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CV密封泡棉无防尘网的辊刀模具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6397发布日期:2019-03-22 20:32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RCV密封泡棉无防尘网的辊刀模具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辊刀模具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RCV密封泡棉无防尘网的辊刀模具贴。



背景技术:

辊刀模具贴是用于在进行辊刀生产时对辊刀模具进行贴合,避免了辊刀溶液粘连在辊刀模具贴上,从而影响辊刀模具的使用。但是现有的辊刀模具贴在长时间使用下由于摩擦起电而使得辊刀模具贴表面产生静电,从而影响辊刀模具贴的使用。因此,发明一种RCV密封泡棉无防尘网的辊刀模具贴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CV密封泡棉无防尘网的辊刀模具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RCV密封泡棉无防尘网的辊刀模具贴,包括托底保护膜和绝缘组,所述绝缘组胶合设置于托底保护膜一侧表面上,所述绝缘组是由多个绝缘块构成,且多个所述绝缘块呈直线均匀分布于托底保护膜上,所述绝缘块是由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三绝缘层拼凑而成,且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三绝缘层呈一体化设置。

优选的,所述托底保护膜一侧边缘设置多个撕裂槽,多个所述撕裂槽呈直线均匀分布于托底保护膜上,且撕裂槽内侧端部呈弧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撕裂槽的深度设置为2±0.15mm。

优选的,所述绝缘组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绝缘组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0.15mm,横向相邻设置的绝缘块同一侧壁之间距离设置为16.1±0.15mm。

优选的,所述托底保护膜宽度设置为33.6±0.15mm,两组所述绝缘组外壁一侧距离托底保护膜边缘的距离均设置为7±0.15mm。

优选的,所述托底保护膜是由无防尘网制成,所述绝缘块是由密封泡棉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实用新型利用无防尘网制成的托底保护膜和密封泡棉制成的多个绝缘块,有利于提高辊刀模具贴的防静电效果和防划伤性能,避免了辊刀模具贴由于在长时间使用下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利用在托底保护膜一侧边缘设置撕裂槽,从而方便在辊刀模具贴使用时进行撕开和贴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绝缘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绝缘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绝缘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托底保护膜、2绝缘组、3绝缘块、4第一绝缘层、5第二绝缘层、6第三绝缘层、7撕裂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RCV密封泡棉无防尘网的辊刀模具贴,包括托底保护膜1和绝缘组2,所述绝缘组2胶合设置于托底保护膜1一侧表面上,所述绝缘组2是由多个绝缘块3构成,且多个所述绝缘块3呈直线均匀分布于托底保护膜1上,所述绝缘块3是由第一绝缘层4、第二绝缘层5和第三绝缘层6拼凑而成,且第一绝缘层4、第二绝缘层5和第三绝缘层6呈一体化设置。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托底保护膜1一侧边缘设置多个撕裂槽7,多个所述撕裂槽7呈直线均匀分布于托底保护膜1上,且撕裂槽7内侧端部呈弧形设置,有利于方便在辊刀模具贴使用时进行撕开和贴合。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撕裂槽7的深度设置为2±0.15mm。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绝缘组2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绝缘组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0.15mm,横向相邻设置的绝缘块3同一侧壁之间距离设置为16.1±0.15mm。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托底保护膜1宽度设置为33.6±0.15mm,两组所述绝缘组2外壁一侧距离托底保护膜1边缘的距离均设置为7±0.15mm。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托底保护膜1是由无防尘网制成,所述绝缘块3是由密封泡棉材料制成,利用无防尘网制成的托底保护膜1和密封泡棉制成的绝缘块3,有利于提高辊刀模具贴的防静电效果和防划伤性能,避免了辊刀模具贴由于在长时间使用下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影响工作效率。

本实用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利用无防尘网制成的托底保护膜1和密封泡棉制成的多个绝缘块3,有利于提高辊刀模具贴的防静电效果和防划伤性能,避免了辊刀模具贴由于在长时间使用下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利用在托底保护膜1一侧边缘设置撕裂槽7,从而方便在辊刀模具贴使用时进行撕开和贴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