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基胶粘带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48030发布日期:2019-04-17 06:06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胶粘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无纺布基胶粘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市政工程、化工厂、电厂等各种不同行业,都需要采用管道进行流体的输送,输送管道在长期与具有高压或者具有腐蚀性的流体接触后,或者由于长期暴露在恶劣的室外环境中,输送管道容易出现跑冒滴漏现象。为了确保其安全运行,节约资源,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对策或者紧急措施。

当管道出现跑冒滴漏现象时,现有采用的很多方法,比如停工进行检修、更换或者临时关闭进行重新焊接,抑或是采用临时密封件进行封堵等方法,对于各种异型管线、突边、阀门、球形接点、螺丝、螺帽等特殊部位及复杂形状结构物体,停工检修、更换或者是临时关闭进行重新焊接容易造成生产中断,给全厂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采取临时性密封方法,现有密封措施的密封性有限,难以避免流体跑冒滴漏现象的二次出现,从而给生产和环境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和破坏。而且现有的方法费时、费力人工成本高,施工效率低。

因此,亟需一种可以满足快速施工进行管道或者其他特殊部位处跑冒滴漏现象消除的方法或者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纺布基胶粘带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无纺布基胶粘带粘附在跑冒滴漏的管件或者其他特殊部位处,以消除管道、尤其是异型管线、突边、阀门、球形接点、螺丝、螺帽等特殊部位及复杂形状结构物体处的跑冒滴漏现象,从而推迟了流体供应中断的时间,并且由于其密封性能好,施工方便,节约了人力和物力,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无纺布基胶粘带,包括隔离膜、功能层及基层,所述功能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10~50份改性水溶性纤维、1.4~3.6份有机膨润土、25~80份萜烯树脂、12~30份多异氰酸酯、0.5~2.1份异氰酸酯扩链剂、3~12份硅酸钠、1~5份无机填料、5~8份增容剂、0.2~1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40~70份丙酮。

所述基层为树脂改性无纺布,所述隔离膜为有机硅型隔离膜。

进一步的,所述改性水溶性纤维通过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按重量份数计,将20份水溶性纤维加入顶部装有回流冷凝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再加入50~200份乙醇和0.5~3份碳酸钠,在80~12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快速溶胀,控制其溶胀率为0.5~5%;再将1~5份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完全溶于20份乙醇中,得到改性剂溶液,然后缓慢滴加所述改性剂溶液,冷凝回流反应15~50h后,将反应粗产物分别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后,采用真空抽滤的方式进行过滤,最后移至真空烘箱中在60~80℃的温度条件下干燥4~12h,得到所述改性水溶性纤维。

水溶性纤维进行一定程度的溶胀后,采用偶联剂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进行纤维表面改性处理,改性后的水溶性纤维由于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的长链末端与萜烯树脂的极性基团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容成为一相;同时,在增容剂的协同作用下,使得多异氰酸酯与改性水溶性纤维、萜烯树脂均有良好的相容性,彼此间形成了多个交联点,改善了改性水溶性纤维与萜烯树脂的粘结状态,并由于改性水溶性纤维的均匀分散作用,协同异氰酸酯扩链剂的作用,使得改性水溶性纤维与萜烯树脂之间的力学作用层厚度增加,增加了对流体冲击能的吸收和耗散效果,促使改性水溶性纤维对萜烯树脂之间的增韧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异氰酸酯扩链剂为乙二胺。

进一步的,所述树脂改性无纺布通过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s1:按无纺布与无水乙醇1:50~80的质量比,将无纺布和无水乙醇加入至反应罐中,按无纺布和甲基乙烯基硅油1:8~25的质量比,将甲基乙烯基硅油滴加至上述反应罐中,在60~80℃的水浴锅中进行加热冷凝回流,搅拌30~60min,备用;

s2:取出步骤s1处理过的无纺布,并置于真空等离子体气氛中,设置放电电压为220~380v,等离子体处理时间30~180s,得到真空等离子体改性无纺布;

s3:将真空等离子体改性无纺布再次放入反应罐中,按无纺布、碳酸钠和石油树脂1:5~10:15~35的质量比,加入到反应罐中,60~100℃继续搅拌反应1~3h,过滤取出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60~90℃下烘干至恒重,得到树脂改性无纺布。

进一步的,所述无机填料为氧化钙、氧化铅、氧化锆、氧化铝或氧化硼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增容剂为马来酸酐接枝聚异氰酸酯树脂。

