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2586909发布日期:2020-10-20 17:5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解堵剂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对于低渗透油田,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地带堵塞不断加重,渗流阻力增大,导致产量不断下降,为了解除堵塞,多采用酸化工艺进行解堵,但由于储层普遍存在的非均质性,高渗透层的采出程度相对较高,或高渗透层普遍高含水,而低渗透层由于渗透率低,渗流阻力相对较大,采出程度较低,是增产措施的改造对象。

酸化的目的主要是解除堵塞,同时尽可能提高低渗透潜力层的渗透率,提高油井产量,但采用常规酸化时,由于高渗透层压力相对较低,酸液优先进入高渗透层,使高渗透层过度酸化达不到增产的目的或酸化后大量出水,而低渗透层作为酸化解堵的目标层,相对进酸少,达不到酸化增产的目的。另外对于地层能量较低的储层,虽然采用常规酸化起到了解堵的目的,但达不到增加石油产量的目的。

近年来,利用化学生热技术解堵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在利用亚硝酸盐和氯化铵生热溶液在油层中的放热放气反应达到了一定的解堵效果,然而,其反应太快,在泵送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降低泵送效率,深层解堵效果差,同时会引发热量的流失,产生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严重污染了环境,损害呼吸道,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如专利cn101323780b中利用亚硝酸钠和尿素反应生成的氮气和二氧化碳来进行解堵,产生的能量和热量有限,深层解堵效果差;专利cn106567698a提供了一种聚驱后自生二氧化碳体系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其使用的释气剂为盐酸,在自生二氧化碳时会产生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有毒气体,损害人体健康;专利cn103555307a中将化学解堵和热化学解堵复合使用,其热化学解堵能量来源为氮气,其驱油效果相对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专利cn1106447a使用的酸为磷酸,同样会存在产生较多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有毒气体,存在损害人体健康的问题,此外,其增油效果有待提高。因此,目前急需要提供一种绿色环保、对人体相对安全、解堵率高、石油增产效果好的气热复合解堵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其包括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组分a,按总和100wt%计算,所述组分a包括10~20wt%二元羧酸,余量为水;组分b,按总和100wt%计算,所述组分b包括5~10wt%尿素、10~20wt%铵盐,余量为水;组分c,按总和100wt%计算,所述组分c包括20~40wt%亚硝酸盐,余量为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组分a还包括3~7wt%酸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酸酐为环状酸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环状酸酐选自琥珀酸酐、邻苯二甲酸酐、戊二酸酐、顺丁烯二酸酐中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二元羧酸选自琥珀酸、柠檬酸、草酸、顺丁烯二酸、邻苯二甲酸中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铵盐为硝酸铵和/或氯化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组分a还包括0.1~1wt%有机膦酸类阻垢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组分a还包括0.1~1wt%表面活性剂,其包括聚醚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聚醚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包括第一组分,其重均分子量为800~1000。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在低渗透油气田中的应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组分a和组分b发生热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氮气、二氧化碳和高温热水,同时伴随着大量的热量,气体携带着能量以高速度进入油层中,提高解堵效果;

(2)本发明中使用二元羧酸,降低了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产生,绿色环保;

(3)本发明中琥珀酸酐,提高了深层解堵效果和石油增产;

(4)本发明中各组分相互协同促进,提高了石油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但不局限于以下给出的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其包括组分a、组分b和组分c。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的重量比为(1.5~2.5):1:(1.5~2.5);优选地,所述组分a和组分b的重量比为2:1:2。

组分a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按总和100wt%计算,所述组分a包括10~20wt%二元羧酸,余量为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分a还包括3~7wt%酸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分a还包括0.1~1wt%有机膦酸类阻垢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分a还包括0.1~1wt%表面活性剂。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按总和100wt%计算,所述组分a包括10~20wt%二元羧酸、3~7wt%酸酐、0.5wt%有机膦酸类阻垢剂、0.1~1wt%表面活性剂,余量为水。

<二元羧酸>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二元羧酸选自琥珀酸、柠檬酸、草酸、顺丁烯二酸、邻苯二甲酸中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二元羧酸为邻苯二甲酸。

本申请人意外地发现当使用二元羧酸,特别是琥珀酸、柠檬酸、草酸、顺丁烯二酸、邻苯二甲酸中一种或多种,尤其是邻苯二甲酸时,较为环保,且解堵效果好,申请人猜测可能的原因是琥珀酸、柠檬酸、草酸、顺丁烯二酸、邻苯二甲酸的酸性相对较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亚硝酸钠的稳定性,抑制了亚硝酸钠自身发生反应,抑制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生成,安全环保,此外,在一定程度避免了亚硝酸钠自身的反应导致亚硝酸钠的消耗,减少了亚硝酸钠和尿素反应生成的热量的可能,提高解堵效果。同时邻苯二甲酸的刚性较大,在能量的催动下可以进入岩石间隙以及粘土矿物层间,进一步参与反应,提高解堵效果。

<酸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酸酐为环状酸酐。

优选地,所述环状酸酐选自琥珀酸酐、邻苯二甲酸酐、戊二酸酐、顺丁烯二酸酐中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酸酐为琥珀酸酐。

