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粘接带和热粘接带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89588发布日期:2018-08-29 00:35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热粘接带等。更详细而言,涉及粘贴于玻璃布等的热粘接带等。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通过加热压接而使粘接层固化,使被粘接体接合的热粘接带。该热粘接带例如由基材和设置于该基材的双面的粘接层构成,用于通过加热压接使这两层粘接层分别接合玻璃布等被粘接体,从而将被粘接体连接在一起等的用途。

就专利文献1而言,公开了半导体装置用粘接带中,在粘接剂层中含有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nbr)、酚醛清漆型酚醛树脂和环氧树脂,并且,为了使nbr能在加热时自交联,还含有二烷基过氧化物类等。

就专利文献2而言,公开了由乙烯基苄基醚化酚醛清漆树脂、酚醛清漆型或甲酚型酚醛树脂、过氧化二异丙苯等有机过氧化物和六亚甲基四胺组成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就专利文献3而言,公开了包含部分酯化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辛酰基过氧化物等有机过氧化物、酚醛树脂和有机硅化合物的液晶显示单元用密封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913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3298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19456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在短时间内实现热粘接带在被粘接体上的粘接,有时使粘接层中含有酸,在热粘接带的加热压接中,利用该酸促进例如粘接层所含的酚醛树脂与交联剂(固化剂)的反应,利用此来促进粘接层的固化。

然而,如果粘接层中包含酸,则即使在热粘接带的保管时等不加热热粘接带时,有时也由于酸而缓慢促进酚醛树脂与交联剂的反应,从而进行粘接层的固化。热粘接带的加热压接前已经进行粘接层的固化的情况下,即使将被粘接体加热压接到热粘接带上,也有无法充分得到热粘接带对被粘接体的粘接力的担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被加热时粘接层的固化,并且保管时等未被加热时粘接层难以固化的热粘接带等。

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热粘接带是通过加热压接而使被粘接体接合的热粘接带,其特征在于,热粘接带具备基材和粘接层,该基材由无纺布构成,该粘接层分别设置于基材的一方和另一方的表面侧,并且包含丙烯腈-丁二烯橡胶、酚醛树脂、因分解而产生酸的过氧化物、以及酚醛树脂交联剂。

这里,过氧化物的半衰期温度优选为130℃以上170℃以下。

并且,粘接层中,当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设为100质量份时,可包含0.5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过氧化物。

另外,热粘接带整体的厚度优选为100μm以上250μm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热粘接带的制造方法的特征是,包括:剥离衬垫、基材准备工序,准备剥离衬垫和由无纺布构成的基材;粘接层用溶液制作工序,制作包含丙烯腈-丁二烯橡胶、酚醛树脂、因分解而产生酸的过氧化物、以及酚醛树脂交联剂的粘接层用溶液;第一粘接层形成工序,在剥离衬垫上涂布粘接层用溶液而形成第一粘接层;贴合工序,在形成于剥离衬垫的第一粘接层上贴合基材的一方的表面侧;以及第二粘接层形成工序,在基材的另一方的表面侧涂布粘接层用溶液而形成第二粘接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促进被加热时粘接层的固化,保管时等未被加热时粘接层难以固化的热粘接带等。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了应用本实施方式的热粘接带的截面图。

图2为说明热粘接带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热粘接带,2:基材,3、3a、3b:粘接层,3c:接合部,h: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另外,可以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而实施。进一步,所使用的附图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附图,并不表示实际大小。

<热粘接带的整体构成的说明>

图1为示出了应用本实施方式的热粘接带1的截面图。

图示的热粘接带1具备基材2,以及分别设置于基材2的一方和另一方的表面侧的粘接层3。需说明的是,以后,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将图中作为一方表面侧的上部的粘接层3称为粘接层3a(第一粘接层),将图中作为另一方表面侧的下部的粘接层3称为粘接层3b(第二粘接层)。需说明的是,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图1中可以在粘接层3的与基材2相反的表面侧具备剥离衬垫等。

