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丙烯酸瓷砖胶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3652发布日期:2018-09-11 18:16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胶粘剂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丙烯酸瓷砖胶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瓷砖在墙面装饰材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瓷砖是以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及半金属氧化物,经由研磨、混合、压制、施釉、烧结的过程而形成的一种耐酸碱的瓷质或石质等建筑或装饰材料,其原材料多由粘土、石英沙等混合而成。

我国粘贴瓷砖普遍使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浆这种传统的方式。但采用这种传统的方法,往往会有很多弊端。如粘结剂涂抹不匀,瓷砖容易发生空鼓、脱落;普通粘结剂的粘结性差,贴在上面的大块瓷砖或石材等必须进行机械固定或加固,也不具有抗滑移性。所以瓷砖必须从底部开始粘贴,并且需要在瓷砖与瓷砖之间使用定位器,以保证粘贴后的瓷砖横平竖直,表面平整。由此可见,此种方法非常耗时、效率低、材料用量大,并且对工人施工技术水平要求高,由于受这类材料自身性能的限制,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瓷砖胶粘剂是一种以水泥为基底的由聚合物改性的优质胶粘剂,具柔韧性和速干性,厚薄施工皆宜,其特殊的配方使其能粘贴瓷砖于各种类型的基材上。其组成为水泥、石英砂及浓缩增粘剂,该粘着剂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施工范围广、粘着力强、施工方便、瓷砖和墙壁、地面在施工前不用水浸湿、硬化时间长,给施工人员留有充分的调整时间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瓷砖胶粘剂,能够弥补水泥和普通聚合物砂浆的缺陷,因其防水性、粘结性和耐久性好,克服了普通水泥、防水砂浆或普通墙地砖粘结剂存在的饰面砖粘结不牢、空鼓、开裂、脱落、渗水、性能不稳定等弊端,从建筑围护结构防水抹面到建筑饰面材料的粘结、防水都表现出优越性能。它依据“有机—无机物”理论,按最佳聚合物掺兑量混合,严格控制聚合物等物料的掺兑比。具有无机水泥的特性,又有有机胶的高粘结度的特点,集防水、粘结于一体。是替代传统水泥和普通聚合物砂浆,现代中高档建筑最理想的防水粘结材料。

cn103011731a公开了一种瓷砖粘贴与填缝两用胶粘剂,其组分为水泥、填料、可再分散乳胶粉、纤维素醚、早强剂、触变润滑剂、木质纤维素、憎水剂、抗泛碱剂、防霉剂、分散剂。其公开的两用胶粘剂是针对现有瓷砖的粘贴和填缝需要分别配制不同的胶粘剂,由于粘贴用胶粘剂和填缝用的胶粘剂产品配方不同,分别配料会造成工时的重复、浪费物料的问题,提供的是一种可以粘贴、填缝两用的胶粘剂,但是从其记载的组分重量比配方来看,水泥占20-40%,填料占50-70%,可以看到,此两用胶粘剂仍是属于水泥基胶粘剂,在应用到瓷砖粘贴与填缝时有可能出现由于水泥水化产物的强碱性导致的瓷砖氧化等问题,且填料优选石英砂,为粗集料在作为填缝材料时无法起到美观的装饰效果。此外,传统的瓷砖粘结剂在现场搅拌时,厚层施工的方式不仅配比不稳定,而且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施工速度慢,费时费力,还会造成材料的浪费,而且粘结力弱、耐久性差、容易剥落。施工效率及粘贴安全性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丙烯酸瓷砖胶,所述丙烯酸瓷砖胶,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40~50、渗透剂0.1~1.5、水50~65;所述渗透剂为磺化酯类渗透剂。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乳化剂ⅰ与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核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30~45min得到核层单体乳液;将乳化剂ⅱ与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壳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30~45min得到壳层单体乳液;

(2)在通入氮气和搅拌的条件下滴加引发剂和核层单体乳液,然后将体系升温至75~85℃,搅拌反应,在体系中出现蓝色荧光后继续搅拌45~60min,停止反应,即得种子乳液;

(3)将第(2)步所得的种子乳液降温至30~40℃,匀速滴加引发剂、碳酸钠和剩余的核层单体乳液,然后体系升温至80℃,保温反应30~45min,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4~5,搅拌30~45min,然后调节ph值至7~8得到核层聚合物乳液;

