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充气补胎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940571发布日期:2019-10-23 01:07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学粘合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充气补胎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补胎,车辆要静止,拆下车轮,有内胎的要扒出内胎,非常麻烦,浪费大量的时间,工作效率低下。因此,补车液的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并被大家认可,当轮胎被扎破漏气后,只要将补胎液连接到轮胎上面,按下补胎液的阀门,会自动往轮胎里加压缩空气,同时也会注入补胎液。待轮胎的胎压正常后,开动汽车就能再次在路上行驶。一般来说,往轮胎加入一次补胎液之后,只要轮胎里的液体没有挥发泄露,即使以后轮胎再次被扎破,也不用补胎。轮胎内的补胎液会在压力作用下,自行补好轮胎上的漏洞。但市面上各种产品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大部分的补胎液都只是暂时稳住气压,是汽车能够行驶到最近的汽车维修站;有的轮胎补胎液会在胎内干枯或遇寒冷天气结冰,非但失去补漏效果,反而会损害轮胎的内壁;有的补胎液用各种天然纤维或石棉纤维和化学物品,这些纤维会在轮胎内逐渐结团,失去补胎效果,且会磨损轮胎内壁,还会使车辆在行驶时颤动;有的采用对轮胎无害的天然橡胶颗粒补强,能和轮胎达到永久的愈合,但是补胎速度较慢,抗冻效果很差,难以达到市场发展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充气补胎液,该补胎液采用羟基丁苯乳胶、天然乳胶和纳米微晶颗粒反应瞬间形成三维结构的网状物可以瞬间堵塞被扎破的轮胎,另外采用表面活性剂对羟基丁苯乳胶和天然乳胶活化后通过气相二氧化硅填充形成网络结构抑制胶体流动,加快固化速度,提高粘结效果,同时也增加了该补胎液的密封性和防渗性,而防冻剂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该补胎液在轮胎补胎胎内干枯或遇寒冷天气时抗结冰的能力。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充气补胎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控制方便,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制得的自动充气补胎液具粘度低、补胎速度快,抗冻效果好和环保的优点,同时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动充气补胎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天然乳胶的固含量为50-70%。

每份所述纳米微晶颗粒是由微晶纤维素102和纳米碳粉按照重量比为0.8-1.2:0.4-0.8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中所述补胎液采用羟基丁苯乳胶、天然乳胶和纳米微晶颗粒反应瞬间形成三维结构的网状物可以瞬间堵塞被扎破的轮胎,另外采用表面活性剂对羟基丁苯乳胶和天然乳胶活化后通过气相二氧化硅填充形成网络结构抑制胶体流动,加快固化速度,提高粘结效果,同时也增加了该补胎液的密封性和防渗性,而防冻剂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该补胎液在轮胎补胎胎内干枯或遇寒冷天气时抗结冰的能力。其中所用的天然乳胶有很好的成膜性,成膜后有很好的弹性、机械稳定性,易于堵住被扎破的洞口,且和轮胎附着力好,对轮胎无损害等特点,起到补胎作用,同时需要严格控制天然乳胶的固含量为50-70%,能有效保证该补胎液黏度低、流变性好(在补胎液注入轮胎气门阀时避免堵塞气门阀的情况),与其他组分的配伍性好的的特点;而气相二氧化硅具有憎水性,将它添加到补胎液中很快形成一种硅石结构,即气相二氧化硅小颗粒形成网络结构抑制胶体流动,加快补胎速度,提高粘结效果,由于气相二氧化硅颗粒尺小从而也增加了自动充气补胎液的密封性和防渗性;羟基丁苯乳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互溶性、保光性、粘结力和结膜强度,机械及化学稳定性好,流动性,在本发明中可以与纳米微晶颗粒反应瞬间形成三维结构的网状物可以瞬间堵塞被扎破的轮胎,提升了本补胎液的补胎速度和粘结效果。而纳米微晶颗粒中所采用的微晶纤维素102与羟基丁苯乳胶和天然乳胶活性成份相结合,具有粘和性及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可以促进形成更多的三维结构的网状物加快补胎速度和增加了自动充气补胎液的密封性和防渗性,另外微晶纤维素102与气相二氧化硅填充的羟基丁苯乳胶和天然乳胶发生半互穿网络连接,使所制得的补胎液既有聚乙烯醇的优良成膜性,又有硅溶胶的耐水性和硬度,且附着力良好,胶体粒子能牢固的附着在物体表面,粒子间形成硅氧结合,补胎液中si-o键的刚性较强,加入微晶纤维素102使羟基丁苯乳胶填充在-si-o-si-网状结构的间隙中,屏蔽残存的羟基减少补胎液对水的敏感程度,弛缓补胎液在冷热交替时的伸缩作用,提高补胎液的韧性、抗冲击性和耐水性能。