热粘接带1通过加热压接使被粘接体接合。具体而言,例如,当被粘接体为玻璃布时,在制造玻璃布的制造工序中,用于将卷绕长条的玻璃布而成的辊状的原版的端部彼此接合等用途。此时用辊状的原版的端部彼此夹持热粘接带1,然后在加热的同时按压该位置。由此,粘接层3固化,辊状的原版的端部彼此介由热粘接带1而被接合。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热粘接带1若不进行加热压接则不能使被粘接体接合,与通过粘着力使被粘接体接合的粘着带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热粘接带1的整体的厚度优选为100μm以上250μm以下。如果热粘接带1的厚度小于100μm,则变得难以保持对于剪切力的强度。这里,剪切力是指沿着热粘接带的表面的方向的力。

另外,如果热粘接带1的厚度超过250μm,则卷绕热粘接带1而制成辊状的制品时辊的直径变得过大,或变得容易产生皱纹。另外,热粘接带1的制造工序中,溶剂变得容易残留,或粘接层3表面容易出现凹凸、外观容易恶化。

<基材>

基材2成为形成粘接层3的支持体。并且,基材2要求确保热粘接带1整体的机械强度的功能,并且要求能够随着粘贴热粘接带1的被粘接体而柔软地变化其形状的功能。

本实施方式中,基材2由无纺布构成。即,基材2是不对构成无纺布的纤维进行编织而交织在一起而成的片状的基材。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无纺布的纤维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聚酯纤维、人造丝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烯烃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等。

另外,由于基材2为无纺布,因此纤维间具有多个开口部h。因此,优选选择在将粘接层3形成于基材2时,构成粘接层3的成分侵入该开口部h的无纺布,详细情况后述。其结果,如图所示,设置于基材2的一方的表面侧的粘接层3a与设置于基材2的另一方的表面侧的粘接层3b通过无纺布所具有的开口部h而接合,在开口部h中形成接合部3c。

就本实施方式而言,通过产生该接合部3c,能够提高基材2与粘接层3的密合性并且防止基材2自身的层裂,能够充分体现粘接层3本来所具有的凝聚力。需说明的是,图中在全部开口部h形成了接合部3c,但不是必须如此,接合部3c只要形成于一部分的开口部h就足够。

为了在将粘接层3形成于基材2时,使构成粘接层3的成分侵入该开口部h,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40g/m2以下。如果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超过40g/m2,则开口部h的大小变得过小,构成粘接层3的成分难以侵入开口部h。其结果,变得难以形成接合部3c,无法充分获得粘接层3的粘接力。另外,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进一步优选为5g/m2以上。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小于5g/m2时,基材2的输送性变差,或在粘接层3a(第一粘接层)贴合基材2的操作变得困难。另外,有将粘接层3形成于基材2后热粘接带1的强度降低的担忧。

另外,基材2的厚度优选为30μm以上120μm以下。

<粘接层>

粘接层3是通过加热而固化,并且通过在此时被加压而在热粘接带1与被粘接体之间发挥粘接力的功能层。

就本实施方式而言,粘接层3包含丙烯腈-丁二烯橡胶、酚醛树脂、过氧化物、以及酚醛树脂交联剂。

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直链状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和具有分支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中的任一者。但是就本实施方式而言,更优选使用具有分支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

具有分支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能够在对粘接层3赋予适度的柔软性的同时还赋予极高的凝聚力。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具有分支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在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中分类为在聚合温度25℃~50℃制造的热聚合橡胶,例如,由下述化1式表示。

[化1]

另外,下述化2式的通式(1)为直链状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的结构式。这里,m、n为1以上的整数。化1式所表示的具有分支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是通式(1)中的丁二烯的双键裂开,并在该处进一步结合通式(1)所表示的结构而得到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也就是说,化1式中以曲线表示的各个线条分别具有通式(1)所表示的结构。

