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种保存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24781发布日期:2022-09-24 00:18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菌种保存管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菌种保存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菌种保存管。


背景技术:

2.菌种保存是指保持微生物菌种的生活力和遗传性状的技术,目的是使从自然界分离到的野生型,或经人工选育得到的变异型纯种存活、不丢失、不污染杂菌、不发生或少发生变异,保持菌种原有的各种特征和生理活性,基本原理是使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处于半永久性的休眠状态,也就是使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限制在最低范围内,干燥、低温和隔绝空气是保证获得这种状态的主要措施。有针对性地创造干燥、低温和隔绝空气的外界条件,就是微生物菌种保存的基本技术。
3.菌种保存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瓷珠菌种保存法由于操作简单方便,价格经济,保存时间长,占用空间小又适用范围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
4.瓷珠菌种保存法的菌种保存管由保存管和设置在保存管内的多孔瓷珠组成,多孔瓷珠用于菌种的吸附和保存,保存管内设有菌种保存液,多孔瓷珠浸于菌种保存液中,保存管通过低温保存。
5.由于菌种保存管需要一排多支排列于菌种保存盒内,排列较为紧密,且菌种保存盒需要放入冷冻环境中进行冷冻,故从菌种保存盒内拿取单支菌种保存管,具有一定难度,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便于菌种保存管从菌种保存盒内的拿取,本技术提供一种菌种保存管。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菌种保存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菌种保存管,包括管体和用于密封所述管体的管盖,所述管盖上设置有便于操作人员拿取的提手部,所述提手部包括垂直固连于所述管盖上表面的连接杆和垂直固连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管盖端的提手块。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提手部后,当操作人员需要将菌种保存管从菌种保存盒中取出来时,只需捏拿住提手块即可,方便菌种保存管的取放。
9.优选的,所述管盖上设置有用于将多孔瓷珠从所述管体内取出的取针,所述取针位于所述管体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菌种使用前进行复苏时,需在无菌条件下,用灭过菌的针或者镊子取出一个多孔瓷珠,管盖上设置有取针后,不需要每次使用菌种前,对用来拿取多孔瓷珠的针或者镊子进行消毒灭菌,较为方便。
11.优选的,所所述取针用于拿取所述多孔瓷珠的一端具有弯度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度部可以穿插至多孔瓷珠的孔隙中,可以较为方便地拿取多孔瓷珠。
13.优选的,所述管盖上开设有供所述取针穿设且可定位地滑移的穿插孔,所述取针
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滑移,所述取针外露于所述管体的部分嵌设至所述连接杆内,所述连接杆为伸缩设置,所述取针远离所述弯度部的一端固连于所述提手块。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针嵌设至连接杆内,且连接杆与提手块、管盖均固连,故连接杆、提手块和管盖上表面之间形成密封空间,降低取针与空气接触导致空气中的微生物依附于取针的表面,随取针滑移至管体内,影响菌种保存环境的概率;而连接杆的伸缩设置可以满足取针沿管体的长度方向的滑移运动。
15.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包括伸缩内杆和套设于所述伸缩内杆且沿所述伸缩内杆长度方向可定位地滑移的伸缩外杆,所述取针依次穿设于所述伸缩内杆和所述伸缩外杆,所述伸缩外杆与所述管盖垂直固连,所述伸缩内杆与所述提手块垂直固连。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取用菌种时,将取针沿管体的长度方向朝管体的管底滑移,可以较为方便地拿取多孔瓷珠;当无需取用菌种时,将取针滑移至远离多孔瓷珠的位置,降低取针与多孔瓷珠之间相互干涉的概率。
17.优选的,所述提手块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面大于所述伸缩外杆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面,所述提手块用于抵触于所述伸缩外杆远离所述管盖端的端面。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伸缩内杆滑移至提手块抵触于伸缩外杆的位置时,提手块限制伸缩内杆继续滑移的趋势,伸缩外杆和伸缩内杆之间形成相对固定,此时取针位于靠近管体的管底的位置,可以进行多孔瓷珠的拿取,较为方便。
19.优选的,所述伸缩内杆靠近所述提手块的一端外壁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伸缩外杆的内壁上开设有适配于所述外螺纹的内螺纹,当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配合时,所述提手块抵触于所述伸缩外杆远离所述管盖端的端面。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伸缩内杆滑移至提手块抵触于伸缩外杆当位置时,伸缩杆处于收缩状态,取针用于拿取多孔瓷珠,此时,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对合,拧紧螺纹,使伸缩内杆和伸缩外杆之间形成固定,降低拿取多孔瓷珠的过程中,伸缩内杆和伸缩外杆之间发生相对滑移的概率。
