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珍珠棉板材的铜版印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47865发布日期:2019-04-17 06:03阅读:10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珍珠棉板材印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珍珠棉板材的铜版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珍珠棉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包装材料,具有隔水防潮、防震、隔音、保温、可塑性好、韧性强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电脑、电视、音响等各类产品的包装。

对于珍珠棉板材的印刷,传统方式主要采用丝网印刷(简称丝印),丝印是先把材料用分切机切成所需尺寸,调整好丝印油墨,然后用丝印设备一个一个印刷(或用人工一个一个印),印完一个,拿出来,再放一个进去印,而且需要经常清理丝印网板,并一个一个晾干,生产效率低(约6000件/天/3人),印刷图案的清晰度不稳定,质量差,产品合格率不高(一般良品率92%)。

作为技术改进,现有技术采用了铜版印刷的方式,即利用铜版油墨在铜版机上实现连续印刷,虽然相比丝印工艺,铜版印刷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目前针对铜版机所使用的单纯铜版油墨,会出现掉色、印刷图案不清楚的问题,仍然不能保证稳定地产品质量,而丝印油墨较浓且干燥速度快,无法在铜版机上使用,故无法满足规模化工业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珍珠棉板材的铜版印刷方法,该印刷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不会出现掉色、图案不清楚的问题,并且稳定性好。

提供一种珍珠棉板材的铜版印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配置复合铜版油墨:

a1)按重量份计,将5-10份异丙醇和20-30份乙酸乙酯加入搅拌容器a中,边搅拌边加入10-20份聚酰胺树脂,然后加入6份颜料碳黑、10-30份颜料a并搅拌均匀后,再缓慢加入10-20份硝化棉,搅拌均匀后,得到铜版油墨;

a2)按重量份计,将15-25份异佛尔酮、15-25份二元酸二甲酯和5-15份环已酮加入搅拌容器b中,边搅拌边加入25-35份聚酯树脂,然后加入10-20份颜料b,搅拌均匀后,得到丝印油墨;

a3)按重量份计,将55-65份甲苯、15-25份异丙醇、3-8份无水乙醇和12-18份醋酸乙酯混合均匀后,得到铜版水;

a4)按质量百分比计,将32-44%铜版水加入到搅拌容器c中,开启搅拌一段时间,然后加入46-65%铜版油墨并充分混合均匀,然后边搅拌边加入3-13%丝印油墨,搅拌均匀后,即得到复合铜版油墨,备用;

步骤b、打开铜版机,使铜版辊筒与配制好的复合铜版油墨接触并搅拌均衡,然后根据珍珠棉板材的厚度调节铜版机上胶辊和铜版辊筒的距离,再将珍珠棉板材通过上胶辊和铜版辊筒之间进行印刷。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a1中,所述颜料a为碳黑、颜料白6、颜料黄14、颜料红48:2、颜料蓝15:4、颜料绿7、颜料橙13和颜料紫23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a2中所述聚酯树脂为聚酯树脂es-320和聚酯树脂es-360按照质量比(1-3):(2-3)复配的混合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a2中,所述颜料b为碳黑、颜料白6、颜料黄14、颜料红48:2、颜料蓝15:4、颜料绿7、颜料橙13和颜料紫23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珍珠棉板材的铜版印刷方法,先单独配制好铜版油墨、丝印油墨和铜版水,然后按照特定比例铜版油墨46-65%、丝印油墨3-13%和铜版水32-44%混合制成复合铜版油墨,再打开铜版机,使铜版辊筒与配制好的复合铜版油墨接触并搅拌均衡,然后根据珍珠棉板材的厚度调节铜版机上胶辊和铜版辊筒的距离,最后将珍珠棉板材通过上胶辊和铜版辊筒之间进行印刷。本发明针对铜版机所调制的复合铜版油墨,包括铜版油墨46-65%、丝印油墨3-13%和铜版水32-44%三种组分,其中丝印油墨中的二元酸二甲起到稳定性好、提升光泽和光滑度的作用,环已酮可提升油墨的光泽度,还具有分散剂的作用,铜版油墨中的硝化棉起到胶粘剂的粘合作用,并有利于提升印刷速度,铜版水有利于改善树脂连接料的相容性,通过以上组分的协同作用,最终所制备的复合铜版油墨采用铜版机铜印刷时不掉色,光泽度好,图案更清晰,并且保证印刷质量,稳定性好,解决了丝印工艺以及单纯铜版油墨进行铜版印刷所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且本发明实现了在铜版机上连续印刷收卷,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至30000件/天/2人,印刷过程不需要晾干或烘干,工艺步骤简单,易于控制,从而可满足规模化工业生产的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珍珠棉板材的铜版印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配置复合铜版油墨:

a1)按重量份计,将5份异丙醇和22份乙酸乙酯加入搅拌容器a中,边搅拌边加入10份聚酰胺树脂,然后加入6份颜料碳黑、4份颜料黄14和5份颜料蓝15:4并搅拌均匀后,再缓慢加入10份硝化棉,搅拌均匀后,得到铜版油墨;

a2)按重量份计,将20份异佛尔酮、18份二元酸二甲酯和5份环已酮加入搅拌容器b中,边搅拌边加入25份聚酯树脂,然后加入2份颜料绿7、6份颜料橙13和2份颜料紫23,搅拌均匀后,得到丝印油墨;

a3)按重量份计,将65份甲苯、20份异丙醇、3份无水乙醇和15份醋酸乙酯混合均匀后,得到铜版水;

a4)按质量百分比计,将制备的38%铜版水加入到搅拌容器c中,开启搅拌一段时间,然后加入56%铜版油墨并充分混合均匀,然后边搅拌边加入6%丝印油墨,搅拌均匀后,即得到复合铜版油墨。

