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料原料发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6731发布日期:2022-07-20 00:55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饲料原料发酵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饲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饲料原料发酵系统。


背景技术:

2.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对农副产品进行发酵生产发酵饲料,可以极大的降解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改善提高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发酵饲料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富含微生物有益代谢产物,消化利用率高,可以提高畜禽动物的免疫力,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改善畜禽肉蛋产品的品质,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较低,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目前在饲料原料生产处理过程中,自动化处理程度还不够高,没有对原料进行除杂,原料与微生物菌液的配比不精确,物料接种质量较差等,直接影响了原料生物发酵处理的效率和生物发酵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饲料原料发酵系统。
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饲料原料发酵系统,包括备料系统、一次混合系统、发酵系统、二次混合系统;所述备料系统包括第一原料备料系统和第二原料备料系统,所述备料系统与所述一次混合系统连接,所述发酵系统与所述一次混合系统连接,所述二次混合系统分别与所述发酵系统和所述第二原料备料系统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原料备料系统包括第一提升机、第一三通、第一永磁筒、第一分配器、第一配料仓、粉碎机、第二提升机、第二分配器、第三分配器、第二配料仓;所述第一提升机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三通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三通的两个出料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永磁筒和所述第二原料备料系统连接,所述第一永磁筒与所述第一分配器连接,所述第一分配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配料仓和所述第二配料仓连接,所述第一配料仓还与所述第三分配器连接,所述第一配料仓与所述粉碎机连接,所述粉碎机与所述第二提升机连接,所述第二提升机与所述第二分配器连接,所述第二分配器与所述第二配料仓连接,所述第二配料仓还与第三分配器连接,所述第三分配器与所述第二原料备料系统连接,所述第二配料仓与所述一次混合系统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原料备料系统包括第三提升机、第二永磁筒、第二三通、第三三通、第四三通、第三配料仓、干料秤;所述第三提升机的出料口依次与所述第二三通、所述第三三通、所述第三配料仓、所述干料秤连接,所述第四三通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原料备料系统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配料仓连接,所述第二三通还与所述第一原料备料系统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一次混合系统包括第一混合机、与所述第一混合机连接的发酵菌液系统和第一输送装置,所述备料系统与所述第一混合机连接,所述第一混合机通过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与所述发酵系统连接。
9.更进一步的,所述发酵菌液系统包括菌种罐、热水罐、热水加热器;所述热水加热
器的进口端分别与蒸汽供给系统和软水供给系统连接,所述热水加热器的出口端分别与所述热水罐和所述菌种罐连接,所述热水罐的出口端分别与所述菌种罐和所述一次混合系统连接,所述菌种罐与所述一次混合系统连接。
10.更进一步的,所述菌种罐的出口端连接总管的一端,所述总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连接,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都与所述一次混合系统连接,所述第一支管上设有第一气动开关阀和电磁流量计,所述第二支管上依次设有第二气动开关阀、菌液称重秤、第三气动开关阀、菌液缓冲罐、第一菌液泵、第四气动开关阀。
11.进一步的,所述发酵系统包括发酵床,所述发酵床的出料口通过第二输送装置与湿料秤连接,所述湿料秤与所述二次混合系统连接,所述发酵床上设有冲洗系统和风网系统。
12.更进一步的,所述冲洗系统包括水箱和与所述水箱连接的多个喷头。
13.更进一步的,所述风网系统包括蒸汽供给系统、与所述发酵床连接的若干进风管和若干出风管。
14.进一步的,所述二次混合系统包括第二混合机,所述第二混合机接收来自第二原料备料系统和发酵系统的物料进行混合。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次混合系统和二次混合系统的设置,把发酵后的湿物料和添加的干物料混合生产,提高了生物发酵的质量,且过程中依次从备料系统、一次混合系统、发酵系统、二次混合系统全程自动化生产,提高了原料生物发酵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发酵菌液系统的流程图;
