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2554发布日期:2019-01-05 10:5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防水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沥青是石油开采中的副产品,但是却广泛应用于各个工程中,是天然的优质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凝胶材料。而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是以橡胶、沥青为主要组份,加入助剂混合制成的在使用年限内保持粘性膏状体的防水涂料,它比单纯的以沥青作为防水构件具备更多更好的优点,近年来逐渐被市场所接受和认可。

申请公布号为cn107142017a的中国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涂料包括沥青、软化油、合成橡胶、树脂、增粘树脂、润湿剂、丁基橡胶、钠基膨润土和氧化体,制备得到的涂料耐老化、具备一定的低温粘性和蠕变性。

但是国内市场上大部分的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均如上述方案所述,性能参差不齐,特别是在长期使用时,难以满足实际建筑物中渗水裂缝的进一步发育带来的二次渗水现象,特别是大型的市政基建中往往沉降缝、变形缝等处出现的渗水裂缝受力极大、发育极快,会对其内填充的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产生撕裂,影响建筑物长期使用时的防水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具有进一步提升粘性和蠕变性、扩大涂料适用范围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改性沥青55-60份;增粘树脂5-10份;橡胶粉10-15份;液体填料15-20份;粉填料10-15份;茂金属类聚丙烯5-1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沥青改性后能够在本身性能的基础上再做优化,更加适合用于封堵裂缝,而增粘树脂的加入,一方面为沥青带来了良好的弹性和伸缩性,使得涂料更加适应裂缝的后续变化和发展,持续的出色的完成防水防露的功能,另一方面,增粘树脂稳定性较高且粘度较大,能够赋予涂料较强的粘结性,提升产品的粘结强度;

橡胶粉和粉填料的添加改善了沥青的流动性和蠕变性,而且也降低了成本,液体填料一方面起到溶解增粘树脂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必要的润滑作用,使得固体颗粒之间混合的更加均匀;

而茂金属类聚丙烯具有良好的韧性,不易断裂、均匀性好,能够赋予涂料良好的抗拉性能,能够适应防水裂缝的进一步发育,而且茂金属类聚丙烯本身在熔融后具备良好的粘结性,进一步为涂料提供了良好的粘结力,从而使得涂料能够适应裂缝的继续发育而减少带来的渗水现象。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增粘树脂包括石油氢化树脂、丁苯橡胶和氯丁橡胶,且所述石油氢化树脂占所述增粘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15-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粘树脂中石油氢化树脂占的重量百分比为15-25%,而石油氢化树脂无毒无害,符合环保要求,且粘度较大,能够增加沥青的粘结性能,同时石油氢化树脂由于氢化后分子结构稳定,难以被氧化,能够赋予涂料较强的抗老化性能,维持涂料长期的基本性能,特别是蠕变性更加持久。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胶粉需经过过滤筛选,筛选时控制橡胶粉的颗粒直径小于40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粉添加至沥青中,能够明显的提升沥青的耐久性和抗疲劳寿命,也赋予沥青良好的弹性,从而能够吸收较多的形变,适应性较高。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液体填料包括质量比为5:3:2的环烷油、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和dbe。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烷油赋予了涂料较好的流动性,熔化后使得涂料能够更好的与附着物表面粘附,增加接触面积和粘结力,同时也是良好的润滑剂,能够使各固体颗粒混合的更加均匀;dbe是无色、无毒且无味的能够通过生物降解的环保型高沸点溶剂,而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为无色透明、毒性很低的溶剂,二者混合后形成的溶剂较为环保无害,适应范围较广,而且,同时混合后的溶剂沸点较高,不易挥发,能够有效保证产品原有的成分较为稳定,从而液体填料能够很好的改善涂料的整体和易性并增加粘度。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粉填料包括重量比为3:2的粉煤灰和二氧化硅粉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粉煤灰和二氧化硅均能够部分替代沥青和橡胶粉,且能够一定程度提升涂料的整体强度和抗剪能力,同时粉煤灰和二氧化硅也能够提升沥青的流动性和蠕变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改性沥青包括基质沥青、pe和sbs,其中pe占所述改性沥青的重量百分百为3-5%,sbs占所述改性沥青的重量百分比为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e进行改性可以与沥青共混的很均匀,并改善沥青的高温稳定性,而sbs与沥青混合后能够改善沥青的低温稳定性,从而涂料能够适应的温度范围也更加广泛,且经过研磨混合完全后,还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沥青的粘结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制备工艺,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改性沥青加热熔化,同时放入增粘树脂和橡胶粉,进行搅拌匀质,得到混合基料;

