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修补防水胶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1835发布日期:2018-11-17 00:25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装修装饰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墙体修补防水胶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健康环保的家庭装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既美观又环保的装修材料也越来越受到推崇,而且,对装修材料的防水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卫生间、浴室、阳台等处,特别是针对后期墙体的修补过程越来越重视,而目前针对墙体修补大多采用防水胶。防水胶属于化工产品,其特点具有柔性高、防水隔潮、粘结力强及抗开裂粘结力强等。适用于混凝土、砂浆砖石结构的建筑物防水抗渗。特别适用于地下室、浴室地面及墙面、厨房、阳台等吸收性表面的防水。适用于各类混凝土、砖石结构的建筑物防水。适用厨房、卫生间、阳台、地下室等建筑部位。但是,现有的防水胶存在显著的不足:施工不够简便,施工前需搅拌5~10min后才能涂刷,施工时还需要时而搅拌以防止沉底;延伸性能(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断裂伸长率为30%~300%;粘结不牢固等。另外,对于卫生间贴了瓷砖的基面而又漏水渗水的,不适合使用现有的防水胶材料,因为施工前要把瓷砖掀掉后再做防水。申请号为201710565163.8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高效不砸砖修补防水胶,该高效不砸砖修补防水胶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材料组成:络合剂25~30%、减水剂30~40%、助剂混合物30~35%及硅灰15~20%络合剂25~30%、减水剂30~35%、助剂混合物25~30%及硅灰10~20%;所述络合剂采用乙二胺四甲叉磷酸钠;所述防水胶虽然能够实现无需砸砖就可进行防水施工,省时省力,但是采用的减水剂中添加有甲醛,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申请号为201710524026.x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装修用环保型防水强力胶,所述强力胶包括以下按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硅酸盐水泥50~60份、天然橡胶22~36份、粉煤灰12~16份、聚乙烯醇12~17份、化学纤维粉8~15份、ph调节剂1~3份、防水剂2~4份、增强剂3~6份、促进剂2~5份、抗氧化剂1~2份;本发明的强力胶中没有添加甲醛等有害的化学物质,对环境友好,但是,防水效果有待提高。因此,研究开发一种不仅具有较好的防水、粘结效果,还具有一定的环保效果的墙体修补防水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符合目前市场及安全需要。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墙体修补防水胶及制备方法,所述防水胶应用于墙体修补,不仅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能,还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大大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此外,还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环保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及前景。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涉及一种墙体修补防水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聚乙烯醇20~40份、石墨烯0.5~2.5份、eva泡沫胶15~25份、竹炭纤维8~17份、改性凹凸棒石粘土12~18份、硅藻泥6~13份、粉煤灰8~15份、玻璃微珠7~12份、石英粉5~10份、减水剂4~8份、固化剂2~6份、膨胀剂3~5份;其中,改性凹凸棒石粘土为天然凹凸棒石粘土经提纯、碱性溶液改性之后的产物。优选地,所述聚乙烯醇32份、石墨烯1.6份、eva泡沫胶18份、竹炭纤维13份、改性凹凸棒石粘土15份、硅藻泥9份、粉煤灰12份、玻璃微珠10份、石英粉9份、减水剂5份、固化剂4份、膨胀剂4份。优选地,所述减水剂为木质素磺酸盐、水溶性树脂磺酸盐类、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中的任一种。优选地,所述固化剂为乙烯基三胺、二乙胺基丙胺、尿素中的任一种。优选地,所述膨胀剂为cal纤维膨胀剂或者rf纤维膨胀剂。优选地,所述改性凹凸棒石粘土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取自然风化后的凹凸棒石粘土进行粉碎并过200目筛,加水,搅拌形成悬浮泥浆,取上层悬浊液于3000转/min的离心机中离心处理5~10min,真空抽滤,得到滤饼;将滤饼加入到配置好的碳酸钠溶液中,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将其置于超声波条件下浸泡60~80min,静置,过滤,然后将滤饼烘干,即得所述改性凹凸棒石粘土。进一步地,所述碳酸钠的质量浓度为10%,溶液的体积与自然风化后的凹凸棒石粘土的质量比为2ml:1g。更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温度为40~5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墙体修补防水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配比分别称取聚乙烯醇、eva泡沫胶加入反应釜中,加入混合组分质量6~7倍量的水,搅拌均匀,升温至70~80℃,向反应釜中加入石墨烯,恒温反应2~3h,得到产物a1;(2)向反应釜中加入配比量的竹炭纤维、改性凹凸棒石粘土,继续恒温反应20~30min,得到产物a2;(3)按照配比分别称取硅藻泥、粉煤灰、玻璃微珠、石英粉,加入到反应釜中,于超声条件下搅拌30~40min,再加入减水剂、固化剂、膨胀剂,充分搅拌均匀,即得所述防水胶。