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油物理脱酸脱臭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25562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油物理脱酸脱臭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油物理脱酸脱臭塔。
【背景技术】
:
[0002]目前的植物油脱酸脱臭塔主要包括盘式、填料式或者其他组合方式。如CN103409236A中,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油脂行业中食用油的组合式脱酸脱臭塔,其构成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密封固接在一起的填料式脂肪酸捕集段、填料预脱段、鼓膜脱臭段以及位于底部的猛犸泵脱臭、脱色段。其不足之处在于油膜较厚,油膜分布欠均匀,在填料塔中脂肪酸气体挥发及上提受到的阻力大、时间长;且下部真空度低,不利于脂肪酸气体的挥发和上提。另外,脱酸脱臭系在240—一260度范围内的同一塔内进行,造成小分子脂肪酸脱出后,占据了脱酸脱臭塔空间,大分子脂肪酸难以挥发,使得脱酸效果不足。

【发明内容】

: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油膜分布均匀,厚度更薄,植物油中脂肪酸挥发阻力小、挥发快的植物油物理脱酸脱臭塔。
[0004]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小脂肪酸分子可以在不同塔内进行挥发的脱酸脱臭塔。
[000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设备进行脱酸脱臭的方法。
[0006]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措施完成。
[0007]本发明的植物油物理脱酸脱臭塔包括填料塔和盘式塔,改进之处在于在填料塔上设有由抽真空口、进油口、热源进口、热源出口以及上端具有溢流口的列管组成的列管式溢流塔,其壳程加热,管程内壁下行油膜。
[0008]上述的溢流口以对称或者螺旋方式分布于列管上。
[0009]本发明首先通过列管式溢流塔,可将油在列管内壁充分形成油膜,沿管壁下行的油膜中的脂肪酸易挥发出来并易被蒸汽带走,在有壳程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将大部分短碳链的脂肪酸分子脱出。其次,通过波纹填料塔充分将上行的直接蒸汽均匀分配,并与下行的油充分接触,此时将中长碳链的脂肪酸分子脱出。最后,通过盘式塔中的油经过直接喷入的蒸汽充分搅拌,将油中残存的长碳链游离脂肪酸分子随上行的蒸汽带走。通过三种塔的组合,使得油膜分布更加均匀,厚度更薄,脂肪酸气体挥发阻力更小、挥发更快。还实现了大小脂肪酸分子可以在不同塔内进行挥发。
【附图说明】
:
[0010]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序号:1、抽真空口,2、列管式溢流塔,3、法兰盘,4、溢流口,5、进油口,6、热源进口,7、列管,8、热源出口,9、波纹填料塔,10、进气管,11、伞帽,12、抜气筒,13、盘式塔,14、 猛犸泵,15、油池,16、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
[00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0013]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植物油物理脱酸脱臭塔从上至下包括列管式溢流塔2,波纹填料塔9和盘式塔13。其中,列管式溢流塔由抽真空口 1、进油口 5、热源进口 6、热源出口 8以及列管7组成;列管7上设有溢流口 4,可以对称或者螺旋方式分布;该塔可做成分体式,中间由法兰盘连接。波纹填料塔9底部设有进气管10。盘式塔由猛犸泵14,油池15,出油口 16组成。波纹填料塔和盘式塔之间设有伞帽11和抜气筒12。
[0014]实际应用时,上述的三种形式的组合塔可以联合为二至三组使用。
【主权项】
1.一种植物油物理脱酸脱臭塔,包括填料塔和盘式塔,其特征在于在填料塔上设有由进油口、热源进口、热源出口、抽真空口以及上端具有溢流口的列管组成的列管式溢流塔,其壳程加热,管程内壁下行油膜。
2.如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一种植物油物理脱酸脱臭塔,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溢流口以对称方式分布于列管上。
3.如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一种植物油物理脱酸脱臭塔,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溢流口以螺旋方式分布于列管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油物理脱酸脱臭塔,包括填料塔和盘式塔,其特征在于在填料塔上设有由进油口、热源进口、热源出口、抽真空口以及上端具有溢流口的列管组成的列管式溢流塔,其壳程加热,管程内壁下行油膜。上述的溢流口以对称或者螺旋方式分布于列管上。通过三种塔的组合,使得油膜分布更加均匀,厚度更薄,脂肪酸气体挥发阻力更小、挥发更快,还实现了大小脂肪酸分子可以在不同塔内进行挥发的目的。
【IPC分类】C11B3-00
【公开号】CN104745300
【申请号】CN201510160428
【发明人】王朝阳
【申请人】王朝阳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