(4)然后在核层聚合物乳液中加入引发剂,搅拌10~15min,然后依次滴加乳化剂ⅲ、所述壳层单体乳液和碳酸氢钠,然后体系升温至90℃,保温反应1~1.5小时;

(5)第(4)步所得体系中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4~5,搅拌反应45~60min,然后加入松香的甲苯溶液搅拌15min,体系温度降至室温出料,即得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核层单体包括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酯类单体;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层单体包括偏氟乙烯、甲基丙烯磺酸钠、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异丁酯,其重量比例为1:(0.1~0.3):(0.2~0.5):(0.2~0.5)。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层单体包括偏氟乙烯、甲基丙烯磺酸钠、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异丁酯,其重量比例为1:0.2:0.35:0.35。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乳化剂ⅰ为阴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的混合物;所述阴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的重量比例为1:(3~5)。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乳化剂ⅱ由岐化松香酸钾、油酸钾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5~2):(0.8~1.5):1。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丙烯酸瓷砖胶烘干后所得原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5~-35℃。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丙烯酸瓷砖胶烘干后所得原料的分解温度为430~450℃。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上述丙烯酸瓷砖胶的应用,应用于瓷砖的粘贴。

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瓷砖胶为乳液状态,贴砖使用时可直接涂抹在瓷砖背面,也可直接与水混合后在倒入水泥使用搅拌均匀后使用,使用方便,同时本发明的液体瓷砖胶不起尘,对施工人员和施工环境友好无污染;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瓷砖胶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附着力等,在应用过程中不易空鼓,贴砖的时间也大大缩小,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性能;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瓷砖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如高温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可以在高温或低温等环境下,尤其在超低温环境下可以存放长久,而且多次冻融后使用时其综合性能均不受太大影响,此外,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瓷砖胶使用后具有很好的耐水性,长期起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3提供的丙烯酸瓷砖胶的红外谱图;

图2为实施例3提供的丙烯酸瓷砖胶烘干样的红外谱图;

图3为实施例3提供的丙烯酸瓷砖胶烘干样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4为实施例3提供的丙烯酸瓷砖胶烘干样的热重分析(tga)图;

图5为实施例3提供的丙烯酸瓷砖胶烘干样的差示扫描量热(dsc)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选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如本文所用术语“由…制备”与“包含”同义。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连接词“由…组成”排除任何未指出的要素、步骤或组分。如果用于权利要求中,此短语将使权利要求为封闭式,使其不包含除那些描述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但与其相关的常规杂质除外。当短语“由…组成”出现在权利要求主体的子句中而不是紧接在主题之后时,其仅限定在该子句中描述的要素;其它要素并不被排除在作为整体的所述权利要求之外。

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至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至4”、“1至3”、“1至2”、“1至2和4至5”、“1至3和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

单数形式包括复数讨论对象,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清楚地指明。“任选的”或者“任意一种”是指其后描述的事项或事件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而且该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情形和事件不发生的情形。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近似用语用来修饰数量,表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具体数量,还包括与该数量接近的可接受的而不会导致相关基本功能的改变的修正的部分。相应的,用“大约”、“约”等修饰一个数值,意为本发明不限于该精确数值。在某些例子中,近似用语可能对应于测量数值的仪器的精度。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范围限定可以组合和/或互换,如果没有另外说明这些范围包括其间所含有的所有子范围。

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出现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术语是指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甲酯,包括两种可能的情况。此外,本申请中的红外光谱测试、核磁共振测试、dsc和tga等测试均按照常规的操作方法进行测试。

此外,本发明要素或组分前的不定冠词“一种”和“一个”对要素或组分的数量要求(即出现次数)无限制性。因此“一个”或“一种”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并且单数形式的要素或组分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所述数量明显旨指单数形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丙烯酸瓷砖胶,所述丙烯酸瓷砖胶,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40~50、渗透剂0.1~1.5、水50~65;所述渗透剂为磺化酯类渗透剂。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丙烯酸瓷砖胶,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41~42、渗透剂0.5~1.0、水57~58。

渗透剂利用其分子链的两亲性,提高丙烯酸瓷砖胶和瓷砖表面和墙面的亲和力,增进瓷砖胶往被黏物表面的铺展的渗透,提高瓷砖胶与基材之间的粘合力。本发明的渗透剂采用磺化酯类渗透剂,所述磺化酯类渗透剂是指由羧酸和醇类化合物经过酯化反应后得到的产物,再经过磺化反应所得的化合物。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渗透剂选用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乳化剂ⅰ与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核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30~45min得到核层单体乳液;将乳化剂ⅱ与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壳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30~45min得到壳层单体乳液;

