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剂组合物和使用其的层叠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03211发布日期:2021-07-23 21:2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可以适合作为用于在规定期间保护被粘物表面的表面保护薄膜使用的层叠薄膜和用于形成该层叠薄膜的粘合层的粘合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电子产业领域中,电子设备和电子部件的制造、输送、使用等时,通过在电子设备和电子部件的表面贴附粘合性的保护薄膜,从而实现表面的保护。

出于同样的理由,对于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触摸面板等中使用的偏光板、相位差板、光学补偿薄膜、透明导电性薄膜等光学构件的表面也进行了粘合性的保护薄膜的贴附。

对于上述保护薄膜中使用的粘合剂要求以小的力也能剥离的微粘合性和一次性贴附也能再次美丽地剥离的再剥离性这两者。其中,光学构件用的保护薄膜有面积变大的倾向,要求进一步的微粘合性和再剥离性。

由于是出于表面保护的目的,因此,保护薄膜在实现目的后,需要能够从被粘物容易地且基材与粘合剂成为一体地剥离,但通常已知的是,粘合剂随着时间经过其粘合力变大,有时产生剥离时粘合剂残留、或基材薄膜会断裂的不良情况。

作为防止上述不良情况的方法,例如提供了一种方法:在形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中混合蜡、含长链烷基的化合物等脱模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作为源自粘合剂成分的污染少的表面保护薄膜,已知将丙烯酸类树脂用于粘合剂层的表面保护薄膜。然而,将丙烯酸类树脂用于粘合剂层的情况下,存在剥离时容易产生胶渣的问题,作为用于保护光学构件、电子构件等特别烦恼异物混入的构件的表面的表面保护薄膜使用时存在问题。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例如提供了一种方法,其利用使用特定的多官能多元醇而成的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作为粘合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但缺乏残胶与粘合力的最佳化的兼顾。

作为表面保护薄膜的功能逐渐得到了各种改善,但对于近年来大型化的显示器中使用的光学构件,利用机械剥离表面保护薄膜的方法成为主流的过程中,剥离速率根据工序而不同的情况也较多,寻求剥离力(粘合力)的调整更容易且剥离后的残胶少的粘合剂组合物、和具有其作为粘合层的层叠薄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191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1170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容易调整粘合剂的粘合力且剥离后的残胶少的粘合剂组合物、和将其用于粘合层、可以适合作为表面保护薄膜使用的层叠薄膜。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下述聚氧乙烯化合物与粘合剂组合使用,可以解决前述课题,至此完成了本发明,所述聚氧乙烯化合物具有选自碳数1~6的氟化烷基和有机硅链中的1者以上、以及聚氧乙烯链。

本发明提供粘合剂组合物、和将其用于粘合层的层叠薄膜,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含有聚氧乙烯化合物(a)和粘合剂(b),所述聚氧乙烯化合物(a)具有:选自碳数1~6的氟化烷基(a1)和有机硅链(a3)中的1者以上、以及聚氧乙烯链(a2)。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各种粘合剂容易调整其粘合力、且保存后粘合力的变化也少、剥离性良好、剥离后的残胶少的层叠薄膜。另外,本发明的层叠薄膜可以适合作为各种光学构件、电子构件等的表面保护薄膜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粘合剂组合物>

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含有聚氧乙烯化合物(a)和粘合剂(b),所述聚氧乙烯化合物(a)具有:选自碳数1~6的氟化烷基(a1)和有机硅链(a3)中的1者以上、以及聚氧乙烯链(a2)。

已知的是,对于粘合剂,通过组合使用具有氟原子、硅原子的化合物、具有长链烷基的化合物等,可以降低其粘合力。然而,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对于这种通常已知的化合物、特别是作为脱模剂、表面活性剂公知的化合物,以少的添加量也容易调整粘合力、长期保存后粘合力的增强也少、剥离性也优异、而且防残胶性也优异的化合物的详细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

本发明中针对这样的课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使用具有选自碳数1~6的氟化烷基(a1)和有机硅链(a3)中的1者以上、以及聚氧乙烯链(a2)的聚氧乙烯化合物(a)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以下,对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所包含的各成分进行说明。

[聚氧乙烯化合物(a)]

聚氧乙烯化合物(a)是具有选自碳数1~6的氟化烷基(a1)和有机硅链(a3)中的1者以上、以及聚氧乙烯链(a2)的化合物。聚氧乙烯化合物(a)存在3种,具体而言为:具有碳数1~6的氟化烷基(a1)和聚氧乙烯链(a2)的化合物;具有碳数1~6的氟化烷基(a1)、聚氧乙烯链(a2)和有机硅链(a3)的化合物;和,具有聚氧乙烯链(a2)和有机硅链(a3)的化合物。

对于聚氧乙烯化合物(a),从使用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表面保护薄膜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对被粘物的剥离后的污染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碳数1~6的氟化烷基(a1)。因此,聚氧乙烯化合物(a)优选为具有碳数1~6的氟化烷基(a1)和聚氧乙烯链(a2)的化合物、或具有碳数1~6的氟化烷基(a1)、聚氧乙烯链(a2)和有机硅链(a3)的化合物,最优选为具有碳数1~6的氟化烷基(a1)和聚氧乙烯链(a2)的化合物。

聚氧乙烯化合物(a)所具有的碳数1~6的氟化烷基(a1)是指,氟原子直接键合的碳原子的数量为1~6的范围,键合于碳原子的原子的一部分可以为氢原子。作为氟化烷基的烷基,为支链状和直链状均可。

另外,多个前述氟化烷基(a1)可以为由醚键、硫醚键或不具有氟原子的亚烷基链连接而成的结构。

对于碳数1~6的氟化烷基(a1),从容易调整粘合剂(b)的粘合力、而且可以有效地抑制剥离时的残胶等的观点出发,氟原子直接键合的碳原子的数量优选3~6的范围,更优选4或6。另外,从同样的观点出发,碳数1~6的氟化烷基(a1)更优选为不含氢原子的全氟烷基。

从更容易调整粘合力的观点出发,优选聚氧乙烯化合物(a)在1分子中包含2个以上氟化烷基(a1)。

聚氧乙烯化合物(a)中的聚氧乙烯链(a2)是指,连接有2个以上氧乙烯基的结构,聚氧乙烯链(a2)可以为直链状也可以为支链状。

聚氧乙烯化合物(a)只要具有聚氧乙烯链(a2)即可,还可以具有除聚氧乙烯链之外的聚氧丙烯、聚氧丁烯等碳数1~6的聚氧化烯链。聚氧乙烯化合物(a)具有除聚氧乙烯链之外的碳数1~6的聚氧化烯链的情况下,优选碳数1~6的聚氧化烯链为聚氧丙烯链。

作为聚氧乙烯链(a2)的重复数的平均值,优选2~50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聚氧乙烯化合物(a)具有聚氧乙烯链和碳数1~6的聚氧化烯链、且乙烯单元与烯单元以醚键键合的情况下,其形式可以为嵌段也可以为无规,前述重复数优选以各单元的总计计为前述范围。

作为聚氧乙烯化合物(a)中的有机硅链(a3),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下述式所示的有机硅链。

(式中,r、r’、r”和r”’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18的烷基或苯基。多个r、r’、r”和r”’任选分别彼此相同或不同。

n为重复单元数,各自独立地表示1~200的整数。)