s2,将液体填料与混合基料混合并进行加热,再加入茂金属类聚丙烯,搅拌,得到初成品;

s3,向初成品中加入份填料,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成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成品涂料性质均一,功能稳定,粘性持久,难以老化且粘结性强。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s1中沥青加热熔化时维持温度为140-145℃,且加入增粘树脂和橡胶粉时搅拌持续时间为30-35min。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s2中液体填料与混合基料混合完成后,加热将温度上升并维持于160-170℃。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s3中加入粉填料之前需要对初成品进行研磨处理,研磨持续1-1.5h,研磨完成后加入粉填料时同步搅拌,搅拌持续1-1.5h,冷却,即得成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各个组分通过足够时长的研磨,从而混合的更加均匀,性能同一性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改性沥青大幅度的提升基质沥青的高低温稳定性和粘结性,再添加橡胶粉、粉填料和液体填料充分的改善涂料整体的和易性和蠕变性,而增粘树脂的加入不仅增加了涂料的粘性也提供良好的抗老化性,延长使用寿命,最后茂金属类聚丙烯的添加赋予涂料良好的抗拉性,不易撕裂。

同时,各组分在上述制备工艺下充分混合,涂料成品达到良好的同一性,从而不仅具备良好的蠕变性、粘结强度和自愈能力,而且抗拉性优异,不易断裂,不易老化,适于建筑物的长期防水。

附图说明

图1为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改性沥青,包括基质沥青、pe和sbs,且三者的重量比为96:3:1。

实施例2:一种改性沥青,包括基质沥青、pe和sbs,且三者的重量比为92:5:3。

实施例3-7:一种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包括的组分及对应的重量如表1所示,其中改性沥青采用实施例1中所得产品,且增粘树脂包括石油氢化树脂、丁苯橡胶和氯丁橡胶,且石油氢化树脂占增粘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25%;橡胶粉需经过过滤筛选,筛选时控制橡胶粉的颗粒直径小于40目;液体填料中的环烷油、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和dbe的质量比为5:3:2;粉填料中的粉煤灰和二氧化硅粉末的重量比为3:2。

表1实施例3-7中各组分及其对应重量表(kg)

实施例8:一种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石油氢化树脂占增粘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15%。

实施例9:一种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制备工艺,含有的组分及其对应的含量如实施例3中所示,按如下步骤进行:

s1,加热搅拌釜,维持温度为140-145℃,放入改性沥青使其完全熔化,同时放入增粘树脂和橡胶粉,进行搅拌匀质,搅拌时间持续35min,得到混合基料;

s2,将液体填料与混合基料混合,并继续加热搅拌釜使温度维持于160-170℃,此时再加入茂金属类聚丙烯,搅拌均匀,得到初成品;

s3,采用胶体磨对初成品进行研磨,研磨持续1.5h,完成研磨后向初成品中加入粉填料,搅拌持续1h使得各组分混合均匀,冷却,即得成品。

对比例1-7:一种橡胶沥青涂料,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包括的组分及其对应的重量如表2所示,其中,改性沥青采用实施例1中所得产品,且增粘树脂包括石油氢化树脂、丁苯橡胶和氯丁橡胶,且石油氢化树脂占增粘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25%;橡胶粉需经过过滤筛选,筛选时控制橡胶粉的颗粒直径小于40目;液体填料中的环烷油、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和dbe的质量比为5:3:2;粉填料中的粉煤灰和二氧化硅粉末的重量比为3:2。

表2对比例1-7中各组分及其对应的含量(kg)

对比例8:一种橡胶沥青涂料,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各组分同时放入搅拌釜中,加热至165℃,搅拌均匀,得到成品。

对比例9:一种橡胶沥青涂料,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各组分同时放入搅拌釜中,加热至165℃,搅拌均匀,得到成品,且未经过研磨。

表征实验

试验对象:实施例3-7、实施例9、对比例1-9共计15组,每组中的产品或制得的产品取0.5cm3,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内容及结果:见表3。

表3表征实验15组实验结果汇总表

表3-续表征实验15组实验结果汇总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