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种发酵高密度多条件实施工艺及恒温摇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75922发布日期:2021-08-06 18:2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菌种发酵高密度多条件实施工艺及恒温摇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菌种发酵高密度多条件实施工艺及恒温摇床装置。



背景技术:

菌种发酵产品在生产前要经过复杂的验证,目前为了高密度摆放需要验证的发酵菌种样品,使用双层恒温摇床来实施菌种发酵高密度实施工艺,这种双层恒温摇床具有一个与市场上多数恒温摇床一样的主动摇板,特殊之处是还有一个被主动摇板所带动的从动摇板,主动摇板和从动摇板上都可以摆放待验证的样品,虽然这种双层恒温摇床适应了高密度摆放发酵菌种样品的需要,但由于摇床空间内的温度是均匀且恒定的,并不能对菌种发酵温度设定多个验证条件,在同一摇床的同一批次验证中中不能同时验证多个菌种发酵温度条件,只能使用不同的摇床进行验证,造成设备占用和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菌种发酵高密度多条件实施工艺及恒温摇床装置,在对菌种发酵进行验证时或生产时,在具有分开的控温空间的双层恒温摇床的不同层摇板上分别以不同的温度培育发酵菌种,不需要占用多个恒温摇床,既达到了高密度装料的要求,又实现了多条件培育。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恒温摇床装置,包括机体和由机壳封闭的内部空间,通过气体控温,具体的:

所述恒温摇床装置为多层摇床结构,包括一个主动摇板和至少一个从动摇板,所述从动摇板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所述主动摇板上方,所述主动摇板和从动摇板上均能够摆放待培育处理的样品,并且,所述从动摇板被所述主动摇板带动而与所述主动摇板做同步运动;

所述连接件将所述主动摇板和所述从动摇板之间的空间封闭而形成第一控温空间,该第一控温空间构成了在恒温摇床装置的由机壳封闭的内部空间内的一个独立封闭空间,由机壳封闭的内部空间中位于独立封闭空间以外的部分形成第二控温空间;

所述机体设置有气体输送通道,所述气体输送通道通过气体送入口将控温气体送入内部空间,所述气体送入口至少有两处,其中,第一处气体送入口通过耐热软管与第一控温空间连通并能够向第一控温空间吹送控温气体,第二处气体送入口能够直接向第二控温空间吹送控温气体;

所述机体还设置有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至少有两处,其中,第一处气体出口通过耐热软管与第一控温空间连通以排出第一控温空间内的控温气体,第二控温空间内的控温气体能够通过第二处气体出口排出内部空间;

所述机体还设置有温度控件,所述温度控件至少包括加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控件能够维持或改变所述第一控温空间和所述第二控温空间内的环境温度,并且能够使所述第一控温空间和所述第二控温空间内的环境温度维持在不同的设定值。

上述恒温摇床装置,所述从动摇板被所述主动摇板带动而与所述主动摇板做同步运动中的同步运动是指回旋式的摇动。

上述恒温摇床装置,所述主动摇板和从动摇板均为方形,所述连接件包括一个左侧面板、一个右侧面板、一个后面板和一个前面板,四个面板拼合后将所述主动摇板和从动摇板之间的空间封闭成方形空间。

上述恒温摇床装置,所述前面板可开合或者可拆卸。

上述恒温摇床装置,所述耐热软管连接到所述左侧面板和所述右侧面板上。

上述恒温摇床装置,所述左侧面板、右侧面板、后面板、前面板为隔温材料或者具有隔温夹层。

上述恒温摇床装置,在所述气体输送通道上设置有气体过滤组件、气体分流组件、气体分散组件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菌种发酵高密度多条件实施工艺,将需要发酵培育的菌种按照设定的不同培育温度分成至少两个培养组,分别放置在上述恒温摇床装置的主动摇板和从动摇板上,通过气体输送通道和气体送入口将控温气体送入第一控温空间和第二控温空间,通过温度控件控制所述第一控温空间和所述第二控温空间内的环境温度,使所述第一控温空间和所述第二控温空间内的环境温度维持在不同的设定值。

上述菌种发酵高密度多条件实施工艺,所述菌种为益生菌菌种,所述内部空间内的温度在5-70℃范围内可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菌种发酵高密度多条件实施工艺及恒温摇床装置,在对菌种发酵进行验证时或生产时,在具有分开的控温空间的多层恒温摇床的不同层摇板上分别以不同的温度培育发酵菌种,不需要占用多个恒温摇床,既达到了高密度装料的要求,又实现了多条件(温度条件)培育,提高了生产或验证效率,减少了设备占用,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方案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各实施例所利用的恒温摇床装置的原理图。