作为有机硅链(a3)的重均分子量,从剥离性的观点出发,优选200~50000的范围,更优选200~30000的范围。

聚氧乙烯化合物(a)中的氟原子含有率没有特别限定,从与后述的粘合剂(b)的相溶性、粘合力的调整容易性、和制造上的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1~50质量%的范围、更优选1~30质量%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氟原子含有率可以根据聚氧乙烯化合物(a)的原料的投入比而算出,但也可以通过聚氧乙烯化合物(a)的燃烧离子色谱法而实测。本发明中后者的实测值中,优选前述范围。

作为聚氧乙烯化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定,从与后述的粘合剂(b)的相溶性、粘合力的调整容易性和残胶减少的兼顾观点等出发,优选3000~300000的范围、更优选3000~200000的范围,从作为大面积的光学构件等的表面保护薄膜使用时的剥离力的均匀性的观点出发,最优选4000~100000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重均分子量是通过下述条件的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的值。

(gpc测定条件)

测定装置:东曹株式会社制“hlc-8220gpc”、

柱:东曹株式会社制保护柱“hhr-h”(6.0mmi.d.×4cm)+东曹株式会社制“tsk-gelgmhhr-n”(7.8mmi.d.×30cm)+东曹株式会社制“tsk-gelgmhhr-n”(7.8mmi.d.×30cm)+东曹株式会社制“tsk-gelgmhhr-n”(7.8mmi.d.×30cm)+东曹株式会社制“tsk-gelgmhhr-n”(7.8mmi.d.×30cm)

检测器:蒸发型光散射检测器(alltechjapan株式会社制“elsd2000”)

数据处理:东曹株式会社制“gpc-8020型ii数据解析4.30版”

测定条件:柱温度40℃

展开溶剂四氢呋喃(thf)

流速1.0ml/分钟

试样:用微滤器将以固体成分换算计为1.0质量%的四氢呋喃溶液过滤而成者(5μl)。

标准试样:依据上述“gpc-8020型ii数据解析4.30版”的测定手册,使用分子量已知的下述的单分散聚苯乙烯。

(单分散聚苯乙烯)

东曹株式会社制“a-500”

东曹株式会社制“a-1000”

东曹株式会社制“a-2500”

东曹株式会社制“a-5000”

东曹株式会社制“f-1”

东曹株式会社制“f-2”

东曹株式会社制“f-4”

东曹株式会社制“f-10”

东曹株式会社制“f-20”

东曹株式会社制“f-40”

东曹株式会社制“f-80”

东曹株式会社制“f-128”

东曹株式会社制“f-288”

东曹株式会社制“f-550”

使用具有碳数1~6的氟化烷基(a1)和聚氧乙烯链(a2)的含氟化合物作为聚氧乙烯化合物(a)的情况下,出于与粘合剂的相溶性良好、容易调整粘合剂的粘合力的观点,聚氧乙烯化合物(a)特别优选是将含氟化烷基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1)和含聚氧乙烯链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2)作为必须原料的共聚物。

使用具有碳数1~6的氟化烷基(a1)、聚氧乙烯链(a2)和有机硅链(a3)的含氟化合物作为聚氧乙烯化合物(a)的情况下,出于与粘合剂的相溶性良好、容易调整粘合剂的粘合力的观点,聚氧乙烯化合物(a)特别优选是将含氟化烷基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1)、含聚氧乙烯链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2)和含有机硅链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3)作为必需原料的共聚物。

使用具有聚氧乙烯链(a2)和有机硅链(a3)的聚氧乙烯化合物作为聚氧乙烯化合物(a)的情况下,出于与粘合剂的相溶性良好、容易调整粘合剂的粘合力的观点,特别优选是将含聚氧乙烯链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2)和含有机硅链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3)作为必需原料的共聚物。

这些单体可以分别由单独形成,也可以组合使用多种并使其共聚而成,另外,共聚形式可以为嵌段也可以为无规。

作为前述单体所具有的烯属不饱和基团,优选具有自由基聚合性的碳-碳不饱和双键,可举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马来酰亚胺基等。这些之中,从原料的获得容易性、相对于后述粘合剂(b)的相溶性、或聚合反应性良好的方面来看,优选(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酰基。

作为含氟化烷基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1),例如可以举出下述式(x1-1)所示的乙烯基醚、下述式(x1-2)所示的含氟化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等。

〔式中,a’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1~12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3~12的环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2的芳基、或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4的芳烷基,这些为单独或多个组合而成的二价的连接基团,

a为氧原子、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1~12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3~12的环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2的芳基、或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4的芳烷基,这些为单独或多个组合而成的二价的连接基团,

r6为氢原子或甲基。

rf为-cnf2n+1(其中,n为1~6的整数。)。〕

作为含氟化烷基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1),还可以举出下述式(x1-3)所示的含氟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式中,rf各自独立地为-(cxf2x-o)p-(cyf2y-o)q-cnf2n+1所示的基团(p和q各自独立地为0以上的整数,n、x和y各自独立地为1~6的整数)、碳原子数1~7的烷基、或苯基,2个rf中的至少一者为-(cxf2x-o)p-(cyf2y-o)q-cnf2n+1所示的基团。

r5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链或直接键合。

y1各自独立地为氧原子、硫原子或-so2-nr-(r为氢原子或碳数1~24的烃基。)。

r6为氢原子或甲基。

r7为碳数1~3的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

从与后述的粘合剂(b)、特别是与丙烯酸类粘合剂(b1)或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b2)的相溶性良好、也可以维持形成粘合层时的透明性、而且粘合力的调整也变得容易的观点出发,优选式(x1-3)所示的含氟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前述式(x1-3)所示的单体例如可以通过使下述式所示的具有羟基的氟化合物与具有异氰酸酯基和(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

(式中的rf、r5、y1与前述式(x1-3)相同。)

作为前述式中的rf-r5-y1的具体例,可以举出:cf3ch2o-、c2f5ch2o-、c3f7ch2o-、c4f9ch2o-、c5f11ch2o-、c6f13ch2o-、c4f9ch2ch2o-、c6f13ch2ch2o-、c4f9ch2ch2s-、c6f13ch2ch2s-、cf3so2n(ch3)-、cf3so2n(c2h5)-、c2f5so2n(c3h7)-、c3f7so2n(c4h9)-、c3f7ocf(cf3)ch2o-、c3f7ocf(cf3)cf2ocf(cf3)ch2o-、c3f7ocf(cf3)cf2ocf(cf3)cf2ocf(cf3)ch2o-、c3f7ocf(cf3)ch2ch2o-、c3f7ocf(cf3)cf2ocf(cf3)ch2ch2o-、c3f7ocf(cf3)cf2ocf(cf3)cf2ocf(cf3)ch2ch2o-、c3f7ocf(cf3)ch2ch2s-、c3f7ocf(cf3)cf2ocf(cf3)ch2ch2s-、c3f7ocf(cf3)cf2ocf(cf3)cf2ocf(cf3)ch2ch2s-等。

作为前述具有羟基的氟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下述式所示的化合物。

作为前述式所示的具有羟基的氟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利用日本特开平1-193236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6733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3428号公报等记载的方法来制造。

作为前述具有异氰酸酯基和(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具有异氰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可以举出下述式所示的化合物。

(式中的r6表示氢原子或甲基,a”表示碳原子数2~3的亚烷基。)

前述式中的a”表示碳原子数2~3的亚烷基,具体而言,可举出亚乙基(-ch2ch2-)、亚丙基(-ch2ch2ch2-)、或支链亚丙基(-ch2ch(ch3)-、-ch(ch3)ch2-)。

