,制得缬氨酸发酵液。
10.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的缬氨酸生产菌选自野生大肠杆菌、重组大肠杆菌、野生黄色短杆菌、重组黄色短杆菌中的任一种。
11.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缬氨酸生产菌选自sval031菌株、sval049菌株、sval065菌株中的任一种。
12.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sval031菌株(保藏编号:cgmcc no.19456)于2020年3月6日提交保藏,分类命名: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13.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sval049菌株(保藏编号:cgmcc no.19457)于2020年3月6日提交保藏,分类命名: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14.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sval065菌株(保藏编号:cgmcc no.19458)于2020年3月6日提交保藏,分类命名: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
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15.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中的lb培养基组成为:8

10g/l蛋白胨,5

10g/l酵母粉和8

10g/l氯化钠。
16.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中的合成培养基组成为:甘油8

10g/l,磷酸二氢钾18

21g/l,硫酸铵5

7g/l,硫酸镁1

2g/l,酵母粉1.0

1.2g/l,维生素b1为0.002

0.004g/l,灭菌前用氨水调ph7.3

7.5。
17.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3)中的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葡萄糖100

150g/l,磷酸二氢钾18

22g/l,硫酸铵5

6g/l,vb1为0.010

0.012g/l,七水硫酸镁2

3g/l,硫酸铜0.03

0.05g/l,七水硫酸亚铁0.02

0.04g/l,聚醚消泡剂0.2ml/l。
18.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发酵培养基中的葡萄糖量为140

150g/l。
19.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3)中的空气流量为80

100l/h。
20.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3)中的发酵转速为200

400r/min。
21.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3)中的环境压力为0.03

0.05mpa。
22.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3)中,培养至生长稳定期的温度为33

36℃。
23.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3)中,培养至残糖量不高于2g/l的温度为42

45℃。
24.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糖酸转化率不低于55%,发酵周期为不高于55h,发酵液中总杂酸含量不高于2.5g/l。
25.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涉及液体与液体之间的百分比时,所述的百分比为体积/体积百分比;本发明涉及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百分比时,所述百分比为体积/重量百分比;本发明涉及固体与液体之间的百分比时,所述百分比为重量/体积百分比;其余为重量/重量百分比。
26.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采用如下检测方法:
27.1.od值
28.仪器以及试剂: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玻璃比色皿,纯水
29.实验步骤:分光光度计使用前提前15分钟开机进行预热,将波长调到600nm,再在比色皿中加入纯水,放入分光光度计中进行校零,取出比色皿,将纯水倒掉,加入待测样品,放入分光光度计中读取吸光度值,得到样品od值。
30.2.杂酸量和产酸量
31.仪器以及试剂:岛津lc

16液相色谱仪,c18色谱组,衍生剂为5%的邻苯二甲醛乙醇水溶液、30%甲醇流动相,缬氨酸标准品为西格玛分析标准品,杂酸为市售的含量99%的其它氨基酸。
32.实验步骤:发酵液稀释100倍后,过滤,加衍生剂衍生2分钟,衍生后进样,波长234nm,进样量10ul,通过标准品峰面积计算样品中氨基酸浓度。
33.杂酸量=杂酸标准品峰面积/杂酸峰面积*杂酸标准品浓度。
34.产酸量=缬氨酸标准品峰面积/缬氨酸峰面积*缬氨酸标准品浓度。
35.3.残糖量
36.使用山东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的sba

40d生物传感器检测发酵产物中的葡萄糖含量。
37.4.糖酸转化率
38.糖酸转化率的计算方法=产酸量/(发酵培养基中的总葡萄糖质量*0.9)。
3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述有益技术效果:
40.1、本发明的缬氨酸制备方法筛选优化了发酵培养条件,显著提高了缬氨酸糖酸转化率并缩短发酵周期,显著降低杂酸的含量并提高发酵效率,利于缬氨酸发酵液的提纯,提高缬氨酸质量且质优价廉。
41.2、本发明缬氨酸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适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42.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43.实施例中的菌种为中国专利申请(cn202010401422.5、cn202010466347.0、cn202010460035.9)中的菌种sval065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458)、sval031菌株(保藏编号:cgmcc no.19456)、sval049菌株(保藏编号:cgmcc no.19457)。
44.lb培养基的组成:10g/l蛋白胨,5g/l酵母粉和10g/l氯化钠。
45.合成培养基的组成:甘油8

10g/l,磷酸二氢钾18

21g/l,硫酸铵5

7g/l,硫酸镁1

2g/l,酵母粉1.0

1.2g/l,vb1为0.002

0.004g/l,灭菌前用氨水调至7.3

7.5。
46.发酵培养基的组成:葡萄糖150g/l,磷酸二氢钾18

22g/l,硫酸铵5

6g/l,vb1为0.010

0.012g/l,七水硫酸镁2

3g/l,硫酸铜0.03

0.05g/l,七水硫酸亚铁0.02

0.04g/l,聚醚消泡剂0.2ml/l。
47.实施例1
48.(1)取1ml甘油管保藏的sval065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458),将其接种至50ml的lb培养基中,在37℃、210r/min下摇床培养,调节ph6.2

