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恒温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73364发布日期:2022-04-02 05:5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恒温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热恒温培养箱。


背景技术:

2.在生物、医药、化学等技术领域中,恒温培养箱是实验室中必不可少的实验设备。常规的恒温培养箱温度不易控制,不能控制箱体内的湿度,通风效果差,不能报警,并且能耗较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电热恒温培养箱,能够很好的保证恒温的效果,换气效果好,可以报警,适用不同的需求,在气体进入箱体前利用排出气体中的热量进行预热,有效回收了热量,节约了电能。
3.经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206418137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电热恒温培养箱,包括左箱体和右箱体,箱体的下侧设有支脚,箱体的上侧设有警示灯和喇叭;左箱体的正面设有箱门,左箱体的内部设有隔板,左箱体的右侧内壁上设有第一进气孔、湿度感应器、第一加热器、加湿器以及第一出气孔;右箱体的正面侧壁设有控制面板;右箱体的右侧外壁设有第二进气孔和第二出气孔;右箱体的内部设有换气系统。虽然该方案能够很好的保证恒温的效果,换气效果好,可以报警,适用不同的需求,在气体进入箱体前利用排出气体中的热量进行预热,有效回收了热量,节约了电能。
4.然而其方案中设计了隔板进行培养皿的放置,隔板放置在培养箱内的位置固定,在需要进行电加热以保持培养箱内恒温时,容易导致培养皿不同地方受热不均,另外,该方案只设计了一层隔板,在使用中只能放置少量的培养皿,使得培养箱的整体利用率不高。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热恒温培养箱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受热较为均匀、能够进行超温报警、满足较多培养条件、培养干扰因素较少的电热恒温培养箱。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恒温培养箱包括:箱体;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开设在所述箱体内;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开设在所述箱体内,且所述安装腔位于所述工作腔的一侧;温控机构,所述温控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给排风机构,所述给排风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给排风机构包括真空泵、排气机构和引风机,所述真空泵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真空泵的底部与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排气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远离所述安装腔的一侧,且所述排气机构与所述工作腔相连通,所述引风机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引风机位于所述真空泵的上方;培养机构,所述培养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培养机构包括电机、主动齿轮、转轴、从动齿轮、两个转动轮、多个安装块、多个支撑杆、多个连接转筒和多个放置框,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真空泵和所述引风机之间,所述主动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工作腔内,且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腔内,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两个所述转动轮均固定套设在
所述转轴上,且两个所述转动轮均位于所述工作腔内,多个所述安装块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转动轮上,多个所述支撑杆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安装块上,多个所述连接转筒分别转动套设在多个所述支撑杆上,多个所述放置框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连接转筒上。
8.优选的,所述温控机构包括加热管、防护网、温湿度传感器、超温报警器和加湿器,所述加热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腔的顶部内壁上,所述防护网设置在所述加热管的外侧,且所述防护网的顶部与所述工作腔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工作腔内,且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底部与所述工作腔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超温报警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超温报警器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相连接,所述加湿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腔的一侧内壁上。
9.优选的,所述真空泵和所述引风机上均固定安装有通风管,两个所述通风管的一端均与所述工作腔相连通,且两个所述通风管的另一端均与外部相连通。
10.优选的,所述箱体位于箱门的一侧设置有微电脑显示仪表,所述箱门上设置有玻璃观察窗。
1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恒温培养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恒温培养箱,通过所述温控机构能够对培养箱内的温度进行控制,确保箱内的温度和湿度符合实验的需要,同时在箱内温度过高时还可以进行超温报警,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通过所述给排风机构能够在培养箱内温度过高时进行散热,通过所述真空泵能够满足实验室真空培养细菌的需要,通过所述培养机构能够使得放置在培养箱内培养皿受热更均匀,同时能够放置较多的培养皿,提高培养箱的利用率,通过在所述真空泵和所述引风机上均固定安装有通风管便于将空气输入或者排出,通过在所述箱体箱门的一侧设置微电脑显示仪表,能够较为方便地对培养箱进行控制,通过在培养箱的箱门上设置玻璃观察窗,能够较为直接地对所述培养箱内培养皿的情况进行观察。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恒温培养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培养机构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图4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管和防护网的装配示意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气机构中出气块的外观示意图。