优选的,每份所述羟基丁苯乳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羟基丁苯乳胶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1)按照重量份,将丁二烯和过硫酸铵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30-50℃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物a,备用;

2)将混合物a转移至真空反应装置中,加热至60-80℃保温30-60min,再将烷基硫酸盐和c4共轭二烯烃加入其中,升温至80-100℃继续真空聚合反应1-3h,冷却后得到羟基丁苯乳胶;更为优选的,所制得的羟基丁苯乳胶的目数为400-450目。

本发明中所用羟基丁苯乳胶通过严格控制丁二烯和苯乙烯的用量比,以及选用乳化剂c4共轭二烯烃和烷基硫酸盐的比例,使制得的羟基丁苯乳胶具有优异的弹性、粘结力、结膜强度和韧性,机械及化学稳定性好,流动性好的特点。而过硫酸铵作为黏接剂的引入提升了羟基丁苯乳胶粘接性,使制备补胎液时协调羟基丁苯乳胶与天然乳胶二者优异的性能,与纳米微晶颗粒反应瞬间形成三维结构的网状物可以瞬间堵塞被扎破的轮胎,加快补胎速度和增加了自动充气补胎液的密封性和防渗性;另外在制备羟基丁苯乳胶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聚合反应时的温度为80-100℃,若温度过高则会导致聚合后的羟基丁苯乳胶强度过高,若温度过低则聚合效率低,会导致制得羟基丁苯乳胶粘结力、结膜强度和韧性变差,无法到达本发明中对羟基丁苯乳胶性能的需求。

优选的,每份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抗氧剂1076、抗氧剂619、抗氧剂703、抗氧剂bht、抗氧剂2112和抗氧剂703中的至少两种;更为优选的,所述抗氧剂是由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按照重量比为0.5-1.0:0.8-1.2组成的混合物。每份所述表面活性剂为三乙醇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的抗氧剂1010对天然乳胶和羟基丁苯乳胶有卓越的抗氧化性能,抗氧剂1010能有效地防止补胎液在长期老化过程中的热氧化降解,进而延长本发明中补胎液的使用期限,另外可以与抗氧剂168并用有协同效应;抗氧剂168为抗氧剂1010的辅助抗氧剂,与主抗氧剂1010复配,有很好的协同效应,可有效地防止羟基丁苯乳胶、天然乳胶在基础注塑中的热降解,给补胎液额外的长效保护。而表面活性剂中采用的三乙醇胺能改善羟基丁苯乳胶、天然乳胶表面的活性,便于二者的结合以及与各类助剂的结合和填充;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乙烯醚具有良好的乳化、发泡、渗透和分散性能,能辅助提升制得补胎液的发泡、渗透和分散性能。

优选的,每份所述分散剂是由分散剂nno和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按照重量比为0.8-1.2:0.6-1.0组成的混合物。每份所述防冻剂是由乙二醇和丙二醇按照重量比为0.8-1.2:0.4-0.8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中所采用的分散剂nno具有优良扩散性以及保护天然乳胶和羟基丁苯乳胶性能,对纳米微晶颗粒有亲和力;亚甲基双萘磺酸钠在本发明中用作填料和助剂的分散剂,有良好的扩散力,能与其分散剂nno混用提升天然乳胶和羟基丁苯乳胶之间的发散效果,进而进一步提升了制得补胎液的分散能力。而防冻剂中所采用的乙二醇和丙二醇混合物加入本补胎液中由于改变了补胎液中冷却水的蒸气压,显著降低了补胎液的冰点。