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加入石墨烯的方法为:首先将石墨烯配置成质量浓度为2~3g/l的水溶液,然后将石墨烯水溶液滴加至反应釜中,控制滴加速度,使得混合水溶液30~40min内滴加完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述的墙体修补防水胶,应用于墙体修补,不仅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能,还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大大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此外,还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环保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及前景。(2)本发明所述的墙体修补防水胶的制备中首先将聚乙烯醇和eva泡沫胶进行石墨烯改性处理,由于石墨烯具有片层共轭结构,层层叠加形成致密的防腐层,能够有效抑制水对涂膜的浸润与渗透,进而使得改性后的聚乙烯醇和eva泡沫胶具有优异的粘结牢固性及较好的防水效果,改性之后的聚乙烯醇和eva泡沫胶的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防水胶的粘结牢固性和防水性能。(3)本发明所述的墙体修补防水胶中添加有改性凹凸棒石粘土,具有较好的粘性和可塑性,乳化率较高,有利于原料之间的乳化和粘结,使得制备得到的胶粘剂具有较高的粘结性能、抗剥落性能和较好的防水效果。由于凹凸棒土还具有较好的悬浮性、流平性及增稠性,因此,还可以代替原有的悬浮剂、增稠剂及稳定剂,大大降低了原料消耗及原料成本。此外,由于凹凸棒石粘土为纯天然物质,化学惰性,无污染,抑制微生物生长,吸收有毒挥发成分,绿色环保。(4)本发明所述的墙体修补防水胶中采用cal纤维膨胀剂或者rf纤维膨胀剂作为膨胀剂,具有强度高、效能大的特点,在混凝土中乱向分部形成立体网状结构,膨胀组份补偿收缩,高分子减缩成份,起到粘结憎水,缩小毛细孔,减少孔壁的收缩应力,能很大程度的减免裂缝,控制有害裂缝出现,大大降低了墙体二次裂缝的发生。(5)本发明所述的墙体修补防水胶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工艺条件温和,且在合成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适合工业化推广生产。(6)通过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防水胶不仅适用于墙体的修补,还适用于地面砖、墙面砖等的修补,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墙体修补防水胶及制备方法;所述墙体修补防水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聚乙烯醇32份、石墨烯1.6份、eva泡沫胶18份、竹炭纤维13份、改性凹凸棒石粘土15份、硅藻泥9份、粉煤灰12份、玻璃微珠10份、石英粉9份、减水剂5份、固化剂4份、膨胀剂4份;其中,改性凹凸棒石粘土为天然凹凸棒石粘土经提纯、碱性溶液改性之后的产物。所述改性凹凸棒石粘土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取自然风化后的凹凸棒石粘土进行粉碎并过200目筛,加水,搅拌形成悬浮泥浆,取上层悬浊液于3000转/min的离心机中离心处理10min,真空抽滤,得到滤饼;将滤饼加入到配置好的碳酸钠溶液中,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将其置于超声波条件下浸泡70min,静置,过滤,然后将滤饼烘干,即得所述改性凹凸棒石粘土。进一步地,所述碳酸钠的质量浓度为10%,溶液的体积与自然风化后的凹凸棒石粘土的质量比为2ml:1g。更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温度为50℃。其中,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其中,所述固化剂为乙烯基三胺。其中,所述膨胀剂为cal纤维膨胀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墙体修补防水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配比分别称取聚乙烯醇、eva泡沫胶加入反应釜中,加入混合组分质量6倍量的水,搅拌均匀,升温至80℃,向反应釜中加入石墨烯,恒温反应3h,得到产物a1;(2)向反应釜中加入配比量的竹炭纤维、改性凹凸棒石粘土,继续恒温反应30min,得到产物a2;(3)按照配比分别称取硅藻泥、粉煤灰、玻璃微珠、石英粉,加入到反应釜中,于超声条件下搅拌30min,再加入减水剂、固化剂、膨胀剂,充分搅拌均匀,即得所述防水胶。其中,所述步骤(1)中加入石墨烯的方法为:首先将石墨烯配置成质量浓度为2g/l的水溶液,然后将石墨烯水溶液滴加至反应釜中,控制滴加速度,使得混合水溶液30~40min内滴加完毕。实施例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墙体修补防水胶及制备方法;所述墙体修补防水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聚乙烯醇20份、石墨烯0.5份、eva泡沫胶15份、竹炭纤维8份、改性凹凸棒石粘土12份、硅藻泥6份、粉煤灰8份、玻璃微珠7份、石英粉5份、减水剂4份、固化剂2份、膨胀剂3份;其中,改性凹凸棒石粘土为天然凹凸棒石粘土经提纯、碱性溶液改性之后的产物。其中,所述改性凹凸棒石粘土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取自然风化后的凹凸棒石粘土进行粉碎并过200目筛,加水,搅拌形成悬浮泥浆,取上层悬浊液于3000转/min的离心机中离心处理5min,真空抽滤,得到滤饼;将滤饼加入到配置好的碳酸钠溶液中,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将其置于超声波条件下浸泡60min,静置,过滤,然后将滤饼烘干,即得所述改性凹凸棒石粘土。