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基共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9868020发布日期:2022-04-30 16:1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基共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壳聚糖是甲壳素的n-脱乙酰化产物,也是一种自然界中来源丰富的生物多糖类的天然高分子和生物大分子材料。自从1859年被发现以来,壳聚糖备受研究者关注。由于来源丰富,价格低廉,且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成膜性等特点,壳聚糖在水处理、食品保鲜等化学化工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壳聚糖具有很好的成膜性、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来源广泛性并具有独特的广谱抗菌性能。因此,将壳聚糖与其他材料共混可以形成材料各组分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机械性能,改善生物基材料易滋生和感染细菌的缺点。
3.海藻酸钠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海藻酸钠水溶液在室温下遇到钙、钡等二价阳离子时,会形成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水凝胶。从离子结合强度和离子毒性两方面考虑,制备海藻酸钠凝胶首选钙离子。海藻酸钙微胶珠具有强亲水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无毒、ph值敏感和制备条件温和等优点。现有技术中将其他材料固载到海藻酸钠上,用氯化钙交联固化,制备出海藻酸钙生物高分子抗菌微球,赋予了海藻酸钠本身所具有的许多优良性能,使这些抗菌材料具有更广泛的用途,扩大了海藻酸钠的应用范围。
4.微球多采用明胶、壳聚糖、海藻酸钠等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无毒天然材料制备而成,制备方法常采用滴注法、喷雾法、原位聚合法、静电法和乳化法等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一是需要使用化学有机溶剂,这不仅会造成毒性物质残留等问题,而且还可能导致药物丧失活性;二是需要复杂的生产设备,生产效率低,这给微球产业化生产造成了障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生物基共混材料。
6.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生物基共混材料的制备方法。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8.一种生物基共混材料,其按照如下步骤制备而得:
9.步骤1)将藻酸钠加入去离子水中浸泡,加热溶解,然后加入壳聚糖,搅拌,然后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冷却至室温,得到海藻酸钠壳聚糖混合溶液;
10.步骤2)将海藻酸钠壳聚糖混合溶液缓慢加入到相同体积的硝酸银溶液中,50-500rpm搅拌1-10min后,滴加氯化钙水溶液,使海藻酸钠液滴交联凝胶化形成海藻酸钙微球,搅拌固化5-50min后,加入无水乙醚脱水5-30min,过滤,用无水乙醚洗涤1-3次,室温干燥,得带生物基共混材料微球。
11.优选地,
12.所述步骤1)中,海藻酸钠和去离子水的比例为1g∶10-40ml。
13.优选地,
14.所述步骤1)中,浸泡时间为12-48h。
15.优选地,
16.所述步骤1)中,加热温度为60-75℃。
17.优选地,
18.所述步骤1)中,以100-300rpm搅拌2-20min。
19.优选地,
20.所述步骤1)中,壳聚糖的添加量为海藻酸钠质量的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21.优选地,
22.所述步骤2)中,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0.05-1m。
23.优选地,
24.所述步骤2)中,氯化钙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6%。
25.本发明还要求保护上述生物基共混材料的制备方法。
26.本发明还要求保护按照上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生物基共混材料。
27.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主要包括但是并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28.壳聚糖具有独特的广谱抗菌性能,利用壳聚糖共混制备的生物复合材料,可以形成材料各组分之间的优势互补,不仅有利于提高生物基材料的机械性能,还能材料易滋生和感染细菌的缺点。
29.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生物基共混材料微球机械强度高、形状规则、大小均匀,微球粒径为300-400nm之间,包封率达到95%以上。