作为前述式所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下述式所示的化合物。

上述化合物之中,优选前述式中的a”为亚乙基的2-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

使前述具有羟基的氟化合物与前述具有异氰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反应时,相对于前述具有羟基的氟化合物1摩尔,优选以成为0.80~1.20摩尔的方式投入前述具有异氰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更优选以成为0.98~1.00摩尔的方式投入。

前述具有羟基的氟化合物与前述具有异氰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反应(氨基甲酸酯化反应)中,为了促进前述具有羟基的氟化合物的仲羟基与前述具有异氰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末端异氰酸酯基的反应,例如可以使用三乙胺、苄基二甲基胺等叔胺类;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辛基锡等二月桂酸酯作为催化剂。

催化剂的添加量相对于反应混合物整体优选为0.001~5.0质量%,更优选为0.01~1.1质量%。反应时间优选为1~10小时。另外反应温度优选为30℃~120℃,更优选为30℃~100℃。

上述反应可以为无溶剂,或将对异氰酸酯基为非活性的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酮、甲苯、二甲苯等溶剂用作反应溶剂。

作为通过上述反应得到的前述式(x1-3)所示的单体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下述式所示的单体。

作为前述含聚氧乙烯链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2),可以举出下述式(x2-1)所示的化合物。

〔式中,r’是包含聚氧乙烯链的聚氧化烯链的末端为氢原子或烷基的聚氧化烯基。

r1为(甲基)丙烯酰基。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酰基用作丙烯酰基和甲基丙烯酰基的一者或其混合物的统称。

r2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8的烷基羰基。

r为1~3的整数,s为0~2的整数,且r+s=3。〕

作为前述含聚氧乙烯链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2),可以举出下述式(x2-2)所示的化合物。

r1o-r”-or1(x2-2)

(式中,2个r1为相同或不同的(甲基)丙烯酰基。需要说明的是,(甲基)丙烯酰基是包含丙烯酰基和甲基丙烯酰基这两者的含义。

r”为包含聚氧乙烯链的聚氧化烯链。)

作为前述含聚氧乙烯链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2),可以举出下述式(x2-3)所示的化合物和下述式(x2-4)所示的化合物。

(式中,r3为氢原子或甲基。多个r3任选彼此相同或不同。

r4和r5各自独立地为碳数1~6的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

r6为氢原子或碳数1~6的烷基。

n为2以上的整数。

m为0以上的整数。

k为0以上的整数。)

前述式(x2-3)和(x2-4)中,r4和r5的碳数1~6的亚烷基优选为碳数2或3的亚烷基。

作为前述化合物(x2-1)、(x2-2)、(x2-3)、(x2-4),例如可以举出:环氧乙烷(以下简记作eo)改性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例如sannopco株式会社制rcc13-361等)、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例如日油株式会社制blemmerade-100)、eo改性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例如sannopco株式会社制photomer4160等)、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例如日油株式会社制blemmerade-200等)、聚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例如日油株式会社制blemmeradc系列等)、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lightacrylate3eg-a)、eo改性甘油丙烯酸酯(例如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newfrontierge3a等)、eo改性磷酸三丙烯酸酯(例如大阪有机化学株式会社制biscoat3a)、(eo)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例如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newfrontiertmp-3p等)、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例如新中村化学工业制、m230g)等。

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可以混合(甲基)丙烯酰基数不同的多种化合物而使用,进而,也可以混合结构也不同的多种化合物而使用。

另外,作为通常可以市售获得的上述化合物,为相对于作为主要成分的目标化合物,(甲基)丙烯酰基数不同的化合物的混合物的情况较多。使用时,可以通过各种色谱法、提取等纯化方法提取目标(甲基)丙烯酰基数的化合物并使用,也可直接使用混合物。

作为前述含聚氧乙烯链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2),也可以使用下述通式所示的含聚氧乙烯链的(甲基)丙烯酸酯。

〔式中,a为氧原子、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1~12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3~12的环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2的芳基、或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4的芳烷基,这些为单独或多个组合而成的二价的连接基团。

r6为氢原子或甲基。

r’是包含聚氧乙烯链的聚氧化烯链的末端为氢原子或烷基的聚氧化烯基。〕

作为前述含聚氧乙烯链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以通过使市售的羟基聚(氧乙烯)材料例如以商品名“pluronic”(株式会社adeka制)、“adekapolyether(株式会社adeka制)”、“carbowax”(グリコ·プロダクス)、“toriton”(rohmandhaas制)、p.e.g(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形式销售的物质以各种方法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氯、甲基丙烯酰氯、丙烯酸酐或甲基丙烯酸酐等反应来制造,或也可以使用以各种制法得到的包含聚氧乙烯链的聚氧化烯二丙烯酸酯等。

作为市售品的含聚氧乙烯链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以举出作为日油株式会社制的羟基末端聚亚烷基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的、blemmerpe-90、blemmerpe-200、blemmerpe-350、blemmerae-90、blemmerae-200、blemmerae-400、blemmer50pep-300、blemmer70pep-350b、blemmeraep系列、blemmer55pet-400、blemmer30pet-800、blemmer55pet-800、blemmeraet系列等。

同样地可以举出作为日油株式会社制的烷基末端聚亚烷基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的blemmerpme-100、blemmerpme-200、blemmerpme-400、blemmerpme-1000、blemmerpme-4000、blemmerame-400、blemmer50poep-800b、blemmer50aoep-800b、blemmerple-200、blemmerale-200、blemmerale-800、blemmerpse-400、blemmerpse-1300、blemmerasep系列、blemmerpkep系列、blemmerakep系列、blemmerane-300、blemmerane-1300、blemmerpnep系列、blemmerpnpe系列、blemmer43anep-500、blemmer70anep-550等、另外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lightestermc、lightester130ma、lightester041ma、lightacrylatebo-a、lightacrylateec-a、lightacrylatemtg-a、lightacrylate130a、lightacrylatedpm-a、lightacrylatep-200a、lightacrylatenp-4ea、lightacrylatenp-8ea等。

作为这些含聚氧乙烯链的(甲基)丙烯酸酯,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前述含聚氧乙烯链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2),可以使用下述通式所示的包含乙烯基醚结构的化合物。

〔式中,a’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1~12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3~12的环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2的芳基、或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4的芳烷基,这些为单独或多个组合而成的二价的连接基团。

r6为氢原子或甲基。

r’是包含聚氧乙烯链的聚氧化烯链的末端为氢原子或烷基的聚氧化烯基。〕

作为含有机硅链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3),可以为包含乙烯基醚结构的单体,也可以为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结构的单体。

含有机硅链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3)优选与共聚的含氟化烷基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1)、和含聚氧化烯链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2)为相同系列。

从原料获得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作为含有机硅链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3),优选使用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结构的单体。

作为含有机硅链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3)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下述通式所示的单体。

(式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r3~r6、r10~r17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18的烷基或苯基。

r2、r7~r9和r18~r20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或苯基。

m和l各自独立地表示1~6的整数,n表示0~250的整数,r、s、t、v、w、x、y和z各自独立地表示1~250的整数。)

含有机硅链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3)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该市售品,可以举出作为含烯属不饱和基团的聚硅氧烷单体的、silaplanefm-0711、silaplanefm-0721k、silaplanefm-0725、silaplanetm-0701t(均为jnc株式会社制)。

使含聚氧乙烯链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2)与选自含氟化烷基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1)和含有机硅链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3)中的1者以上共聚而制备聚氧乙烯化合物(a)的情况下,除这些单体之外,在不有损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使用其他单体作为共聚物的原料。