优选的,该补胎液还包括促进剂,每份所述促进剂是由n,n‘-二苯基硫脲和促进剂cz按照重量比为0.8-1.2:0.3-0.7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中所采用的n,n‘-二苯基硫脲是天然乳胶和羟基丁苯乳胶的中速硫化促进剂,在本补胎液中可以增加其成膜后的抗张强度和抗弯揉疲劳性能;而促进剂cz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后效促进剂,抗焦烧性能优良,同时提升了本补胎液在制备过程中的加工安全性。

一种自动充气补胎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将天然乳胶、羟基丁苯乳胶和纳米微晶颗粒分散到蒸馏水中加入反应器中加热至60-80℃以150-250r/min的速率搅拌30-60min,得到混合液a,备用;

s2、将气相二氧化硅、分散剂和抗氧剂缓慢加入步骤s1中的得到的混合液a中加热至80-120℃以200-300r/min的速率搅拌20-40min,得到混合液b,备用;

s3、将防冻剂、促进剂和表面活性剂依次加入步骤s2中得到的混合液b中,加热至60-80℃以300-500r/min的速率搅拌1-3h,冷却至常温过滤得到的滤液即为该补胎液。

本发明中所述补胎液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制得,利用上述方法制得的补胎液采用羟基丁苯乳胶、水溶性的天然乳胶和纳米微晶颗粒反应瞬间形成三维结构的网状物可以瞬间堵塞被扎破的轮胎,另外采用表面活性剂对羟基丁苯乳胶和天然乳胶活化后通过气相二氧化硅填充形成网络结构抑制胶体流动,加快固化速度,提高粘结效果,同时也增加了该补胎液的密封性和防渗性,而防冻剂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该补胎液在轮胎补胎胎遇寒冷天气时抗结冰的能力。而在制备补胎液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步骤s1中反应器的加热温度60-80℃和搅拌速率150-250r/min,若加热温度过高,则会导致蒸馏水挥发,使制得补胎液的粘度过大不利用注入轮胎气门阀,若温度过低则会天然乳胶、羟基丁苯乳胶和纳米微晶颗粒之间的分散作用会下降,进而影响纳米微晶颗粒对天然乳胶的修饰,减少了三维结构网状物的产生量,不利于提升补胎液的性能;在步骤s3中同样需要控制搅拌速率为300-500r/min,如搅拌速率过高,则会破坏表面活性、促进剂与天然乳胶和羟基丁苯乳胶接触反应生产纤维状物,若搅拌速率过低则无法达到各助剂之间的相互扩散,影响彼此之间的反应,进而影响最终制得补胎液的各项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补胎液采用羟基丁苯乳胶、水溶性的天然乳胶和纳米微晶颗粒反应瞬间形成三维结构的网状物可以瞬间堵塞被扎破的轮胎,另外采用表面活性剂对羟基丁苯乳胶和天然乳胶活化后通过气相二氧化硅填充形成网络结构抑制胶体流动,加快固化速度,提高粘结效果,同时也增加了该补胎液的密封性和防渗性,而防冻剂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该补胎液在轮胎补胎胎内干枯或遇寒冷天气时抗结冰的能力。

本发明中该自动充气补胎液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控制方便,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制得的动充气补胎液具粘度低、补胎速度快,抗冻效果好和环保的优点,同时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自动充气补胎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天然乳胶的固含量为50%。

每份所述纳米微晶颗粒是由微晶纤维素102和纳米碳粉按照重量比为0.8:0.4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羟基丁苯乳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羟基丁苯乳胶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1)按照重量份,将丁二烯和过硫酸铵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30℃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物a,备用;

2)将混合物a转移至真空反应装置中,加热至60℃保温30min,再将烷基硫酸盐和c4共轭二烯烃加入其中,升温至80℃继续真空聚合反应1h,冷却后得到羟基丁苯乳胶;更为优选的,所制得的羟基丁苯乳胶的目数为400目。

