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丁香花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832311发布日期:2021-12-07 22:35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丁香花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酿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丁香花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常规的酒类饮料主要有白酒,果酒,啤酒等,而随着人们营养保健的需求,也推出了许多保健养生酒产品,如鲜花酒、药酒等。
3.鲜花酒是制酒时添加食用花卉原料,制成具有特殊花香的浸提类露酒,中国历史文献中也有鲜花制酒的记载。丁香花属于食用花卉,具有很好的香味和营养物质。但目前市场的丁香花酒,均是配制酒,是简单将丁香花与白酒或黄酒等酒精饮品混合泡制而得,在泡制过程中酒精将花卉中所有可溶于酒精成份均浸提到溶液中,但由于浸泡时间较长,会将丁香花中一些有苦涩感成份(如单宁,花青素等)的浸提到酒体中,影响酒的口感,而需要加入糖类改善丁香花酒的口感,使得这种配制的丁香花酒存在并不适合忌糖人群饮用的问题。另外,目前还有采用混合发酵配制丁香花酒的方法,也存在混合发酵过程中,苦涩感物质多酚化合物中单宁、花青素等成份也直接浸提到酒体中,影响口感,以及加糖调节口感,而不适合忌糖人群饮用的问题;而且,现有混合发酵配制丁香花酒,由于工艺原因,鲜花的大量水分也将进入酒体,一般酒精度数都在30度以下,难以获得高度酒,不适合长期存放,也满足不了高度酒需求者的需要。而若采用复馏工艺制备丁香花酒,虽能获得酒精含量较高的酒,但工艺复杂,需要较长时间浸提,最少需要蒸馏两次,重复蒸馏既增加生产成本,而且会损失掉部分芳香物质,也不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丁香花酒及其制备方法,能解决现有配制或混合发酵而成的丁香花酒,会将丁香花中多酚化合物中单宁、花青素等苦涩成份也浸提到酒体中而产生苦涩感,需要加入糖类改善丁香花酒的口感,使得这种配制的丁香花酒存在并不适合忌糖人群饮用的问题,以及受不宜控制鲜花的水分进入酒体的影响,还存在难以获取易于长期保存的高度酒的问题。
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丁香花酒,该丁香花酒是以高粱和采摘不超过四小时的新鲜丁香花为原料,将所述高粱发酵制作为成熟的醅料,将所述新鲜丁香花加入到所述醅料中并充分搅拌均匀后,继续发酵1~3小时,花瓣开始自融时,立即蒸馏制成蒸馏酒后再进行陈酿制得的酒。
7.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丁香花酒的制备方法,包括:
8.步骤1,按传统制作白酒的工艺将高粱发酵制作为成熟的醅料;
9.步骤2,将采摘不超过四小时的新鲜丁香花加入到所述醅料中并充分搅拌均匀后,继续发酵1~3小时,立即进行步骤3;
10.步骤3,蒸馏制酒,制成蒸馏酒。
11.步骤4,对蒸馏酒进行陈酿后,即制得丁香花酒。
12.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丁香花酒及其制备方法,其有益效果为:
13.通过将新鲜丁香花加入到高粱发酵成熟制成的醅料中充分搅拌均匀后,继续发酵1

3小时,花瓣开始自融时,立即蒸馏制酒,这样在不违背传统制酒工艺,不增加制酒工艺复杂度的基础上,通过一次发酵一次蒸馏制酒,使得采摘不超过四小时的新鲜丁香花的芳香物质和营养物质进入酒体的同时,去除了丁香花中多酚化合物中单宁、花青素等苦涩感的成份进入到酒体,不再需要后续加入糖类调整口感,不会影响忌糖人群健康,适合各类人群饮用,并且由于是蒸馏制酒,能有效控制新鲜丁香花的水分进入酒体,便于控制制得不同度数的丁香花酒,也便于制作高度数丁香花酒,便于保存,也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该丁香花酒酒色泽剔透,芳香四溢,酒体协调,由于充分提取了新鲜丁香花的营养物质,具有消肿抗炎、祛痘美颜,健胃益气,消除口气,催情舒缓情绪等功效、有利于身体健康。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内容,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丁香花酒,该丁香花酒是以高粱和采摘不超过四小时的新鲜丁香花为原料,将所述高粱发酵制作为成熟的醅料,将所述新鲜丁香花加入到所述醅料中并充分搅拌均匀后,继续发酵1~3小时,花瓣开始自融时,立即蒸馏制成蒸馏酒后进行陈酿制得的酒。
16.上述丁香花酒中,所用的新鲜丁香花的重量为所用高粱重量的10%~25%。优选的,高粱的用量为:高粱的重量为制得的丁香花酒重量的1倍~2.5倍。
17.上述丁香花酒中,所述新鲜丁香花采用下午6点至9点之间采摘的完整的新鲜丁香花。这个时间段的新鲜丁香花中芳香物成份最为完整,能更多的进入到酒体中。
18.上述丁香花酒中,采用传统制作白酒的固体发酵工艺将所述高粱发酵制作为成熟的醅料。