其他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

作为前述其他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酰胺类、甲基丙烯酰胺类、烯丙基化合物、乙烯基醚类、乙烯基酯类、衣康酸二烷基酯类、富马酸的二烷基酯类或单烷基酯类等。

更具体而言,作为前述丙烯酸酯类,可举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氯乙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三羟甲基丙烷单丙烯酸酯、丙烯酸苄基酯、丙烯酸甲氧基苄基酯、丙烯酸糠基酯、丙烯酸四氢糠酯等。

作为前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氯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三羟甲基丙烷单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苄基酯、甲基丙烯酸糠基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等。

作为前述丙烯酰胺类,可举出丙烯酰胺、n-烷基丙烯酰胺(作为烷基,是碳原子数为1~3者,例如甲基、乙基、丙基)、n,n-二烷基丙烯酰胺(作为烷基,是碳原子数为1~3者)、n-羟基乙基-n-甲基丙烯酰胺、n-2-乙酰胺乙基-n-乙酰基丙烯酰胺等。

作为甲基丙烯酰胺类,可举出甲基丙烯酰胺、n-烷基甲基丙烯酰胺(作为烷基,是碳原子数为1~3者,例如甲基、乙基、丙基)、n,n-二烷基甲基丙烯酰胺(作为烷基,是碳原子数为1~3者)、n-羟基乙基-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2-乙酰胺乙基-n-乙酰基甲基丙烯酰胺等。

作为前述烯丙基化合物,可举出烯丙基酯类(例如,乙酸烯丙酯、己酸烯丙酯、癸酸烯丙酯、月桂酸烯丙酯、棕榈酸烯丙酯、硬脂酸烯丙酯、苯甲酸烯丙酯、乙酰乙酸烯丙酯、乳酸烯丙酯等)、烯丙基氧乙醇等。

作为前述乙烯基醚类,可举出烷基乙烯基醚,例如己基乙烯基醚、辛基乙烯基醚、癸基乙烯基醚、乙基己基乙烯基醚、甲氧基乙基乙烯基醚、乙氧基乙基乙烯基醚、氯乙基乙烯基醚、1-甲基-2,2-二甲基丙基乙烯基醚、2-乙基丁基乙烯基醚、羟基乙基乙烯基醚、二乙二醇乙烯基醚、二甲基氨基乙基乙烯基醚、二乙基氨基乙基乙烯基醚、丁基氨基乙基乙烯基醚、苄基乙烯基醚、四氢糠基乙烯基醚等。

作为前述乙烯基酯类,可以举出丁酸乙烯酯、异丁酸乙烯酯、三甲基乙酸乙烯酯、二乙基乙酸乙烯酯、戊酸乙烯酯、己酸乙烯酯、氯乙酸乙烯酯、二氯乙酸乙烯酯、甲氧基乙酸乙烯酯、丁氧基乙酸乙烯酯、乳酸乙烯酯、乙烯基-β-苯基-丁酸酯、乙烯基环己基羧酸酯等。

作为前述衣康酸二烷基酯类,可举出衣康酸二甲酯、衣康酸二乙酯、衣康酸二丁酯等。

作为前述富马酸的二烷基酯类或单烷基酯类,可举出富马酸二丁基酯等。

此外,也可举出巴豆酸、衣康酸、丙烯腈、甲基丙烯腈、马来腈、苯乙烯等。

合成聚氧乙烯化合物(a)的共聚物时,作为使用的单体类的使用比例,没有特别限定,在单体类的总计100质量份中,含氟化烷基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1)优选包含5~90质量份,更优选包含5~8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包含5~70质量份。

含聚氧乙烯链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2)优选包含5~95质量份,更优选包含5~80质量份。

含有机硅链的烯属不饱和单体(x3)优选包含5~95质量份,更优选包含5~80质量份。

对于上述共聚物,可以基于自由基聚合法、阳离子聚合法、阴离子聚合法等聚合机理,利用溶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等来制造,特别是自由基聚合法是简便的,在工业上优选。例如,可以将单体混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添加通用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使其聚合来制造。根据使用的单体的聚合性、边在反应容器中滴加单体类和引发剂边进行聚合的滴加聚合法等对于得到均匀的组成的共聚物也是有效的。

作为前述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各种物质,可举出例如过氧化苯甲酰、二乙酰基过氧化物等过氧化物、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苯偶氮三苯甲烷等偶氮化合物、mn(acac)3等金属螯合物、引发活性自由基聚合的过渡金属催化剂等。

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月桂基硫醇、2-巯基乙醇、乙基硫代乙醇酸、辛基硫代乙醇酸等链转移剂、将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具有偶联基团的硫醇化合物用作链转移剂等添加剂。

聚合在溶剂的存在下或非存在下进行均可,从操作性的方面来看,优选在溶剂存在下进行。

作为聚合中使用的溶剂,可举出例如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等醇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酮、甲基戊基酮等酮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乳酸丁酯等酯类、2-氧丙酸甲酯、2-氧丙酸乙酯、2-氧丙酸丙酯、2-氧丙酸丁酯、2-甲氧基丙酸甲酯、2-甲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丙酸丙酯、2-甲氧基丙酸丁酯等单羧酸酯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等极性溶剂、甲基溶纤剂、溶纤剂、丁基溶纤剂、丁基卡必醇、乙基溶纤剂乙酸酯(ethylcellosolveacetate)等醚类、丙二醇、丙二醇单甲基醚、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丁基醚乙酸酯等丙二醇类及其酯类、1,1,1-三氯乙烷、氯仿等卤素系溶剂、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等醚类、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类、进而全氟辛烷、全氟三正丁基胺等氟化惰性液体类等。

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聚氧乙烯化合物(a)的聚合中使用的溶剂可以作为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的溶剂。

[粘合剂(b)]

作为粘合剂(b),只要具有粘合性就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合成橡胶系粘合剂、天然橡胶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等。这些粘合剂中,优选使用丙烯酸类粘合剂(b1)和/或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b2)。

构成丙烯酸类粘合剂(b1)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是由将具有碳数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作为主成分单体的原料单体得到的。

前述(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作为主成分。通过使用前述具有碳数为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从而变得容易将对被粘物(被保护体)的粘合力控制为较低,可以得到轻剥离性、再剥离性优异的表面保护薄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主成分”是指,构成的成分总量中最多的成分,是指该“主成分”优选超过40质量%、更优选超过50质量%、进一步优选超过60质量%。

作为前述具有碳数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可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等。

从变得容易将对被粘物的粘合力控制为较低、再剥离性变得优异的观点来看,前述(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中,优选(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等具有碳数6~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

相对于构成前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100质量%,含有优选50质量%以上的具有碳数为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更优选6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70~99质量%、最优选80~97质量%。

构成丙烯酸类粘合剂(b1)的前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优选包含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作为原料单体。作为前述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通过使用前述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变得容易控制粘合剂组合物的交联等,进而,容易控制基于流动的润湿性的改善与剥离中的粘合力的降低的平衡,另外从抗静电的观点来看也优选。

作为前述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可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基月桂基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甲基环己基)甲酯、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特别是通过使用烷基的碳数为4以上的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高速剥离时的轻剥离化变得容易,故优选。

相对于前述具有碳数为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100质量份,优选含有15质量份以下的前述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更优选1~13质量份,进一步优选2~10质量份,最优选3~8质量份。在前述范围内时,容易控制粘合剂组合物的润湿性与得到的粘合剂层的内聚力的平衡,故优选。

