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胶质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5733421发布日期:2021-07-06 18:4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神经外科学和肿瘤治疗学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颖的用于治疗胶质瘤的化合物,包含所述化合物的药物,以及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胶质瘤(glioma)是由于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癌变所产生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系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颅脑肿瘤的40%~50%,年发病率可达3~8人/10万人。根据其肿瘤细胞形态学与正常脑胶质细胞的相似程度,胶质瘤可进一步分为星型细胞瘤、少枝细胞瘤、室管膜瘤、混合胶质瘤等等亚型。这些不同类型的胶质瘤都具有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正常组织的边界不清的特点,故呈现出手术难以彻底清除、复发率高、死亡率高以及治愈率低等态势。除少部分低级别胶质瘤如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依据who分级系统,胶质瘤分为whoⅰ-ⅳ级,ⅰ级和ⅱ级属于低级别胶质瘤,ⅲ级和ⅳ级属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愈外,大部分胶质瘤患者在接受多种治疗手段后仍极易复发,特别是胶质母细胞瘤患者(whoⅳ级),其平均生存时间仅约1年,5年生存率不超过10%,故成为了神经外科学中最为棘手的治疗难题之一。当前,胶质瘤的基本治疗手段仍然集中于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传统治疗手段。特别地,目前胶质瘤的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且肿瘤切除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但是,由于胶质瘤本身呈浸润性生长的特点以及脑功能具有特殊性,临床上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学全切除。因此,如何在最大限度保护脑功能的前提下最大范围切除肿瘤是胶质瘤手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放射治疗也是治疗胶质瘤的重要手段。对于高级别胶质瘤,常用放射治疗总剂量为54~60gy,分割30~33次。但是,对于低级别胶质瘤,有关术后放射治疗的最佳时机和远期放射性神经毒性的风险一直存在争议。在化学治疗领域,替莫唑胺被推荐为是胶质母细胞瘤的标准一线化学治疗药物,也多被用于其它胶质瘤如星形细胞瘤等的一线化学治疗。另外,还已知丙戊酸、开普兰或干扰素α/β可能对替莫唑胺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有一定的增敏作用。尽管近些年来这些治疗手段发展迅速并且获得了相当显著的进步,但遗憾的是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尚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仍然需要新颖的治疗手段,特别是用于治疗胶质瘤的药物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wo2013/110768a1公开了具有结构i的3h-咪唑并[5,1-f][1,2,4]三嗪-4-酮形式的环状鸟苷酸单磷酸(cgmp)特异性磷酸二酯酶9型抑制剂、包括3h-咪唑并[5,1-f][1,2,4]三嗪-4-酮的药物组合物以及用于制备这些化合物的方法。该专利申请公开了具有结构i的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认知缺损,特别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皮质性痴呆或皮质下痴呆)有关的认知缺损。该专利申请还公开了化合物3-甲氧基-4-[4-氧代-7-(四氢-吡喃-4-基)-3,4-二氢-咪唑并[5,1-f][1,2,4]三嗪-2-基]-吡咯烷-1-甲酸叔丁酯(参见化合物23,以下简称化合物a):然而,该专利申请未公开化合物a具体可用于哪些疾病的治疗。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用于治疗胶质瘤的新颖化合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所述化合物的药物。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再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化合物的新的制药用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发明人为开发用于治疗胶质瘤的新颖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实验意外地发现wo2013/110768a1中公开的化合物a具有优异的治疗胶质瘤的活性。以上研究的结果导致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完成。