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干细胞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60740发布日期:2022-04-22 10:2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神经干细胞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细胞分离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神经干细胞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2.神经干细胞是指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潜能,从而能够产生大量脑细胞组织,进行自我更新,并足以提供大量脑组织细胞的细胞群。是一类具有分裂潜能和自更新能力的母细胞,它可以通过不对等的分裂方式产生神经组织的各类细胞。
3.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是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发展之一,神经干细胞在神经损伤修复和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存在巨大的应用潜能。但神经干细胞的培养条件高,难度大,且分离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分离到的神经干细胞纯度低,并不稳定,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神经干细胞分离纯度低、不稳定的问题。
5.本技术方案提供神经干细胞分离装置,包括:分离部和器皿状的装置主体;所述分离部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内,并相对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壁凸起;所述分离部包括外膜和被所述外膜包围的内腔,所述外膜具有可打开和封闭所述内腔的开合机构,以及连通所述分离部外侧与所述内腔的细微孔道结构。
6.进一步地,所述开合机构包括第一开合部和具有弹性的第二开合部,所述第一开合部与所述第二开合部贴合以封闭所述内腔;所述开合机构打开时,所述第二开合部产生弹性形变并与所述第一开合部分离以打开所述内腔;所述开合机构关闭时,所述第二开合部回弹并与所述第一开合部重新贴合。
7.进一步地,所述分离部具有半球结构,其半径在3-7mm之间。
8.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分离部均匀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底部。
9.进一步地,所述装置主体包括第一装置主体和第二装置主体,且均具有堆叠结构;所述第一装置主体与所述第二装置主体通过所述堆叠结构上下堆叠。
10.进一步地,所述堆叠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上端的第一螺纹和位于所述第二装置主体下端的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相互配合。
11.进一步地,所述装置主体总高30-38mm,上端内部直径100-130mm,下端内部直径110-140mm。
12.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的盖子,所述盖子厚度6-10mm。
13.本技术的改进带来如下优点:
14.(1)本技术实施例神经干细胞分离装置在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分离部,该分离部的内部具有空腔,还有可以打开和封闭这个内部空腔的开合机构。在进行神经干细胞分离时,
先用工具打开该开合机构,然后把神经干细胞放入内部空腔中再合上开合机构,并在装置主体中放入一定的诱导因子,诱导因子的释放以扩散作用为主。神经干细胞被隔离到分离部中,分离部对整个大环境的物质和废弃物有隔离的作用,神经干细胞分离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因子等对分离的过程影响更小。
15.(2) 分离部的外膜使用具有细微孔道结构的材料制成,一方面可以将外界的营养物质提供给位于分离部内部的神经干细胞,另一方面可以将神经干细胞分泌的杂质排出。因此在分离的过程中会更加稳定,并且有效率会有不小的提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神经干细胞分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分离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分离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两个上下堆叠的神经干细胞分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为装置主体,2为分离部,21为外膜,22为内腔,23为开合机构,231为第一开合部,232为第二开合部,100为第一装置主体,200为第二装置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22.实施例1
23.如图1所示,神经干细胞分离装置,包括有装置主体1、若干分离部2。
24.装置主体1呈器皿状,用于装载分离神经干细胞所用的分离培养液。装置主体1可以为任意器皿形状,本实施例使用近似空心圆柱形的器皿。在装置主体1的外侧下端面凸起有环状的底座,底座高度5-9mm,优选7mm。该装置主体1的总高30-38mm,优选34mm;上端内部直径100-130mm,优选116mm;下端内部直径110-140mm,优选125mm。
25.如图1-3所示,至少三个分离部2均匀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内底部并相对装置主体1的内底部凸起。分离部2可以为任意立体形状结构,例如四方体、圆柱体、棱柱体等,优选为半球结构,该半球结构的半径在3-7mm之间,优选为5mm。分离部2包括有外膜21和内腔22,外膜21使用具有细微孔道结构的材料制成,而内腔22由外膜21包围形成。外膜21上具有可以打开和封闭内腔22的开合机构23。当开合机构23打开时,内腔22通过该开合机构23与外界相连通,这时候将神经干细胞放入到内腔22中。当开合机构23闭合时,内腔22基本与外界相隔离,只通过外膜材料上的细微孔道与分离部2外侧的外界连通。这时候的外膜21类似于神经外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通透性。当开合机构23闭合时,外膜21的类细胞膜结构更好的利用了防生的原理,可以对整个大环境的物质,废弃物有隔离的作用,干细胞分离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因子等对分离的过程影响更小。
26.还包括有盖子,盖子用于遮盖装置主体1的开口端,其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上端。盖子的厚度6-10mm,优选8mm。该盖子的上端面设有方便提拿的把手,下端面凸起有环状的盖
沿,盖沿的侧面上设有螺纹,同时装置主体1上端的侧面也设有与之配合的螺纹,用于匹配和固定安装盖子。
27.实施例2
28.如图1-3所示,开合机构23包括均具有弹性的第一开合部231和第二开合部232,半球型分离部2的外膜21中部设有一条开缝,第一开合部231和第二开合部232分别是该开缝两边的一部分外膜21。一般情况下,该开缝是封闭的,第一开合部231和第二开合部232在该开缝附近相贴合,以封闭分离部2的内腔22。制备该部分外膜21的材料不但具有细微孔道结构,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粘合性。需要进行神经干细胞分离时,先用镊子拨开分离部2上的开缝,以打开开合机构23,当开合机构23打开时,第二开合部232和/或第一开合部231就会因为镊子的作用力而发生弹性形变,进而相互分离,分离部2的内腔22得以通过打开的开缝与外界连接,这时候向内腔22放入神经干细胞。放入神经干细胞后,收回镊子,第二开合部232和/或第一开合部231因为失去了镊子的作用力而回弹至原始的位置重新贴合,分离部2上的开缝再次关闭,分离部2内腔22中的神经干细胞通过仿神经外膜21结构、具有细微孔道结构的外膜21与外界交换物质。
29.实施例3
30.如图4所示,装置主体1共有两个,包括第一装置主体100和第二装置主体200,均为中空圆柱形,都具有堆叠结构。第一装置主体100的堆叠结构是设置在其上端内侧面的第一螺纹,第二装置主体200的堆叠结构是设置在其下端外侧面的第二螺纹。第一螺纹为母螺纹,第二螺纹为公螺纹,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相互配合。可以将第二装置主体200放置在第一装置主体100的上方,然后让第二螺纹与第一螺纹相对,旋转第二装置主体200,让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相互咬合,使得第一装置主体100和第二装置主体200上下堆叠连接为一个整体,方便统一控制外界环境变量,避免变量干扰,且操作上更为简单。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