(2)在通入氮气和搅拌的条件下滴加引发剂和核层单体乳液,然后将体系升温至75~85℃,搅拌反应,在体系中出现蓝色荧光后继续搅拌45~60min,停止反应,即得种子乳液;

(3)将第(2)步所得的种子乳液降温至30~40℃,匀速滴加引发剂、碳酸钠和剩余的核层单体乳液,然后体系升温至80℃,保温反应30~45min,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4~5,搅拌30~45min,然后调节ph值至7~8得到核层聚合物乳液;

(4)然后在核层聚合物乳液中加入引发剂,搅拌10~15min,然后依次滴加乳化剂ⅲ、所述壳层单体乳液和碳酸氢钠,然后体系升温至90℃,保温反应1~1.5小时;

(5)第(4)步所得体系中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4~5,搅拌反应45~60min,然后加入松香的甲苯溶液搅拌15min,体系温度降至室温出料,即得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核层单体包括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优选的,其重量比例为1:(1~2.2);

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丙烯酸异辛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丙烯酸异辛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例为(1.2~1.8):1。

核层单体选用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酯类复配的单体,利用丙烯酰胺中酰胺键的极性,提高瓷砖胶与被黏物的亲和力和粘附性,同时还可以利用酰胺键与体系中水分子之间的水和作用阻止水分子在低温下的有序排列,破坏产生的晶种,避免乳液在因低温下不稳定而絮凝沉降。此外,在核层聚合乳液中采用不同比例的软单体(如丙烯酸异辛酯)和硬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使所得的瓷砖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的同时还具有很好的粘结强度等机械性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层单体包括偏氟乙烯、甲基丙烯磺酸钠、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异丁酯,其重量比例为1:(0.1~0.3):(0.2~0.5):(0.2~0.5);优选的,所述壳层单体包括偏氟乙烯、甲基丙烯磺酸钠、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异丁酯,其重量比例为1:0.2:0.35:0.35。

壳层单体选用不同比例的上述组分,利用不同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所得乳液的稳定性和综合性能。采用不同比例的偏氟乙烯、甲基丙烯磺酸钠、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异丁酯所得的胶黏度适中,乳液的表面张力较小,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在基材表面铺展和润湿,使得该乳液与基材间的粘结性得到提升。同时这些组分中的极性基团(如磺酸根)与体系中的水分相互作用,增加聚合物和水和作用力,提高其稳定性。此外,壳层聚合物乳液中采用不同比例的软单体(如甲基丙烯酸异丁酯)和硬单体(如苯乙烯)使得所得的瓷砖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的同时还具有很好的粘结强度等机械性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乳化剂ⅰ为阴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的混合物;所述阴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的重量比例为1:(3~5);优选的,所述阴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的重量比例为1:3.5。

所述阴离子乳化剂是指在水中溶解后,其活性部分倾向离解成负电离子的表面活性物质,其特征表现为具有一个大的有机阴离子。所述阴离子乳化剂可以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苯磺酸钠、甲基磺酸钠、二甲基苯磺酸钠、异丙磺酸钠、油酸钠、月桂酸钠、环烷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硬脂酸钠等;优选的,所述阴离子乳化剂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所述非离子乳化剂是指在水溶液中不电离,具有亲水亲油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其分子中的亲油基团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团大致相同,其亲水基团主要是由具有一定数量的含氧基团(如羟基和聚氧乙烯链)构成。所述非离子乳化剂可以选用聚氧乙烯基醚类非离子乳化剂;优选的,所述非离子乳化剂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乳化剂ⅱ由岐化松香酸钾、油酸钾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5~2):(0.8~1.5):1;优选的,其重量比例为,1.8:1.2:1。

