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饰贴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6699发布日期:2020-08-11 21:4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饰贴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饰贴膜。



背景技术:

装饰膜材一般以pvc等高分子聚合物为基底材料,再在基材上添加各种助剂,最后经压延工艺复合制得成品,成品制得后也可与木材、塑料板、铝板、铁板等第二级基底材料复合制成具有更多功能的装饰材料,如金属基材做为第二基材则使最终产品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而以塑料作为第二基材则使得产品具有较高可塑性和延展性,使得产品达到轻便易于携带的效果,以木材为第二基材时,最终产品则除了具有轻便等特点外,还具有低污染、产品本体大部分均易于降解等效果,可作用于日常生活的频繁区域,如居室、车辆内部等应用场景。传统装饰膜材通过在成品的一侧表面设置具有粘性的粘合剂,从而使其可以附着于待装饰的基础面上。

传统装饰膜材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音响的表面装饰,还可以用于室内装饰。近年来,随着车辆的普及,也被用于车辆外观美化的改造上,此外,还可以用于广告牌等应用场合。但是,传统的装饰膜材对于环境温度的适应性较弱,在温度较高的使用场合,其粘性容易降低,且融化的黏胶也容易导致产品二次黏贴的牢固性大幅度降低;针对此类情况,出现了利用压敏胶替换黏胶的产品,在消除黏胶带来的缺陷导致的问题外,还具有易于二次黏贴,剥离过程不易损坏产品和装饰基础面等效果。但是,压敏胶具有低温失效的特性,导致其在低温环境中使用时存在粘性不足的问题。因此,市场上需要一种具有较高的温度适应性的产品来弥补此类空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饰贴膜,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装饰贴膜,包括膜本体,所述膜本体包括离型纸制成的底纸层,使用时,去除底纸层后将剩余的膜本体贴附于待装饰的基础面上,所述膜本体还包括基材层和粘贴层,所述粘贴层为压敏胶制成的粘贴层,通过粘贴层实现膜本体贴附于待装饰基础面的效果,所述基材层用于承载所述粘贴层;

所述粘贴层上设有通孔。

可选的,所述通孔内设有耐低温胶粘剂。

本实用新型以压敏胶制成粘贴层,使产品在使用时易于快速贴合于装饰基础面,也便于对产品快速剥离后进行再次贴合作业,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也不易破坏装饰基础面和产品本体,而在粘贴层中设置存放胶粘剂的通孔后,在其中填入耐低温胶粘剂,可使粘贴层具备较为宽泛的温度适应性,无论在低于常温较大的温度区间内还是高于常温的温度区间内均保持了一定的粘性,消除了压敏胶制成胶黏层间结构的传统产品在低温时容易逐渐失去粘性的缺陷。

优选的,所述通孔内设置的耐低温胶粘剂采用环氧树脂、环氧与尼龙、酚醛、有机硅氧烷的共聚物、聚酞胺、聚氨酯、聚酰亚胺和聚苯并咪唑中的任一种制成的胶粘剂。

可选的,所述粘贴层上间隔一定距离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通孔。

优选的,所述粘贴层上间隔一定距离设有至少两排所述通孔。

可选的,所述粘贴层上的通孔为柱形通孔。

优选的,所述粘贴层上的通孔为圆柱形通孔。

可选的,所述粘贴层上的通孔为圆台形通孔,其面积较小的顶面一侧向着所述底纸层设置,其面积较大的底面一侧向着所述基材层设置。

可选的,所述基材层采用pvc制成的基材层。

可选的,所述基材层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粘贴层相互贴合、另一侧表面设有一装饰层。

优选的,所述装饰层采用喷绘方式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表面。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粘贴层设置通孔,并在通孔内设置耐低温胶粘剂,使同一粘贴作业面上具有两种胶粘剂组成的粘贴结构,两者相互交错,弥补了传统产品在低温时粘性不足的缺陷,具体包括如下优点:

1)、低于常温时的粘性保持性优于传统产品:产品的粘贴作业面在低于常温时,在压敏胶逐渐失去粘性时,由耐低温胶粘剂发挥主要的粘贴作用;

2)、高于常温时的粘性保持性优于传统产品:产品的粘贴作业面在高于常温时,在耐低温胶粘剂逐渐失去粘性时,通过压敏胶保持粘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一种装饰贴膜,包括膜本体,膜本体包括基材层1、粘贴层2和底纸层3,三者相互层叠设置。其中,基材层可采用pvc制成,底纸层3为离型纸制成,粘贴层2为压敏胶制成。使用时,除去底纸层3后通过粘贴层2将膜本体剩余部分贴附于待装饰基础面,实现装饰美化效果。粘贴层2上设有通孔21。通孔21可贯通粘贴层2的两侧表面。

