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防火保温腻子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29628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保温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防火保温腻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腻子粉是漆类施工前,对施工面进行预处理的一种表面找平粉状材料,主要目的是填充施工面的孔隙及矫正施工面的曲线偏差,为获得均匀、平滑的漆面打好基础。腻子一般是由基料、填料、水和助剂等组成。现有的建筑腻子往往不具备防火保温功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腻子弥补了上述缺陷。

在中国公开的专利申请cn103086665a中针对获得一种建筑保温腻子及其制备方法,该保温腻子由组分a和组分b构成,组分a的各组分及其重量份用量为:纯丙乳液200-30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5份、成膜助剂10-15份、防冻剂15-25份、消泡剂1-3份、杀菌剂1-3份、水600-800份;组分b的各组分及其重量份用量为:水泥400-500份、轻集料300-400份、中空玻璃珠50-150份、渗透剂4-6份、无机凝胶2-4份。使用时,组分a与组分b按重量比8:10混合均匀即可。本产品柔性涂层,能遮蔽基层细小裂纹,光滑细腻、耐水、耐碱性佳。

目前现有技术所提供的制备建筑用保温腻子虽然柔性涂层,能遮蔽基层细小裂纹,光滑细腻、耐水、耐碱性佳,但还存在防火性能差、容易开裂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建筑用防火保温腻子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建筑用保温腻子所存在的防火性能差、容易开裂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用防火保温腻子,该保温腻子由如下原料制成:丙二醇5%-10%,羟乙基纤维素1%-2%,灰钙粉10%-15%,聚丙烯纤维0.5%-1%,三聚磷酸钠0.5%-1%,粉煤灰漂珠40%-60%,坡缕石粉1%-5%,纤维素醚0.2%-1%,三氧化二锑1%-4%,硬脂酸钠1%-3%,余量为水。

优选的,该保温腻子由如下原料制成:丙二醇6%-8%,羟乙基纤维素1%-2%,灰钙粉11%-13%,聚丙烯纤维0.6%-0.8%,三聚磷酸钠0.6%-1%,粉煤灰漂珠40%-60%,坡缕石粉2%-4%,纤维素醚0.5%-1%,三氧化二锑1%-3%,硬脂酸钠1%-2%,余量为水。

该建筑用防火保温腻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在装有恒压滴液漏斗、搅拌器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聚丙烯纤维、羟乙基纤维素和丙二醇,然后加入三口烧瓶体积三分之一的水,启动搅拌器搅拌一段时间后,将溶液移入70-80℃的水浴锅内保温,备用;

(2)将纤维素醚、粉煤灰漂珠和灰钙粉至于容器内,加入粉煤灰漂珠质量1/2的水,机械搅拌均匀,加热至60-70℃;

(3)从滴液漏斗向烧瓶中滴加步骤(2)所得混合液,控制滴加时间为2-3小时,滴加完毕后,保温30min;

(4)将三氧化二锑加入到盛有去离子水的锥形瓶中,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搅拌,调节温度为45-50℃,加入硬脂酸钠,继续搅拌30-60min,过滤,干燥,得改性三氧化二锑;

(5)将剩余物料加入到步骤(3)所得产物中,用超声分散仪在一定功率下将混合液超声分散均匀,随后机械搅拌捏合1-2h,得目标产物。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搅拌时间为20-30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机械搅拌速度为200-210r/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功率为150-200w。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粉煤灰漂珠壁薄质轻,随着粉煤灰漂珠掺入量的增加,腻子的导热系数降低,即腻子的保温性能随着粉煤灰漂珠的掺入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粉煤灰漂珠的掺入量低于40%时,导热系数下降明显,当粉煤灰漂珠的的掺入量大于60%时,导热系数趋于平缓,因此,本发明中粉煤灰漂珠的掺入量设为40%-60%;在建筑腻子中加入聚丙烯纤维,能够在腻子中形成均匀连续的多向分布,阻止、减少和延缓内部裂缝的应力集中系数,提高韧性,增强抗冲击能力,防止腻子干裂,提高了腻子的使用寿命;三氧化二锑在高温状态下被氧化后,稀释了空气中氧气浓度,从而起到阻燃的作用,与硬脂酸钠聚合改性,提高了三氧化二锑与其他高分子材料之间的亲和力和相容性,从而提高了腻子的综合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建筑用防火保温腻子,该保温腻子由如下原料制成:丙二醇5%%,羟乙基纤维素2%,灰钙粉10%,聚丙烯纤维1%,三聚磷酸钠0.5%,粉煤灰漂珠60%,坡缕石粉1%,纤维素醚1%,三氧化二锑1%,硬脂酸钠3%,余量为水。

该建筑用防火保温腻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在装有恒压滴液漏斗、搅拌器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聚丙烯纤维、羟乙基纤维素和丙二醇,然后加入三口烧瓶体积三分之一的水,启动搅拌器搅拌20min后,将溶液移入70℃的水浴锅内保温,备用;

(2)将纤维素醚、粉煤灰漂珠和灰钙粉至于容器内,加入粉煤灰漂珠质量1/2的水,以200r/min的速度机械搅拌均匀,加热至60℃;