每份所述抗氧剂是由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按照重量比为0.5:0.8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表面活性剂是由三乙醇胺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按照重量比为0.7:0.6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分散剂是由分散剂nno和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按照重量比为0.8:0.6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防冻剂是由乙二醇和丙二醇按照重量比为0.8:0.4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促进剂是由n,n‘-二苯基硫脲和促进剂cz按照重量比为0.8:0.3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自动充气补胎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将天然乳胶、羟基丁苯乳胶和纳米微晶颗粒分散到蒸馏水中加入反应器中加热至60℃以150r/min的速率搅拌30min,得到混合液a,备用;

s2、将气相二氧化硅、分散剂和抗氧剂缓慢加入步骤s1中的得到的混合液a中加热至80℃以200r/min的速率搅拌20min,得到混合液b,备用;

s3、将防冻剂、促进剂和表面活性剂依次加入步骤s2中得到的混合液b中,加热至60℃以300r/min的速率搅拌1h,冷却至常温过滤得到的滤液即为该补胎液。

实施例2

一种自动充气补胎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天然乳胶的固含量为55%。

每份所述纳米微晶颗粒是由微晶纤维素102和纳米碳粉按照重量比为0.9:0.5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羟基丁苯乳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羟基丁苯乳胶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1)按照重量份,将丁二烯和过硫酸铵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35℃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物a,备用;

2)将混合物a转移至真空反应装置中,加热至65℃保温38min,再将烷基硫酸盐和c4共轭二烯烃加入其中,升温至85℃继续真空聚合反应1.5h,冷却后得到羟基丁苯乳胶;更为优选的,所制得的羟基丁苯乳胶的目数为412目。

每份所述抗氧剂是由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按照重量比为0.6:0.9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表面活性剂是由三乙醇胺和脂肪醇聚乙烯醚按照重量比为0.8:0.5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分散剂是由分散剂nno和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按照重量比为0.9:0.7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防冻剂是由乙二醇和丙二醇按照重量比为0.9:0.5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促进剂是由n,n‘-二苯基硫脲和促进剂cz按照重量比为0.9:0.4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自动充气补胎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将天然乳胶、羟基丁苯乳胶和纳米微晶颗粒分散到蒸馏水中加入反应器中加热至65℃以175r/min的速率搅拌37min,得到混合液a,备用;

s2、将气相二氧化硅、分散剂和抗氧剂缓慢加入步骤s1中的得到的混合液a中加热至90℃以225r/min的速率搅拌25min,得到混合液b,备用;

s3、将防冻剂、促进剂和表面活性剂依次加入步骤s2中得到的混合液b中,加热至65℃以350r/min的速率搅拌1.5h,冷却至常温过滤得到的滤液即为该补胎液。

实施例3

一种自动充气补胎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天然乳胶的固含量为60%。

每份所述纳米微晶颗粒是由微晶纤维素102和纳米碳粉按照重量比为1.0:0.6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羟基丁苯乳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羟基丁苯乳胶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1)按照重量份,将丁二烯和过硫酸铵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40℃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物a,备用;

2)将混合物a转移至真空反应装置中,加热至70℃保温45min,再将烷基硫酸盐和c4共轭二烯烃加入其中,升温至90℃继续真空聚合反应2h,冷却后得到羟基丁苯乳胶;更为优选的,所制得的羟基丁苯乳胶的目数为425目。

每份所述抗氧剂是由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按照重量比为0.7:1.0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表面活性剂是由三乙醇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乙烯醚暗中重量比为0.8:0.5:0.4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分散剂是由分散剂nno和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按照重量比为1.0:0.8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防冻剂是由乙二醇和丙二醇按照重量比为1.0:0.6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促进剂是由n,n‘-二苯基硫脲和促进剂cz按照重量比为1.0:0.5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自动充气补胎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将天然乳胶、羟基丁苯乳胶和纳米微晶颗粒分散到蒸馏水中加入反应器中加热至70℃以200r/min的速率搅拌45min,得到混合液a,备用;

s2、将气相二氧化硅、分散剂和抗氧剂缓慢加入步骤s1中的得到的混合液a中加热至100℃以250r/min的速率搅拌30min,得到混合液b,备用;

s3、将防冻剂、促进剂和表面活性剂依次加入步骤s2中得到的混合液b中,加热至70℃以400r/min的速率搅拌2h,冷却至常温过滤得到的滤液即为该补胎液。

实施例4

一种自动充气补胎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天然乳胶的固含量为65%。

每份所述纳米微晶颗粒是由微晶纤维素102和纳米碳粉按照重量比为1.1:0.7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羟基丁苯乳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羟基丁苯乳胶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1)按照重量份,将丁二烯和过硫酸铵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45℃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物a,备用;