30.本发明制备工艺简便,生产效率高,为微球制剂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2.实施例1
33.一种生物基共混材料,其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得:
34.将50g海藻酸钠加入1000ml去离子水中浸泡24h,65℃加热溶解,然后加入10g壳聚糖,200rpm搅拌5min,然后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冷却至室温,得到海藻酸钠壳聚糖混合溶液;将海藻酸钠壳聚糖混合溶液缓慢加入到相同体积的0.1m的硝酸银溶液中,100rpm搅拌5min后,滴加5%质量分数的氯化钙水溶液,使海藻酸钠液滴交联凝胶化形成海藻酸钙微球,搅拌固化15min后,加入200ml无水乙醚脱水10min,过滤,用100ml无水乙醚洗涤3次,室温干燥,得带生物基共混材料微球。
35.质量检测:上述方法制备的生物基共混材料微球机械强度高、形状规则、大小均匀,微球粒径为300-400nm之间,平均粒径为345nm,纳米银包封率达到97.4%。
36.实施例2
37.一种生物基共混材料,其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得:
38.将60g海藻酸钠加入1000ml去离子水中浸泡24h,70℃加热溶解,然后加入8g壳聚
糖,300rpm搅拌3min,然后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冷却至室温,得到海藻酸钠壳聚糖混合溶液;将海藻酸钠壳聚糖混合溶液缓慢加入到相同体积的0.05m的硝酸银溶液中,100rpm搅拌10min后,滴加4%质量分数的氯化钙水溶液,使海藻酸钠液滴交联凝胶化形成海藻酸钙微球,搅拌固化20min后,加入200ml无水乙醚脱水12min,过滤,用150ml无水乙醚洗涤2次,室温干燥,得带生物基共混材料微球。
39.质量检测:上述方法制备的生物基共混材料微球机械强度高、形状规则、大小均匀,微球粒径为300-400nm之间,平均粒径为362nm,纳米银包封率达到95.1%。
40.实施例3
41.一种生物基共混材料,其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得:
42.将700g海藻酸钠加入1000ml去离子水中浸泡24h,70℃加热溶解,然后加入12g壳聚糖,100rpm搅拌10min,然后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冷却至室温,得到海藻酸钠壳聚糖混合溶液;
43.将海藻酸钠壳聚糖混合溶液缓慢加入到相同体积的0.08m的硝酸银溶液中,100rpm搅拌8min后,滴加4%质量分数的氯化钙水溶液,使海藻酸钠液滴交联凝胶化形成海藻酸钙微球,搅拌固化30min后,加入200ml无水乙醚脱水20min,过滤,用100ml无水乙醚洗涤2次,室温干燥,得带生物基共混材料微球。
44.质量检测:上述方法制备的生物基共混材料微球机械强度高、形状规则、大小均匀,微球粒径为300-400nm之间,平均粒径为354nm,纳米银包封率达到96.6%。
45.实施例4
46.一种生物基共混材料,其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得:
47.将55g海藻酸钠加入1000ml去离子水中浸泡30h,65℃加热溶解,然后加入10g壳聚糖,200rpm搅拌4min,然后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冷却至室温,得到海藻酸钠壳聚糖混合溶液;将海藻酸钠壳聚糖混合溶液缓慢加入到相同体积的0.1m的硝酸银溶液中,100rpm搅拌5min后,滴加5%质量分数的氯化钙水溶液,使海藻酸钠液滴交联凝胶化形成海藻酸钙微球,搅拌固化25min后,加入300ml无水乙醚脱水15min,过滤,用200ml无水乙醚洗涤3次,室温干燥,得带生物基共混材料微球。
48.质量检测:上述方法制备的生物基共混材料微球机械强度高、形状规则、大小均匀,微球粒径为300-400nm之间,平均粒径为337nm,纳米银包封率达到95.4%。
49.实施例5
50.一种生物基共混材料,其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得:
51.将45g海藻酸钠加入1000ml去离子水中浸泡28h,68℃加热溶解,然后加入8g壳聚糖,150rpm搅拌6min,然后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冷却至室温,得到海藻酸钠壳聚糖混合溶液;将海藻酸钠壳聚糖混合溶液缓慢加入到相同体积的0.07m的硝酸银溶液中,100rpm搅拌5min后,滴加6%质量分数的氯化钙水溶液,使海藻酸钠液滴交联凝胶化形成海藻酸钙微球,搅拌固化15min后,加入300ml无水乙醚脱水15min,过滤,用200ml无水乙醚洗涤3次,室温干燥,得带生物基共混材料微球。
52.质量检测:上述方法制备的生物基共混材料微球机械强度高、形状规则、大小均匀,微球粒径为300-400nm之间,平均粒径为369nm,纳米银包封率达到94.9%。
53.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将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