为此,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能够用于治疗胶质瘤的新颖化合物,其是化合物a或其可药用盐: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胶质瘤的药物,其包含化合物a或其可药用盐和可药用载体,其中所述化合物a具有如下结构:本发明对于可药用载体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与化合物a或其可药用盐相容(即,有利于化合物a或其可药用盐发挥其药理学活性并且不会与其发生不利的物理和/或化学上的相互作用)即可。取决于施用途径和药物的具体剂型,可药用载体将包括常规的可药用赋形剂和其它辅助剂等,所述其它辅助剂包括但不限于崩解剂、粘合剂、润滑剂、润湿剂、助悬剂、乳化剂、等渗剂、缓冲剂、分散剂、抗氧化剂、防腐剂、甜味剂、调味剂、芳香剂等等。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化合物a或其可药用盐是配制在所述药物中的唯一活性成分。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化合物a或其可药用盐与其它用于治疗胶质瘤的活性成分联合配制在所述药物中。本发明对于其它用于治疗胶质瘤的活性成分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与化合物a或其可药用盐相容(即,不会与其发生不利的物理和/或化学上的相互作用)即可。例如,所述其它用于治疗胶质瘤的活性成分可以包括替莫唑胺、环己亚硝基脲、羟基脲、福莫司汀、丙卡巴肼、伊马替尼、厄洛替尼、卡铂、长春新碱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的药物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途径来施用。例如,可以口服地、肠胃外地(静脉内、肌内或皮下)、脊柱内地和脑池内地施用呈固体(诸如片剂、胶囊、丸剂、粉剂)或液体(诸如溶液、悬浮液或乳液)形式的本发明的药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药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化合物a或其可药用盐。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治疗有效量是0.01-1000mg,优选0.1-100mg,更优选0.5-50mg。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所述化合物a或其可药用盐和任选的其它用于治疗胶质瘤的活性成分与可药用载体掺合。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提供了所述化合物a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用于治疗胶质瘤的药物中的用途。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胶质瘤是胶质母细胞瘤。以上实施方案代表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实施方案。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以下实施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特点及效果。但是,这些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说明的目的,而绝非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构成限制。实施例1化合物a对c6神经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抑制效应【实验目的】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以大鼠c6神经胶质细胞瘤细胞为研究对象,考察化合物a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实验方法】1、细胞培养大鼠c6神经胶质细胞瘤细胞(注:c6大鼠脑胶质瘤细胞是benda等诱发的wistar种系大鼠的脑胶质瘤细胞,这种细胞与人类脑胶质母细胞瘤病理特征一致)购自购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将c6细胞培养于dmem培养基中,置于37℃、5%co2、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传代,所述培养基补充有10%胎牛血清、100ku/l的青霉素和100mg/l的链霉素。2、实验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c6细胞用磷酸盐缓冲溶液洗涤,再用0.25%胰蛋白酶消化细胞后弃去消化液,计数,调整细胞密度为5×104个细胞/ml培养基,接种于96孔板中,使每孔的体积达到200微升,然后将96孔板放回细胞培养箱中使其贴壁过夜。培养24h后,取出96孔板,弃去培养基,加入200微升含终浓度分别为0、10、20、40和80μmol/l化合物a的培养基(每个浓度一式三份),然后再放回培养箱中继续培养72h。细胞培养结束后,取出96孔板,分别于每孔中加入50μl预冷的30w/v%三氯乙酸(tca)溶液固定细胞(使tca的终浓度为10%),然后在4℃冰箱中放置1h。用去离子水洗涤各孔(×3),风干后,向每孔加入100μl0.4%的srb溶液(用1%的乙酸配制),静置染色30min后,弃去染液,再用1%乙酸洗涤5遍以除去未结合的染料,风干后用100μltris碱液(10mmol/l,ph=10.5)溶解,在微孔板振荡器上振荡20min,于多功能酶标仪在540nm波长下测量各孔的吸光值。