作为其他聚合性单体成分,从容易获得粘合性能的平衡的理由来看,可以以tg成为0℃以下(通常-100℃以上)的方式使用用于调节(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剥离性的聚合性单体等。

作为除前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中使用的前述具有碳数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及前述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以外的其他聚合性单体,可以使用具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

作为前述具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可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羧基戊酯等。

前述具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相对于前述具有碳数为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100质量份,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低于1质量份,进而更优选为低于0.2质量份,最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且低于0.1质量份。若为前述范围内,则可以防止粘合力的经时上升(粘合力上升防止性),故优选。

出于兼顾剥离带电特性与粘合力上升防止性的目的,也可以组合使用前述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与前述具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而使用。

进而,作为除前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中使用的前述具有碳数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和具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以外的其他聚合性单体,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例如,可以适当使用含氰基单体、乙烯基酯单体、芳香族乙烯基单体等内聚力/耐热性提高成分、含酰胺基单体、含酰亚胺基单体、含氨基单体、含环氧基单体、n-丙烯酰基吗啉、乙烯基醚单体等改善粘合力、具有起交联化基点作用的官能团的成分。其中,优选使用含氰基单体、含酰胺基单体、含酰亚胺基单体、含氨基单体、及n-丙烯酰基吗啉等含氮单体。通过使用含氮单体,可以确保不发生浮起、剥离等的适度的粘合力,进而可以得到剪切力优异的表面保护薄膜。因此是有用的。这些聚合性单体可以单独使用,另外也可混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前述含氰基单体,可举出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

作为前述乙烯基酯单体,可举出例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等。

作为前述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可举出例如苯乙烯、氯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其他取代苯乙烯等。

作为前述含酰胺基单体,可举出例如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二乙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n-二甲基氨基丙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双丙酮丙烯酰胺等。

作为前述含酰亚胺基单体,可举出例如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异丙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衣康酰亚胺等。

作为前述含氨基单体,可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丙酯等。

作为前述含环氧基单体,可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等。

作为前述乙烯基醚单体,可举出例如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异丁基乙烯基醚等。

除具有碳数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具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以外的其他聚合性单体相对于前述具有碳数为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100质量份优选为0~40质量份,从可以适当调节良好的再剥离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为0~30质量份。

对于前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还可包含含有聚氧化烯链的反应性单体作为单体成分。

作为前述含有聚氧化烯基的反应性单体的氧化烯单元的平均c,优选1~40、更优选3~40、进一步优选4~35、特别优选5~30。

前述平均加成摩尔数为1以上时,有效率良好地得到被粘物(被保护体)的污染降低效果的倾向。另外,上述平均加成摩尔数大于40时,有粘合剂组合物的粘度上升从而涂布变困难的倾向。需要说明的是,氧化烯链的末端可以为羟基原样、也可以被其他官能团等取代。

前述含有聚氧化烯链的反应性单体可以单独使用,另外也可混合使用两种以上,总体含量优选为前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中的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3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1质量%以下。

作为前述含有聚氧化烯链的反应性单体的氧化烯单元,可以举出具有碳数1~6的亚烷基者,例如可以举出氧亚甲基、氧亚乙基、氧亚丙基、氧亚丁基等。氧亚烷基链的烃基可以为直链也可以为支链。

前述含有聚氧化烯链的反应性单体更优选为具有环氧乙烷基的反应性单体。通过将具备具有环氧乙烷基的反应性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用作基础聚合物,基础聚合物与聚氧乙烯化合物(a)的相溶性提高,对被粘物的渗出被适宜地抑制,容易得到低污染性的粘合剂组合物。

作为前述含有聚氧化烯链的反应性单体,可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环氧烷加成物、分子中具有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烯丙基等反应性取代基的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等。

作为前述(甲基)丙烯酸环氧烷加成物的具体例,可举出例如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聚丁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聚丁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丁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辛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月桂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硬脂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辛氧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

另外,作为前述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可举出例如具有(甲基)丙烯酰基或烯丙基的阴离子型反应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反应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等。

对于构成丙烯酸类粘合剂(b1)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重均分子量(mw),优选10万~500万、更优选20万~200万、进一步优选30万~80万。重均分子量大于10万时,粘合剂层的内聚力变得适当,从而有抑制残胶的倾向。另一方面,重均分子量为500万以下时,聚合物的流动性适当,且对被粘物的润湿充分,从而可以抑制被粘物与表面保护薄膜的粘合剂层之间发生的起泡。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重均分子量是指利用gpc(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的数值。

构成丙烯酸类粘合剂(b1)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通常-100℃以上)。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0℃时,聚合物不易流动,润湿有变得不充分的倾向。特别是通过使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1℃以下,容易得到润湿性和轻剥离性优异的粘合剂层。

需要说明的是,(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通过适当改变使用的单体成分、组成比来在前述范围内调节。

前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聚合方法并无特别限制,可以利用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本体聚合、悬浮聚合等公知的方法进行聚合,特别是从操作性的观点、对被粘物(被保护体)的低污染性等特性的方面来看,溶液聚合是更优选的方式。另外,得到的聚合物为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交替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等均可。

使用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b2)作为粘合剂(b)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作为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b2),优选可以举出包含使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而得到的氨基甲酸酯树脂(氨基甲酸酯系聚合物)。

作为前述多元醇,可举出例如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等。

作为前述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举出例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

在前述粘合剂层中使用有机硅系粘合剂时,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有机硅系粘合剂。作为这样的有机硅系粘合剂,可优选采用通过使有机硅树脂(有机硅系聚合物、有机硅成分)混合或聚集而得到者。

另外,作为前述有机硅系粘合剂,可举出加成反应固化型有机硅系粘合剂、过氧化物固化型有机硅系粘合剂。这些有机硅系粘合剂之中,从不使用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等)、不产生分解物的方面出发,优选加成反应固化型有机硅系粘合剂。

作为前述加成反应固化型有机硅系粘合剂的固化反应,例如,在得到聚烷基有机硅系粘合剂时,通常可举出利用铂催化剂使聚烷基氢硅氧烷组合物固化的方法。

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中,聚氧乙烯化合物(a)与粘合剂(b)的配混比率可以根据期望的粘合力而适宜设定。将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用于表面保护薄膜的粘合层的情况下,聚氧乙烯化合物(a)的含有率优选为粘合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中的0.01~20质量%,更优选为0.1~5.0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固体成分”是指从粘合剂组合物中去除了溶剂而得到的成分。

[其他成分]

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只要含有聚氧乙烯化合物(a)和粘合剂(b)即可,在不有损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任意包含各种添加剂等其他成分。

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优选含有交联剂作为其他成分。例如,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含有前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粘合剂(b)的情况下,通过还包含交联剂,从而适宜调节前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结构单元、构成比率、交联剂的选择和添加比率等而进行交联,由此可以容易得到耐热性更优异的粘合剂层。

作为前述交联剂,可以使用异氰酸酯化合物、环氧化合物、三聚氰胺系树脂、氮丙啶衍生物、及金属螯合物等,特别是异氰酸酯化合物的使用为优选方式。另外,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前述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举出例如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亚丁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二聚酸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亚环戊基二异氰酸酯、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等脂环族异氰酸酯类、2,4-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xdi)等芳香族异氰酸酯类、通过脲基甲酸酯键、缩二脲键、异氰脲酸酯键、脲二酮键、脲键、碳二亚胺键、脲酮亚胺键、恶二嗪三酮键等将这些异氰酸酯化合物改性而成的多异氰酸酯改性体。