就本实施方式而言,作为具有分支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例如可使用重均分子量(mw)为30万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

[化2]

酚醛树脂对粘接层3赋予热固化性、耐热性、粘接性。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酚醛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适宜地使用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酚类与甲醛合成而得的酚醛清漆树脂。另外,作为酚类,可列举苯酚、甲酚、二甲酚、烷基酚、卤代酚、芳基酚、氨基酚、硝基酚、双酚a、多元酚、它们的衍生物等。另外,可以将它们单独使用或混合两种以上而使用。

过氧化物在热粘接带1的加热时热分解,通过所产生的游离自由基使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交联。

这里,就本实施方式而言,可适宜地使用因分解而产生酸的过氧化物。即,如果粘接层3中包含该过氧化物,则热粘接带1被加热时粘接层3固化的速度提高。具体而言,如果加热本实施方式的热粘接带1,则如上述那样,首先,过氧化物热分解,通过所产生的游离自由基使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交联。这时,游离自由基与从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离开的氢反应,生成酸。接下来,由该酸促进酚醛树脂与酚醛树脂交联剂的反应,发生酚醛树脂的交联,促进酚醛树脂的固化,从而粘接层3固化的速度提高。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粘接层3中所含的过氧化物在室温环境下等不加热热粘接带1时,难以发生分解,难以产生酸。另外,过氧化物本身不直接影响酚醛树脂的反应。因此,不加热热粘接带1时,酚醛树脂难以固化。

另外,过氧化物的半衰期温度优选为130℃以上且170℃以下。

这里,半衰期温度的意思是加热过氧化物1分钟时,通过过氧化物分解,过氧化物的浓度从即将加热前的浓度减少一半的温度。

过氧化物的半衰期温度高于170℃时,加热过氧化物时过氧化物分解的速度慢,难以产生酸。这种情况下,难以促进加热热粘接带1时的酚醛树脂的固化。

过氧化物的半衰期温度低于130℃时,即使是在不加热过氧化物时,过氧化物也分解而容易产生酸。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热粘接带1的保管时等不加热热粘接带1时,也容易进行酚醛树脂的固化。

另外,粘接层3中,在将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设为100质量份时,优选包含过氧化物0.5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

如果过氧化物小于0.5质量份,则由该过氧化物产生的酸的量少,难以促进加热热粘接带1时酚醛树脂的固化。

另外,如果过氧化物超过5质量份,则不加热过氧化物时由过氧化物缓慢分解而产生的酸的量变多。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热粘接带1的保管时等不加热热粘接带1时,也容易进行酚醛树脂的固化。

作为因分解而产生酸的过氧化物,可适宜地使用二酰基过氧化物、过氧化酯。另外,就本实施方式而言,可将它们单独使用或混合两种以上而使用。作为二酰基过氧化物,可列举例如日油株式会社制的nyper(注册商标)bmt、peroyl(注册商标)l等。另外,作为过氧化酯,可列举例如日油株式会社制的perbutyl(注册商标)o、perbutylz等。

酚醛树脂交联剂在加热热粘接带1时,与酚醛树脂发生加成缩合反应,使酚醛树脂在更短时间内固化。酚醛树脂交联剂也被称为酚醛树脂的交联促进剂、固化剂。作为酚醛树脂交联剂,可列举六亚甲基四胺(六胺)、羟甲基三聚氰胺和羟甲基脲等。另外,可将它们单独使用或混合两种以上而使用。需说明的是,就本实施方式而言,其中,可适宜地使用六亚甲基四胺(六胺)。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主旨的范围内,粘接层3也可以进一步包含其他树脂、橡胶等。另外,为了提高涂布后述的作为涂布液的粘接层用溶液时的涂布性,也可以进一步包含增粘剂、用于抑制发泡,抑制外观粗糙的消泡剂。

<热粘接带的制造方法>

图2为说明热粘接带1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准备剥离衬垫和由单位面积重量为40g/m2以下的无纺布构成的基材(步骤101:剥离衬垫、基材准备工序)。

