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79263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点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胶水腔体、进胶口、出胶口以及与出胶口连接的软质针头。本实用新型的软质针头在发生碰撞后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并能够在弹力作用下自动恢复原状,消除碰撞的影响,有利于增强点胶工序的精度。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软质针头还具有不易损毁、不易堵塞、成本低廉等优点。本实用新型选用了自动控制气源通过气缸及堵头控制出胶口的闭合,有利于实现对点胶时机和点胶量的精确控制,提高生产品质。
【专利说明】一种点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点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点胶行业中,点胶装置普遍采用金属制作,金属针头质硬,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碰撞,将致针头偏移既定轨迹,影响后续点胶操作的定位精度。此外,金属针头还容易弯折、损坏,导致胶水堵塞针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碰撞、防堵塞的点胶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点胶装置,包括胶水腔体、设置在胶水腔体上的进胶口和出胶口以及与出胶口连接的软质针头。
[0005]上述软质针头可选用硅胶、橡胶、树脂等富有弹性的软质材料制成。胶水从进胶口进入胶水腔体,并从出胶口流出经软质针头被引导至工件上,完成点胶工序。软质针头在点胶操作时若被碰撞,将发生弹性形变,碰撞结束后针头在弹力作用即可下完全恢复原状而不发生偏移,有利于维持原有的点胶操作精度。
[0006]进一步的,所述点胶装置还包括有一气缸,所述出胶口设置在胶水腔体底部,所述出胶口上方设有可以上下滑动的堵头,所述堵头顶部与气缸活塞杆连接。
[0007]为控制出胶口的开闭,本实用新型的出胶口上方设有受气缸驱动可上下滑动的堵头。气缸活塞杆下压时,堵头堵塞出胶口,点胶装置停止出胶;气缸活塞杆上升,堵头离开出胶口而胶水流出,完成点胶工序。采用堵头控制出胶口的开闭,更有利于控制点胶的时机和月父水量,从而提闻点I父工序的精度。
[0008]所述出胶口下方设有一金属管,所述软质针头套装在金属管末端。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软质针头依次包括连接部,加压部,注射部;所述连接部内径等于金属管末端的外径;所述注射部的内径小于连接部的内径;所述加压部的内径从连接部到注射部逐渐减小。
[0010]连接部,加压部,注射部内径逐渐缩小的结构能够有效减少软质针头内的胶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防止胶水凝结而堵塞软质针头。
[0011]所述注射部外部为倒立的锥形。
[0012]倒立锥形的注射部有利于精确定位点胶位置以及防止胶水粘结于软质针头外部。
[0013]所述气缸内部与一自动控制气源连通,所述气缸顶壁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下方连接有能隔绝气缸上下部分气体的隔板,所述气缸活塞杆连接于隔板底部,自动控制气源的开口设置在隔板与气缸底部间。
[0014]自动控制气源将气体输入至气缸,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气缸隔板压缩复位弹簧而上升,并拉动气缸活塞杆上移,使出胶口开启;自动控制气源停止输气后,气缸隔板受复位弹簧推动下降至原位,并带动气缸活塞杆复位,使出胶口关闭。
[0015]所述软质针头注射部外部的锥度为50-80°。
[0016]本实用新型的软质针头在发生碰撞后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并能够在弹力作用下自动恢复原状,消除碰撞的影响,有利于增强点胶工序的精度。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软质针头还具有不易损毁、不易堵塞、成本低廉等优点。本实用新型选用了自动控制气源通过气缸及堵头控制出胶口的闭合,有利于实现对点胶时机和点胶量的精确控制,提高生产品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
[001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点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胶水腔体1、进胶口 12、出胶口 11以及与出胶口 11连接的软质针头2。
[0020]本实施例中,上述软质针头2是采用硅胶注塑而成。除硅胶外,橡胶、树脂等柔软且富有弹性的材料亦可作为本实用新型软质针头的原料。
[0021]进一步的,上述点胶装置还包括有一气缸3,所述出胶口 11设置在胶水腔体I底部,所述出胶口 11上方设有可以上下滑动的堵头4,所述堵头顶部与气缸活塞杆31连接。所述气3缸外部设有与内部连通的自动控制气源,所述气缸3顶壁设有复位弹簧33,复位弹簧33下方连接有能隔绝气缸上下部分气体的隔板32,所述气缸活塞杆31连接于隔板32底部。出胶口 11下方设有一金属管13,所述软质针头2套装在金属管13末端。
[0022]本实施例中,上述自动控制气源为受自动控制装置控制的气泵。
[0023]本实施例中,金属管为铝质圆管,除此以外,铜、钢铁等金属材料制成的圆管或方管亦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管。
[0024]更进一步的,所述软质针头依次包括连接部,加压部,注射部;所述连接部内径等于金属管末端的外径;所述注射部的内径小于连接部的内径;所述加压部的内径从连接部到注射部逐渐减小。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注射部外部为锥度为70°的倒立锥形。
[0026]本实施例的一种点胶装置安装于一机械摆臂上,机械摆臂同样受上述自动控制装置控制。除此以外,本实用新型的点胶装置还可人工手持操作。
[0027]本实施例的一种点胶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0028]于自动控制装置中预设机械摆臂的行进路径及点胶装置的点胶条件,机械摆臂沿预设的路径行进至工件的点胶位置,自动控制装置控制气泵向气缸内充气,隔板受气压作用上升,带动堵头升起,胶水从出胶口经软质针头流至工件上。点胶完毕后,气泵停止充气,隔板受复位弹簧带动下降,使堵头塞入出胶口,停止点胶。机械摆臂行进过程中若软质针头与工件发生碰撞,软质针头将产生弹性形变;碰撞结束后软质针头恢复原状。这一碰撞过程中机械摆臂的路径及工件位置并未发生改变,维持了点胶工序的精确度。
[0029]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胶水腔体、进胶口、出胶口以及与出胶口连接的软质针头;所述点胶装置还包括有一气缸,所述出胶口设置在胶水腔体底部,所述出胶口上方设有可以上下滑动的堵头,所述堵头顶部与气缸活塞杆连接;所述出胶口下方设有一金属管,所述软质针头套装在金属管末端;所述软质针头依次包括连接部,加压部,注射部;所述连接部内径等于金属管末端的外径;所述注射部的内径小于连接部的内径;所述加压部的内径从连接部到注射部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部外部为倒立的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外部设有与内部连通的自动控制气源,所述气缸顶壁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下方连接有能隔绝气缸上下部分气体的隔板,所述气缸活塞杆连接于隔板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针头注射部外部的锥度为50-80。。
【文档编号】B05C11/10GK203610271SQ201320669335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9日
【发明者】吴洋, 梁志昌 申请人:惠州市金山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