通孔21内填充耐低温胶粘剂。在其中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耐低温胶粘剂可采用环氧树脂、环氧与尼龙、酚醛、有机硅氧烷的共聚物、聚酞胺、聚氨酯、聚酰亚胺和聚苯并咪唑中的任一种制成的胶粘剂。

本实用新型以压敏胶制成粘贴层,使产品在使用时易于快速贴合于装饰基础面,也便于对产品快速剥离后进行再次贴合作业,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也不易破坏装饰基础面和产品本体,而在粘贴层中设置存放胶粘剂的通孔后,在其中填入耐低温胶粘剂,可使粘贴层具备较为宽泛的温度适应性,无论在低于常温较大的温度区间内还是高于常温的温度区间内均保持了一定的粘性,消除了压敏胶制成粘贴层间结构的传统产品在低温时容易逐渐失去粘性的缺陷。

粘贴层2上的通孔可以如下方式设置: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可在粘贴层2上间隔一定距离设有至少两个通孔21。比如,沿着同一直线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排通孔21,而在粘贴层2上可设置至少两排通孔21,相邻排的通孔也可间隔相等的距离。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通孔21的结构可设置为柱形通孔。在其中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通孔21可设置为圆柱形通孔结构,圆柱形通孔结构为一种横截面呈圆形的通孔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通孔21还可设置为圆台形通孔结构,其中,圆台形结构的面积较小的顶面一侧向着底纸层3设置,其面积较大的底面一侧向着基材层1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之圆台形的通孔结构,为一在圆锥形尖端被一平面截取后留取的部分所呈现的结构。本申请中之所以采用圆台形通孔,在于其内壁光滑,各向抗应力均匀,受冷热作用的影响较小,作为其内填充物的黏胶在受热或者受冷时,对于通孔内壁的作用力趋于各向同性,避免了贴膜作业或者剥离作业时,因褶皱或者膜本体局部变形等情况导致的局部应力增加使得结构遭受破损。比如,在相邻通孔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小时,若局部应力激增,则可能导致结构破损而使相邻通孔被联通,从而使填充物的胶体具有一个较大的流动行程,这样容易导致整体粘性降低而使得产品的再次贴附的质量下降。

另外,对于本实用新型中粘贴层的通孔结构的制成可作如下说明:由于形成粘贴层的压敏胶是一种同时具备液体粘性和固体弹性的黏弹性体,也可称之为半固态,因此在基材上涂覆压敏胶使其成型为粘贴层的过程中可利用其黏弹特性,通过在基材层上预先设置于所述通孔对应的模具,使得压敏胶成型后,通孔也在压敏胶上成型。而由于通孔为圆台形结构,且其底面和顶面如附图2所示设置,使得当模具为固定形状时,则圆台形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半径不能差距太大,避免圆台形结构的腰呈过大的倾斜而导致在退模时,模具破坏已经成型的粘贴层。比如,可设置底面的半径d和顶面半径d之间的差值为圆台的高h的1/5~1/3,以避免圆台的腰的倾斜角度过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粘贴层中的粘贴结构通过耐低温胶粘剂和压敏胶共同构建。无论在受冷还是遇热时,均能够保持较好的粘性,而排列于粘贴层上的多个通孔使得耐低温胶粘剂的粘性作用也得以在粘贴层上均匀化展开设置。圆台形结构的通孔也可有效存储耐低温胶粘剂而不易使其在贴膜作业时因褶皱或者气泡等因素而导致过度流失,而且,也可以避免在二次粘贴作业前的剥离过程中,耐低温胶粘剂或者压敏胶粘剂大面积残留粘附在粘贴基础面而影响二次粘贴的效果。

在其中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在基材层1的外表面通过喷绘、涂覆等方式可设置一层装饰层4,通过装饰层实现各种文字、图案或者文字与图案的组合,从而实现更多的装饰效果。

在其中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采用有机硅压敏胶制成粘贴层。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基材层除使用pvc制成外,也可采用织物、非pvc的塑料薄膜、纸类材料制成,然后通过底胶使压敏胶制成的粘贴层附着于作为载体的基材层上。其中,底胶可采用异氰酸酯底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