所述岐化松香酸钾是在催化剂存在下,借无机酸和热的作用下松香酸钾的一部分被氧化,另一部分被还原所得的产物,含有脱氢松香酸钾、二氢松香酸钾、四氢松香酸钾等组分。

乳化剂ⅱ采用不同比例的岐化松香酸钾、油酸钾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提高单体在聚合过程中以及所得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岐化松香酸钾具有大的环状结构,刚性较大,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胶束较厚,但是由于其柔性小,胶束的强度较弱,而岐化松香酸钾与油酸钾这种长链的乳化剂相复配,使油酸钾的长分子链随机穿插在岐化松香酸钾形成的胶束中,提高胶束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再利用非离子型乳化剂在此胶束表面形成一层粘附层,使胶束表面更加光滑,减少胶束表面的粗糙度,避免胶束之间团聚絮凝,提高乳液的稳定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乳化剂ⅲ为可反应性乳化剂;所述可反应性乳化剂为含有烯丙基或乙烯基的反应型乳化剂;优选采用乙烯基磺酸钠、2-烯丙基醚-3-羟基丙烷-1-磺酸钠、烷基酚烯丙基聚醚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核层聚合物乳液表面聚合形成壳层聚合物乳液前加入一定量的可反应性乳化剂,增多胶束的同时可以在核层和壳层之间形成一定量核壳接枝共聚物,再与壳层单体相作用提高核层与壳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所得乳液的拉伸粘结强度和稳定性。此外,反应过程中,在制备壳层聚合物乳液时添加预乳化的壳层单体,控制体系中胶束的生成,得到较均匀的核壳结构的形成。

本发明中,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盐引发剂,可举例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在种子乳液表面聚合形成核层聚合物乳液时添加一定量的碳酸钠,然后在用丙烯酸调节ph值,反应掉核层聚合物粒子内碳酸钠,使核层粒子表面形成一定量的孔洞,同样的在制备壳层聚合物乳液时也添加一定量的碳酸氢钠,得到聚合物粒子表面和内部均具有不规则分布,孔径大小不同的孔,提高聚合物与体系中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在低也下加强聚合物的水和作用,提高低温下的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丙烯酸瓷砖胶烘干后所得原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5~-35℃。

所述玻璃化转变温度是采用德国耐驰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获得,测试用样品质量为5.0~10.0mg,测试升温速率为20℃/min。此处的玻璃化温度是指样品受热后由玻璃态转变为黏流态或高弹态时,dsc曲线上发生转变时的拐点温度。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丙烯酸瓷砖胶烘干后所得原料的分解温度为430~450℃。

所述分解温度采用美国ta牌热重分析仪(tga)测试获得,测试过程中的升温速率为20℃/min。此处的分解温度是指,样品在tga曲线上失重速率最快时的温度,也即为对tga曲线取微分所得的曲线上的峰值温度。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上述丙烯酸瓷砖胶的应用,应用于瓷砖的粘贴。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内容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如果没有其它说明,所用原料都是市售的,购于国药化学试剂。

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丙烯酸瓷砖胶,所述丙烯酸瓷砖胶,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40、渗透剂0.1、水50;所述渗透剂为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0.2g乳化剂ⅰ与15ml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19.0g核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30min得到核层单体乳液;将0.22g乳化剂ⅱ与10ml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12.3g壳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30min得到壳层单体乳液;

(2)在通入氮气和搅拌的条件下滴加0.2g引发剂(将0.2g引发剂溶解在8ml去离子水中后滴加)和6ml核层单体乳液,然后将体系升温至75℃,搅拌反应,在体系中出现蓝色荧光后继续搅拌45min,停止反应,即得种子乳液;

(3)将第(2)步所得的种子乳液降温至30℃,匀速滴加0.04g引发剂、1.2g碳酸钠和9ml核层单体乳液,然后体系升温至80℃,保温反应30min,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4,搅拌30min,然后调节ph值至7得到核层聚合物乳液;

(4)然后在核层聚合物乳液中加入0.04g引发剂,搅拌10min,然后依次滴加0.06g乳化剂ⅲ、所述壳层单体乳液和0.08g碳酸氢钠,然后体系升温至90℃,保温反应1小时;

(5)第(4)步所得体系中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5,搅拌反应45min,然后加入4ml松香的甲苯溶液(松香与甲苯质量比为1:1.2)搅拌15min,体系温度降至室温出料,即得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

所述乳化剂ⅰ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3;所述乳化剂ⅱ由岐化松香酸钾、油酸钾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5:0.8:1;所述乳化剂ⅲ为乙烯基磺酸钠;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所述核层单体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异辛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0.4:0.6;所述壳层单体为偏氟乙烯、甲基丙烯磺酸钠、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0.1:0.2:0.2。