步骤b、打开铜版机,使铜版辊筒与配制好的复合铜版油墨接触并搅拌均衡,然后根据珍珠棉板材的厚度调节铜版机上胶辊和铜版辊筒的距离,再将珍珠棉板材通过上胶辊和铜版辊筒之间进行印刷。

本实施例中,聚酯树脂为聚酯树脂es-320和聚酯树脂es-360按照质量比2:3复配的混合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珍珠棉板材的铜版印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配置复合铜版油墨:

a1)按重量份计,将8份异丙醇和26份乙酸乙酯加入搅拌容器a中,边搅拌边加入18份聚酰胺树脂,然后加入2份颜料红48:2、4份颜料蓝15:4、3份颜料绿7和1份颜料橙13并搅拌均匀后,再缓慢加入16份硝化棉,搅拌均匀后,得到铜版油墨;

a2)按重量份计,将15份异佛尔酮、22份二元酸二甲酯和12份环已酮加入搅拌容器b中,边搅拌边加入28份聚酯树脂,然后加入3份颜料白6、5份颜料黄14和6份颜料红48:2,搅拌均匀后,得到丝印油墨;

a3)按重量份计,将58份甲苯、15份异丙醇、5份无水乙醇和12份醋酸乙酯混合均匀后,得到铜版水;

a4)按质量百分比计,将制备的32%铜版水加入到搅拌容器c中,开启搅拌一段时间,然后加入65%铜版油墨并充分混合均匀,然后边搅拌边加入3%丝印油墨,搅拌均匀后,即得到复合铜版油墨。

步骤b、打开铜版机,使铜版辊筒与配制好的复合铜版油墨接触并搅拌均衡,然后根据珍珠棉板材的厚度调节铜版机上胶辊和铜版辊筒的距离,再将珍珠棉板材通过上胶辊和铜版辊筒之间进行印刷。

本实施例中,聚酯树脂为聚酯树脂es-320和聚酯树脂es-360按照质量比1:2复配的混合物。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珍珠棉板材的铜版印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配置复合铜版油墨:

a1)按重量份计,将10份异丙醇和20份乙酸乙酯加入搅拌容器a中,边搅拌边加入15份聚酰胺树脂,然后加入10份颜料黄14、16份颜料红48:2和4份颜料紫23并搅拌均匀后,再缓慢加入13份硝化棉,搅拌均匀后,得到铜版油墨;

a2)按重量份计,将25份异佛尔酮、15份二元酸二甲酯和15份环已酮加入搅拌容器b中,边搅拌边加入32份聚酯树脂,然后加入15份碳黑、5份颜料白6,搅拌均匀后,得到丝印油墨;

a3)按重量份计,将55份甲苯、22份异丙醇、6份无水乙醇和16份醋酸乙酯混合均匀后,得到铜版水;

a4)按质量百分比计,将制备的44%铜版水加入到搅拌容器c中,开启搅拌一段时间,然后加入46%铜版油墨并充分混合均匀,然后边搅拌边加入10%丝印油墨,搅拌均匀后,即得到复合铜版油墨。

步骤b、打开铜版机,使铜版辊筒与配制好的复合铜版油墨接触并搅拌均衡,然后根据珍珠棉板材的厚度调节铜版机上胶辊和铜版辊筒的距离,再将珍珠棉板材通过上胶辊和铜版辊筒之间进行印刷。

本实施例中,聚酯树脂为聚酯树脂es-320和聚酯树脂es-360按照质量比1:1复配的混合物。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珍珠棉板材的铜版印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配置复合铜版油墨:

a1)按重量份计,将6份异丙醇和30份乙酸乙酯加入搅拌容器a中,边搅拌边加入20份聚酰胺树脂,然后加入3份碳黑、12份颜料蓝15:4、8份颜料绿7和1份颜料橙13并搅拌均匀后,再缓慢加入20份硝化棉,搅拌均匀后,得到铜版油墨;

a2按重量份计,将23份异佛尔酮、25份二元酸二甲酯和10份环已酮加入搅拌容器b中,边搅拌边加入35份聚酯树脂,然后加入8份颜料红48:2和10份颜料蓝15:4,搅拌均匀后,得到丝印油墨;

a3)按重量份计,将62份甲苯、25份异丙醇、8份无水乙醇和18份醋酸乙酯混合均匀后,得到铜版水;

a4)按质量百分比计,将制备的35%铜版水加入到搅拌容器c中,开启搅拌一段时间,然后加入52%铜版油墨并充分混合均匀,然后边搅拌边加入13%丝印油墨,搅拌均匀后,即得到复合铜版油墨。

步骤b、打开铜版机,使铜版辊筒与配制好的复合铜版油墨接触并搅拌均衡,然后根据珍珠棉板材的厚度调节铜版机上胶辊和铜版辊筒的距离,再将珍珠棉板材通过上胶辊和铜版辊筒之间进行印刷。

本实施例中,聚酯树脂为聚酯树脂es-320和聚酯树脂es-360按照质量比3:2复配的混合物。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