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全息防伪证卡膜的功能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83356发布日期:2019-06-22 00:1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全息防伪证卡膜的功能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全息防伪证卡膜的功能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属印刷行业防伪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印刷包装防伪技术领域经常采用透明光学全息膜材料制作防伪证卡,现有的透明光学全息膜材料一般为多层结构,多层截面自上至下依次为:基材层、透明全息层、透明介质层、背胶层,有些还在相关层之间添加有信息层甚至另加有印刷基层。如一种烫印型全息膜,就是在基材层和透明全息层之间设有分离层;近年来出现了在常规光学全息膜基础上增加印刷信息层的新型全息膜,如专利cn206551590u、cn207302479u所述的技术方案,即为印刷信息层置于透明介质层的下方。

现有技术方案(如专利cn207302479u)中,透明介质为无机氧化物或硫化物,其不足之处是:表面附着力差,直接在透明介质表面印刷,印刷信息容易脱落。

专利cn206551590u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在印刷前使用丙烯酸树脂涂布一层印刷基层,即该印刷基层介于透明介质层与印刷信息层之间,其有益效果是:提升了印刷信息层与透明介质层之间附着力,保证印刷信息在印刷基层上附着良好,其不足之处是:印刷基层与透明介质层之间附着不良,转移、烫印时易剥离分层。

现有技术方案中,背胶层含有一定量的填料,如气相二氧化硅等,用于提升背胶层热稳定性,防止膜带反粘,当填料添加量偏少时,背胶层热稳定性变差,膜带放置易反粘;填料添加量偏多时,膜带透明度下降,全息效果降低,如何掌控合适的填料添加量又成一个新的技术难题。

有鉴于此,极有必要设计一种印刷基层,达到利用该印刷基层不仅能保证印刷信息层与印刷基层附着良好,同时能保证印刷基层与透明介质层附着良好的效果,使得烫印不分层,在保证膜带放置不反粘的前提下,减少背胶用量,提升膜带透明度,使全息效果更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提出问题,设计一种适用于全息防伪证卡膜的功能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功能涂料用于制备印刷基层,所述印刷基层介于透明介质层与印刷信息层之间,采用该印刷基层可完全保证分别与下面的印刷信息层以及上面的透明介质层附着良好,使得烫印时不分层,且在保证膜带放置不反粘的前提下,可减少背胶用量,提升膜带透明度,使全息效果更明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全息防伪证卡膜的功能涂料,用于加工印刷基层,所述功能涂料包括按设定比例混合的:丙烯酸树脂、增粘树脂、异氰酸酯、溶剂;所述增粘树脂用于提升印刷基层对透明介质层、印刷信息层、背胶层的附着力;所述异氰酸酯用于提升印刷基层的热稳定性,并防止涂布过程中出现反粘;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涂料固含量为10~20wt%;

所述功能涂料中各组份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

丙烯酸树脂6~18%

增粘树脂0.5~4%

异氰酸酯0.5~4%

溶剂80~90%。

如上所述一种适用于全息防伪证卡膜的功能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树脂为松香树脂、萜烯树脂、石油树脂中的一种或混合。

如上所述一种适用于全息防伪证卡膜的功能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为单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多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混合。

如上所述一种适用于全息防伪证卡膜的功能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树脂为甲基丙烯酸树脂或羟基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混合。

如上所述一种适用于全息防伪证卡膜的功能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丁酮、正丙酯、乙酯中的一种或混合。

一种适用于全息防伪证卡膜的功能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按组份设定的丙烯酸树脂、增粘树脂、异氰酸酯、溶剂,在容器中混合,并搅拌0.5~1小时即制成呈稀释液状的功能涂料。

如上所述功能涂料在使用时,通过辊涂或喷涂方式,在透明介质层上涂布成膜,即形成印刷基层,印刷基层涂布完毕、印刷信息层印刷完毕后,再涂布背胶层。在后续烫印或热转移的高温下,印刷基层中的增粘树脂再次表现出粘性,补强背胶层的作用,因此在涂布背胶层时可减少背胶用量,膜带透明度提升,全息效果更明显。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⑴本发明通过全新的印刷基层涂料配方来实现功能,配方组成为丙烯酸树脂、增粘树脂、异氰酸酯、溶剂,将配方组分混合搅拌0.5~1小时成一定浓度的树脂稀释液,制作工艺简单易行。

⑵采用该印基层可完全保证分别与下面的印刷信息层以及上面的透明介质层附着良好,使得烫印时不分层,且在保证膜带放置不反粘的前提下,可减少背胶用量,提升膜带透明度,使全息效果更明显。