实施例2

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丙烯酸瓷砖胶,所述丙烯酸瓷砖胶,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50、渗透剂1.5、水65;所述渗透剂为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0.2g乳化剂ⅰ与15ml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19.0g核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45min得到核层单体乳液;将0.22g乳化剂ⅱ与10ml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12.3g壳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45min得到壳层单体乳液;

(2)在通入氮气和搅拌的条件下滴加0.2g引发剂(将0.2g引发剂溶解在8ml去离子水中后滴加)和6ml核层单体乳液,然后将体系升温至85℃,搅拌反应,在体系中出现蓝色荧光后继续搅拌60min,停止反应,即得种子乳液;

(3)将第(2)步所得的种子乳液降温至40℃,匀速滴加0.04g引发剂、1.2g碳酸钠和9ml核层单体乳液,然后体系升温至80℃,保温反应45min,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5,搅拌45min,然后调节ph值至8得到核层聚合物乳液;

(4)然后在核层聚合物乳液中加入0.04g引发剂,搅拌15min,然后依次滴加0.06g乳化剂ⅲ、所述壳层单体乳液和0.08g碳酸氢钠,然后体系升温至90℃,保温反应1.5小时;

(5)第(4)步所得体系中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5,搅拌反应60min,然后加入4ml松香的甲苯溶液(松香与甲苯质量比为1:1.2)搅拌15min,体系温度降至室温出料,即得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

所述乳化剂ⅰ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5;所述乳化剂ⅱ由岐化松香酸钾、油酸钾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组成,其重量比例为2:1.5:1;所述乳化剂ⅲ为乙烯基磺酸钠;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所述核层单体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异辛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0.8:1.4;所述壳层单体为偏氟乙烯、甲基丙烯磺酸钠、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0.3:0.5:0.5。

实施例3

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丙烯酸瓷砖胶,所述丙烯酸瓷砖胶,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42、渗透剂0.8、水57;所述渗透剂为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0.2g乳化剂ⅰ与15ml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19.0g核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40min得到核层单体乳液;将0.22g乳化剂ⅱ与10ml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12.3g壳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40min得到壳层单体乳液;

(2)在通入氮气和搅拌的条件下滴加0.2g引发剂(将0.2g引发剂溶解在8ml去离子水中后滴加)和6ml核层单体乳液,然后将体系升温至85℃,搅拌反应,在体系中出现蓝色荧光后继续搅拌60min,停止反应,即得种子乳液;

(3)将第(2)步所得的种子乳液降温至35℃,匀速滴加0.04g引发剂、1.2g碳酸钠和9ml核层单体乳液,然后体系升温至80℃,保温反应45min,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4,搅拌45min,然后调节ph值至8得到核层聚合物乳液;

(4)然后在核层聚合物乳液中加入0.04g引发剂,搅拌15min,然后依次滴加0.06g乳化剂ⅲ、所述壳层单体乳液和0.08g碳酸氢钠,然后体系升温至90℃,保温反应1.5小时;

(5)第(4)步所得体系中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5,搅拌反应60min,然后加入4ml松香的甲苯溶液(松香与甲苯质量比为1:1.2)搅拌15min,体系温度降至室温出料,即得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

所述乳化剂ⅰ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5;所述乳化剂ⅱ由岐化松香酸钾、油酸钾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8:1.2:1;所述乳化剂ⅲ为乙烯基磺酸钠;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所述核层单体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异辛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0.7:1.3;所述壳层单体为偏氟乙烯、甲基丙烯磺酸钠、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0.2:0.35:0.35。

实施例4

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丙烯酸瓷砖胶,所述丙烯酸瓷砖胶,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42、渗透剂0.8、水57;所述渗透剂为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0.2g乳化剂ⅰ与15ml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19.0g核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40min得到核层单体乳液;将0.22g乳化剂ⅱ与10ml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12.3g壳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40min得到壳层单体乳液;

(2)在通入氮气和搅拌的条件下滴加0.2g引发剂(将0.2g引发剂溶解在8ml去离子水中后滴加)和6ml核层单体乳液,然后将体系升温至85℃,搅拌反应,在体系中出现蓝色荧光后继续搅拌60min,停止反应,即得种子乳液;

(3)将第(2)步所得的种子乳液降温至35℃,匀速滴加0.04g引发剂、1.2g碳酸钠和9ml核层单体乳液,然后体系升温至80℃,保温反应45min,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4,搅拌45min,然后调节ph值至8得到核层聚合物乳液;