按下式计算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抑制率(%)=[1-(给药组的od540值/对照组的od540值)]×100%。【实验结果】本实验的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化合物a对大鼠c6神经胶质细胞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剂量(μmol/l)抑制率(%)001019.7±4.62041.3±5.24072.7±8.18086.5±6.9注: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以上结果说明,不同浓度的化合物a处理c6细胞72h后即产生了明显的细胞增殖抑制效应,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随着化合物a浓度的增加,化合物a对c6细胞的抑制效应逐渐增强,存活细胞数目逐渐减少。实施例2化合物a对c6神经胶质瘤细胞的体内抑制效应【实验目的】本实施例的目的是在实施例1初步证实了化合物a对c6神经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抑制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化合物a对c6神经胶质瘤细胞的体内抑制效应。【实验动物】本实施例所采用的实验动物为体重在200±20g之间的健康雄性sd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开始之前,先将动物放入实验动物房(室内温度在22℃左右,相对湿度维持在50-55%,每12小时切换光照和黑暗条件)中适应环境2天。动物可自由摄取清洁的食物和饮用水。【实验步骤】1、细胞培养将c6细胞培养于dmem培养基中,置于37℃、5%co2、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传代,所述培养基补充有10%胎牛血清、100ku/l的青霉素和100mg/l的链霉素。实验开始前,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c6细胞用磷酸盐缓冲溶液洗涤,再用0.25%胰蛋白酶消化细胞后弃去消化液,用磷酸盐缓冲液吹打冲洗1~2次形成细胞悬液,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1×1010/l的细胞悬液用于接种。2、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的建立经尾静脉注射1%戊巴比妥钠(40mg/kg)将sd大鼠麻醉后,剔除大鼠头顶部毛发,在头顶双侧眼裂连线后约1.5cm处横向切开头皮,暴露前囱颅骨标志。用自制牙钻于前囱中点前1mm,矢状缝旁开3mm处钻一骨孔,用微量注射器抽取10μlc6细胞悬液,垂直固定于试验台上,经原骨孔处进针硬脑膜下6mm,后退1mm,以2μl/min的速率于10min内将细胞悬液注完,注射完毕后留针5min,缓慢退针,用骨蜡封闭骨孔,并用1号丝线缝合头皮切口。3、动物分组和给药取造模后的大鼠50只,随机分为5个实验组(10只/组)。给药于接种c6细胞悬液7天后开始,各实验组的名称和给药方案分别为:(1)模型组(通过灌胃给予动物0.5%cmc-na水溶液,剂量为10ml0.5%cmc-na水溶液/1kg体重,每日1次,持续15日);(2)替莫唑胺组(通过灌胃给予动物替莫唑胺,剂量为20mg替莫唑胺(溶于10ml0.5%cmc-na水溶液)/1kg体重,每日1次,持续15日);(3)化合物a低剂量组(通过灌胃给予动物化合物a,剂量为10mg化合物a(溶于10ml0.5%cmc-na水溶液)/1kg体重,每日1次,持续15日);(4)化合物a中剂量组(通过灌胃给予动物化合物a,剂量为20mg化合物a(溶于10ml0.5%cmc-na水溶液)/1kg体重,每日1次,持续15日);和(5)化合物a高剂量组(通过灌胃给予动物化合物a,剂量为40mg化合物a(溶于10ml0.5%cmc-na水溶液)/1kg体重,每日1次,持续15日)。4、结果判定术后第16天,处死实验动物,断头取脑,将全脑置于3%甲醛中固定1周,沿进针点作冠状切口,测量肿瘤的长短径,按照下式计算肿瘤体积和抑瘤率:肿瘤体积(v)=πab2/6(a为长径,b为短径,采用游标卡尺测量)。抑瘤率(%)=[(模型组肿瘤的平均体积-实验组肿瘤的平均体积)/模型组肿瘤的平均体积]×100%(抑瘤率>30%即表示肿瘤对药物敏感)。5、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结果】本实验的结果如下表2所示。表2各实验组的大鼠的肿瘤体积和抑瘤率数据汇总注:以上结果表示为均值±标准差,*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05。3、讨论以上实验数据表明,化合物a对荷瘤大鼠体内的脑胶质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体外实验的结果相一致。具体而言,化合物a处理能够明显减少大鼠体内的c6神经胶质细胞瘤的肿瘤体积,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随着化合物a剂量的增加,大鼠体内的肿瘤体积呈现出逐渐缩小的态势,而相应地伴随着抑瘤率的显著上升。另外,以上实验数据还表明化合物a对体内脑胶质瘤的生长的抑制作用略好于阳性对照药替莫唑胺。综合以上发现可以看出,化合物a具有开发成用于治疗胶质瘤的药物的活性成分的有利前景。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