本申请人意外地发现当在组分a中添加一定量的酸酐,特别是琥珀酸酐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深层解堵效果,本申请人认为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尿素参与反应释放能量和热量,琥珀酸酐进入地层深部,吸收地层中的热量和部分尿素反应后释放的热量,分解为丁二酸,继续引发组分a和组分b中物质参与反应,使之生成大量的氮气和热量,继续发挥解堵的效果,以此达到深层解堵的效果。

<有机膦酸类阻垢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膦酸类阻垢剂选自2-膦酸基丁烷-1,2,4-三羧酸、乙二胺四甲叉膦酸钠、羟基乙叉二膦酸、氨基三亚甲基膦酸中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有机膦酸类阻垢剂为羟基乙叉二膦酸。

本申请人意外地发现当使用羟基乙叉二膦酸时对于该体系的阻垢效果较好。

<表面活性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聚醚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

氟碳表面活性剂能以极低的浓度显著地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的一类表面活性剂。氟碳表面活性剂是特种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品种,指碳氢表面活性剂的碳氢链中的氢原子全部或部分被氟原子取代,即氟碳链代替了碳氢链,因此表面活性剂中的非极性基不仅有疏水性质而且独具疏油的性能。

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主要可分为聚乙二醇型、亚砜型、多元醇型和聚醚型四大类,其中以聚乙二醇型应用和研究最多。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比其他类型活性剂更易溶于水、有机溶剂,与其他类型活性剂的相容性也更好。此外,由于其在水溶液中不电离,基本不受介质ph值和无机盐的影响。

同时存在碱性(或阳离子)基团和酸性(阴离子)基团是两性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明显特征,碱性基团主要是氨基或者季铵基,酸性基团主要是磺酸基、羧酸基、磷酸基等。两性氟碳表面活性剂随介质的ph不同时表现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特征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征。

两性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在化工方面的应用特别广泛,是泡沫灭火剂的主要配料之一。此外,由于其具有优良乳化性能,常被用作氟碳材料、纸张、皮革等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乳化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醚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0.3~0.8):1;更优选地,所述聚醚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0.5: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醚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包括第一组分,其重均分子量为800~1000。

优选地,所述第一组分的重均分子量为950。

重均分子量:所有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以及大多数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都是不均一的,它们是分子量不同的同系物的混合物。分子量及分布是高分子材料最基本的结构参数之一。

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重量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是按质量的统计平均分子量,在单位重量上平均得到的分子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醚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还包括碳原子数为6~10的第二组分。

优选地,所述第二组分和第一组分的重量比为(0.1~0.5):1;更优选地,所述第二组分和第一组分的重量比为0.3:1。

优选地,所述第二组分的碳原子数为8。

优选地,第二组分选自tf281、tf380、xw-201中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地,所述第二组分为tf28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两性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选自zonylfs-500、capstonefs-50、capstonefs-51、rk-8410中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两性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为zonylfs-50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二元羧酸和酸酐的重量比为1:(48~52):(15~20);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二元羧酸和酸酐的重量比为1:50:16.7。

本申请人意外地发现使用聚醚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特别是两性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为zonylfs-500,第一组分的重均分子量为800~1000,表面活性剂、二元羧酸和酸酐的重量比为1:(48~52):(15~20)时高温油层的石油增产量高,本申请人认为可能的原因是重均分子量为800~1000和zonylfs-500的配伍性好,相辅相成,当存在zonylfs-500和重均分子量为800~1000的第一组分时,临界胶束浓度降低,液膜更加密集,液膜的稳定性提高,其对有机杂质的渗透能力显著提高,可以深入有机聚合物分子之间,在与二元羧酸和酸酐的重量比为1:(48~52):(15~20)时,二元酸、亚硝酸钠和尿素反应生成的热量和能量能够使得表面活性剂产生的泡沫首先位于相对较高渗透率的油层,使得热量和能量以及部分液膜更多地向相对较低渗透率的油层深入。此外,本申请人意外地发现,当聚醚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还包括碳原子数为6~10的第二组分,特别是碳原子数为8时,对油层的渗透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申请人猜测可能的原因是tf281的加入,增加了结构中液膜分子结构的规整性,高温稳定性增强,不会在巨大的能量下造成液膜的破灭,得到的球状胶束和层状胶束的聚集体,球状胶束和层状胶束交错分布,能够有效降低表界面张力,增加活性,实现其与原油最大程度的接触,降低有机聚合物的分子量和粘度,增大产油量,同时,在与二元羧酸和酸酐的重量比为1:(48~52):(15~20)时,也不会对其和尿素的接触造成不利的影响。

组分b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分b包括5~10wt%尿素、10~20wt%铵盐、余量为水。

优选地,所述组分b包括6wt%尿素、12wt%铵盐、余量为水。

<尿素>

尿素,又称碳酰胺(carbamide),是由碳、氮、氧、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白色晶体。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也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作为一种中性肥料,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它易保存,使用方便,对土壤的破坏作用小,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化学氮肥。工业上用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