接下来,制作用于涂布粘接层3的粘接层用溶液(步骤102:粘接层用溶液制作工序)。该粘接层用溶液包含上述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酚醛树脂、过氧化物、以及酚醛树脂交联剂,是将它们投入至预定的溶剂后搅拌而成的溶液。

并且,在剥离衬垫上涂布粘接层用溶液,形成涂布膜(步骤103)。

进一步,使该涂布膜干燥,从而在剥离衬垫上形成粘接层3a(第一粘接层)(步骤104)。该步骤103~步骤104的工序可以视作在剥离衬垫上涂布粘接层用溶液而形成第一粘接层的第一粘接层形成工序。

接下来,将基材2的一方的表面侧贴合(转印)至形成于剥离衬垫上的粘接层3a(第一粘接层)。(步骤105:贴合工序)

接下来,在基材2的另一方的表面侧涂布粘接层用溶液,在基材2的另一方的表面侧形成涂布膜(步骤106)。此时,粘接层用溶液如图1说明的那样,侵入构成基材2的无纺布的开口部h。

进一步,使该涂布膜干燥,从而在基材2的另一方的表面侧形成粘接层3b(第二粘接层)(步骤107)。该步骤106~步骤107的工序可以理解为在基材2的另一方的表面侧涂布粘接层用溶液而形成第二粘接层的第二粘接层形成工序。

通过步骤103~步骤107的工序,在基材2的双面形成粘接层3(粘接层3a、粘接层3b),进一步,如图1说明的那样,在无纺布的开口部h中形成接合部3c。

需说明的是,这里,在基材2上形成粘接层3b时,在基材2上直接形成粘接层3b,但也可以在其他剥离衬垫上形成粘接层3b,然后转印至基材2。另外,也可以将粘接层用溶液同时涂布于基材2的双面,同时形成粘接层3a和粘接层3b。

通过以上的工序,将整体的厚度设为100μm以上250μm以下,能够制造本实施方式的热粘接带1。

根据以上详述的方式,通过使用无纺布作为基材2,在开口部h产生接合部3c,由此能够提供对于剪切力具有足够强度的热粘接带1。

另外,将被粘接体加热压接至热粘接带1时,粘接层3中所含的过氧化物分解而产生酸,该酸促进酚醛树脂与酚醛树脂交联剂的固化。因此,粘接层3固化的速度提高,热粘接带1在短时间内将被粘接体粘接。

另一方面,不加热热粘接带1时,难以发生过氧化物的分解,难以产生酸,因此粘接层3的固化难以进行。因此,不使用热粘接带1而进行保管的期间内,不易失去热粘接带1的粘接力。

[实施例]

以下,使用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只要不超过本发明的主旨,本发明就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

制作图1所示的热粘接带1,进行评价。需说明的是,实施条件和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1。

〔热粘接带1的制作〕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使用单位面积重量为5g/m2、厚度为30μm的无纺布作为基材2。另外,该无纺布的纤维使用由比重1.38的聚酯构成的纤维。具体而言,使用jxanci株式会社制的milifet05(注册商标)。

并且,如以下那样在基材2的一方的表面侧形成粘接层3a。

首先,使用乙酸乙酯作为溶剂,向该溶剂中投入具有分支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酚醛树脂、过氧化物、以及酚醛树脂交联剂并搅拌,从而使其溶解,制作固体成分浓度40质量%的粘接层用溶液。此时,作为具有分支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使用日本zeon株式会社制的nipol(注册商标)1001lg。另外,作为酚醛树脂,使用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tamanol(注册商标)531。需说明的是,tamanol531中,含有六亚甲基四胺(六胺)9质量%作为酚醛树脂交联剂。另外,具有分支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与酚醛树脂的质量比率设为100/120。另外,作为过氧化物,使用日油株式会社制的nyperbmt。