2)将混合物a转移至真空反应装置中,加热至75℃保温52min,再将烷基硫酸盐和c4共轭二烯烃加入其中,升温至95℃继续真空聚合反应2.5h,冷却后得到羟基丁苯乳胶;更为优选的,所制得的羟基丁苯乳胶的目数为437目。

每份所述抗氧剂是由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按照重量比为0.9:1.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每份表面活性剂为三乙醇胺。

每份所述分散剂是由分散剂nno和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按照重量比为1.1:0.9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防冻剂是由乙二醇和丙二醇按照重量比为1.1:0.7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促进剂是由n,n‘-二苯基硫脲和促进剂cz按照重量比为1.1:0.6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自动充气补胎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将天然乳胶、羟基丁苯乳胶和纳米微晶颗粒分散到蒸馏水中加入反应器中加热至75℃以225r/min的速率搅拌52min,得到混合液a,备用;

s2、将气相二氧化硅、分散剂和抗氧剂缓慢加入步骤s1中的得到的混合液a中加热至110℃以275r/min的速率搅拌35min,得到混合液b,备用;

s3、将防冻剂、促进剂和表面活性剂依次加入步骤s2中得到的混合液b中,加热至75℃以450r/min的速率搅拌2.5h,冷却至常温过滤得到的滤液即为该补胎液。

实施例5

一种自动充气补胎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天然乳胶的固含量为70%。

每份所述纳米微晶颗粒是由微晶纤维素102和纳米碳粉按照重量比为1.2:0.8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羟基丁苯乳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羟基丁苯乳胶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1)按照重量份,将丁二烯和过硫酸铵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50℃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物a,备用;

2)将混合物a转移至真空反应装置中,加热至80℃保温60min,再将烷基硫酸盐和c4共轭二烯烃加入其中,升温至100℃继续真空聚合反应3h,冷却后得到羟基丁苯乳胶;更为优选的,所制得的羟基丁苯乳胶的目数为450目。

每份所述抗氧剂是由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按照重量比为1.0:1.2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每份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每份所述分散剂是由分散剂nno和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按照重量比为1.2:1.0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防冻剂是由乙二醇和丙二醇按照重量比为1.2:0.8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促进剂是由n,n‘-二苯基硫脲和促进剂cz按照重量比为1.2:0.7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自动充气补胎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将天然乳胶、羟基丁苯乳胶和纳米微晶颗粒分散到蒸馏水中加入反应器中加热至80℃以250r/min的速率搅拌60min,得到混合液a,备用;

s2、将气相二氧化硅、分散剂和抗氧剂缓慢加入步骤s1中的得到的混合液a中加热至120℃以300r/min的速率搅拌40min,得到混合液b,备用;

s3、将防冻剂、促进剂和表面活性剂依次加入步骤s2中得到的混合液b中,加热至80℃以500r/min的速率搅拌3h,冷却至常温过滤得到的滤液即为该补胎液。

对比例1

一种自动充气补胎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天然乳胶的固含量为50%。

每份所述羟基丁苯乳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羟基丁苯乳胶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1)按照重量份,将丁二烯和过硫酸铵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30℃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物a,备用;

2)将混合物a转移至真空反应装置中,加热至60℃保温30min,再将烷基硫酸盐和c4共轭二烯烃加入其中,升温至80℃继续真空聚合反应1h,冷却后得到羟基丁苯乳胶;更为优选的,所制得的羟基丁苯乳胶的目数为400目。