相应的,如上述的无纺布基胶粘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10~50份改性水溶性纤维、10~40份萜烯树脂、5~8份增容剂、3~12份硅酸钠、1~5份无机填料、0.5~2.1份异氰酸酯扩链剂和1.4~3.6份有机膨润土混合后加热至55~65℃,并进行高速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树脂混合浆料a;

s2:将12~30份多异氰酸酯、0.2~1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40~70份丙酮和15~40份萜烯树脂在55~65℃的温度条件下搅拌1h过滤后,得到树脂混合浆料b,将树脂混合浆料b通过流延方式涂覆在树脂改性无纺布基层上;

s3:再将步骤s1得到的树脂混合浆料a通过涂布的方式涂覆在步骤s2得到的无纺布基层上,得到功能层和无纺布基层组合形成的复合层;

s4:设置烘道温度60~70℃,辊压温度为80~90℃,辊压压力为20mpa,车速为5m/min,进行复合层隔离膜的覆膜加工操作,得到所述无纺布基胶粘带。

本发明利用异氰酸酯与水、含有羧基的聚合物与多价金属离子反应,当其贴于金属管道上时,与管道中渗漏出的水分接触后,吸收水分,经过数小时的固化后,其断裂强度可提高到3~4.5m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无纺布基胶粘带富有良好的柔软性,粘贴或缠绕后只需整平即可紧贴在各种复杂形状部位。

本发明无纺布基胶粘带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可简化对被保护物表面的清理工作,从而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发明无纺布基胶粘带良好的柔软性和结构位移追随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密封性能,同时应用市场大,经济效益高。

本发明无纺布基胶粘带施工后,通过功能层与滴漏处的溶液进行固液两相反应作用形成膜,进一步提高了胶粘带的密封性能,有效延长生产中流体的供应时间。

本发明无纺布基胶粘带施工期间无滴流、无飞溅现象,对环境无污染,即益于环境保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实施例1

一种无纺布基胶粘带,包括隔离膜、功能层及基层,所述功能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10份改性水溶性纤维、1.4份有机膨润土、25份萜烯树脂、12份多异氰酸酯、0.5份乙二胺、3份硅酸钠、1份氧化钙、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异氰酸酯树脂、0.2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40份丙酮。

所述基层为树脂改性无纺布,所述隔离膜为有机硅型隔离膜。

所述改性水溶性纤维通过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按重量份数计,将20份水溶性纤维加入顶部装有回流冷凝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再加入50份乙醇和0.5份碳酸钠,在8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快速溶胀,控制其溶胀率为0.5%;再将1份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完全溶于20份乙醇中,得到改性剂溶液,然后缓慢滴加所述改性剂溶液,冷凝回流反应15h后,将反应粗产物分别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后,采用真空抽滤的方式进行过滤,最后移至真空烘箱中在60℃的温度条件下干燥4h,得到所述改性水溶性纤维。

所述树脂改性无纺布通过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s1:按无纺布与无水乙醇1:50的质量比,将无纺布和无水乙醇加入至反应罐中,按无纺布和甲基乙烯基硅油1:8的质量比,将甲基乙烯基硅油滴加至上述反应罐中,在80℃的水浴锅中进行加热冷凝回流,搅拌30min,备用;

s2:取出步骤s1处理过的无纺布,并置于真空等离子体气氛中,设置放电电压为220v,等离子体处理时间30s,得到真空等离子体改性无纺布;

s3:将真空等离子体改性无纺布再次放入反应罐中,按无纺布、碳酸钠和石油树脂1:5:15的质量比,加入到反应罐中,60℃继续搅拌反应3h,过滤取出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60℃下烘干至恒重,得到树脂改性无纺布。

相应的,如上述的无纺布基胶粘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10份改性水溶性纤维、10份萜烯树脂、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异氰酸酯树脂、3份硅酸钠、1份氧化钙、0.5份乙二胺和1.4份有机膨润土混合后加热至55℃,并进行高速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树脂混合浆料a;

s2:将12份多异氰酸酯、0.2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40份丙酮和15份萜烯树脂在60℃的温度条件下搅拌1h过滤后,得到树脂混合浆料b,将树脂混合浆料b通过流延方式涂覆在树脂改性无纺布基层上;

s3:再将步骤s1得到的树脂混合浆料a通过涂布的方式涂覆在步骤s2得到的无纺布基层上,得到功能层和无纺布基层组合形成的复合层;

s4:设置烘道温度60℃,辊压温度为80℃,辊压压力为20mpa,车速为5m/min,进行复合层隔离膜的覆膜加工操作,得到所述无纺布基胶粘带。

实施例2

一种无纺布基胶粘带,包括隔离膜、功能层及基层,所述功能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50份改性水溶性纤维、3.6份有机膨润土、80份萜烯树脂、30份多异氰酸酯、2.1份乙二胺、12份硅酸钠、5份氧化硼、8份马来酸酐接枝聚异氰酸酯树脂、1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70份丙酮。

所述基层为树脂改性无纺布,所述隔离膜为有机硅型隔离膜。

所述改性水溶性纤维通过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按重量份数计,将20份水溶性纤维加入顶部装有回流冷凝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再加入200份乙醇和3份碳酸钠,在12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快速溶胀,控制其溶胀率为5%;再将5份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完全溶于20份乙醇中,得到改性剂溶液,然后缓慢滴加所述改性剂溶液,冷凝回流反应50h后,将反应粗产物分别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后,采用真空抽滤的方式进行过滤,最后移至真空烘箱中在80℃的温度条件下干燥12h,得到所述改性水溶性纤维。