6.5,培养至od值为2

3结束时,获得一级种子液;
49.(2)取2ml的一级种子液接种到100ml合成培养基中,在37℃、210r/min下摇床培养,调节ph6.4

6.6,培养至od值为3

4,获得二级种子液;
50.(3)在火焰保护环境下,将二级种子液按2.5%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35℃下培养30h,43℃下培养至残糖量小于2g/l,其中,环境压力为0.03mpa,发酵转速为200r/min、空气流量为100l/h,调节发酵ph为6.9

7.0。
51.经统计,本次发酵时长为51h,发酵结束后,检测产酸量和杂酸量,其中缬氨酸为74g/l,l

丙氨酸为0.24g/l,亮氨酸为0.16g/l,异亮氨酸为0.2g/l,糖酸转化率为54.8%。
52.对比例1
53.(1)取1ml甘油管保藏的菌种sval065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458),将其接种至50ml的lb培养基中,在37℃、210r/min下摇床培养,调节ph6.2

6.5,培养至od值为2

3,获得一级种子液;
54.(2)取2ml的一级种子液种接到100ml合成培养基中,37℃、ph6.4

6.6、21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至od值为3

4,获得二级种子液;
55.(3)在火焰保护环境下,将二级种子液按2.5%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35℃下培养至残糖量小于2g/l,其中,环境压力为0.03mpa,发酵转速为200r/min、空气流量为100l/h,调节发酵ph为6.9

7.0。
56.经统计,本次发酵时长为78h,发酵结束后,检测产酸量和杂酸量,其中缬氨酸为
65g/l,l

丙氨酸为0.8g/l,亮氨酸为0.42g/l,异亮氨酸为0.36g/l,糖酸转化率为48.1%。
57.实施例2
58.(1)取1ml甘油管保藏的sval031菌株(保藏编号:cgmcc no.19456),将其接种至50ml的lb培养基中,37℃、210r/min下摇床培养,ph6.2

6.5,培养至od值为2

3,获得一级种子液;
59.(2)取2ml的一级种子液种接种至100ml合成培养基中,在37℃、210r/min、ph6.4

6.6条件下摇床培养至od值为3

4,获得二级种子液;
60.(3)在火焰保护环境下,将二级种子液按2.5%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35℃下培养至生长稳定期,43℃下培养至残糖量小于2g/l,其中,环境压力为0.03mpa,发酵转速为200r/min、空气流量为100l/h,发酵ph为6.9

7.0。
61.经统计,本次发酵时长为52h,发酵结束后,检测产酸量和杂酸量,其中缬氨酸为71g/l,l

丙氨酸为0.27g/l,亮氨酸为0.21g/l,异亮氨酸为0.26g/l,糖酸转化率为52.6%。
62.对比例2
63.(1)取1ml甘油管保藏的菌种sval031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458),将其接种至50ml的lb培养基中,在37℃、210r/min、ph6.2

6.5条件下摇床培养至od值为2

3,获得一级种子液;
64.(2)取2ml的一级种子液种接到100ml合成培养基中,在37℃、210r/min、ph6.4

6.6条件下摇床培养至od值为3

4,获得二级种子液;
65.(3)在火焰保护环境下,将二级种子液按2.5%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35℃下培养30h,39℃下培养10h,43℃下培养至残糖量小于2g/l,其中,环境压力为0.03mpa,发酵转速为200r/min、空气流量为100l/h,发酵ph为6.9

7.0。
66.经统计,本次发酵时长为57h,发酵结束后,检测产酸量和杂酸量,其中缬氨酸为62g/l,l

丙氨酸为0.44g/l,亮氨酸为0.34g/l,异亮氨酸为0.23g/l,糖酸转化率为45.9%。
67.实施例3
68.(1)取1ml甘油管保藏的sval049菌株(保藏编号:cgmcc no.19457),将其接种至50ml的lb培养基中,37℃、210r/min、ph6.2

6.5下摇床培养至od值为2

3,获得一级种子液;
69.(2)取2ml的一级种子液种接到100ml合成培养基中,37℃、210r/min、ph6.4

6.6下摇床培养至od值为3

4,获得二级种子液;
70.(3)在火焰保护环境下,将二级种子液按2.5%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35℃下培养至生长稳定期,43℃下培养至残糖量小于2g/l,其中,环境压力为0.03mpa,发酵转速为200r/min、空气流量为100l/h,发酵ph为6.9

7.0。
71.经统计,本次发酵时长为52h,发酵结束后,检测产酸量和杂酸量,其中缬氨酸为68g/l,l

丙氨酸为0.3g/l,亮氨酸为0.16g/l,异亮氨酸为0.14g/l,糖酸转化率为50.4%。
72.对比例3
73.(1)取1ml甘油管保藏的菌种sval049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458),将其接种至50ml的lb培养基中,在37℃、210r/min、ph6.2

6.5下摇床培养至od值为2

3,获得一级种子液;
74.(2)取2ml的一级种子液种接到100ml合成培养基中,在37℃、210r/min、ph6.4

6.6下摇床培养至od值为3

4,获得二级种子液;
75.(3)在火焰保护环境下,将二级种子液按2.5%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35℃下培养至残糖量小于2g/l,其中,环境压力为0.03mpa,发酵转速为200r/min、空气流量为100l/h,发酵ph为6.9

7.0。
76.经统计,本次发酵时长为75h,发酵结束后,检测产酸量和杂酸量,其中缬氨酸为64g/l,l

丙氨酸为0.71g/l,亮氨酸为0.33g/l,异亮氨酸为0.21g/l,糖酸转化率为47.4%。
77.以上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或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