图中:主动摇板-1,从动摇板-2,连接件-3,第一控温空间-4,第二控温空间-5,第一处气体送入口-6,第一处气体出口-7,第二处气体送入口-8,第二处气体出口-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恒温摇床装置,包括机体和由机壳封闭的内部空间,通过气体控温,所述恒温摇床装置为双层摇床结构,包括一个主动摇板1和一个从动摇板2,对于更大型的设备而言,理论上也可通过增加从动摇板的方式继续扩展更多层。

具体如图所示,所述从动摇板2通过连接件3安装在所述主动摇板1上方,所述主动摇板1和从动摇板2上均能够摆放待培育处理的样品,并且,所述从动摇板2被所述主动摇板1带动而与所述主动摇板1做同步运动,这里的运动最常见的是回旋式的摇动,也可以是摆动。

由于主动摇板1和从动摇板2一般为方形,现有技术的连接件3一般是四角定位,本发明则是所述连接件3将所述主动摇板1和所述从动摇板2之间的空间封闭而形成第一控温空间4,本实施例以双层摇床为例,因此整个内部空间的位于所述第一控温空间4以外的部分形成第二控温空间5,具体的,所述连接件3包括一个左侧面板、一个右侧面板、一个后面板和一个前面板,四个面板拼合后将所述主动摇板1和从动摇板2之间的空间封闭成方形空间,所述前面板可开合或者可拆卸。

与之适应,所述机体设置有气体输送通道,所述气体输送通道通过气体送入口将控温气体送入内部空间,所述气体送入口至少有两处,其中,第一处气体送入口6通过耐热软管与第一控温空间4连通并能够向第一控温空间4吹送控温气体,第二处气体送入口8能够直接向第二控温空间5吹送控温气体,从图中可以看到耐热软管是连接到前面所说的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还设置有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至少有两处,其中,第一处气体出口7通过耐热软管与第一控温空间4连通以排出第一控温空间4内的控温气体,第二控温空间5内的控温气体能够通过第二处气体出口9排出内部空间。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处气体送入口8和第二处气体出口9相对应设置,二者在机体上的设置高度可以一致,形成平流,优选使第二处气体送入口8和第二处气体出口9在沿着机体内壳的宽度方向(图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均具有横跨宽度尺寸一半以上的狭长的长度,二者的设置高度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改进的方式,使第二处气体出口9高度低于第二处气体送入口8的高度,具体低于的距离以使第二处气体送入口8的下底边下降到样品瓶身高度的下半部为宜,或者以从动摇板2的高度为基准,不低于从动摇板的高度。与之类似,第一处气体送入口6和第一处气体出口7相对应设置,二者设置高度可以一致,也可以使第一处气体出口7高度低于第一处气体送入口6的高度,这种情况下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上的气体接口高度也优选递降,也优选在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上采用扁平的气体接口。

本发明的恒温摇床装置的温度控件及控温原理与现有技术的温度控件及控温原理基本相同,温度控件包括加热元件、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电板,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各个气体送入口位置或者距离气体送入口不远的各个控温空间内,加热元件可以设置在气体输送通道上,加热元件也可以不直接安装在机体上,而是直接对循环气源的某一环节加热,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所述温度控件能够维持或改变所述第一控温空间4和所述第二控温空间5内的环境温度,并且能够使所述第一控温空间4和所述第二控温空间5内的环境温度维持在不同的设定值,为了能够起到良好温度维持效果,前面所说的左侧面板、右侧面板、后面板、前面板应当为隔温材料或者为具有隔温夹层的材料。

本实施例的恒温摇床装置虽然是为了在第一控温空间4和第二控温空间5内维持不同的环境温度,但不需要区别控温的时候,也可以暂时打开主动摇板1和从动摇板2之间的封闭空间,作为普通的恒温摇床使用,这种情况下,气体送入口和气体出口都可以择一使用,比如仅通过第二处气体送入口8送入控温气体,仅通过第一处气体出口7排出控温气体。

另外有一些不可或缺的组件由于没有直接涉及控温而在上面的介绍中没有提到,但实际产品中均有所应用,例如为了提供干净干燥的控温气体以及按照设计的路线供应气流和缓和气流,在气体输送通道上设置了气体过滤组件、气体分流组件和气体分散组件(图中均没有示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菌种发酵高密度多条件实施工艺,该工艺利用了实施例1中的恒温摇床装置,具体将需要发酵培育的菌种按照设定的不同培育温度分成至少两个培养组,分别放置在实施例1所描述的恒温摇床装置的主动摇板1和从动摇板2上,通过气体输送通道和气体送入口将控温气体送入第一控温空间4和第二控温空间5,通过温度控件控制所述第一控温空间4和所述第二控温空间5内的环境温度,使所述第一控温空间4和所述第二控温空间5内的环境温度维持在不同的设定值。

在本发明的实际验证过程中,所研究的菌种均为益生菌菌种,特别是乳酸菌,根据生产需要,恒温摇床装置的内部空间内的温度在5-70℃范围内可调即可,低于5℃的条件一般是不需要的,高于70℃应用也不多,而且对配件要求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