18.图中:1、第一提升机;2、第一三通;3、第一永磁筒;4、第一分配器;5、第二配料仓接料口;6、第一配料仓接料口;7、第一配料仓;8、粉碎机;9、第二提升机;10、第二配料仓;11、称重仓; 12、第一混合机;13、第一输送装置;14、发酵床;15、第二输送装置;16、冲洗系统;17、废气处理系统;18、湿料秤;19、干料秤; 20、第二混合机;21、第三提升机;22、第二永磁筒;23、第三配料仓;24、蒸汽供给系统;25、菌粉加入口;26、软水加入口;27、蒸汽加入口;28、热水加热器;29、热水罐;30、菌种罐;31、菌液称重秤;32、菌液缓冲罐;33、电磁流量计;34、菌液泵;35、气动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20.如图1、2所示,一种饲料原料发酵系统,包括备料系统、一次混合系统、发酵系统、二次混合系统;
21.备料系统包括第一原料备料系统和第二原料备料系统,其中,第一原料备料系统包括第一提升机1、第一三通2、第一永磁筒3、第一分配器4、第一配料仓7、粉碎机8、第二提升机9、第二分配器、第三分配器、第二配料仓10;第一提升机1的出料口与第一三通2的进料口连接,第一三通2的两个出料口分别与第一永磁筒3和第二原料备料系统的第三配料仓23连接,第一永磁筒3与第一分配器4连接,第一分配器4分别与第一配料仓7和第二配料仓10
连接,第一配料仓7还与第三分配器连接,第一配料仓7与粉碎机8连接,粉碎机8与第二提升机9 连接,第二提升机9与第二分配器连接,第二分配器与第二配料仓10 连接,第二配料仓10还与第三分配器连接,第三分配器与第二原料备料系统的第二永磁筒22连接,第二配料仓10与一次混合系统的第一混合机12连接;其备料过程中通过多个分配器把不同的来料分配进入第二配料仓10中缓存,之后即可流入第一混合机12中进行混合,适用多种原料的备料混合,且第一配料仓7和第二配料仓10的下端都分别设有称重仓11,对从配料仓出来的物料进行称重,精准控制物料的生产。其中,第二原料备料系统包括第三提升机21、第二永磁筒22、第二三通、第三三通、第四三通、第三配料仓23、干料秤19;第三提升机21 的出料口依次与第二三通、第三三通、第三配料仓23、干料秤19连接,即第三提升机21的出料口与第二三通的进料口连接,第二三通的一个出料口与第三三通的进料口连接,第三三通的两个出料口分别与第三配料仓23的不同进料口连接,第四三通的一端的进料口与第一原料备料系统的第一永磁筒2连接,另一端的两个出料口分别与第三配料仓 23的不同进料口连接,第二三通还与第一原料备料系统的第三分配器连接;这里为二次混合准备干物料以及为一次混合提供部分物料;第一原料备料系统和第二原料备料系统配合生产,一方面可灵活且全面的为一次混合和发酵提供物料,另一方面为二次混合提供与发酵后的湿物料混合的干物料,生产把控精准且效率高。
22.一次混合系统包括第一混合机12、与第一混合机12连接的发酵菌液系统和第一输送装置13,备料系统与第一混合机12连接,第一混合机12通过第一输送装置13与发酵系统连接,即一次混合后的物料通过第一输送装置13输送到发酵系统进行发酵;其中,发酵菌液系统包括菌种罐30、热水罐29、热水加热器28;热水加热器28的进口端分别与蒸汽供给系统24和软水供给系统连接,如图2中蒸汽加入口27与蒸汽供给系统24连接,软水加入口26与软水供给系统连接,其中软水加入口26与热水加热器28之间设有气动开关阀35控制热水加热器28中的软水加入量,热水加热器28的出口端分别与热水罐29和菌种罐30连接,而且它们之间也设有气动开关阀35分别控制热水的加入量,热水罐29的出口端分别与菌种罐30和一次混合系统的第一混合机12连接,而且它们之间也设有气动开关阀35分别控制热水的加入量,菌种罐30 与一次混合系统的第一混合机12连接,使得菌种罐30与热水罐29和热水加热器28之间可通过多个管道提供热水,不但及时提供热水还避免其中一个管道故障而影响生产。其中,菌种罐30的出口端连接总管的一端,总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连接,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都与一次混合系统的第一混合机12连接,第一支管上设有第一气动开关阀35和电磁流量计33,精准控制菌液进入第一混合机12的量,第二支管上依次设有第二气动开关阀35、菌液称重秤31、第三气动开关阀35、菌液缓冲罐32、第一菌液泵34、第四气动开关阀35,缓存或为第一混合机12补充菌液,进一步的把控菌液流入第一混合机12 的量,做到精准以及时续生产。
23.发酵系统包括发酵床14,发酵床14的出料口通过第二输送装置15 与湿料秤18连接,湿料秤18与二次混合系统连接,发酵床14上设有冲洗系统16和风网系统;其中发酵床14有三层,风网系统包括蒸汽供给系统24、与发酵床14连接的若干进风管和若干出风管,即发酵床14 上的每一层都连通进风管和出风管,而进风管与蒸汽供给系统24连通,出风管与废气处理系统17连接,把从发酵床14出来的气体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到大气中或循环利用,这里的废气处理系统17是现有技术就不详细介绍;其中冲洗系统16包括水箱和与水箱连接
的多个喷头,为发酵床14进行清洗,使得发酵床14每次使用都没有残留废渣等影响下次的发酵。
24.二次混合系统包括第二混合机20,第二混合机20接收来湿料秤18 和干料秤19的物料进行混合成产品,之后螺旋输送至打包等;先混合到发酵再到混合,提高了生物发酵的质量,且过程中依次从备料系统、一次混合系统、发酵系统、二次混合系统全程自动化生产,提高了原料生物发酵处理的效率。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6.如图1、2所示,第一提升机1把原料送至第一三通2,第一三通2 把原料分别送至第一永磁筒3和第三配料仓23,经过第一永磁筒3后的原料进入第一分配器4,之后分别进入第一配料仓7和第二配料仓10,第一配料仓7接收来自第一分配器4和第三分配器的原料,第一配料仓 7的原料进入粉碎机8进行粉碎,之后经过第二提升机9进入第二分配器后进入第二配料仓10,第二配料仓10接收来自第一分配器4、第二分配器和第三分配器的原料,之后第二配料仓10的原料进入第一混合机12并和来自发酵菌液系统的菌液以及热水进行混合,之后通过第一输送装置13进入发酵床14中进行发酵,而发酵后的物料通过第二输送装置15进入湿料秤18中进行称重,之后与干料秤19的物料进入第二混合机20中进行混合,而干料秤19的物料是来自第三提升机21依次经过第二永磁筒22、第二三通、第三三通、第三配料仓23后进入干料秤19 的,而第三配料仓23接收来自第一提升机1和第二提升机9输送过来的原料,最后在第二混合机20混合完成的产品通过螺旋输送到包装系统中进行包装。
2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