进一步地,所述碳酸钠的质量浓度为10%,溶液的体积与自然风化后的凹凸棒石粘土的质量比为2ml:1g。更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温度为50℃。其中,所述减水剂为水溶性树脂磺酸盐类。其中,所述固化剂为二乙胺基丙胺。其中,所述膨胀剂为cal纤维膨胀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墙体修补防水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配比分别称取聚乙烯醇、eva泡沫胶加入反应釜中,加入混合组分质量6倍量的水,搅拌均匀,升温至70℃,向反应釜中加入石墨烯,恒温反应3h,得到产物a1;(2)向反应釜中加入配比量的竹炭纤维、改性凹凸棒石粘土,继续恒温反应20min,得到产物a2;(3)按照配比分别称取硅藻泥、粉煤灰、玻璃微珠、石英粉,加入到反应釜中,于超声条件下搅拌30min,再加入减水剂、固化剂、膨胀剂,充分搅拌均匀,即得所述防水胶。其中,所述步骤(1)中加入石墨烯的方法为:首先将石墨烯配置成质量浓度为2g/l的水溶液,然后将石墨烯水溶液滴加至反应釜中,控制滴加速度,使得混合水溶液30~40min内滴加完毕。实施例3: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墙体修补防水胶及制备方法;所述墙体修补防水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聚乙烯醇40份、石墨烯2.5份、eva泡沫胶25份、竹炭纤维17份、改性凹凸棒石粘土18份、硅藻泥13份、粉煤灰15份、玻璃微珠12份、石英粉10份、减水剂8份、固化剂6份、膨胀剂5份;其中,改性凹凸棒石粘土为天然凹凸棒石粘土经提纯、碱性溶液改性之后的产物。其中,所述改性凹凸棒石粘土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取自然风化后的凹凸棒石粘土进行粉碎并过200目筛,加水,搅拌形成悬浮泥浆,取上层悬浊液于3000转/min的离心机中离心处理10min,真空抽滤,得到滤饼;将滤饼加入到配置好的碳酸钠溶液中,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将其置于超声波条件下浸泡80min,静置,过滤,然后将滤饼烘干,即得所述改性凹凸棒石粘土。进一步地,所述碳酸钠的质量浓度为10%,溶液的体积与自然风化后的凹凸棒石粘土的质量比为2ml:1g。更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温度为50℃。其中,所述减水剂为木质素磺酸盐。其中,所述固化剂为尿素。其中,所述膨胀剂为rf纤维膨胀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墙体修补防水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配比分别称取聚乙烯醇、eva泡沫胶加入反应釜中,加入混合组分质量7倍量的水,搅拌均匀,升温至80℃,向反应釜中加入石墨烯,恒温反应2h,得到产物a1;(2)向反应釜中加入配比量的竹炭纤维、改性凹凸棒石粘土,继续恒温反应30min,得到产物a2;(3)按照配比分别称取硅藻泥、粉煤灰、玻璃微珠、石英粉,加入到反应釜中,于超声条件下搅拌40min,再加入减水剂、固化剂、膨胀剂,充分搅拌均匀,即得所述防水胶。其中,所述步骤(1)中加入石墨烯的方法为:首先将石墨烯配置成质量浓度为3g/l的水溶液,然后将石墨烯水溶液滴加至反应釜中,控制滴加速度,使得混合水溶液30~40min内滴加完毕。对比例:制备现有技术中(申请号201710524026.x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装修用环保型防水强力胶其中所述强力胶包括以下按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硅酸盐水泥50~60份、天然橡胶22~36份、粉煤灰12~16份、聚乙烯醇12~17份、化学纤维粉8~15份、ph调节剂1~3份、防水剂2~4份、增强剂3~6份、促进剂2~5份、抗氧化剂1~2份。制备方法包括:(1)将硅酸盐水泥、天然橡胶、粉煤灰、聚乙烯醇、化学纤维粉加入到反应釜,加同等重量的水搅拌5~10分钟,然后用ph调节剂调节ph至2~6,升温至70~80℃,保温反应30~60分钟;(2)向反应釜中加入防水剂、促进剂和抗氧化剂,搅拌5~10分钟;(3)将反应釜内溶液加温到80~100℃后,停止加温,反应90~180分钟;(4)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到30~50℃,加入增强剂搅拌均匀即可。性能测试:将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防水胶与现有技术防水强力胶进行性能测试,按照国家标准gb18445-200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jc474-1999《砂浆、混凝土防水剂》及jc/t548-94《壁纸胶粘剂》进行相关性能测试,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名称渗透压力比%抗压强度mpa粘结强度mpa防霉等级施工便捷性实施例1330238.90直接修补,无需砸砖实施例2310187.80直接修补,无需砸砖实施例3320218.20直接修补,无需砸砖对比例16091.81先将瓷砖掀掉,再修补由上表可知,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防水胶的渗透压力比和抗压强度远远大于对比例,即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防水胶的防水性能远远大于对比例强力胶的防水性能,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防水胶的粘结强度相比较对比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且还具有较好的防霉效果及使用便捷性,不仅提高了防水胶的使用性能,还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此外,本发明防水胶无甲醛添加,安全无污染,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及应用前景。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