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透环氧树脂底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14899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渗透环氧树脂底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树脂底漆。
背景技术
据报道,钢铁设施长期暴露在大气中,每年腐蚀报废的量约占钢铁总产量的20% 以上。为防止腐蚀,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用涂料加以保护。而涂料防腐性能的充分发挥,则主要依赖于良好的表面处理,在钢铁表面涂装传 统涂料时,通常都要求彻底除锈Sa2. 5级)。一般情况下,钢结构维修施工费用中,除锈 约占45%。在已建好的大型钢结构的维修过程中,如船舶结构紧凑,受施工条件的限制,维 修时往往采用手工或电动工具除锈,所以难以进行彻底的表面处理,在表面必然还会残留 铁锈、老化的漆膜和腐蚀介质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对金属表面处理要求高的、性能再优良 的防锈涂料也难以发挥作用,得不到预期的防腐效果,其寿命通常只有原设计寿命的一半 甚至更低,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在这种带锈蚀表面直接进行涂装的高性能,低表面处理要求 的涂料,以减少表面处理的工作量,适应维修工程的需要。而该涂料必须具有卓越的渗透和 螯合性能,能渗透到附着在铁基体表面的锈斑中,起到稳定固锈的作用,这样就能减少或省 去除锈的表面处理,可显著降低涂装成本,提高复合防腐涂层的防腐效果,对船舶、钢结构 涂层的维修具有很大的意义。此外,目前大型钢结构长效防腐比较常用的是水性无机富锌涂料,涂层表面较为 粗糙,孔隙率较大,在涂敷表面涂层之前,需要一道封闭漆封闭表面细孔,以免在面漆涂装 后出现针孔等缺陷。该封闭漆一般是溶剂型环氧云铁涂料加大约70%溶剂兑稀而成,有机 挥发物(VOC)的挥发量很高,施工时对环境的污染极为厉害,有违采用水性涂料的初衷,为 此很有必要开发与水性无机锌涂料相配套的高渗透封闭底漆,满足防腐工程的要求。目前,由于海洋工程的发展,大型持久的混凝土工程增多,用于维修混凝土裂缝的 低粘度高渗透的环氧涂料也较常见。国内的高渗透环氧涂料大多数应用于工业混凝土、地 坪的保护,大多是溶剂型涂料。在专利中具有稳定固锈、螯合功能的改性环氧底漆通常是单组份的,一般是柔韧 性的低粘度环氧涂料,但低粘度环氧涂料通常是固体含量较低,有机挥发物含量(VOC)很
尚O现有的国内外产品技术指标见表1。表1国内外产品技术指标
权利要求
高渗透环氧树脂底漆,其特征在于,由A组份和B组份组成;所述的A组份,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环氧树脂 90~120份活性稀释剂20~80份过渡族亚纳米金属氧化物0.1~5份二甲氨基甲基 苯酚 0.1~0.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渗透环氧树脂底漆,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选自双酚A 二缩水甘油醚和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渗透环氧树脂底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稀释剂选自丁 基缩水甘油醚或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渗透环氧树脂底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族亚纳米金属 氧化物选自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镍、氧化锰、氧化铬、氧化铜、氧化铁或氧化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渗透环氧树脂底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组份,还包括如 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磷酸锌0 10份丹宁酸0 1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渗透环氧树脂底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组份,由40 70重量份的芳香胺改性聚合物固化剂和5 20重量份的611固化剂组成;所述的611固化剂为以甲基异丁基酮、二甲苯、水杨酸和乙二胺为原料的反应产物。
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高渗透环氧树脂底漆,其特征在于,A组份和B组 份的重量比为A组份B组份=2.0 2. 7 1。
8.根据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高渗透环氧树脂底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括如下步骤A组份的制备(1)将液体环氧树脂与活性稀释剂混合,分散;(2)加入其它组份,分散;(3)砂磨,然后进行分散,即可获得产品。
9.根据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高渗透环氧树脂底漆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低 表面处理、带锈蚀的钢材表面和水性无机锌涂料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渗透环氧树脂底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高渗透环氧树脂底漆由A组份和B组份组成,A组份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环氧树脂90~120份,活性稀释剂20~80份,过渡族亚纳米金属氧化物,二甲氨基甲基-苯酚0.1~0.2份。本发明的高渗透环氧树脂底漆是由改性环氧树脂、改性的固化剂制成的双组份涂料。该涂料具有高固体、低粘度,渗透性强、很低的有机挥发物含量(VOC)、附着力大、耐腐蚀等特点,能在低表面处理、带锈蚀的钢材表面和水性无机锌等涂料上应用,凡能与环氧涂料配套的涂料均能与之相容配套,效果良好。
文档编号C09D163/02GK101955718SQ20091005495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6日
发明者傅建华, 凌小桐, 江枫 申请人: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