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23079发布日期:2022-03-26 14:3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孵育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为一种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日益进步,而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近年来发展较慢,使得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对落后。由于近年来抗菌素的滥用,使得细菌感染和导致死亡的病例在增加,从而微生物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中,人们对于微生物的研究及其利用需求日益增大,因此,对微生物进行孵育培养成为了微生物领域的一门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
3.在微生物孵育过程中,需要对孵育瓶中的样本和培养基进行混匀,促进微生物群落的扩散和生长,现有的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器中缺少此类混匀机构,导致在微生物孵育过程中需要将抽屉组件取出箱体外进行混匀操作,又由于微生物的繁殖具备传染性,将其取出箱体外进行混匀操作会增加污染风险。如申请号为201420187379.7名为一种对微生物进行孵育盒检测的仪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中未设有混匀装置,只能采用人工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将抽屉组件取出,再对孵育盒中的微生物样本和培养基进行混匀操作,这些方式不仅会增加人工操作的步骤,更会带来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能够在箱体内对微生物样本和培养基进行混匀操作,减少人员操作步骤,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孵育模块,所述孵育模块包括若干个抽屉组件,所述抽屉组件内设有孵育盒,还包括驱动所述孵育盒晃动从而使所述孵育瓶内微生物培养液混匀的混匀机构。
7.进一步,所述孵育盒的两侧侧面上分别设有卡槽,所述抽屉组件的两侧分别设有摆杆,所述摆杆上与所述孵育盒对应设有用于与所述卡槽插接配合的卡块,所述卡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摆杆和所述抽屉组件之间铰接连接;所有的所述卡块之间相互平行,所有的所述卡块与所述抽屉组件之间的铰接点均位于与所述摆杆平行的基准平面上。
8.进一步,所述混匀机构包括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与所述卡块平行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分别与所述抽屉组件和所述摆杆铰接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抽屉组件之间的第一铰接连接点位于所述基准平面上。
9.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杆绕所述第一铰接连接点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所述摆动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轮和双铰连杆,所述双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动轮之间偏心连接。
10.进一步,所述混匀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
11.进一步,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包括带轮、皮带和电机,所述带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带轮与所述主动轮之间采用所述皮带传动。
12.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还包括温度控制系统和空气循环系统;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温装置,所述控温装置为加热片,所述孵育盒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加热片,所述空气循环系统包括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
13.进一步,所述箱体外设有显示所述孵育模块内状态并对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和所述空气循环系统进行控制的显示控制组件。
14.进一步,每个所述孵育盒上阵列设有用于微生物孵育的孵育瓶,所述孵育盒内设有用于卡紧所述孵育瓶的弹片。
15.进一步,所述孵育盒底部设有用于透光的透光孔。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通过在箱体内设置混匀装置,在微生物孵育过程中,能够将微生物样本和培养基混匀,可以减少人员操作步骤,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18.此外,箱体内还设有温度控制系统和空气循环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和空气循环系统还能够通过箱体外的显示控制组件进行自动化控制,可实现程序化控制箱体内部环境,减小人员操作带来的误差,同时也能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20.图1a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实施例的总体示意图;
21.图1b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实施例的总体示意图;
22.图1c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实施例的总体示意图;
23.图2a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中抽屉组件示意图;