19.固态发酵蒸馏制酒,通过发酵和蒸馏把新鲜丁香花中单宁和花青素等苦涩成份分解衍生为芳香酸和芳香醛等芳香物进入酒体,不仅去除了苦涩感,最大的获得了新鲜丁香花中精油等芳香物质,也能很好的控制新鲜丁香花的水分进入酒体,能制作高酒精度数的丁香花酒,利于长期存放,能满足更多类型饮酒人群的需要。
20.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丁香花酒的制备方法,包括:
21.步骤1,按传统制作白酒的工艺将高粱发酵制作为成熟的醅料;
22.步骤2,将新鲜丁香花加入到所述醅料中并充分搅拌均匀后,继续发酵1

3小时花瓣开始自融时,立即进入步骤3蒸馏;该方法不仅保证新鲜丁香花的芳香物质在酒体中含量的最大化,也避免了现有配制丁香花酒的浸提时间较长,使丁香花中有苦涩感的成份进入到酒体中,影响口感的问题。
23.步骤3,蒸馏制酒,制得蒸馏酒。
24.步骤4,对蒸馏酒进行陈酿,即制得丁香花酒。
25.上述制备方法中,所用的新鲜丁香花的重量为所用高粱重量的10%~25%。优选的,高粱的用量为:高粱的重量为制得的丁香花酒重量的1倍~2.5倍。
26.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新鲜丁香花采用下午6点至9点之间采摘的完整的新鲜丁香花。
27.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4后还包括对制得丁香花酒的包装步骤。
28.本发明的丁香花酒及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在没有添加任何添加剂的前提下,以纯天然的制备方法制得,而且口感醇厚,酒体协调,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放心、营养的酒精饮品。由于采用新鲜丁香花,能很好的提取丁香花主要芳香物(以丁香醇和石竹烯乙酸丁香酚酯,甲基戊基酮等类芳香物质)和富含的维生素,使得该丁香花酒具有消肿抗炎、祛痘美颜,健胃益气,消除口气,催情舒缓情绪等功效、有利于身体健康。
29.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具体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30.本发明的丁香花酒是以高粱和新鲜丁香花为原料,新鲜丁香花的重量为高粱重量的10%~25%取两种原料,高粱重量为制得丁香花酒重量的1倍~2.5倍,新鲜丁香花采用下午6点至9点采摘完整的新鲜丁香花,这个时段的新鲜丁香花芳香物成份类型最为完整;高粱采用红高粱;
31.按以下方式制备,包括:
32.步骤s1,以优质新鲜丁香花200公斤~500公斤,高粱2000公斤为原料,各原料含量可根据每批次实际情况略作调整,与所需要生产等丁香酒酒精浓度相关。
33.步骤s2,按照传统白酒工艺将高粱制作发酵成熟的醅料(香醅);
34.步骤s3,挑选完整的新鲜丁香花(采摘不超过4小时,优选采用下午6点至9点采摘的花芳香物成份最为完整的新鲜丁香花);
35.步骤s4,将步骤s3所得的新鲜丁香花加入已经发酵成熟的香醅中,充分拌匀,继续发酵1~3小时,花瓣开始自融时,立即蒸馏,能保证酒体中芳香物质含量的最大化;
36.步骤s5,蒸馏制酒,制得蒸馏酒;此蒸馏制酒步骤中,将新鲜丁香花中的单宁和花青素等色素成份衍生为芳香酸和芳香醛增加酒体的芳香,从而避免了丁香花中多酚化合物中单宁、花青素等有苦涩感的成份进入到酒体,不会造成酒体苦涩,也不需要加糖调节口感;
37.步骤s6,对蒸馏酒进行陈酿,即制得丁香花酒;
38.步骤s7,对制成的丁香花酒包装后即可上市。
39.本发明通过固态发酵制成蒸馏酒,不仅能保证新鲜丁香花的芳香物质在酒体中含量的最大化,同时通过蒸馏把单宁和花青素等色素成份衍生为芳香酸和芳香醛增加酒体的芳香,从而避免了丁香花中多酚化合物中单宁、花青素等有苦涩感的成份进入到酒体。
40.表1为新鲜丁香花芳香物相对含量表
[0041][0042]
通过上述表1可以看出,半开期的新鲜丁香花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而酯类化合物和帖烯类化合物较高,本发明使用的正是半开期的新鲜丁香花,能利用其中更多的芳香和营养物质。
[0043]
表2为本发明制得丁香花酒与现有技术混合发酵制得丁香花酒的成份对比表
[0044][0045]
通过上述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得的丁香花酒中,多酚化合物总量和花青素的含量均为0,因此,不存在造成苦涩感的成份,口感较好,而现有技术混合发酵制得的丁香花酒由于含有一定量的多酚化合物总量和花青素,会造成苦涩感,而加糖调节口感又影响忌糖人群的使用。
[0046]
同现有技术相比,用本发明丁香花酒的制备方法是在传统固体发酵制得香醅后,加入新鲜的丁香花,继续发酵1~3小时,花瓣开始自融时,立即蒸馏制酒。这样在基于传统制酒工艺的基础上,通过一次发酵一次蒸馏制酒,可制成含高度酒在内的各种酒精含量的丁香花酒;由于是固态发酵蒸馏制酒,不仅能保证新鲜丁香花的芳香物质在酒体中含量的最大化,同时通过蒸馏把单宁和花青素等色素成份衍生为芳香酸和芳香醛增加酒体的芳香,从而避免了现有混合发酵过程中,丁香花中多酚化合物中单宁、花青素等有苦涩感的成份进入到酒体,影响口感的问题;制成的酒色泽剔透,芳香四溢,酒体协调,具有消肿抗炎、祛痘美颜,健胃益气,消除口气,催情舒缓情绪等功效、有利于身体健康。
[004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