作为前述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商品名takenate300s、takenate500、takenate600、takenated165n、takenated178n(以上,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制)、simidurt80、simidurl、desmosealn3400(以上,sumitomo-bayerurethanek.k.制)、millionatemr、millionatemt、coronatel、coronatehl、coronatehx(以上,nipponpolyurethaneindustryco.ltd.制)等。

这些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两种以上,也可组合使用2官能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与3官能以上的异氰酸酯化合物。通过混合2种以上的交联剂而使用,可以兼顾粘合性和耐回弹性(相对于曲面的粘接性),可以得到粘接可靠性更优异的层叠薄膜。

作为前述环氧化合物,可举出例如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商品名tetrad-x、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商品名tetrad-c、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等。

作为前述三聚氰胺系树脂,可举出六羟甲基三聚氰胺等。

作为前述氮丙啶衍生物,可举出例如作为市售品的商品名hdu、tazm、tazo(以上,相互药工株式会社制)等。

作为前述金属螯合物,可举出作为金属成分的铝、铁、锡、钛、镍等、作为螯合成分的乙炔、乙酰乙酸甲酯、乳酸乙酯等。

对于前述交联剂的含量,例如相对于丙烯酸类粘合剂(b1)中使用的前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100质量份,优选含有0.01~20质量份,更优选含有0.1~1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含有0.5~10质量份,最优选含有1.0~6质量份。通过于该范围使用交联剂,得到的粘合剂层的内聚力适当、容易得到充分的耐热性,另外残胶也被抑制。

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另外也可混合使用两种以上。

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含有用于使上述任意交联反应更有效地进行的交联催化剂。

作为上述交联催化剂,例如可以使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辛基锡等锡系催化剂、三(乙酰丙酮)铁、三(己烷-2,4-二酮)铁、三(庚烷-2,4-二酮)铁、三(庚烷-3,5-二酮)铁、三(5-甲基己烷-2,4-二酮)铁、三(辛烷-2,4-二酮)铁、三(6-甲基庚烷-2,4-二酮)铁、三(2,6-二甲基庚烷-3,5-二酮)铁、三(壬烷-2,4-二酮)铁、三(壬烷-4,6-二酮)铁、三(2,2,6,6-四甲基庚烷-3,5-二酮)铁、三(十三烷-6,8-二酮)铁、三(1-苯基丁烷-1,3-二酮)铁、三(六氟乙酰丙酮)铁、三(乙酰乙酸乙酯)铁、三(乙酰乙酸正丙酯)铁、三(乙酰乙酸异丙酯)铁、三(乙酰乙酸正丁酯)铁、三(乙酰乙酸仲丁酯)铁、三(乙酰乙酸叔丁酯)铁、三(丙酰乙酸甲酯)铁、三(丙酰乙酸乙酯)铁、三(丙酰乙酸正丙酯)铁、三(丙酰乙酸异丙酯)铁、三(丙酰乙酸正丁酯)铁、三(丙酰乙酸仲丁酯)铁、三(丙酰乙酸叔丁酯)铁、三(乙酰乙酸苄酯)铁、三(丙二酸二甲酯)铁、三(丙二酸二乙酯)铁、三甲氧基铁、三乙氧基铁、三异丙氧基铁、氯化铁等铁系催化剂。这些交联催化剂可以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前述交联催化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相对于前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100质量份,优选设为约0.0001~1质量份,更优选0.001~0.5质量份。在前述范围内时,形成粘合剂层时,交联反应的速度快,粘合剂组合物的适用期也长,为优选方式。

<层叠薄膜>

本发明的层叠薄膜具有粘合层和基材层,前述粘合层是使用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的层。

本发明的层叠薄膜可以通过在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上涂布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并使其交联而制造。另外,本发明的层叠薄膜也可以通过将使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预先交联而成的粘合剂层转印至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上而制造。

在基材层上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将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溶液)涂布于基材,将聚合溶剂等干燥去除,在基材上形成粘合剂层,从而制作。之后,出于粘合剂层的成分迁移的调整、交联反应的调整等的目的,可以进行熟化。

将粘合剂组合物涂布于基材上制作层叠薄膜时,为了能够在基材层上均匀地涂布,也可以在前述粘合剂组合物中新加入聚合溶剂以外的一种以上的溶剂。

作为制造本发明的层叠薄膜时的粘合剂层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粘合带类的制造中使用的公知的方法。具体而言,可举出例如基于辊涂、凹版涂布、逆转涂布、辊刷、喷涂、气刀涂布法、模涂等的挤出涂布法等。

本发明的层叠薄膜通常以前述粘合剂层的厚度成为1~200μm、优选成为3~100μm左右的方式制作。粘合剂层的厚度如果在该范围内,则容易得到适度的再剥离性与粘接性的平衡,故优选。

本发明的层叠薄膜的总厚度优选1~400μm、更优选10~200μm、最优选20~150μm。层叠薄膜的总厚度如果在该范围内,则粘合特性(再剥离性、粘接性等)、操作性、外观特性优异,成为优选的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总厚度”是指,包含层叠薄膜的基材层、粘合剂层和抗静电层等全部层的厚度的总计。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层叠薄膜的基材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使用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水分阻隔性、各向同性、挠性、尺寸稳定性等特性优异的基材。特别是通过使基材具有挠性,可以通过辊涂机等涂布粘合剂组合物,并可以卷取为卷状,是有用的。

对于可以用作前述基材者而言,可举出例如由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系聚合物;二乙酰纤维素、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系聚合物;聚碳酸酯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类聚合物;等作为主要树脂成分(构成树脂成分中的主要成分,典型而言占50质量%以上的成分)的树脂材料构成的塑料薄膜。

作为前述树脂材料的其他例子,可举出以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苯乙烯系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环状或降冰片烯结构的聚烯烃、乙烯-丙烯共聚物等烯烃系聚合物;氯乙烯系聚合物;尼龙6、尼龙6,6、芳香族聚酰胺等酰胺系聚合物等为树脂材料者。

作为前述树脂材料的进一步的其他例子,可举出酰亚胺系聚合物、砜系聚合物、聚醚砜系聚合物、聚醚醚酮系聚合物、聚苯硫醚系聚合物、乙烯醇系聚合物、偏二氯乙烯系聚合物、乙烯基缩丁醛系聚合物、芳酯系聚合物、聚氧亚甲基系聚合物、环氧系聚合物等。

也可以为由2种以上上述聚合物的混合物形成的基材。

作为前述基材,可优选采用由透明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形成的塑料薄膜。前述塑料薄膜之中,使用聚酯薄膜为更优选的方式。此处,聚酯薄膜是指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具有以酯键为基本的主骨架的聚合物材料(聚酯树脂)为主要树脂成分者。所述聚酯薄膜具有光学特性、尺寸稳定性优异等作为表面保护薄膜的基材的优选的特性。

构成前述基材的树脂材料中,根据需要也可配混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增塑剂、着色剂(颜料、染料等)、抗静电剂、防粘连剂等各种添加剂。另外,也可以对作为基材使用的薄膜的表面实施例如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酸处理、碱处理、底涂剂的涂布等公知或惯用的表面处理。

