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8146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滴灌软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滴灌软管,尤其涉及一种在滴灌软管形成第一流水管道和第二流水管道,第二流水管道规划为多个位区段,使滴灌软管内部无论产生多少水压均能通过各 自单位区段形成的出水孔排出均等水量,引导帮助农作物均衡生长的滴灌软管。
背景技术
滴灌软管在农作物栽培中通常靠近作物根部安装在地面上,使软管内部流水通过软管外围形成的通水孔供应到地面。一般而言滴灌软管为了向地面连续点滴少量水,通水 孔径极小,便于流水通过通水孔一滴一滴地均勻而缓慢地滴在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普通软管因越接近供水源水压越高、距离供水源越远水压越低,常常会出现水压 高处供水量大、水压低处供水量少的现象。而滴灌软管正是为了无论软管内部水压均能通 过各自通水孔向作物供应同等量水。优质滴灌软管应与软管内部产生水压无关地能够通过 各自通水孔供应均等量的水。换言之,作物供水量不同其生长速度也不同,因此为了达到均 衡生长目的,滴灌软管中形成的多个通水孔需供应均等量水。早在以前提出不少可以抵消滴灌软管内部产生水压的各种滴灌软管,其中或有在 滴灌软管向地面供水的通水孔上安装多个具有阻抗结构的阻抗体,或以双重管形成滴灌软 管。用双重管制成滴灌软管的目的在于,合成树脂薄膜呈圆状部分层叠卷曲后粘接末端,以 便在内侧形成内侧流水管道和层叠处形成外侧流水管道。在外侧流水管道内侧纵向投入 SEAL,使内侧和外侧流水管道形成一定间距的多个内侧通水孔,外侧流水管道和软管外围 形成连通的外侧通水孔,内侧流水管道供应的水通过内侧通水孔流入外侧流水管道,再通 过外侧通水孔向软管外侧供水。上述滴灌软管即便内侧流水管道供应外侧流水管道的水能够到达外侧通水孔,也 会因内侧流水管道产生的压差导致供应外侧流水管道的水量出现差异。而且,过去滴灌软 管一般采用合成树脂软管,在没有供水期间易出现软管内侧干燥紧贴导致供水后流水不能 通过软管内侧的问题。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滴灌软管"中曾提到,如图Ia及图Ib所示,滴灌软管内周 壁106和外周壁107之间采用突环105使其保持一定间距,内侧流水管道101供水后向内 周壁106产生水压,使内周壁106直径大于外周壁107或等同,强有力地紧贴无水压的外周 壁107,从而保持间距用突环105形成的外侧流水管道103截面变小,在内侧流水管道101 水压较小处减少施加于内周壁106的加压力,因突环105使外侧流水管道103更加宽畅,从 而达到通过外侧通水孔104的供水量均等。但上述先注册实用新型同样仅靠保持间距用突 环105无法保障滴灌软管内的均衡水压,且干燥后软管之间贴紧现象仍未得到解决。还有,现有技术“减压衬垫与利用其的滴灌软管”中,如图2所示用于滴灌软管H的 衬垫L加工面成型的出水孔之间的冲孔突出部位相对减压区段的阻抗突出部位更高,与软 管热接合中软管外围因上述冲孔突出部位形成对应突出部位,由此提供了在软管上接合衬 垫L形成的滴灌软管H,该衬垫L选择性地使用切入(incise)方式和剔除(pick)方式,在冲孔工序中形成排水装置Tl。但这类滴灌软管H需要另外在软管T上接合衬垫L,还需在 软管T上冲孔排水装置Tl,导致了制造成本的上涨。且,仅靠衬垫无法达到调节水压目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滴灌软管形成第一流水管道和第二流水管道,第二流水管道规划为多个单位区段,使滴灌软管内部无论产生多少水 压均能通过各自出水孔排水,从而达到水量的均勻排放,帮助农作物均衡生长的滴灌软管。 而且,在各个单位区段配备滴灌软管的出水孔,滴灌软管内即便混入异物,也只会影响一个 单位区段中形成的出水孔,不会影响到所有作物。上述滴灌软管内部形成微小凹凸面,干燥 后也不会出现滴灌软管内部互相紧贴现象。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滴灌软管,包括滴灌软管通过熔接平板状树脂薄膜两端形成,平板状树脂薄膜的两端层叠沿纵向 形成2条熔接线路,并通过熔接线路在层叠处与第一流水管道一同形成第二流水管道,层 叠处额外横向增加形成一条以上熔接线路,使层叠处被划分为一个以上单位区段,构成单 位区段的纵向熔接线路上形成有向第二流水管道供应第一流水管道水的供水孔、以及向外 排出第二流水管道水的出水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达到与滴灌软管内部第一流水管道水压无关地通过第二流水管道出水孔向 作物供应同等水量,保障作物均衡生长,且滴灌软管内即便混入异物也只会影响一个单位 区段中形成的出水孔,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滴灌软管堵塞现象,达到了不影响所有作物的效^ ο滴灌软管内部形成微小凹凸面,干燥后也不会出现滴灌软管内部互相紧贴现象, 具备了使用方便性。相对过去滴灌软管其制造简单,还可以降低产品单价。


