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适应多种油茶籽的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67100发布日期:2021-11-18 11:38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适应多种油茶籽的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茶油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适应多种油茶籽的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大力开发木本油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解决人类食用油严重不足的主要渠道。油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油茶籽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全球油茶籽油产量的90%以上来自中国,是中国政府提倡推广的纯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以及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经常食用具有降低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降血脂、防止心脑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抗辐射、清除自由基、预防肿瘤等功效,国际粮农组织已经将其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食用油。
3.茶果在采摘后需要进行剥壳、壳籽分离、烘干和风选等处理,处理后的油茶籽可以直接外售,也可直接用于制备山茶油。
4.如申请号为cn201820838864.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油茶籽冷藏前的处理装置,包括通过传动带或提升结构依次连接的烘干结构、风选结构和存储结构;所述烘干结构包括至少一台热风炉、沿左右向设置的烘干仓、沿左右向设于烘干仓前侧底部的出料皮带、沿左右向设于烘干仓顶部的进料皮带与导轨、滑动设于导轨上且与进料皮带配合的卸料小车和进料皮带一侧的进料结构;所述烘干仓由左右向并排设置的多个子烘干仓构成;每个子烘干仓的顶部设有与卸料小车配合且可开闭的进料与上排气口,其下部设有中部向上凸起的网板将子烘干仓由上至下分隔成烘干室和下送风室;所述网板的左右两侧与对应侧的子烘干仓内侧壁之间具有用于卸料的条状间隙,所述条状间隙中设有将其封闭与打开的翻板,所述子烘干仓底部的左右两侧且位于出料皮带上方各设有一个出料口,所述条状间隙下方设有由后至前向下倾斜的出料斜面与出料口连接;所述烘干室上部设有上热风进口,所述下送风室上设有下热风进口和可开闭的下排气口,所述上热风进口和下热风进口可选地与热风炉连通。
5.申请人在采用前述处理装置对油茶籽进行处理时发现,现有技术中,茶果大多数是从农户收购而来,不同的农户可能对茶果进行不同处理(如考虑运输,可能自己先剥壳和壳籽分离),如剥壳或不剥壳,而在剥壳后也存在果壳含量不同,水分含量不同等。现有技术中,较容易处理水分含量不同的油茶籽(采用不同的烘干仓),而其他类型的油茶籽不好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适应多种油茶籽的预处理系统,能处理剥壳或不剥壳的油茶籽,能处理不同果壳含量的油茶籽,能处理不同水分含量的油茶籽,能控制油茶籽的果壳含量(油茶籽利用时允许含有少量的果壳)与水分含量。所述
技术方案如下: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适应多种油茶籽的预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剥壳装置和依次连接的烘干装置、风选结构及存储结构,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多个烘干仓及烘干仓顶部且沿前向设置的进料皮带;该预处理系统还包括滚筒筛、第一斗提结构9、物料输送皮带、中转储仓、三通溜管、吹式比重筛、进料地槽和第二斗提结构,所述进料地槽埋于地面中,所述剥壳装置、滚筒筛、第一斗提结构9、物料输送带和中转储仓的顶部依次连接;所述三通溜管设于中转储仓的底部,其两个出料口上均设有出料阀且分别与吹式比重筛的进料口连接和至进料地槽的正上方;所述吹式比重筛的油茶籽出口位于进料地槽的正上方,所述进料地槽通过第二斗提结构与进料皮带的前端连接。
8.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进料地槽位于烘干装置的前方,所述中转储仓位于烘干装置的前方且位于进料地槽的上方,所述吹式比重筛位于中转储仓的下方,所述滚筒筛位于中转储仓的前方。
9.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进料地槽的顶部设有格栅。
10.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滚筒筛包括壳体1及其内由前至后斜向下设置的滚筒2,所述滚筒2上均布有筛孔,所述滚筒2由前至后分为三段子滚筒,各子滚筒的筛孔孔径由前至后逐段增大;所述壳体1底部且位于第一段子滚筒3的正下方设有细壳料斗6,所述壳体1底部且位于第二段子滚筒4和第三段子滚筒5的正下方设有油茶籽料斗7,所述壳体1底部且位于滚筒2后端的正下方设有粗壳料斗8;所述第一斗提结构9的进料口与油茶籽料斗7底部的出料口连接。
11.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筛孔为圆孔;所述第一段子滚筒3的筛孔孔径为14