所述树脂改性无纺布通过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s1:按无纺布与无水乙醇1:80的质量比,将无纺布和无水乙醇加入至反应罐中,按无纺布和甲基乙烯基硅油1:25的质量比,将甲基乙烯基硅油滴加至上述反应罐中,在80℃的水浴锅中进行加热冷凝回流,搅拌60min,备用;

s2:取出步骤s1处理过的无纺布,并置于真空等离子体气氛中,设置放电电压为380v,等离子体处理时间180s,得到真空等离子体改性无纺布;

s3:将真空等离子体改性无纺布再次放入反应罐中,按无纺布、碳酸钠和石油树脂1:10:35的质量比,加入到反应罐中,100℃继续搅拌反应1h,过滤取出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90℃下烘干至恒重,得到树脂改性无纺布。

相应的,如上述的无纺布基胶粘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50份改性水溶性纤维、40份萜烯树脂、8份马来酸酐接枝聚异氰酸酯树脂、12份硅酸钠、5份氧化硼、2.1份乙二胺和3.6份有机膨润土混合后加热至65℃,并进行高速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树脂混合浆料a;

s2:将30份多异氰酸酯、1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70份丙酮和40份萜烯树脂在65℃的温度条件下搅拌1h过滤后,得到树脂混合浆料b,将树脂混合浆料b通过流延方式涂覆在树脂改性无纺布基层上;

s3:再将步骤s1得到的树脂混合浆料a通过涂布的方式涂覆在步骤s2得到的无纺布基层上,得到功能层和无纺布基层组合形成的复合层;

s4:设置烘道温度70℃,辊压温度为90℃,辊压压力为20mpa,车速为5m/min,进行复合层隔离膜的覆膜加工操作,得到所述无纺布基胶粘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无纺布基胶粘带,其组成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功能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30份改性水溶性纤维、2.6份有机膨润土、58份萜烯树脂、21份多异氰酸酯、1.6份乙二胺、6份硅酸钠、1.5份氧化铝、1.2份氧化铅、6份马来酸酐接枝聚异氰酸酯树脂、0.7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50份丙酮。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无纺布基胶粘带,其组成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功能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40份改性水溶性纤维、3.1份有机膨润土、65份萜烯树脂、26份多异氰酸酯、1.8份乙二胺、10份硅酸钠、2.8份氧化铅、0.9份氧化硼、6份马来酸酐接枝聚异氰酸酯树脂、0.4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55份丙酮。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无纺布基胶粘带,其组成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改性水溶性纤维通过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按重量份数计,将20份水溶性纤维加入顶部装有回流冷凝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再加入100份乙醇和1.8份碳酸钠,在10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快速溶胀,控制其溶胀率为2.5%;再将3份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完全溶于20份乙醇中,得到改性剂溶液,然后缓慢滴加所述改性剂溶液,冷凝回流反应30h后,将反应粗产物分别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后,采用真空抽滤的方式进行过滤,最后移至真空烘箱中在70℃的温度条件下干燥8h,得到所述改性水溶性纤维。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无纺布基胶粘带,其组成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树脂改性无纺布通过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s1:按无纺布与无水乙醇1:60的质量比,将无纺布和无水乙醇加入至反应罐中,按无纺布和甲基乙烯基硅油1:16的质量比,将甲基乙烯基硅油滴加至上述反应罐中,在70℃的水浴锅中进行加热冷凝回流,搅拌560min,备用;

s2:取出步骤s1处理过的无纺布,并置于真空等离子体气氛中,设置放电电压为380v,等离子体处理时间120s,得到真空等离子体改性无纺布;

s3:将真空等离子体改性无纺布再次放入反应罐中,按无纺布、碳酸钠和石油树脂1:8:28的质量比,加入到反应罐中,80℃继续搅拌反应2h,过滤取出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70℃下烘干至恒重,得到树脂改性无纺布。

对比例1

本实施例的无纺布基胶粘带,其组成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功能层不包含改性水溶性纤维。

对比例2

本实施例的无纺布基胶粘带,其组成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功能层不包含有机膨润土和无机填料。

对比例3

本实施例的无纺布基胶粘带,其组成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功能层不包含多异氰酸酯和异氰酸酯扩链剂。

对比例4

本实施例的无纺布基胶粘带,其组成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功能层不包含硅酸钠。

对比例5

本实施例的无纺布基胶粘带,其组成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水溶性纤维未经与实施例1中的改性处理。

对比例6

本实施例的无纺布基胶粘带,其组成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无纺布基层未经与实施例1中的改性处理。

将实施例1~6和对比例1~6的无纺布基胶粘带进行相关性能测试,其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