下述化3式的通式(2)为nyperbmt的结构式。另外,下述化4式的通式(3)为加热nyperbmt而使其分解时的反应式,是作为nyperbmt的一部分结构的过氧化苯甲酰分解时的反应式。如果加热通式(3)中的过氧化苯甲酰,则氧-氧键裂开,生成相对于过氧化苯甲酰为2当量的苯基自由基,各个苯基自由基成为苯甲酸。也就是说,如果将过氧化苯甲酰热分解,则相对于该过氧化苯甲酰产生2当量的酸。另外,如果将作为通式(2)中的nyperbmt的另一部分结构的苯甲酰基间甲基过氧化苯甲酰热分解,则相对于该苯甲酰基间甲基过氧化苯甲酰产生2当量的酸。另外,如果将作为通式(2)中的nyperbmt的再另一部分结构的间甲苯酰过氧化物热分解,则相对于该间甲苯酰过氧化物产生2当量的酸。即,如果将nyperbmt热分解,则相对于该nyperbmt产生2当量的酸。

需说明的是,nyperbmt的半衰期温度为131℃。另外,粘接层3中,在将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设为100质量份时,使其含有3质量份的nyperbmt。

[化3]

[化4]

并且,在剥离衬垫上涂布粘接层用溶液,使其干燥,从而形成粘接层3a。

接下来,将基材2贴合于粘接层3a。

接下来,在基材2的另一方的表面侧涂布粘接层用溶液,使其干燥,从而形成粘接层3b。并且,将热粘接带1整体的厚度设为140μm。

通过以上的工序,制造本实施例的热粘接带1。

(实施例2~6)

相对于实施例1,按照表1所示那样进行变更,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热粘接带1。

也就是说,实施例2、3、6中,使用改变了粘接层3中所含的过氧化物的种类的过氧化物。具体而言,实施例2中,使用了日油株式会社制的perbutylo。下述化5式的通式(4)为作为perbutylo的2-乙基己酰基-叔丁基过氧化物的结构式。如果加热通式(4)中的2-乙基己酰基-叔丁基过氧化物,则氧-氧键裂开,相对于2-乙基己酰基-叔丁基过氧化物生成1当量的自由基,该自由基成为羧酸。也就是说,如果将perbutylo热分解,则相对于该perbutylo产生1当量的酸。需说明的是,perbutylo的半衰期温度为134℃。另外,粘接层3中,在将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设为100质量份时,使其含有3质量份的perbutylo。

[化5]

另外,实施例3中,使用日油株式会社制的perbutylz。下述化6式的通式(5)为作为perbutylz的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酰的结构式。如果加热通式(5)中的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酰,则氧-氧键裂开,相对于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酰生成1当量的自由基,该自由基成为羧酸。也就是说,如果将perbutylz热分解,则相对于该perbutylz产生1当量的酸。需说明的是,perbutylz的半衰期温度为167℃。另外,粘接层3中,在将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设为100质量份时,使其包含3质量份的perbutylz。

[化6]

另外,实施例6中,使用了日油株式会社制的peroyll。下述化7式的通式(6)为作为peroyll的过氧化双十二烷酰的结构式。如果加热通式(6)中的过氧化双十二烷酰,则氧-氧键裂开,相对于过氧化双十二烷酰生成2当量的自由基,各个自由基成为羧酸。也就是说,如果使peroyll热分解,则相对于该peroyll产生2当量的酸。需说明的是,peroyll的半衰期温度为低于下限值的116℃。另外,粘接层3中,在将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设为100质量份时,使其包含3质量份的peroyll。

[化7]

另外,实施例4、5中,改变粘接层3中所含的过氧化物的量。具体而言,实施例4中,在将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设为100质量份时,使其包含0.4质量份的nyperbmt。另外,实施例5中,在将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设为100质量份时,使其包含6质量份的nyperbmt。

(比较例1~6)