16mm;所述第二段子滚筒4的筛孔孔径为12

14mm且其长度为第一段子滚筒3的长度的1.5

2.0倍;所述第三段子滚筒5的筛孔孔径为19

22mm且其长度为第一段子滚筒3的长度的1.2

1.5倍。
12.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细壳料斗6、油茶籽料斗7和粗壳料斗8由前至后依次相邻设置且均为上大下小的锥斗。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适应多种油茶籽的预处理系统,能处理剥壳或不剥壳的油茶籽,能处理不同果壳含量的油茶籽,能处理不同水分含量的油茶籽,能控制油茶籽的果壳含量(油茶籽利用时允许含有少量的果壳)与水分含量,适应性更广。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能适应多种油茶籽的预处理系统的原理框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筒筛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壳体、2滚筒、3第一段子滚筒、4第二段子滚筒、5第三段子滚筒、6细壳料斗、7油茶籽料斗、8粗壳料斗、9第一斗提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18.参见图1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适应多种油茶籽的预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剥壳装置和依次连接的烘干装置、风选结构及存储结构等,烘干装置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多个烘干仓(单独烘干)及烘干仓顶部且沿前向设置的进料皮带等。前述结构与现有的油茶籽预处理系统的结构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该预处理系统还包括滚筒筛(用于壳籽分离)、第一斗提结构9(用于送料)、物料输送皮带(用于送料)、中转储仓(用于存储油茶籽)、三通溜管、吹式比重筛(用于进一步壳籽分离)、进料地槽(用于进料)和第二斗提结构(用于送料)等,进料地槽埋于地面中可同时进剥壳装置处理后的油茶籽,收购的已经剥壳后的油茶籽,经吹式比重筛处理的油茶籽,不经吹式比重筛处理的油茶籽,选择性非常多。剥壳装置、滚筒筛、第一斗提结构9、物料输送带和中转储仓的顶部依次连接(根据需要设置皮带、斗提机或溜管等)以对收购的茶果进行剥壳和壳籽分离。三通溜管(其进料口与中转储仓的底部连通)设于中转储仓的底部(可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其两个出料口上均设有出料阀且分别与吹式比重筛的进料口(也可直接人工进料外购的已经剥壳后的油茶籽)连接和至进料地槽的正上方。吹式比重筛的油茶籽出口位于进料地槽的正上方,吹式比重筛的使用方式与设置方式与常规技术一致。进料地槽通过第二斗提结构与进料皮带的前端连接。
19.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进料地槽位于烘干装置的前方,中转储仓位于烘干装置的前方且位于进料地槽的上方,吹式比重筛位于中转储仓的下方,滚筒筛位于中转储仓的前方。
20.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进料地槽的顶部设有格栅(矩形格栅,与地面平齐),要求油茶籽能通过格栅,而其他更大的杂质(如树叶、包装袋等)不能通过格栅。
21.其中,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滚筒筛包括壳体1及其内由前至后斜向下设置的滚筒2、用于驱动滚筒2旋转的滚筒驱动结构和壳体1顶部前侧且用于为滚筒进料的进料口等,滚筒2上均布有筛孔(圆孔)。前述结构与现有的滚筒筛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滚筒2由前至后分为三段子滚筒,各子滚筒的筛孔孔径由前至后逐段增大。壳体1底部且位于第一段子滚筒3(筛孔要保证油茶籽不能通过,而碎果壳能通过)的正下方设有细壳料斗6用于收集与输出细果壳,壳体1底部且位于第二段子滚筒4和第三段子滚筒5(第二段子滚筒4和第三段子滚筒5的筛孔要保证油茶籽能通过,正常大小的果壳不能通过)的正下方设有油茶籽料斗7用于收集与输出油茶籽,壳体1底部且位于滚筒2后端的正下方设有粗壳料斗8用于收集与输出粗果壳。第一斗提结构9(可设于壳体1中部的左侧或右侧)的进料口与油茶籽料斗7底部的出料口连接,粗壳料斗8通过相应的结构与果壳储仓连接,细壳料斗6输出的细果壳非常少可以采用收集袋收集。
22.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筛孔为圆孔;第一段子滚筒3的筛孔孔径为12

14mm;第二段子滚筒4的筛孔孔径为16

18mm且其长度为第一段子滚筒3的长度的1.5

2.0倍;第三段子滚筒5的筛孔孔径为19

22mm且其长度为第一段子滚筒3的长度的1.2

1.5倍。
23.具体地,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细壳料斗6、油茶籽料斗7和粗壳料斗8由前至后依次相邻设置且均为上大下小的锥斗。
24.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和“第二”仅起区分左右,无其他特殊意义。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