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百合多糖的片段的可食性薄膜

文档序号:30938931发布日期:2022-07-30 01:42阅读:78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食性薄膜,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百合多糖的片段的可食性薄膜。


背景技术:

2.可食性薄膜是以天然可食性物质为原料,通过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多孔网络结构的薄膜,可应用于各种食品的内包装,如裹包糖果、粘性糕点的衬垫,或制成肠衣、果衣与胶囊等。
3.目前,传统可食性的薄膜以葡萄糖、淀粉等混和物经高温注塑处理而成,它们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抗菌性问题,传统可食性薄膜不抗菌、易霉变;二是可食性薄膜的功能性较为单一;三是易破损。
4.百合多糖为百合球茎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与功能,包括能治疗多种免疫缺损疾病、抗肿瘤、降血糖血脂、抗氧化、抗衰老和滋补强壮等作用。目前尚未有将其制备成用于肠道菌群良性调节的可食性的薄膜材料的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百合多糖的片段的可食性薄膜,具有优良的抗菌性,可减少霉变,且韧性高,不易破损,同时具有肠道菌群良性调节的保健功能。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基于百合多糖的片段的可食性薄膜,由纳米级玉米淀粉、食用甘油、2%的壳聚糖溶液、细菌纤维素、百合多糖ldp-ia片段、去离子水制备所得。
8.作为本方案的优选,由以下重量粉的原料制备所得:
9.纳米级玉米淀粉6份、2%的壳聚糖溶液1~3份、食用甘油1~2份、细菌纤维素3~5份、百合多糖ldp-ia片段1~2份、去离子水100份。
10.作为本方案的优选,由以下重量粉的原料制备所得:
11.纳米级玉米淀粉6份、2%的壳聚糖溶液1份、食用甘油1份、细菌纤维素3份、百合多糖ldp-ia片段1份、去离子水100份。
12.作为本方案的优选,由以下重量粉的原料制备所得:
13.纳米级玉米淀粉6份、2%的壳聚糖溶液3份、食用甘油2份、细菌纤维素5份、百合多糖ldp-ia片段2份、去离子水100份。
14.作为本方案的优选,由以下重量粉的原料制备所得:
15.纳米级玉米淀粉6份、2%的壳聚糖溶液2份、食用甘油1.5份、细菌纤维素4份、百合多糖ldp-ia片段1.5份、去离子水100份。
16.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地设计,所述百合多糖ldp-ia片段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所得:
17.采用超声辅助水提取醇沉淀法得到水溶性百合粗多糖,sevage法(氯仿:
18.正丁醇=5:1)除蛋白15次后,透析,浓缩,冷冻干燥,得到初步纯化百合总多糖(ldp);
19.将初步纯化百合总多糖(ldp)经纤维素deae-52柱分离后,超纯水洗脱,苯酚硫酸-uv法检测,合并洗脱液,浓缩干燥得到百合多糖水洗产物(ldp-i);
20.ldp-i在氮气保护下,0.1mol/l hcl水解1h后,用20%naoh调节ph至7,透析、浓缩、沉淀、冷冻干燥,得到片段ldp-ia粗品;
21.将片段ldp-ia粗品过葡聚糖凝胶g-75柱,1500ml超纯水洗脱、浓缩、醇沉、过滤、冷冻干燥,得到ldp-ia片段。
22.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地设计,该可食性薄膜制备时,包括如下步骤:
23.将细菌纤维素于去离子中磁力搅拌1h,形成0.1%(w/v)的细菌纤维素悬浮液;
24.将纳米级玉米淀粉超声分散于剩余的去离子中,75~85℃水浴使其充分糊化后,加入称取的食用甘油,磁力搅拌3h,形成淀粉-甘油复合溶液;
25.将所得的细菌纤维素悬浮液、壳聚糖溶液、百合多糖ldp-ia片段混合后,在90℃的水浴中磁力搅拌3h,然后将其自然流延于玻璃模具内,在50~60℃烘干,自然冷却,揭膜,即得。
26.本发明的可食性薄膜具有优良的抗菌性,可减少霉变,且韧性高,不易破损,同时具有肠道菌群良性调节的保健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8.实施例1
29.1)百合多糖ldp-ia片段的制备:
30.采用超声辅助水提取醇沉淀法得到水溶性百合粗多糖,sevage法(氯仿:正丁醇=5:1)除蛋白15次后,透析,浓缩,冷冻干燥,得到初步纯化百合总多糖(ldp);
31.将初步纯化百合总多糖(ldp)经纤维素deae-52柱分离后,超纯水洗脱,苯酚硫酸-uv法检测,合并洗脱液,浓缩干燥得到百合多糖水洗产物(ldp-i);
32.ldp-i在氮气保护下,0.1mol/l hcl水解1h后,用20%naoh调节ph至7,透析、浓缩、沉淀、冷冻干燥,得到片段ldp-ia粗品;
33.将片段ldp-ia粗品过葡聚糖凝胶g-75柱,1500ml超纯水洗脱、浓缩、醇沉、过滤、冷冻干燥,得到ldp-ia片段。
34.2)按重量粉称取:纳米级玉米淀粉6份、2%的壳聚糖溶液1份、食用甘油1份、细菌纤维素3份、百合多糖ldp-ia片段1份、去离子水100份;
35.3)将细菌纤维素于去离子中磁力搅拌1h,形成0.1%(w/v)的细菌纤维素悬浮液;
36.4)将纳米级玉米淀粉超声分散于剩余的去离子中,80℃水浴使其充分糊化后,加入称取的食用甘油,磁力搅拌3h,形成淀粉-甘油复合溶液;
37.5)将所得的细菌纤维素悬浮液、壳聚糖溶液、百合多糖ldp-ia片段混合后,在90℃的水浴中磁力搅拌3h,然后将其自然流延于玻璃模具内,在55℃烘干,自然冷却,揭膜,即得。
38.实施例2
39.2)按重量粉称取:纳米级玉米淀粉6份、2%的壳聚糖溶液3份、食用甘油2份、细菌纤维素5份、百合多糖ldp-ia片段2份、去离子水100份;
40.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41.实施例3
42.2)按重量粉称取:纳米级玉米淀粉6份、2%的壳聚糖溶液2份、食用甘油1.5份、细菌纤维素4份、百合多糖ldp-ia片段1.5份、去离子水100份。
43.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44.试验资料:
45.以实施例3所述的可食性薄膜作为测试材料;
46.性能测试结果:拉伸强度最高为15.3mpa,断裂伸长率最高为58.1%;
47.抑菌性测试:采用平板计数法并结合细菌膜完整性、akp活性与细菌超微结构综合评价,以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o157)作为试验对象,在8mm的膜成品上滴加浓度为108菌悬液100μl反应30min,初始菌悬液作为对照。反应结束后将膜上的菌悬液充分洗脱至离心管中,用0.85%的生理盐水逐级稀释至10-6
倍,然后取100μl的菌悬液涂布在平板上,倒置放入37℃
±
1℃培养箱中培养24h。选取菌落数在30~300cfu的平板,计数,计算抑菌率。结果: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o157)数量较对照显著减少,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o157)的生长抑制明显,菌体的细胞壁与细胞膜完整性受到破坏,菌体细胞中的akp量增多,影响菌体细胞的代谢循环,菌体内部的核酸与蛋白质外泄,抑制其正常生长。
48.功能测试:以脂多糖(lps)、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及回肠组织siga的含量、菌群数量为指标,评价所得的可食性薄膜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调节作用,灌服,用量200mg/kg。结果表明:脂多糖(lps)、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回肠组织siga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
49.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