(3)从滴液漏斗向烧瓶中滴加步骤(2)所得混合液,控制滴加时间为2小时,滴加完毕后,保温30min;

(4)将三氧化二锑加入到盛有去离子水的锥形瓶中,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搅拌,调节温度为45℃,加入硬脂酸钠,继续搅拌30min,过滤,干燥,得改性三氧化二锑;

(5)将上述步骤所得产物和剩余物料加入到容器中,用超声分散仪在150w的功率下将混合液超声分散均匀,随后机械搅拌捏合1h,得目标产物。

实施例2:

一种建筑用防火保温腻子,该保温腻子由如下原料制成:丙二醇10%,羟乙基纤维素1%,灰钙粉15%,聚丙烯纤维0.5%,三聚磷酸钠1%,粉煤灰漂珠40%,坡缕石粉5%,纤维素醚0.2%,三氧化二锑4%,硬脂酸钠1%,余量为水。

该建筑用防火保温腻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在装有恒压滴液漏斗、搅拌器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聚丙烯纤维、羟乙基纤维素和丙二醇,然后加入三口烧瓶体积三分之一的水,启动搅拌器搅拌30min后,将溶液移入80℃的水浴锅内保温,备用;

(2)将纤维素醚、粉煤灰漂珠和灰钙粉至于容器内,加入粉煤灰漂珠质量1/2的水,以210r/min的速度机械搅拌均匀,加热至70℃;

(3)从滴液漏斗向烧瓶中滴加步骤(2)所得混合液,控制滴加时间为3小时,滴加完毕后,保温30min;

(4)将三氧化二锑加入到盛有去离子水的锥形瓶中,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搅拌,调节温度为50℃,加入硬脂酸钠,继续搅拌60min,过滤,干燥,得改性三氧化二锑;

(5)将上述步骤所得产物和剩余物料加入到容器中,用超声分散仪在200w的功率下将混合液超声分散均匀,随后机械搅拌捏合2h,得目标产物。

实施例3:

一种建筑用防火保温腻子,该保温腻子由如下原料制成:丙二醇6%,羟乙基纤维素1%,灰钙粉11%,聚丙烯纤维0.6%,三聚磷酸钠0.6%,粉煤灰漂珠40%,坡缕石粉2%,纤维素醚0.5%,三氧化二锑1%,硬脂酸钠1%,余量为水。

该建筑用防火保温腻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在装有恒压滴液漏斗、搅拌器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聚丙烯纤维、羟乙基纤维素和丙二醇,然后加入三口烧瓶体积三分之一的水,启动搅拌器搅拌25min后,将溶液移入75℃的水浴锅内保温,备用;

(2)将纤维素醚、粉煤灰漂珠和灰钙粉至于容器内,加入粉煤灰漂珠质量1/2的水,以205r/min的速度机械搅拌均匀,加热至65℃;

(3)从滴液漏斗向烧瓶中滴加步骤(2)所得混合液,控制滴加时间为2.5小时,滴加完毕后,保温30min;

(4)将三氧化二锑加入到盛有去离子水的锥形瓶中,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搅拌,调节温度为45℃,加入硬脂酸钠,继续搅拌40min,过滤,干燥,得改性三氧化二锑;

(5)将上述步骤所得产物和剩余物料加入到容器中,用超声分散仪在160w的功率下将混合液超声分散均匀,随后机械搅拌捏合1h,得目标产物。

实施例4:

一种建筑用防火保温腻子,该保温腻子由如下原料制成:丙二醇8%,羟乙基纤维素2%,灰钙粉13%,聚丙烯纤维0.8%,三聚磷酸钠1%,粉煤灰漂珠60%,坡缕石粉4%,纤维素醚1%,三氧化二锑3%,硬脂酸钠2%,余量为水。

该建筑用防火保温腻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在装有恒压滴液漏斗、搅拌器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聚丙烯纤维、羟乙基纤维素和丙二醇,然后加入三口烧瓶体积三分之一的水,启动搅拌器搅拌30min后,将溶液移入80℃的水浴锅内保温,备用;

(2)将纤维素醚、粉煤灰漂珠和灰钙粉至于容器内,加入粉煤灰漂珠质量1/2的水,以210r/min的速度机械搅拌均匀,加热至70℃;

(3)从滴液漏斗向烧瓶中滴加步骤(2)所得混合液,控制滴加时间为3小时,滴加完毕后,保温30min;

(4)将三氧化二锑加入到盛有去离子水的锥形瓶中,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搅拌,调节温度为50℃,加入硬脂酸钠,继续搅拌50min,过滤,干燥,得改性三氧化二锑;

(5)将上述步骤所得产物和剩余物料加入到容器中,用超声分散仪在200w的功率下将混合液超声分散均匀,随后机械搅拌捏合2h,得目标产物

其他成分含量不便,调节粉煤灰漂珠的掺入量,测试腻子的导热系数,测试结果如下:

将本发明中所提供的产品与市场中常见的腻子产品做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