相对于实施例1,如表1所示那样进行变更,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热粘接带1。

也就是说,比较例1中,粘接层3中不含过氧化物。

另外,比较例2中,作为过氧化物的替代而在粘接层3中包含苯甲酸。

另外,比较例3中,作为过氧化物,使用了日油株式会社制的perhexyl(注册商标)i。下述化8式的通式(7)为作为perhexyli的叔己基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酯的结构式。如果加热通式(7)中的叔己基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酯,则生成自由基和二氧化碳,不产生酸。需说明的是,perhexyli的半衰期温度为155℃。另外,粘接层3中,在将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设为100质量份时,使其含有3质量份的perhexyli。

[化8]

[表1]

作为关于实施例1~6和比较例1~3的评价,进行了对于保管前的热粘接带的粘接力的评价(保管前粘接力评价)、以及对于保管前的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的评价(保管前不溶解成分评价)。另外,进行了对于保管后的热粘接带的粘接力的评价(保管后粘接力评价)、以及对于保管后的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的评价(保管后不溶解成分评价)。

〔保管前粘接力评价的方法〕

作为对于实施例1~6和比较例1~3的热粘接带的粘接力的评价,对热粘接带施加剪切力,评价相对于该剪切力的粘接力。

具体而言,准备两张玻璃布,用这两张玻璃布夹持热粘接带,通过加热压接,将两张玻璃布用热粘接带接合。评价中使用的玻璃布的厚度为0.17mm,断裂强度为约300n/10mm。

需说明的是,利用两种加热压接的条件,准备将玻璃布用热粘接带接合而成的样品。具体而言,准备在160℃、以1.47×105n/m2的压力进行20秒按压而将玻璃布用热粘接带接合而成的样品,以及在170℃、以1.47×105n/m2的压力进行10秒按压而将玻璃布用热粘接带接合而成的样品。

并且,以拉伸速度200mm/分钟拉伸所制作的作为被粘接体的两张玻璃布,按照在该条件下在玻璃布与热粘接带之间发生剥离之前玻璃布是否被破坏,来进行相对于剪切力的粘接力的评价。即,关于粘接力,在玻璃布与热粘接带之间发生剥离之前玻璃布被破坏时,意味着剪切力大于玻璃布的断裂强度,因此此时设为合格的评价,产生剥离时设为不合格的评价。

〔保管前不溶解成分评价的方法〕

另外,作为关于实施例1~6和比较例1~3的热粘接带的、在加热压接时粘接层固化的速度的评价,评价在加热压接后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这里,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的意思是,在热粘接带中未溶解于溶剂的部分的重量相对于热粘接带的总重量的比例。

酸与酚醛树脂反应而生成的生成物具有不溶于溶剂的性质。因此,认为加热压接后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越多,则加热压接时产生更多的酸,反应进行。加热压接时所产生的酸的量越多,则粘接层固化的速度更快。

作为加热压接后的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的具体评价方法,首先,准备两张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剥离衬垫,用这两张剥离衬垫夹持热粘接带,通过加热压接,将两张剥离衬垫用热粘接带接合。

需说明的是,加热压接的条件设为与保管前粘接力评价时的加热压接条件同样的条件。即,准备在160℃、以1.47×105n/m2的压力进行20秒按压而将剥离衬垫用热粘接带接合而成的样品,以及在170℃、以1.47×105n/m2的压力进行10秒按压而将剥离衬垫用热粘接带接合而成的样品。另外,在不溶解成分评价中,关于实施例1~6和比较例1~3的热粘接带,使用了不含有基材的热粘接带。

接下来,将剥离衬垫从热粘接带剥离,测定剥离了剥离衬垫的该热粘接带的重量,将测定值设为w1。需说明的是,作为热粘接带的重量,使用了约0.1g~0.2g的热粘接带。

然后,将该热粘接带浸渍于作为溶剂的10g~20g的甲基乙基酮,用混合转子搅拌24小时。接下来,使用不锈钢网过滤溶液,提取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不锈钢网使用100目的不锈钢网。需说明的是,将该网的未使用时的重量设为重量w2。