(4)然后在核层聚合物乳液中加入0.04g引发剂,搅拌15min,然后依次滴加0.06g乳化剂ⅲ、所述壳层单体乳液和0.08g碳酸氢钠,然后体系升温至90℃,保温反应1.5小时;

(5)第(4)步所得体系中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5,搅拌反应60min,然后加入4ml松香的甲苯溶液(松香与甲苯质量比为1:1.2)搅拌15min,体系温度降至室温出料,即得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

所述乳化剂ⅰ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5;所述乳化剂ⅱ由岐化松香酸钾、油酸钾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8:1.2:1;所述乳化剂ⅲ为乙烯基磺酸钠;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所述核层单体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0.7:1.3;所述壳层单体为偏氟乙烯、甲基丙烯磺酸钠、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0.2:0.35:0.35。

实施例5

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丙烯酸瓷砖胶,所述丙烯酸瓷砖胶,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42、渗透剂0.8、水57;所述渗透剂为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0.2g乳化剂ⅰ与15ml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19.0g核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40min得到核层单体乳液;将0.22g乳化剂ⅱ与10ml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12.3g壳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40min得到壳层单体乳液;

(2)在通入氮气和搅拌的条件下滴加0.2g引发剂(将0.2g引发剂溶解在8ml去离子水中后滴加)和6ml核层单体乳液,然后将体系升温至85℃,搅拌反应,在体系中出现蓝色荧光后继续搅拌60min,停止反应,即得种子乳液;

(3)将第(2)步所得的种子乳液降温至35℃,匀速滴加0.04g引发剂、1.2g碳酸钠和9ml核层单体乳液,然后体系升温至80℃,保温反应45min,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4,搅拌45min,然后调节ph值至8得到核层聚合物乳液;

(4)然后在核层聚合物乳液中加入0.04g引发剂,搅拌15min,然后依次滴加0.06g乳化剂ⅲ、所述壳层单体乳液和0.08g碳酸氢钠,然后体系升温至90℃,保温反应1.5小时;

(5)第(4)步所得体系中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5,搅拌反应60min,然后加入4ml松香的甲苯溶液(松香与甲苯质量比为1:1.2)搅拌15min,体系温度降至室温出料,即得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

所述乳化剂ⅰ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5;所述乳化剂ⅱ由岐化松香酸钾、油酸钾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8:1.2:1;所述乳化剂ⅲ为乙烯基磺酸钠;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所述核层单体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异丁酯和丙烯酸异辛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0.7:1.3;所述壳层单体为偏氟乙烯、甲基丙烯磺酸钠、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0.2:0.35:0.35。

实施例6

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丙烯酸瓷砖胶,所述丙烯酸瓷砖胶,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42、渗透剂0.8、水57;所述渗透剂为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0.2g乳化剂ⅰ与15ml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19.0g核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40min得到核层单体乳液;将0.22g乳化剂ⅱ与10ml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12.3g壳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40min得到壳层单体乳液;

(2)在通入氮气和搅拌的条件下滴加0.2g引发剂(将0.2g引发剂溶解在8ml去离子水中后滴加)和6ml核层单体乳液,然后将体系升温至85℃,搅拌反应,在体系中出现蓝色荧光后继续搅拌60min,停止反应,即得种子乳液;

(3)将第(2)步所得的种子乳液降温至35℃,匀速滴加0.04g引发剂、1.2g碳酸钠和9ml核层单体乳液,然后体系升温至80℃,保温反应45min,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4,搅拌45min,然后调节ph值至8得到核层聚合物乳液;

(4)然后在核层聚合物乳液中加入0.04g引发剂,搅拌15min,然后依次滴加0.06g乳化剂ⅲ、所述壳层单体乳液和0.08g碳酸氢钠,然后体系升温至90℃,保温反应1.5小时;

(5)第(4)步所得体系中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5,搅拌反应60min,然后加入4ml松香的甲苯溶液(松香与甲苯质量比为1:1.2)搅拌15min,体系温度降至室温出料,即得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

所述乳化剂ⅰ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5;所述乳化剂ⅱ由岐化松香酸钾、油酸钾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8:1.2:1;所述乳化剂ⅲ为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所述核层单体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异辛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0.7:1.3;所述壳层单体为偏氟乙烯、甲基丙烯磺酸钠、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0.2:0.35:0.35。