20.图中标号:1、箱体;2、工作腔;3、安装腔;4、加热管;5、防护网;6、温湿度传感器;7、超温报警器;8、加湿器;9、真空泵; 10、排气机构;11、引风机;12、电机;13、主动齿轮;14、转轴; 15、从动齿轮;16、转动轮;17、安装块;18、支撑杆;19、连接转筒;20、放置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请结合参阅图1—图7,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恒温培养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培养机构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管和防护网的装配示意图;图 7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气机构中出气块的外观示意图。电热恒温培养箱包括:箱体1;工作腔2,所述工作腔2开设在所述箱体1内;安装腔3,所述安装腔3开设在所述箱体1内,且所述安装腔3位于所述工作腔2的一侧;温控机构,所述温控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给排风机构,所述给排风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给排风机构包括真空泵9、排气机构10和引风机11,所述真空泵9设置在所述安装腔3内,且所述真空泵9的底部与所述安装腔3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排气机构10设置在所述箱体1远离所述安装腔3的一侧,且所述排气机构10与所述工作腔2相连通,所述引风机11设置在所述安装腔3内,且所述引风机11位于所述真空泵9的上方,通过所述给排风机构能够在培养箱内温度过高时进行散热,通过所述真空泵 9能够满足实验室真空培养细菌的需要;培养机构,所述培养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培养机构包括电机12、主动齿轮13、转轴 14、从动齿轮15、两个转动轮16、多个安装块17、多个支撑杆18、多个连接转筒19和多个放置框20,所述电机12设置在所述安装腔3 内,且所述电机12位于所述真空泵9和所述引风机11之间,所述主动齿轮13固定套设在所述电机12的输出轴上,所述转轴14设置在所述工作腔2内,且所述转轴14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腔3内,所述从动齿轮15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14上,且所述从动齿轮15与所述主动齿轮13相啮合,两个所述转动轮16均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 14上,且两个所述转动轮16均位于所述工作腔2内,多个所述安装块17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转动轮16上,多个所述支撑杆18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安装块17上,多个所述连接转筒19分别转动套设在多个所述支撑杆18上,多个所述放置框20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连接转筒19上,通过所述培养机构能够使得放置在培养箱内培养皿受热更均匀,同时能够放置较多的培养皿,提高培养箱的利用率。
23.所述温控机构包括加热管4、防护网5、温湿度传感器6、超温报警器7和加湿器8,所述加热管4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腔2的顶部内壁上,所述防护网5设置在所述加热管4的外侧,且所述防护网5 的顶部与所述工作腔2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6设置在所述工作腔2内,且所述温湿度传感器6的底部与所述工作腔2 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超温报警器7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顶部,所述超温报警器7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6相连接,所述加湿器8 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腔2的一侧内壁上,通过所述温控机构能够对培养箱内的温度进行控制,确保箱内的温度和湿度符合实验的需要,同时在箱内温度过高时还可以进行超温报警,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24.所述真空泵9和所述引风机11上均固定安装有通风管,两个所述通风管的一端均与所述工作腔2相连通,且两个所述通风管的另一端均与外部相连通,通过在所述真空泵9和所述引风机11上均固定安装有通风管便于将空气输入或者排出。
25.所述箱体1位于箱门的一侧设置有微电脑显示仪表,所述箱门上设置有玻璃观察窗,通过在所述箱体1箱门的一侧设置微电脑显示仪表,能够较为方便地对培养箱进行控制,通过在培养箱的箱门上设置玻璃观察窗,能够较为直接地对所述培养箱内培养皿的情况进行观察。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恒温培养箱的工作原理如下:
27.使用前,先将培养箱的箱门打开,将多个培养皿依次放进多个所述放置框20内,放置好后关闭箱门;
28.进行电热恒温培养时,可以先打开所述加热管4,将其调整到需要的温度后,再启动所述电机12,所述电机12输出轴的转动带动所述主动齿轮13转动,此时与所述主动齿轮13相啮合的所述从动齿轮 15被带着转动,所述转轴14也随之转动,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14 上的两个所述转动轮16同时转动,带动多个所述支撑杆18转动,此时转动套设在多个所述支撑杆18上的多个所述连接转筒19和多个所述放置框20在重力的作用下,一直与所述箱体1的底部保持垂直状态,能够确保放置在多个所述放置框20内的多个培养皿不会侧翻,多个所述放置框20在所述电机12和所述转轴14的带动下,不断地从所述防护网5的下方经过,使得多个所述放置框20内的多个培养皿能够受热均匀,培养结束后,取出多个培养皿时,为防止所述工作腔2内温度过高烫伤皮肤,可以等到多个所述放置框20转动到远离所述加热管4的一侧时,再关闭所述电机12,将培养皿依次取出,随后对于其他的多个所述放置框20内的多个培养皿,可依照此方法逐一取出;
29.当需要对培养箱内的湿度和温度进行控制时,可以通过所述微电子显示仪表查看培养箱内的湿度和温度情况,当箱内湿度不够时,可以打开所述加湿器8对培养箱内进行加湿,当湿度过高时,可以手动打开所述排气机构10进行排气减湿,排气机构10的结构为类似地漏结构,但内置有可旋转的封堵片,封堵片开设有多个对应孔,当封堵片的孔与地漏孔对齐或交错时即可排气,完全交错时为封堵状态,当培养箱内温度过高时,所述超温报警器7就会发出警报,此时需要立刻关闭所述加热管4,打开所述排气机构10,然后打开所述引风机 11对所述工作腔2内进行通风降温。
3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恒温培养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恒温培养箱,通过所述温控机构能够对培养箱内的温度进行控制,确保箱内的温度和湿度符合实验的需要,同时在箱内温度过高时还可以进行超温报警,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通过所述给排风机构能够在培养箱内温度过高时进行散热,通过所述真空泵9能够满足实验室真空培养细菌的需要,通过所述培养机构能够使得放置在培养箱内培养皿受热更均匀,同时能够放置较多的培养皿,提高培养箱的利用率,通过在所述真空泵9和所述引风机 11上均固定安装有通风管便于将空气输入或者排出,通过在所述箱体1箱门的一侧设置微电脑显示仪表,能够较为方便地对培养箱进行控制,通过在培养箱的箱门上设置玻璃观察窗,能够较为直接地对所述培养箱内培养皿的情况进行观察。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