然后,采用防爆型干燥机使残留有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的网在80℃的环境下干燥,然后自然冷却。接下来,测定该网的重量,将测定值设为w3。并且,对由((w3-w2)/w1)算出的不溶解成分进行评价。需说明的是,关于实施例1~6和比较例1~3的热粘接带,加热压接前的不溶解成分均为0%。

〔保管后粘接力评价的方法〕

另外,对关于实施例1~6和比较例1~3的热粘接带的、在一定期间的保管后的粘接力进行评价。

具体而言,关于实施例1~6和比较例1~3的热粘接带,在制作这些热粘接带后,在80℃的环境下保管1周。并且,通过与保管前粘接力评价的方法同样的条件下的加热压接,将两张玻璃布用保管后的热粘接带接合,对作为被粘接体的两张玻璃布施加剪切力,进行相对于该剪切力的粘接力的评价。

〔保管后不溶解成分评价的方法〕

进一步,为了评价在不进行加热压接而对热粘接带进行保管时粘接层的固化程度,对关于实施例1~6和比较例1~3的热粘接带的、在一定期间的保管后的不溶解成分进行评价。

可认为热粘接带的保管后的不溶解成分越多,则保管时由粘接层所含的过氧化物产生更多的酸,反应进行。保管时产生越多的酸,则加热压接前粘接层固化的程度越大。

作为热粘接带的保管后的不溶解成分的具体评价方法,关于实施例1~6和比较例1~3的热粘接带,在制作这些热粘接带后,在80℃的环境下保管1周,将该保管后的热粘接带的重量设为w4。

然后,通过与保管前不溶解成分评价的方法同样的方法,使用不锈钢网提取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但是,在保管后不溶解成分评价中,为了评价保管时产生酸的量,与保管前不溶解成分评价不同,提取未加热压接的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

并且,将网在未使用时的重量设为重量w5,将残留有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的网的重量设为重量w6,评价由((w6-w5)/w4)算出的不溶解成分。

〔评价结果〕

将粘接力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

如表1所示,关于实施例1~6的热粘接带1,通过任一条件的加热压接所制作的热粘接带的保管前的粘接力、保管1周后的粘接力全部为合格。

另外,关于实施例1~6的热粘接带1,通过任一条件的加热压接所制作的热粘接带的保管前的不溶解成分大幅增加,可认为促进加热压接时的粘接层的固化。进一步,关于保管1周后的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的增加被抑制,可认为保管时的粘接层的固化变得难以进行。

与此相比,比较例1和比较例3中,关于保管前的热粘接带,在粘接层发生凝聚破坏,发生热粘接带的剥离。另外,该比较例1和比较例3中,关于保管前的热粘接带,加热压接后的不溶解成分几乎没有增加。

对此,比较例1中,原本没有使用过氧化物,另外,比较例3中,虽然使用过氧化物但该过氧化物没有因分解而产生酸。因此,该比较例1和比较例3中都在热粘接带的加热压接时不产生酸,酚醛树脂的交联没有充分进行,粘接层的固化不充分,由此,可认为没有充分获得热粘接带对于被粘接体的粘接力。

另外,比较例2中,关于保管前的热粘接带的粘接力为合格,但关于保管1周后的热粘接带,在被粘接体发生界面破坏,发生热粘接带的剥离。另外,该比较例2中,关于保管前的热粘接带,加压压接后不溶解成分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关于保管1周后的热粘接带的不溶解成分大幅增加。

这可认为是在将热粘接带保管1周的期间,苯甲酸与酚醛树脂反应,进行酚醛树脂的交联,粘接层的固化进行。并且可认为,该粘接层的固化充分进行后,即使将被粘接体加热压接于热粘接带,也无法充分获得热粘接带对于被粘接体的粘接力。

由实施例1~6和比较例1~3的结果确认到,有必要使热粘接带1的粘接层3中含有因分解而产生酸的过氧化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