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透明带胚胎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6009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透明带胚胎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透明带胚胎培养装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可以进行无透明带胚胎体外培养皿。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核移植是在透明带完整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传统观点认为透明带对于核重新编程及胚胎的后续发育是必须的。利用传统方法进行核移植研究时,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同时要求操作者掌握熟练的技术,从而限制了核移植研究,特别是应用的发展。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透明带并非胚胎发育所必需。有学者发现无透明带的受精卵能发育至囊胚。但是进行无透明带核移植研究还是面临一大难题:无透明带胚胎在培养时易聚集,不适合于传统集中培养。为此,单个胚胎培养系统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0003]单个胚胎培养系统是随着无透明带核移植技术的发展也发展起来的一种胚胎培养方式,而且只有单个胚胎在里面进行培养。现有传统的单个胚胎培养方法操作复杂,效率不高,同时无法让多个培养的胚胎在培养的过程中发生联系,无法发挥传统胚胎集中培养的优势(集中培养胚胎分泌的因子相互调节促进胚胎发育)。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无透明带胚胎培养皿进行胚胎的集中下的分离单个培养,来克服无透明带胚胎集中培养容易发生粘附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单个胚胎的卵裂球之间的粘附,从而提高透明带胚胎体外培养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透明带胚胎培养皿,它包括有培养皿盖和培养皿体,培养皿体底部直径为90mm,培养皿体壁厚为3mm,培养皿体底部设有若干个培养腔,培养腔为沉孔,相邻培养腔的间距为0.4cm,均勾分布于培养皿体底板上。
[0006]所述的培养腔深度为1000 um,直径为400 um。
[0007]所述的培养皿体底部设有方形的培养区,培养腔位于培养区内。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09]第一、结构简单,方便进行无透明带胚胎培养操作。
[0010]第二、该装置节省材料、节省培养液,易于被广大研究者接受。
[0011 ]第三、规格标准化,可以实现规模化,提高其经济效益。
[0012]第四、由于属于一次性耗材,具有很大的市场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为: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无透明带胚胎培养皿包括有培养皿盖2和培养皿体I,培养皿体I底部直径为90mm,培养皿体I壁厚为3mm,培养皿体I底部设有若干个可容纳125.6ul体积培养液的培养腔3,培养腔3为沉孔,培养腔3深度为1000 um,直径为400 um,相邻培养腔3的间距为0.4cm,均匀分布于培养皿体I底板上。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培养皿体I底部设有方形的培养区4,培养腔3位于培养区内。本培养皿可有效使得无透明带胚胎进行集中培养液下的单独培养,能够有效防止无透明带胚胎的相互粘附,使无透明带胚胎培养更简单,更有效率。由于无透明带核移植与传统核移植相比,不仅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而且其工作强度和操作技术难度也降低了许多。同时,无透明带核移植有独特的优势,如进行胚胎嵌合的研究。这为今后无透明带核移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由于转基因动物或异种器官移植需要进行无透明带核移植技术,所以无透明带胚胎培养皿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在实际应用中,在培养皿中加入平胚胎培养液,然后盖石蜡油,接着可以用移胚管吸取当个的无透明带胚胎每个孔中放入一个胚胎。这样就形成了无透明带胚胎单个培养的集中培养体系,从而提高胚胎发育的效率。
[0015]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无透明带胚胎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培养皿盖(2)和培养皿体(I),培养皿体(I)底部直径为90mm,培养皿体(I)壁厚为3mm,培养皿体(I)底部设有若干个培养腔(3),培养腔(3)为沉孔,相邻培养腔(3)的间距为0.4cm,均匀分布于培养皿体(I)底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透明带胚胎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培养腔(3)深度为1000 um,直径为400 u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透明带胚胎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培养皿体(I)底部设有方形的培养区(4),培养腔(3)位于培养区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透明带胚胎培养皿,它包括有培养皿盖和培养皿体,培养皿体底部直径为90mm,培养皿体壁厚为3mm,培养皿体底部设有若干个培养腔,培养腔为沉孔,相邻培养腔的间距为0.4cm,均匀分布于培养皿体底板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规格标准化、可以实现规模化培养。
【IPC分类】C12M3/00, C12M1/22
【公开号】CN205170866
【申请号】CN201521006018
【发明人】胡军和, 阳仲斌, 李伟, 王俊敏
【申请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