每份所述抗氧剂是由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按照重量比为0.5:0.8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表面活性剂是由三乙醇胺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按照重量比为0.7:0.6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分散剂是由分散剂nno和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按照重量比为0.8:0.6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防冻剂是由乙二醇和丙二醇按照重量比为0.8:0.4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促进剂是由n,n‘-二苯基硫脲和促进剂cz按照重量比为0.8:0.3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自动充气补胎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将天然乳胶、羟基丁苯乳胶和玻璃纤维分散到蒸馏水中加入反应器中加热至60℃以150r/min的速率搅拌30min,得到混合液a,备用;

s2、将气相二氧化硅、分散剂和抗氧剂缓慢加入步骤s1中的得到的混合液a中加热至80℃以200r/min的速率搅拌20min,得到混合液b,备用;

s3、将防冻剂、促进剂和表面活性剂依次加入步骤s2中得到的混合液b中,加热至60℃以300r/min的速率搅拌1h,冷却至常温过滤得到的滤液即为该补胎液。

对比例2

一种自动充气补胎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天然乳胶的固含量为60%。

每份所述纳米微晶颗粒是由微晶纤维素102和纳米碳粉按照重量比为1.0:0.6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丁苯乳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丁苯乳胶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1)按照重量份,将丁二烯和过硫酸铵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40℃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物a,备用;

2)将混合物a转移至真空反应装置中,加热至70℃保温45min,再将烷基硫酸盐和c4共轭二烯烃加入其中,升温至90℃继续真空聚合反应2h,冷却后得到羟基丁苯乳胶;更为优选的,所制得的丁苯乳胶的目数为425目。

每份所述抗氧剂是由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按照重量比为0.7:1.0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表面活性剂是由三乙醇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乙烯醚暗中重量比为0.8:0.5:0.4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分散剂是由分散剂nno和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按照重量比为1.0:0.8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防冻剂是由乙二醇和丙二醇按照重量比为1.0:0.6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促进剂是由n,n‘-二苯基硫脲和促进剂cz按照重量比为1.0:0.5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自动充气补胎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将天然乳胶、丁苯乳胶和纳米微晶颗粒分散到蒸馏水中加入反应器中加热至70℃以200r/min的速率搅拌45min,得到混合液a,备用;

s2、将气相二氧化硅、分散剂和抗氧剂缓慢加入步骤s1中的得到的混合液a中加热至100℃以250r/min的速率搅拌30min,得到混合液b,备用;

s3、将防冻剂、促进剂和表面活性剂依次加入步骤s2中得到的混合液b中,加热至70℃以400r/min的速率搅拌2h,冷却至常温过滤得到的滤液即为该补胎液。

对比例3

一种自动充气补胎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天然乳胶的固含量为70%。

每份所述纳米微晶颗粒是由微晶纤维素102和纳米碳粉按照重量比为1.2:0.8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羟基丁苯乳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羟基丁苯乳胶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1)按照重量份,将丁二烯和过硫酸铵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50℃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物a,备用;

2)将混合物a转移至真空反应装置中,加热至80℃保温60min,再将烷基硫酸盐加入其中,升温至100℃继续真空聚合反应3h,冷却后得到羟基丁苯乳胶;更为优选的,所制得的羟基丁苯乳胶的目数为450目。

每份所述抗氧剂是由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按照重量比为1.0:1.2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每份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每份所述分散剂是由分散剂nno和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按照重量比为1.2:1.0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防冻剂是由乙二醇和丙二醇按照重量比为1.2:0.8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促进剂是由n,n‘-二苯基硫脲和促进剂cz按照重量比为1.2:0.7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自动充气补胎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将天然乳胶、羟基丁苯乳胶和纳米微晶颗粒分散到蒸馏水中加入反应器中加热至80℃以250r/min的速率搅拌60min,得到混合液a,备用;

s2、将气相二氧化硅、分散剂和抗氧剂缓慢加入步骤s1中的得到的混合液a中加热至120℃以300r/min的速率搅拌40min,得到混合液b,备用;

s3、将防冻剂、促进剂和表面活性剂依次加入步骤s2中得到的混合液b中,加热至80℃以500r/min的速率搅拌3h,冷却至常温过滤得到的滤液即为该补胎液。

对比例4

一种自动充气补胎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天然乳胶的固含量为70%。

每份所述纳米微晶颗粒是由微晶纤维素102和纳米碳粉按照重量比为1.2:0.8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羟基丁苯乳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羟基丁苯乳胶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1)按照重量份,将丁二烯和过硫酸铵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50℃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物a,备用;