对比例1

对比例1提供了一种丙烯酸瓷砖胶,所述丙烯酸瓷砖胶,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42、渗透剂0.8、水57;所述渗透剂为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乳化剂ⅱ由油酸钾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2:1。

对比例2

对比例2提供了一种丙烯酸瓷砖胶,所述丙烯酸瓷砖胶,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42、渗透剂0.8、水57;所述渗透剂为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乳化剂ⅱ由岐化松香酸钾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8:1。

对比例3

对比例3提供了一种丙烯酸瓷砖胶,所述丙烯酸瓷砖胶,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42、渗透剂0.8、水57;所述渗透剂为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核层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异辛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0.7:1.3。

对比例4

对比例4提供了一种丙烯酸瓷砖胶,所述丙烯酸瓷砖胶,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42、渗透剂0.8、水57;所述渗透剂为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壳层单体为甲基丙烯磺酸钠、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0.2:0.35:0.35。

对比例5

对比例5提供了一种丙烯酸瓷砖胶,所述丙烯酸瓷砖胶,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42、渗透剂0.8、水57;所述渗透剂为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所述壳层单体为偏氟乙烯、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0.35:0.35。

对比例6

对比例6提供了一种丙烯酸瓷砖胶,所述丙烯酸瓷砖胶,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42、渗透剂0.8、水57;所述渗透剂为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壳层单体为偏氟乙烯、甲基丙烯磺酸钠和苯乙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0.2:0.35。

对比例7

对比例7提供了一种丙烯酸瓷砖胶,所述丙烯酸瓷砖胶,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42、渗透剂0.8、水57;所述渗透剂为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0.2g乳化剂ⅰ与15ml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19.0g核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40min得到核层单体乳液;将0.22g乳化剂ⅱ与10ml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12.3g壳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40min得到壳层单体乳液;

(2)在通入氮气和搅拌的条件下滴加0.2g引发剂(将0.2g引发剂溶解在8ml去离子水中后滴加)和6ml核层单体乳液,然后将体系升温至85℃,搅拌反应,在体系中出现蓝色荧光后继续搅拌60min,停止反应,即得种子乳液;

(3)将第(2)步所得的种子乳液降温至35℃,匀速滴加0.04g引发剂和9ml核层单体乳液,然后体系升温至80℃,保温反应45min,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4,搅拌45min,然后调节ph值至8得到核层聚合物乳液;

(4)然后在核层聚合物乳液中加入0.04g引发剂,搅拌15min,然后依次滴加0.06g乳化剂ⅲ、所述壳层单体乳液和0.08g碳酸氢钠,然后体系升温至90℃,保温反应1.5小时;

(5)第(4)步所得体系中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5,搅拌反应60min,然后加入4ml松香的甲苯溶液(松香与甲苯质量比为1:1.2)搅拌15min,体系温度降至室温出料,即得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

所述乳化剂ⅰ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5;所述乳化剂ⅱ由岐化松香酸钾、油酸钾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8:1.2:1;所述乳化剂ⅲ为乙烯基磺酸钠;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所述核层单体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异辛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0.7:1.3;所述壳层单体为偏氟乙烯、甲基丙烯磺酸钠、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0.2:0.35:0.35。

对比例8

对比例8提供了一种丙烯酸瓷砖胶,所述丙烯酸瓷砖胶,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42、渗透剂0.8、水57;所述渗透剂为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0.2g乳化剂ⅰ与15ml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19.0g核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40min得到核层单体乳液;将0.22g乳化剂ⅱ与10ml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12.3g壳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40min得到壳层单体乳液;

(2)在通入氮气和搅拌的条件下滴加0.2g引发剂(将0.2g引发剂溶解在8ml去离子水中后滴加)和6ml核层单体乳液,然后将体系升温至85℃,搅拌反应,在体系中出现蓝色荧光后继续搅拌60min,停止反应,即得种子乳液;

(3)将第(2)步所得的种子乳液降温至35℃,匀速滴加0.04g引发剂、1.2g碳酸钠和9ml核层单体乳液,然后体系升温至80℃,保温反应45min,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4,搅拌45min,然后调节ph值至8得到核层聚合物乳液;

(4)然后在核层聚合物乳液中依次滴加所述壳层单体乳液、0.06g乳化剂ⅲ、0.04g引发剂和0.08g碳酸氢钠,然后体系升温至90℃,保温反应1.5小时;