本发明的层叠薄膜可以在基材层上具有抗静电层,作为上述基材,可以使用实施抗静电处理而成的塑料薄膜。通过使用这样的基材,剥离时的薄膜自身的带电被抑制,故优选。

另外,基材为塑料薄膜,通过对前述塑料薄膜实施抗静电处理,可以得到减少层叠薄膜自身的带电、且对被粘物的抗静电能力优异的塑料薄膜。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赋予抗静电功能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方法,可举出例如涂布含有包含抗静电剂和树脂成分的抗静电性树脂、导电性聚合物、导电性物质的导电性树脂的方法、对导电性物质进行蒸镀或镀敷的方法,另外,混炼抗静电剂等的方法等。使用抗静电剂时,也可组合使用润滑剂。

作为前述基材层的厚度,通常为5~200μm,优选为10~100μm左右。前述基材层的厚度在前述范围内时,对被粘物的贴合操作性和从被粘物上的剥离操作性优异,故优选。

本发明的层叠薄膜中,根据需要,以保护粘合面为目的,可以在粘合剂层表面贴合隔膜。

作为构成前述隔膜的材料,有纸、塑料薄膜,从表面平滑性优异的方面来看,可适宜地使用塑料薄膜。作为该薄膜,只要是可以保护前述粘合剂层的薄膜,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丁烯薄膜、聚丁二烯薄膜、聚甲基戊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氯乙烯共聚物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薄膜、聚氨酯薄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等。

前述隔膜的厚度通常为5~200μm,优选为10~100μm左右。在上述范围内时,对粘合剂层的贴合操作性和从粘合剂层上的剥离操作性优异,故优选。根据需要,也可以对前述隔膜进行基于有机硅系、氟系、长链烷基系或脂肪酸酰胺系的脱模剂、二氧化硅粉等的脱模及防污处理、进行涂布型、混炼型、蒸镀型等的抗静电处理。

本发明的层叠薄膜可适合用作光学构件等的表面保护薄膜。本发明的层叠薄膜的经时稳定性也优异,可用于加工、输送、出厂时等的表面保护用途,因此在保护偏光板等光学构件的表面的用途中是有用的。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相关的数个实施例进行说明,但并不意图将本发明限定于实施例所示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表中的“份”及“%”若无特别说明,则表示质量基准、固体成分或有效成分。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的评价按照下述进行。

<粘合力>

使2kgf辊往返1次而将得到的层叠薄膜分别压接粘贴在玻璃板上,粘贴后经过24小时后,使用粘合/覆膜剥离解析装置vpa-3(协和界面科学制),测定粘合力。测定条件如下述所述。以将拉伸速度和剥离速度设为150mm/分钟的情况、和将拉伸速度和剥离速度设为1200mm/分钟的情况这2种模式评价粘合力。

·拉伸速度:150mm/分钟、1200mm/分钟

·剥离速度:150mm/分钟、1200mm/分钟

·剥离方向:180°

·试样尺寸:25mm×70mm

<粘合力排列评价>

由粘合力的测定结果,按以下的基准评价层叠薄膜的粘合力。

◎:拉伸速度150mm/分钟的粘合力为50mn/25mm以下、且拉伸速度1200mm/分钟的粘合力为100mn/25mm以下

○:拉伸速度150mm/分钟的粘合力为50mn/25mm以下、或拉伸速度1200mm/分钟的粘合力为100mn/25mm以下

×:拉伸速度150mm/分钟的粘合力超过50mn/25mm、且拉伸速度1200mm/分钟的粘合力超过100mn/25mm

<残胶>

与粘合力测定时同样地,将得到的层叠薄膜粘贴在玻璃板上。40℃下保存1周后,剥离薄膜,按下述的基准以目视评价玻璃板上的残胶。

○:玻璃板上没有残胶

×:玻璃板的一部分上有残胶

合成例1

在具备搅拌装置、温度计、冷却管、滴加装置的玻璃烧瓶中,投入下述式(1-1-1)所示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嵌段共聚物30g、丙烯酸2.8g、作为溶剂的甲苯64g、作为阻聚剂的吩噻嗪0.03g及作为催化剂的甲磺酸0.6g,在空气气流下开始搅拌,加热至120℃,回流脱水。确认0.63g的脱水后,冷却至65℃,用三乙胺中和。中和后,升温至85℃,添加离子交换水2.3g,分液,进行下层提取。测定下层的ph,重复实施清洗操作直至ph为7以上。冷却后,用甲苯稀释,得到包含55质量%的下述式(1-1-1)~(1-1-3)所示的3种的混合物(1-1)的甲苯溶液。

在玻璃烧瓶中添加甲苯300.00g,在氮气气流中,边搅拌边升温至105℃。接着,分别在滴加装置上安装以下滴加液:由丙烯酸2-(全氟己基)乙酯14.25g、混合物(1-1)194.73g、甲苯99.05g、引发剂perbutylo(日油株式会社制)11.25g混合而成的滴加液、使具有聚硅氧烷键的单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jnc株式会社制、silaplanefm-0721k)28.65g溶解于甲苯30.00g而成的滴加液,边保持烧瓶内为105℃边用4小时滴加两种滴加液。滴加结束后,在105℃下搅拌10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溶剂蒸馏除去,得到聚氧乙烯化合物(1)。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以后简记作gpc)分析作为共聚物的聚氧乙烯化合物(1),结果重均分子量mw为16200。

合成例2

在玻璃烧瓶中加入甲苯300.00g,在氮气气流中,边搅拌边升温至105℃。接着,在滴加装置上安装以下滴加液:由丙烯酸2-(全氟己基)乙酯42.90g、混合物(1-1)194.73g、甲苯129.05g、引发剂perbutylo(日油株式会社制)11.25g混合而成的滴加液,边将烧瓶内保持为105℃边用4小时滴加滴加液。滴加结束后,在105℃下搅拌10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溶剂蒸馏除去,得到聚氧乙烯化合物(2)。

通过gpc分析作为共聚物的聚氧乙烯化合物(2),结果重均分子量mw为12700。

合成例3

在玻璃烧瓶中加入甲苯300.00g,在氮气气流中,边搅拌边升温至105℃。接着,在滴加装置上安装以下滴加液:由具有聚硅氧烷键的单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jnc株式会社制、silaplanefm-0721k)42.90g、混合物(1-1)194.73g、甲苯129.05g、引发剂perbutylo(日油株式会社制)11.25g混合而成的滴加液,边将烧瓶内保持为105℃边用4小时滴加滴加液。滴加结束后,在105℃下搅拌10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溶剂蒸馏除去,得到聚氧乙烯化合物(3)。

通过gpc分析作为共聚物的聚氧乙烯化合物(3),结果重均分子量mw为19100。

合成例4

在玻璃烧瓶中添加甲乙酮(mek)225.00g,在氮气气流中,边搅拌边升温至80℃。接着,分别在滴加装置上安装以下滴加液:由丙烯酸2-(全氟己基)乙酯22.50g、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日油株式会社制、blemmerae-400)82.65g、mek150.00g、引发剂2,2’-偶氮双(异丁酸)二甲酯(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maib)7.50g混合而成的滴加液、使具有聚硅氧烷键的单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jnc株式会社制、silaplanefm-0721k)44.85g溶解于mek75.00g而成的滴加液,边保持烧瓶内为80℃边用4小时滴加两种滴加液。滴加结束后,在80℃下搅拌2小时。之后,边保持烧瓶内为80℃边用15分钟滴加maib0.75g和mek7.50g的混合液。滴加结束后,在80℃下搅拌9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溶剂蒸馏除去,得到聚氧乙烯化合物(4)。

