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953506发布日期:2021-10-16 02:4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导电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柔性电子器件应用市场逐步扩张,如硅基太阳能电池、平板显示、发光二极管、可穿戴的电子器件等。氧化铟锡(ito)因其高透光度和电导率一直是透明导电膜的主要材料。但ito固有的易脆性使其不适合应用到柔性基底上。此外,金属铟价格昂贵,毒性大于铅且在地球上的储量较低,需要新的材料且性能与ito相似甚至更佳。
3.银的电导率为6.3
×
107ω/m,是地球上电导率最高的金属。且银的价格远低于稀有金属铟。银纳米线(agnws)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与透光度、且涂布工艺简单,可以用于导电墨水,制备柔性导电薄膜。
4.但是使用银纳米线基导电墨水时,银纳米线容易团聚,在烧结时容易产生咖啡环效应,影响导电性;另外银纳米线与基膜的附着力不佳,容易脱落,影响导电性。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复合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可以避免银纳米线容易团聚,烧结时容易产生咖啡环效应的问题,提高导电性,并且可以紧密固定银纳米线,提高导电性。
6.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复合导电膜,包括:依次附着在聚酰亚胺基膜表面的聚多巴胺层和银纳米线层,其中,合成聚酰亚胺的二胺单体为3,5

二(4

氨基苯氧基)苯甲酸。
7.合成聚酰亚胺的二酐单体可以为:二酐单体可以为4,4'

(4,4'

异丙基二苯氧基)二(邻苯二甲酸酐)(bpada)、4,4

六氟异丙基邻苯二甲酸酐(6fda)、1,2,4,5

环己烷四甲酸二酐、1,2,3,4

环戊烷四甲酸二酐等中的至少一种。
8.本发明还提出了上述复合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酰亚胺基膜在多巴胺的tris缓冲水溶液中浸泡,干燥得到中间膜;在中间膜表面涂覆导电墨水,烧结得到复合导电膜。
9.优选地,导电墨水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银纳米线0.2

0.4g、分散剂0.3

0.5g、粘合剂0.5

1g、水100g。
10.优选地,分散剂为羟丙基纤维素和氟碳表面活性剂,其中,羟丙基纤维素和氟碳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1

2:1。
11.优选地,粘合剂为水性环氧树脂。
12.优选地,浸泡18

24h得到中间膜。
13.优选地,烧结温度为180

200℃,烧结时间为20

25min。
14.优选地,多巴胺的tris缓冲水溶液中,多巴胺的浓度为0.015

0.025g/ml。
15.优选地,聚酰亚胺基膜经tris缓冲水溶液洗涤后,再浸泡在多巴胺缓冲水溶液中。
16.上述tris缓冲水溶液的ph=8.5,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的浓度可以为10mmol/
l。
17.上述水均为去离子水。
18.有益效果:
19.本发明选用分散剂羟丙基纤维素和氟碳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使得银纳米线均匀分散在导电墨水中,并降低其表面张力;并且选用3,5

二(4

氨基苯氧基)苯甲酸作为二胺单体,在聚酰亚胺中引入羧基,并通过羧基可以在聚酰亚胺基膜表面接枝聚多巴胺,引入多个羟基,羟基可与导电墨水中的银纳米线络合固定,进一步避免银纳米线团聚,并且在烧结过程中进一步避免银纳米线的团聚和咖啡环效应,使得银纳米线均匀分散在基膜表面,提高导电性;另外环氧树脂可与活性羟基共价结合,形成交联网络提高粘附性,固定银纳米线,防止其脱落,提高导电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21.实施例1
22.一种复合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3.取3,5

二(4

氨基苯氧基)苯甲酸和4,4

六氟异丙基邻苯二甲酸酐,按照1:1摩尔比在二甲基乙酰胺中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溶液,然后涂覆于清洗并干燥后的玻璃载体表面,分别于90℃、130℃、170℃、210℃、260℃保温1h亚胺化得到聚酰亚胺基膜;
24.依次用乙醇、水、tris缓冲水溶液(ph=8.5)洗涤聚酰亚胺基膜,然后将聚酰亚胺基膜加入多巴胺浓度为0.015g/ml的tris缓冲水溶液(ph=8.5)中浸泡24h,氮气吹干得到中间膜;在中间膜表面涂覆导电墨水,于180℃烧结25min得到复合导电膜;
25.其中,导电墨水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银纳米线0.2g、羟丙基纤维素0.2g、氟碳表面活性剂sm

fc

100 0.1g、水性环氧树脂0.5g、水100g。
26.实施例2
27.一种复合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8.取3,5

二(4

氨基苯氧基)苯甲酸和1,2,4,5

环己烷四甲酸二酐,按照1:1摩尔比在二甲基乙酰胺中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溶液,然后涂覆于清洗并干燥后的玻璃载体表面,分别于90℃、130℃、170℃、210℃、260℃保温1h亚胺化得到聚酰亚胺基膜;
29.依次用乙醇、水、tris缓冲水溶液(ph=8.5)洗涤聚酰亚胺基膜,然后将聚酰亚胺基膜加入多巴胺浓度为0.025g/ml的tris缓冲水溶液(ph=8.5)中浸泡18h,氮气吹干得到中间膜;在中间膜表面涂覆导电墨水,于200℃烧结20min得到复合导电膜;
30.其中,导电墨水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银纳米线0.4g、羟丙基纤维素0.25g、氟碳表面活性剂sm

fc

100 0.25g、水性环氧树脂1g、水100g。
31.实施例3
32.一种复合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3.取3,5

二(4

氨基苯氧基)苯甲酸和4,4'

(4,4'

异丙基二苯氧基)二(邻苯二甲酸酐),按照1:1摩尔比在二甲基乙酰胺中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溶液,然后涂覆于清洗并干燥后的玻璃载体表面,分别于90℃、130℃、170℃、210℃、260℃保温1h亚胺化得到聚酰亚胺基膜;
34.依次用乙醇、水、tris缓冲水溶液(ph=8.5)洗涤聚酰亚胺基膜,然后将聚酰亚胺基膜加入多巴胺浓度为0.02g/ml的tris缓冲水溶液(ph=8.5)中浸泡20h,氮气吹干得到中间膜;在中间膜表面涂覆导电墨水,于190℃烧结25min得到复合导电膜;
35.其中,导电墨水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银纳米线0.3g、羟丙基纤维素0.24g、氟碳表面活性剂sm

fc

100 0.16g、水性环氧树脂0.8g、水100g。
36.对比例1
37.聚酰亚胺基膜同实施例3,依次用乙醇、水洗涤聚酰亚胺基膜,氮气吹干后,涂覆导电墨水,于190℃烧结25min得到复合导电膜,导电墨水同实施例3。
38.对比例2
39.将“羟丙基纤维素0.24g、氟碳表面活性剂sm

fc

100 0.16g”,替换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4g”,其他同实施例3。
40.检测实施例1

3和对比例1

2制得的复合导电膜的性能,各复合导电膜的尺寸相同,结果如表1所示。
41.表1检测结果
[0042][0043]
备注:百格法测试附着力,涂层100%保留时为0级;涂层保留较完整,仅有少数边角破损时为1级;边角破损较多但无整格脱落时为2级;边角破损严重,有少量整格脱落时为3级;边角破损严重,有较多整格脱落,但涂层保留面积>65%时为4级;涂层保留面积<65%时为5级。
[0044]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无咖啡环产生,且银纳米线附着力好。
[004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