图Ia和图Ib是现有滴灌软管结构图;图2是现有胡滴灌软管图;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滴灌软管斜视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滴灌软管平面图;图5a是图3中B-B线剖面图;图5b是图3中C-C线剖面图;图5c是图3中D-D线剖面图;图6是本发明的平板型薄膜斜视图;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滴灌软管平面图;图8是本发明的滴灌软管使用状态图。图中,1、第一流水管道;2、第二流水管道;10、平板状树脂薄膜;10a、微小凹凸面; 11,11',11〃、熔接线路;11a、供水孔;lib、出水孔;11c,开口处;21、单位流水管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 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滴灌软管斜视图;平板状树脂薄膜环状卷曲后 熔接其两端制成,平板状树脂薄膜的两端其部分互相层叠后于层叠处沿纵向相互隔开形成 2条熔接线路。此时纵向2条熔接线路最好互相平行,但并非限制一定如此。平板状树脂薄膜两端因熔接线路11相互热熔接环状卷曲后,不仅在平板状树脂 薄膜内部形成第一流水管道1,在平板状树脂薄膜接合处同样因2条熔接线路11形成第二 流水管道2。同时在层叠处额外横向增加形成一条以上熔接线路11',使纵向形成的2条熔接 线路11与横向熔接线路11'相连,层叠处被规划为一个以上单位区段。单位区段在滴灌软管A形成多个、横向熔接线路11'形成两个以上,同时相邻熔 接线路11'拥有相同间距使多个单位区段间距相等,可以对应作物的一定栽培间距。单位区段由两条纵向熔接线路11和两条横向熔接线路1Γ组成,单位区段中央 额外纵向形成一条以上熔接线路11",使单位区段第二流水管道2形成两条以上单位流水 管道 21、21'。此时横向熔接线路1Γ末端与纵向两条熔接线路11相连即可,无需与纵向熔接 线路11垂直形成。如图3及图4所示并非一条直线形成,纵向熔接线路11中任一条和额 外形成的熔接线路11"相连,额外形成的熔接线路11"再与纵向熔接线路11中任一条相 连形成,并不限制其形态。滴灌软管A的第一流水管道1、第二流水管道2以及各个单位流水管道21、21'间 应联通使供应到第一流水管道1的水得以流动,如图5a所示,形成单位区段的纵向熔接线 路11中任一条,即平板状树脂10末端位于滴灌软管A内侧的熔接线路11上形成供水孔 11a,使第一流水管道1内水向第二流水管道2供应。另外一条纵向熔接线路11,即平板状树脂10末端位于滴灌软管A外侧的熔接线 路11上形成与供水孔Ila相同形状的出水孔11b,使供应到第二流水管道2的水排向外界。 如图5c所示,额外增加形成的纵向熔接线路11"上同样形成开口处11c,使2列单位流水 管道21、21'互通。同时如图5b所示,未形成供水孔11a、出水孔lib及开口处Ilc的部分 各自势必被规划为第一流水管道1和单位流水管道21、21'。供水孔1 la、出水孔1 Ib及开口处1 Ic形状相同,只需在熔接平板型薄膜10接合处 形成熔接线路11、11"时留有部分不熔接呈开口状而已,并非另外增加其它构成。供水孔11a、出水孔lib及开口处1 Ic位置如图4所示,供水孔Ila位于构成单位区段的纵向熔接线路11中任一条的一侧,开口处IlC位于额外增加形成的熔接线路11"另 一侧,出水孔lib则位于构成单位区段的纵向熔接线路11中另外一条的一侧,使第一流水 管道1的供水流动流畅。即,供应到第一流水管道1的水通过供水孔Ila流向第二流水管 道2中一条单位流水管道21内,流经上述单位流水管道21的水通过开口处Ilc供应到另 外单位流水管道21'上,再通过其它位于上述单位流水管道21'末端的出水孔lib向外排 出供应到作物上。一此方式通过限制各供水孔11a、出水孔lib及开口处Ilc位置达到集中统一排水的供应线路。由于构成此类单位区段,通过各个单位区段第二流水管道2单位流水管道21的流水可以与通过第一流水管道1的流水水压无关地保持一定水压,从而使流经各个出水孔 lib排出的水量达到均等。另外,本实施例的熔接线路11、11'、11"通过热熔接或高频熔接方法形成,此类 热熔接及高频熔接技术属已公告技术,这里省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使用的平板状树脂薄膜10可以采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多种合成树 脂材质,并不限定材质种类,还可在合成树脂添加其它添加物调配制成,可以采用原有生产 滴灌软管或普通软管的所有种类树脂薄膜。本实施例平板状树脂薄膜如图6所示,需在平板状树脂薄膜10 —表面形成微小凹 凸面10a,从而使第一流水管道1及第二流水管道2内侧同样形成微小凹凸面10a。