通过gpc分析作为共聚物的聚氧乙烯化合物(4),结果重均分子量mw为9100。

合成例5

在玻璃烧瓶中加入甲乙酮(mek)225.00g,在氮气气流中,边搅拌边升温至80℃。接着,在滴加装置上安装以下滴加液:由丙烯酸2-(全氟己基)乙酯67.35g、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日油株式会社制、blemmerae-400)82.65g、mek225.00g、引发剂2,2’-偶氮双(异丁酸)二甲酯(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maib)7.50g混合而成的滴加液、使具有聚硅氧烷键的单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jnc株式会社制、silaplanefm-0721k)44.85g溶解于mek75.00g而成的滴加液,边保持烧瓶内为80℃边用4小时滴加两种滴加液。滴加结束后,在80℃下搅拌2小时。之后,边保持烧瓶内为80℃边用15分钟滴加maib0.75g和mek7.50g的混合液。滴加结束后,在80℃下搅拌9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溶剂蒸馏除去,得到包含25质量%的聚氧乙烯化合物(5)的溶液。

通过gpc分析作为共聚物的聚氧乙烯化合物(5),结果重均分子量mw为9600。

合成例6

在玻璃烧瓶中加入甲乙酮(mek)225.00g,在氮气气流中,边搅拌边升温至80℃。接着,在滴加装置上安装以下滴加液:由具有聚硅氧烷键的单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jnc株式会社制、silaplanefm-0721k)67.35g、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日油株式会社制、blemmerae-400)82.65g、mek225.00g、引发剂2,2’-偶氮双(异丁酸)二甲酯(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maib)7.50g混合而成的滴加液、使具有聚硅氧烷键的单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jnc株式会社制、silaplanefm-0721k)44.85g溶解于mek75.00g而成的滴加液,边保持烧瓶内为80℃边用4小时滴加两种滴加液。滴加结束后,在80℃下搅拌2小时。之后,边保持烧瓶内为80℃边用15分钟滴加maib0.75g和mek7.50g的混合液。滴加结束后,在80℃下搅拌9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溶剂蒸馏除去,得到包含25质量%的聚氧乙烯化合物(6)的溶液。

通过gpc分析作为共聚物的聚氧乙烯化合物(6),结果重均分子量mw为10200。

合成例7

在玻璃烧瓶中加入乙酸丁酯100.00g,在氮气气流中,边搅拌边升温至95℃。接着,分别在滴加装置上安装以下滴加液:由丙烯酸2-(全氟己基)乙酯35.00g、甲氧基聚乙二醇#1000甲基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工业制、m230g)65.00g、乙酸丁酯170.00g混合而成的滴加液、使perbutylo10.00g溶解于乙酸丁酯30.00g而成的滴加液,边保持烧瓶内为95℃边用3小时滴加两种滴加液。滴加结束后,在95℃下搅拌9小时,从而得到包含25质量%的聚氧乙烯化合物(7)的溶液。

通过gpc分析作为共聚物的聚氧乙烯化合物(7),结果重均分子量mw为12700。

合成例8

在玻璃烧瓶中加入甲基异丁基酮(mibk)128.29g,在氮气气流中,边搅拌边升温至90℃。接着,分别在滴加装置安装如下滴加液:由丙烯酸2-(全氟己基)乙酯30.40g、丙二醇/聚丁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日油株式会社制、blemmer10ppb-500b)65.85g、mibk76.94g混合而成的滴加液、由mibk19.34g、引发剂perbutylo(日油株式会社制)5.77g混合而成的滴加液,边保持烧瓶内为90℃边用2小时滴加两种滴加液。滴加结束后,在90℃下搅拌10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溶剂蒸馏除去,得到聚氧化烯化合物(8)。

通过gpc分析作为共聚物的聚氧化烯化合物(8),结果重均分子量mw为9100。

合成例9

在玻璃烧瓶中加入甲基异丁基酮(mibk)306.36g,在氮气气流中,边搅拌边升温至105℃。接着,分别在滴加装置上安装如下滴加液:由丙烯酸2-(全氟己基)乙酯97.11g、聚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日油株式会社制、blemmerpp-1000)209.24g、mibk222.35g混合而成的滴加液、由mibk153.18g、引发剂perbutylo(日油株式会社制)15.32g混合而成的滴加液,边保持烧瓶内为105℃边用3小时滴加两种滴加液。滴加结束后,在105℃下搅拌3小时。之后,边保持烧瓶内为105℃边用15分钟滴加perbutylo1.53g与mibk15.32g的混合液。滴加结束后,在105℃下搅拌7.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溶剂蒸馏除去,得到聚氧化烯化合物(9)。

通过gpc分析作为共聚物的聚氧化烯化合物(9),结果重均分子量mw为5900。

合成例10

在玻璃烧瓶中加入乙酸丁酯100.00g,在氮气气流中,边搅拌边升温至95℃。接着,分别在滴加装置上安装如下滴加液:由丙烯酸2-(全氟己基)乙酯30.00g、丙烯酸羟基乙酯60.00g、甲基丙烯酸甲酯10.00g、乙酸丁酯170.00g混合而成的滴加液、使perbutylo10.00g溶解于乙酸丁酯30.00g而成的滴加液,边保持烧瓶内为95℃边用3小时滴加两种滴加液。滴加结束后,在95℃下搅拌9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溶剂蒸馏除去,得到含氟化合物(10)。

通过gpc分析作为共聚物的含氟化合物(10),结果重均分子量mw为4200。

实施例1

相对于丙烯酸类粘合剂(ct-3088:dic株式会社制)的固体成分100份,添加作为固化剂(交联剂)的d-100k(dic株式会社制)2.9份和得到的聚氧乙烯化合物(1)的固体成分0.5份,用甲乙酮以固体成分成为35%的方式进行稀释,充分地混合,得到粘合剂组合物。

使用自动涂覆装置棒涂机(pi-1210:テスタ社制),将得到的粘合剂组合物直接涂覆于作为基材的50μm厚的聚酯薄膜的电晕处理面使得形成后的粘合层厚成为20μm。之后,在85℃下干燥3分钟,形成粘合层后,在该粘合层上覆盖进行了有机硅涂布的38μm厚的聚酯薄膜隔膜,制作层叠薄膜。将该层叠薄膜进一步在40℃下熟化3天,制成评价试验的试样。

对于得到的层叠薄膜,评价粘合力和残胶。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使用聚氧乙烯化合物(2)代替聚氧乙烯化合物(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层叠薄膜并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使用聚氧乙烯化合物(3)代替聚氧乙烯化合物(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层叠薄膜并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使用聚氧乙烯化合物(4)代替聚氧乙烯化合物(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层叠薄膜并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使用聚氧乙烯化合物(5)代替聚氧乙烯化合物(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层叠薄膜并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

使用聚氧乙烯化合物(6)代替聚氧乙烯化合物(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层叠薄膜并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7

使用聚氧乙烯化合物(7)代替聚氧乙烯化合物(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层叠薄膜并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需要说明的是,得到的粘合剂组合物稍呈浑浊,但层叠薄膜中未确认到浑浊,实际使用上没有问题。

比较例1

不使用聚氧乙烯化合物(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层叠薄膜并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使用聚氧化烯化合物(8)代替聚氧乙烯化合物(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层叠薄膜并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3

使用聚氧化烯化合物(9)代替聚氧乙烯化合物(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层叠薄膜并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4

使用含氟化合物(10)代替聚氧乙烯化合物(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层叠薄膜并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表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