21.优选的,所述伸缩内杆靠近所述伸缩外杆端的外壁上径向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槽底固连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远离所述滑移槽槽底的一端固连有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部分嵌入至所述滑移槽内,所述伸缩外杆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凸块嵌入的定位凹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伸缩外杆和伸缩内杆相对滑移时,回位弹簧被压缩,定位凸块完全嵌入至滑移槽内,当定位凸块与定位凹槽对合时,回位弹簧的回弹力使定位凸块嵌入至定位凹槽内,伸缩外杆和伸缩内杆之间形成固定,此时伸缩杆处于伸开状态,取针具有弯度的一端与菌种保存液之间具有距离;需要使用取针拿取多孔瓷珠时,径向按压定位凸块,使其从定位凹槽内脱离,解除伸缩内杆和伸缩外杆之间的连接关系,较为方便。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设置有提手部,便于操作人员在菌种保存盒内取放菌种保存管;
25.2.设置有取针,无需每次取用多孔瓷珠前,对取用多孔瓷珠的针或者镊子进行消毒杀菌;
26.3.取针沿管体长度方向可定位地滑移,降低与多孔瓷珠相互干涉的概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为连接杆收缩状态;
28.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为连接杆伸开状态;
2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10、管体;120、管盖;121、取针;122、弯度部;130、提手部;131、连接杆;132、提手块;133、伸缩内杆;134、伸缩外杆;135、外螺纹;136、内螺纹;140、滑移槽;141、回位弹簧;142、定位凸块;143、定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菌种保存管,用于便于菌种保存管从菌种保存盒内的拿取。
33.参考图1、图2,上述菌种保存管,包括管体110和用于密封管体110的管盖120,管盖120上设置有便于操作人员拿取的提手部130,提手部130包括垂直固连于管盖120上表面的连接杆131和垂直固连于连接杆131远离管盖120一端的提手块132,当操作人员需要将菌种保存管从菌种保存盒中取出时,只需捏拿住提手块132,将菌种保存管向上拔取,即可将菌种保存管从菌种保存盒中取出,在本实施例中,提手块132为圆柱体薄块,且提手块132的侧壁为圆角设置,降低操作人员取放菌种保存管时手被提手块132的棱角划伤的概率。
34.不止一个多孔瓷珠浸于菌种保存液中,且位于管体110的底部,菌种保存液中的菌种吸附于多孔瓷珠的孔隙中,由于多孔瓷珠位于管体110的底部,取用多孔瓷珠时,需要用灭过菌的针或者镊子才能将多孔瓷珠从菌种保存管内取出,较为麻烦,故管盖120上设置有用于将多孔瓷珠从管体110内取出的取针121,取针121位于管体110内,在本实施例中,取针121为圆柱体细杆,平行于管体11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取针121用于拿取多孔瓷珠的一端具有弯度部122,弯度部122便于穿插至多孔瓷珠的孔隙中,便于多孔瓷珠的拿取,在本实施例中,取针121的材质为塑料,在其他实施例中,取针121的材质也可以为其他耐腐蚀性的材质。
35.但取针121位于管体110内,且弯度部122位于底部,会和多孔瓷珠之间发生干涉,故管盖120上开设有供取针121穿设且可定位地滑移的穿插孔,取针121沿管体110的长度方向滑移,当需要取用多孔瓷珠时,使取针121朝靠近多孔瓷珠的方向滑移,当不需要取用多孔瓷珠时,将取针121朝远离多孔瓷珠的位置滑移,较为方便。
36.由于取针121沿管体110长度方向滑移过程中,取针121部分暴露于空气中,空气中的微生物依附于取针121表面,随取针121滑移至管体110内时,存在影响菌种保存环境的可能,取针121外露于管体110的部分嵌设至连接杆131内,取针121远离弯度部122的一端固连于提手块132,在本实施例中,取针121远离弯度部122的一端穿设于提手块132并通过螺纹固连,取针121和提手块132同轴固连,且提手块132、连接杆131和管盖120上端面为取针121提供了密封空间,降低空气中的微生物与取针121接触的概率。
37.由于取针121沿管体110的长度方向进行滑移,故连接杆131为伸缩设置,连接杆131包括伸缩内杆133和套设于伸缩内杆133且沿伸缩内杆133长度方向可定位地滑移的伸缩外杆134,取针121依次穿设于伸缩内杆133和伸缩外杆134,在本实施例中,伸缩外杆134部分嵌入至管体110内,节省连接杆131占用的空间,且伸缩外杆134与管盖120垂直固定相
连,伸缩内杆133与提手块132垂直固连。
38.参考图2、图3,提手块132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面大于伸缩外杆134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面,伸缩内杆133靠近提手块132的一端外壁上开设有外螺纹135,伸缩外杆134的内壁上开设有适配于外螺纹135的内螺纹136,当伸缩内杆133滑移至取针121靠近多孔瓷珠的位置时,由于提手块132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面大于伸缩外杆134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面,提手块132抵触于伸缩外杆134远离所述管盖120端的端面,且外螺纹135与内螺纹136相对合,此时拧转伸缩内杆133,使外螺纹135与内螺纹136配合,伸缩内杆133和伸缩外杆134之间形成固定,可以进行多孔瓷珠的拿取,降低多孔瓷珠拿取过程中,伸缩内杆133和伸缩外杆134之间发生相对滑移的概率。
39.伸缩内杆133靠近伸缩外杆134端的外壁上径向开设有滑移槽140,滑移槽140槽底固连有回位弹簧141,回位弹簧141远离滑移槽140槽底的一端固连有定位凸块142,定位凸块142部分嵌入至滑移槽140内,伸缩外杆134上开设有供定位凸块142嵌入的定位凹槽143,当不需要取用多孔瓷珠时,将伸缩内杆133滑移至定位凸块142与定位凹槽143相对合的位置,此时,回位弹簧141的回弹力使定位凸块142嵌入至定位凹槽143内,伸缩内杆133与伸缩外杆134之间形成固定;当需要拿取多孔瓷珠时,只需径向按压定位凸块142,使其从定位凹槽143内脱离,按压方式可以采取手指按压或借助顶针等工具按压。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菌种保存管的实施原理为:拿取多孔瓷珠时,将定位凸块142按离定位凹槽143,滑移伸缩内杆133至提手块132抵触于伸缩外杆134远离管盖120端的端面,拧转伸缩内杆133,使外螺纹135与内螺纹136相配合,再进行多孔瓷珠的拿取,拿取时,操作人员可以倾斜管体110,以便于多孔瓷珠的拿取,再将弯度部122穿插至多孔瓷珠的孔隙中。
4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