微小凹 凸面IOa在没有使用滴灌软管A以致软管内部干燥后也可以防止软管A相互紧贴现象。原来的软管内部没有微小凹凸面10a,在干燥后易出现软管内周缘处相互紧贴现 象,即便供水后也因其紧贴力导致水无法流经软管内部。本发明通过此类微小凹凸面IOa 解决了这一问题。微小凹凸面IOa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例如薄膜押出机加热押出树脂原料后, 在押出薄膜表面温度仍在高温状态下下立即使其通过具有微小槽的下辊和未形成突起的 上辊之间,从而只在一侧面形成微小凹凸面10a。此时微小凹凸面IOa的凹凸数量、规格等 不受限制。另外本实施例的滴灌软管A被规划为多个单位区段,通过第一流水管道1供应的 水再分配到各个单位区段排水,滴灌软管A内部即便混入异物也只会影响一个单位区段中 形成的出水孔11b,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滴灌软管堵塞现象。且各个单位区段只有一个供水孔11a、出水孔lib及开口处11c,其形成位置呈之 字状,即各个单位区段保证一定长度以上的流水管道,以保持一定的水压。实施例2第一实施例滴灌软管(A)如图7所示,也可以不在单位区段中央额外形成纵向熔 接线路,从而第二流水管道2未被规划为两条以上单位流水管道。此时供水孔Ila位于构 成单位区段的纵向熔接线路11中任一条的一侧,出水孔lib位于纵向熔接线路11中另外 一条的另一侧,防止流经供水孔Ila的水不经过第二流水管道2而直接排向出水孔lib。本实施例滴灌软管(A)于作物播种后或播种前安装,如图8所示可以只在作物 (播种位置)一侧安装滴灌软管(A),也可在两侧安装,并不限制其安装形态或数量。综上所述,本发明就以上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在不超越发明要旨与范围的情况 下,本发明可进行多种变形实施。
权利要求
滴灌软管,是由平板状树脂薄膜两端熔接形成的滴灌软管,其特征在于,平板状树脂薄膜的两端层叠沿纵向形成2条熔接线路(11),并通过熔接线路(11)在层叠处与第一流水管道(1)一同形成第二流水管道(2),层叠处额外横向增加形成一条以上熔接线路(11′),使层叠处被划分为一个以上单位区段,构成单位区段的纵向熔接线路(11)上形成有向第二流水管道(2)供应第一流水管道(1)水的供水孔(11a)、以及向外排出第二流水管道(2)水的出水孔(11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灌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位区段中央额外纵向形成一 条以上熔接线路(11〃),于单位区段形成两条以上单位流水管道(21)、(21'),开口处 (Ilc)位于额外形成的熔接线路(11〃)上使两条以上单位流水管道(21)、(21')互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滴灌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孔(Ila)位于形成单位区段 的纵向熔接线路(11)任一一侧,开口处(Ilc)位于额外形成的熔接线路(11")另一侧,出 水孔(lib)则位于构成单位区段的纵向熔接线路(11)中另外一条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滴灌软管,其特征在于,平板状树脂薄膜(10)的一 面形成微小凹凸面(10a),第一流水管道(1)及第二流水管道(2)内侧形成微小凹凸面 (IOa)。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滴灌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接线路(11)、(11')、 (11")通过热熔接或高频熔接形成,单位区段以相同间距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滴灌软管,是由平板状树脂薄膜两端熔接形成的滴灌软管,平板状树脂薄膜的两端层叠沿纵向形成2条熔接线路(11),并通过熔接线路(11)在层叠处与第一流水管道(1)一同形成第二流水管道(2),层叠处额外横向增加形成一条以上熔接线路(11′),使层叠处被划分为一个以上单位区段,构成单位区段的纵向熔接线路(11)上形成有向第二流水管道(2)供应第一流水管道(1)水的供水孔(11a)、以及向外排出第二流水管道(2)水的出水孔(11b)。本发明在滴灌软管形成第一流水管道和第二流水管道,第二流水管道规划为单位区段,使滴灌软管内部无论产生多少水压均能通过各自出水孔排水,从而达到水量的均匀排放,帮助农作物均衡生长。
文档编号B05B1/30GK101804391SQ201010168200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1日
发明者金在坤 申请人:株式会社三元企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