⑶本发明在配方中加入增粘树脂,在涂布的高温下印刷基层与透明介质层附着力增强。本发明在配方中加入异氰酸酯,与丙烯酸酯反应提升涂膜的热稳定性,避免涂布过程中出现反粘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制成的透明光学全息膜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说明:

1—基材层,2—分离层,3—透明全息层,4—透明介质层,5—印刷基层,6—印刷信息层,7—背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本技术方案中未详细述及的,均为公知技术。

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全息防伪证卡膜的功能涂料,用于用于制备印刷基层5,所述功能涂料包括按设定比例混合的:丙烯酸树脂、增粘树脂、异氰酸酯、溶剂;所述功能涂料中的主要成份为丙烯酸树脂,利用该丙烯酸树脂构成功能涂料中的成膜树脂;所述增粘树脂用于提升印刷基层对透明介质层4、印刷信息层6、背胶层7的附着力;所述异氰酸酯用于提升印刷基层5的热稳定性,并防止涂布过程中出现反粘。所述功能涂料固含量为10~20wt%。

所述功能涂料中各组份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

丙烯酸树脂6~18%

增粘树脂0.5~4%

异氰酸酯0.5~4%

溶剂80~90%。

所述增粘树脂为松香树脂、萜烯树脂、石油树脂中的一种或混合。所述异氰酸酯为单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多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混合。所述丙烯酸树脂为甲基丙烯酸树脂或羟基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混合。所述溶剂为丁酮、正丙酯、乙酯中的一种或混合。

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全息防伪证卡膜的功能涂料的制备方法为:将按组份设定的丙烯酸树脂、增粘树脂、异氰酸酯、溶剂,在容器中混合,并搅拌0.5~1小时即制成呈稀释液状的功能涂料。

实施例一

设定功能涂料中的各组份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

丙烯酸树脂6.5%

增粘树脂1.5%

异氰酸酯2%

溶剂90%

选定组份原料中的丙烯酸树脂为甲基丙烯酸树脂,增粘树脂为松香树脂,异氰酸酯为二异氰酸酯,溶剂为丁酮。制作时,将按设定组份的丙烯酸树脂、增粘树脂、异氰酸酯、溶剂,在容器中混合,并搅拌0.5小时即制成呈稀释液状的功能涂料。

实施例二

设定功能涂料中的各组份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

丙烯酸树脂10.5%

增粘树脂4%

异氰酸酯0.5%

溶剂85%

选定组份原料中的丙烯酸树脂为羟基丙烯酸树脂,增粘树脂为萜烯树脂,异氰酸酯为单异氰酸酯,溶剂为正丙酯。制作时,将按设定组份的丙烯酸树脂、增粘树脂、异氰酸酯、溶剂,在容器中混合,并搅拌0.6小时即制成呈稀释液状的功能涂料。

实施例三

设定功能涂料中的各组份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

丙烯酸树脂18%

增粘树脂1%

异氰酸酯1%

溶剂80%

选定组份原料中的丙烯酸树脂为甲基丙烯酸树脂与羟基丙烯酸树脂按质量比1:1的混合料,增粘树脂为石油树脂,异氰酸酯为多异氰酸酯,溶剂为乙酯。制作时,将按设定组份的丙烯酸树脂、增粘树脂、异氰酸酯、溶剂,在容器中混合,并搅拌1小时即制成呈稀释液状的功能涂料。

按以上实施例制得的功能涂料在加工印刷基层5时,通过辊涂或喷涂方式,在透明介质层4上涂布成膜,即形成印刷基层5。印刷基层5涂布完毕、印刷信息层6印刷完毕后,再涂布背胶层7。在后续烫印或热转移的高温下,印刷基层5中的增粘树脂再次表现出粘性,补强背胶层7的作用,因此在涂布背胶层7时可减少背胶用量,膜带透明度提升,全息效果更明显。

本发明通过全新的印刷基层涂料配方来实现功能,配方组成为丙烯酸树脂、增粘树脂、异氰酸酯、溶剂,将配方组分混合搅拌0.5~1小时成一定浓度的树脂稀释液,制作工艺简单易行。

采用该印基层可完全保证分别与下面的印刷信息层以及上面的透明介质层附着良好,使得烫印时不分层,且在保证膜带放置不反粘的前提下,可减少背胶用量,提升膜带透明度,使全息效果更明显。

本发明在配方中加入增粘树脂,在涂布的高温下印刷基层与透明介质层附着力增强。

本发明在配方中加入异氰酸酯,与丙烯酸酯反应提升涂膜的热稳定性,避免涂布过程中出现反粘现象。

以上是发明的实施例,不得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修改或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