24.图2b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中抽屉组件示意图;
25.图2c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中抽屉组件示意图;
26.图3a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中孵育盒示意图;
27.图3b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中孵育盒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中孵育盒剖面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箱体;2-抽屉组件;3-孵育盒;4-卡槽;5-摆杆;6-卡块;7-第一连杆;8-第一铰接点;9-双铰连杆;10-带轮;11-皮带;12-电机;13-加热片;14-进气风扇;15-排气风扇;16-孵育瓶;17-弹片;18-透光孔;19-显示触摸屏;20-主动轮;21-偏心连杆;22-供电线;23-集成线路。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2.如图1a-1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实施例的示意图,包括
箱体1,箱体1内设有孵育模块,孵育模块包括若干个抽屉组件2,抽屉组件2内设有孵育盒3,还包括驱动孵育盒3晃动从而使孵育瓶3内微生物培养液混匀的混匀机构。通过在箱体1内设置混匀装置,在微生物孵育过程中,能够将微生物样本和培养基混匀,可以减少人员操作步骤,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33.进一步,如图2a-3b所示,本实施例的孵育盒3的两侧侧面上分别设有卡槽4,抽屉组件2的两侧分别设有摆杆5,摆杆5上与孵育盒3对应设有用于与卡槽4插接配合的卡块6,卡块6的两端分别与摆杆5和抽屉组件2之间铰接连接;所有的卡块6之间相互平行,所有的卡块6与抽屉组件2之间的铰接点均位于与摆杆5平行的基准平面上。卡块6的一端铰接连接在抽屉组件2上,卡块6可绕铰接点带动摆杆5摆动,且卡块6卡设在卡槽4内,可以带动孵育盒3一起周期性往复摆动,从而达到对孵育瓶16中的微生物样本和培养基质混合均匀的目的。
34.进一步,本实施例的混匀机构包括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与卡块6平行的第一连杆7,第一连杆7分别与抽屉组件2和摆杆5铰接连接,抽屉组件2的对应位置还设有让位槽,且第一连杆7与抽屉组件2之间的第一铰接连接点8位于基准平面上。具体的,如图2c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7的中部与抽屉组件2通过第一铰接连接点8铰接连接。
35.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连杆7绕第一铰接连接点8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摆动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轮20和双铰连杆9,双铰连杆9的一端与第一连杆7铰接连接、另一端与主动轮20之间偏心连接。具体的,如图2c所示,主动轮20上设有一偏心连杆21,偏心连杆21的一端与双铰连杆9铰接。此外本实施例中,抽屉组件2上还设有对偏心连杆21限位的限位套件,限位套件上设有与偏心连杆21运动轨迹同大小的限位孔,此限位孔的内壁能够对偏心连杆21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其在长期工作下轴线发生偏离。当主动轮20转动时,其会带动偏心连杆21做周期性偏心转动,偏心连杆21会带动双铰连杆9往复运动,由于双铰连杆9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7的一端铰接,在双铰连杆9的带动下,第一连杆7可以绕第一铰接连接点8往复摆动,从而带动摆杆5以及孵育盒3做周期性运动。
36.进一步,混匀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主动轮20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具体的,如图2b所示,本实施例的转动驱动机构包括带轮10、皮带11和电机12,带轮10与电机12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带轮10与主动轮20之间采用皮带10传动。电机12转动可带动带轮10转动,通过皮带11传动带动主动轮20,转动。此外,本实施例中,还设有对皮带11进行压紧的压紧带轮。当然,驱动主动轮20转动的方式很多,不再累述。
37.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还包括温度控制系统和空气循环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温装置,如图3a-3b所示,控温装置为加热片13,孵育盒3的两侧均设有加热片13,每个加热片13上均连接有供电线22,加热片13能够调节孵育盒3所处环境的温度,使微生物始终处于适宜其孵育的温度条件下。空气循环系统包括进气风扇14和排气风扇15,本实施例中设有一组进气风扇14和一组排气风扇15,进气、排气风扇均设有2个且都位于抽屉组件2的底部,能够对箱体1内部实现空气循环。
38.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箱体1外设有显示孵育模块内状态并对温度控制系统和空气循环系统进行控制的显示控制组件。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显示控制组件包括有显示触摸屏19,首先可以通过显示触摸屏19观察箱体1内微生物孵育状态,还可以通过显示触摸屏19来
控制箱体1中的温度控制系统和空气循环系统。通过外部显示触摸屏19外部控制的方式进行控制,能够在不打开箱体1的情况下控制箱体1内部的环境,能够大大降低微生物污染的概率。
39.进一步,本实施例每个孵育盒3上阵列设有用于微生物孵育的孵育瓶16,孵育盒2内设有用于卡紧孵育瓶16的弹片17。弹片17可防止孵育瓶16在晃动时发生脱落。
40.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孵育盒3底部设有用于透光的透光孔18。如图3b和图4所示,孵育盒3的一端设置有集成线路23,集成线路23中包括检测光信号的电路板的供电线和信号线。如图2a所示,将集成线路23固定连接在抽屉组件2上,将其固定。
4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