(5)第(4)步所得体系中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5,搅拌反应60min,然后加入4ml松香的甲苯溶液(松香与甲苯质量比为1:1.2)搅拌15min,体系温度降至室温出料,即得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

所述乳化剂ⅰ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5;所述乳化剂ⅱ由岐化松香酸钾、油酸钾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8:1.2:1;所述乳化剂ⅲ为乙烯基磺酸钠;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所述核层单体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异辛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0.7:1.3;所述壳层单体为偏氟乙烯、甲基丙烯磺酸钠、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0.2:0.35:0.35。

对比例9

对比例9提供了一种丙烯酸瓷砖胶,所述丙烯酸瓷砖胶,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42、渗透剂0.8、水57;所述渗透剂为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0.2g乳化剂ⅱ与15ml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19.0g核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40min得到核层单体乳液;将0.22g乳化剂ⅰ与10ml去离子水搅拌混合,配置成乳化剂水溶液,滴加12.3g壳层单体,室温下搅拌预乳化40min得到壳层单体乳液;

(2)在通入氮气和搅拌的条件下滴加0.2g引发剂(将0.2g引发剂溶解在8ml去离子水中后滴加)和6ml核层单体乳液,然后将体系升温至85℃,搅拌反应,在体系中出现蓝色荧光后继续搅拌60min,停止反应,即得种子乳液;

(3)将第(2)步所得的种子乳液降温至35℃,匀速滴加0.04g引发剂、1.2g碳酸钠和9ml核层单体乳液,然后体系升温至80℃,保温反应45min,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4,搅拌45min,然后调节ph值至8得到核层聚合物乳液;

(4)然后在核层聚合物乳液中加入0.04g引发剂,搅拌15min,然后依次滴加0.06g乳化剂ⅲ、所述壳层单体乳液和0.08g碳酸氢钠,然后体系升温至90℃,保温反应1.5小时;

(5)第(4)步所得体系中加入丙烯酸调节ph值至5,搅拌反应60min,然后加入4ml松香的甲苯溶液(松香与甲苯质量比为1:1.2)搅拌15min,体系温度降至室温出料,即得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母液。

所述乳化剂ⅰ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5;所述乳化剂ⅱ由岐化松香酸钾、油酸钾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8:1.2:1;所述乳化剂ⅲ为乙烯基磺酸钠;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所述核层单体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异辛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0.7:1.3;所述壳层单体为偏氟乙烯、甲基丙烯磺酸钠、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例为1:0.2:0.35:0.35。

性能评价

1.高低温稳定性

冻融稳定性:将适量乳液在-50℃下放置16h,然后在25℃放置8h,循环5次,观察是否出现破乳、乳液分层。乳液的50℃储存稳定性:将适量乳液放在100ml的广口瓶中,在50℃的恒温箱中放置20h,在室温下冷却3h,无破乳或分层现象发生。根据冻融处理后出现的破乳、分层、变质等情况的严重性将结果分为1~10个等级,其中1为没有出现破乳等不稳定情况,10为稳定性最差,出现严重的破乳,乳粒团聚等情况。同样的,将高温处理后的乳液稳定性分为1~5个等级,1为稳定性最好,5最差。

2.机械性能

对本申请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瓷砖胶采用百格法、标准jc/t547-2005《陶瓷墙地砖胶粘剂》和国家标准gb/t9755-2001《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进行粘结强度、凝胶速率、剥离强度等性能测试。其中机械稳定性是在2000rp/min速率下搅拌15min,观察是否出现明显的分层、变浑浊等情况,根据浑浊程度、沉淀率的多和少,将结果分为1~5个等级,其中1机械稳定性最好,5为最差。

表1性能测试表

由表1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瓷砖胶具有很好的冻融稳定性、高温、机械稳定性等性能,同时具有很好的附着力、拉伸粘结强度,而且经过5次冻融循环后依然保持很高的强度。此外,本申请提供的瓷砖胶具有很好的耐水性。

前述的实例仅是说明性的,用于解释本公开的特征的一些特征。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要求可以设想的尽可能广的范围,且本文所呈现的实施例仅是根据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组合的选择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申请人的用意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不被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示例的选择限制。而且在科技上的进步将形成由于语言表达的不准确的原因而未被目前考虑的可能的等同物或子替换,且这些变化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被解释为被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