2)将混合物a转移至真空反应装置中,加热至80℃保温60min,再将烷基硫酸盐和c4共轭二烯烃加入其中升温至100℃继续真空聚合反应3h,冷却后得到羟基丁苯乳胶;更为优选的,所制得的羟基丁苯乳胶的目数为450目。

每份所述抗氧剂是由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按照重量比为1.0:1.2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每份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每份所述分散剂是由分散剂nno和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按照重量比为1.2:1.0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促进剂是由n,n‘-二苯基硫脲和促进剂cz按照重量比为1.2:0.7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自动充气补胎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将天然乳胶、羟基丁苯乳胶和纳米微晶颗粒分散到蒸馏水中加入反应器中加热至80℃以250r/min的速率搅拌60min,得到混合液a,备用;

s2、将气相二氧化硅、分散剂和抗氧剂缓慢加入步骤s1中的得到的混合液a中加热至120℃以300r/min的速率搅拌40min,得到混合液b,备用;

s3、将丙二醇、促进剂和表面活性剂依次加入步骤s2中得到的混合液b中,加热至80℃以500r/min的速率搅拌3h,冷却至常温过滤得到的滤液即为该补胎液

分别对具体实施例1-5和对比例1-3中制得的自动充气补胎液的各项物性进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上述结果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5中制得的自动充气补胎液各项性能优越,该补胎液在低温、常温和高温条件下粘度低、补胎所需时间短,同时该补胎液还具有优良的抗冻效果和环保的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1中在制备自动充气补胎液时用玻璃纤维替代了纳米微晶颗粒,对制得的补胎液进行各项物性测试,分析发现此补胎液在低温、常温和高温条件下粘度显著增大,补胎所需时间显著延长;说明本发明在制备自动充气补胎液时添加纳米微晶颗粒能有效提升补胎液各项性能,使制得的补胎液在低温、常温和高温条件下粘度低、补胎所需时间短,同时该补胎液还具有优良的抗冻效果和环保的优点,适合大规模生产。

与实施例3相比,对比例2中在制备自动充气补胎液时用丁苯乳胶替代了羟基丁苯乳,对制得的补胎液进行各项物性测试,分析发现此补胎液在低温、常温和高温条件下粘度显著增大,补胎所需时间显著延长;说明本发明在制备自动充气补胎液时添加羟基丁苯乳能有效提升补胎液各项性能,使制得的补胎液在低温、常温和高温条件下粘度低、补胎所需时间短,同时该补胎液还具有优良的抗冻效果和环保的优点,适合大规模生产。

与实施例5相比,对比例3中在制备自动充气补胎液所用羟基丁苯乳胶时没有添加c4共轭二烯烃,对制得的补胎液进行各项物性测试,分析发现此补胎液在低温、常温和高温条件下粘度明显增大,补胎所需时间相对延长;说明本发明在制备自动充气补胎液时所用羟基丁苯乳胶时添加c4共轭二烯烃能有效提升补胎液各项性能,使制得的补胎液在低温、常温和高温条件下粘度低、补胎所需时间短,同时该补胎液还具有优良的抗冻效果和环保的优点,适合大规模生产。

与实施例5相比,对比例4中在制备自动充气补胎液时用丙二醇替代了乙二醇和丙二醇按照重量比为1.2:0.8组成的混合物,对制得的补胎液进行各项物性测试,分析发现此补胎液在低温、常温和高温条件下粘度略有增大,补胎所需时间也略有延长;说明本发明在制备自动充气补胎液时添加乙二醇和丙二醇按照重量比为1.2:0.8组成的混合物能有效提升补胎液各项性能,使制得的补胎液在低温、常温和高温条件下粘度低、补胎所需时间短,同时该补胎液还具有优良的抗冻效果和环保的优点,适合大规模生产。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