<铵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铵盐为硝酸铵和/或氯化铵。

优选地,所述铵盐为硝酸铵。

组分c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分c,按总和100wt%计算,其包括20~40wt%亚硝酸盐,余量为水。

优选地,所述组分c包括25wt%亚硝酸盐,余量为水。

<亚硝酸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亚硝酸盐对种类不作特别限制,可以列举的有亚硝酸钠、亚硝酸铵、亚硝酸钾等。

优选地,所述亚硝酸盐为亚硝酸钠。本发明所依据的技术原理:

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注入地层后,在地层一定条件下,引发复合解堵剂发生热化学反应,该热化学反应能够产生大量的氮气、二氧化碳和高温热水,同时伴随着大量热量的产生,依靠热化学反应生成的能量和热量达到解堵的效果。

本发明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co(nh2)2+nh4++3no2-+2h+=3n2+co2+5h2o+q

no2-+nh4+=n2+2h2o+q

本发明中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中组分a、组分b以及组分c分别单独进行储存。

本发明中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将组分c挤入地层中;将组分b挤入地层中;将组分a挤入地层中。

本发明所述组分a、组分b和组分c挤入地层中的顺序不作特别限制,向地层中挤入其中一种组分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可加入隔离液。

本发明所述隔离液不作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常规选择。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在低渗透油气田中的应用。

低渗透油气田:特殊油气田,是指地质结构特殊的低渗透性油气田,主要是指油田,这种油田的特点是采油助剂注入困难,原油采收也困难,目前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普遍存在注不进、采不出的技术瓶颈,提高采油速度的预测方法的研究是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前沿课题。

本发明第三个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面步骤:

(1)组分a的制备:将组分a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a;

(2)组分b的制备:将组分b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b;

(3)组分c的制备:将组分c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c。

实施例

在下文中,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描述,但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仅是示例的而非限制性的。如果没有其它说明,下面实施例所用原料都是市售的。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其由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组成,重量比为2:1:2。

按总和100wt%计算,所述组分a为10wt%二元羧酸、3.3wt%酸酐、0.5wt%有机膦酸类阻垢剂、0.2wt%表面活性剂,余量为水。

按总和100wt%计算,所述组分b为5wt%尿素、10wt%铵盐、余量为水。

按总和100wt%计算,所述组分c为20wt%亚硝酸盐,余量为水。

所述二元羧酸为邻苯二甲酸;所述亚硝酸盐为亚硝酸钠;所述酸酐为琥珀酸酐;所述有机膦酸类阻垢剂为羟基乙叉二膦酸;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聚醚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其重量比为0.3:1;所述聚醚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其重量比为0.1:1;所述第一组分的重均分子量为950,牌号为zonylfsn-100;所述第二组分为tf281;所述两性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为zonylfs-500。

所述铵盐为硝酸铵。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的制备方法,如以下步骤:

(1)组分a的制备:将组分a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a;

(2)组分b的制备:将组分b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b;

(3)组分c的制备:将组分c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c。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应用于低渗透油气田。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其由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组成,重量比为2:1:2。

按总和100wt%计算,所述组分a为20wt%二元羧酸、6.7wt%酸酐、0.5wt%有机膦酸类阻垢剂、0.4wt%表面活性剂,余量为水。

按总和100wt%计算,所述组分b为10wt%尿素、20wt%铵盐、余量为水。

按总和100wt%计算,所述组分c为40wt%亚硝酸盐,余量为水。

所述二元羧酸为邻苯二甲酸;所述亚硝酸盐为亚硝酸钠;所述酸酐为琥珀酸酐;所述有机膦酸类阻垢剂为羟基乙叉二膦酸;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聚醚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其重量比为0.8:1;所述聚醚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其重量比为0.5:1;所述第一组分的重均分子量为950,牌号为zonylfsn-100;所述第二组分为tf281;所述两性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为zonylfs-500。

所述铵盐为硝酸铵。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的制备方法,如以下下面步骤:

(1)组分a的制备:将组分a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a;

(2)组分b的制备:将组分b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b;

(3)组分c的制备:将组分c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c。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应用于低渗透油气田。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其由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组成,重量比为2:1:2。

按总和100wt%计算,所述组分a为15wt%二元羧酸、5wt%酸酐、0.5wt%有机膦酸类阻垢剂、0.3wt%表面活性剂,余量为水。

按总和100wt%计算,所述组分b为6wt%尿素、12wt%铵盐、余量为水。

按总和100wt%计算,所述组分c为25wt%亚硝酸盐、余量为水。

所述二元羧酸为邻苯二甲酸;所述亚硝酸盐为亚硝酸钠;所述酸酐为琥珀酸酐;所述有机膦酸类阻垢剂为羟基乙叉二膦酸;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聚醚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其重量比为0.5:1;所述聚醚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其重量比为0.3:1;所述第一组分的重均分子量为950,牌号为zonylfsn-100;所述第二组分为tf281;所述两性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为zonylfs-500。

所述铵盐为硝酸铵。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的制备方法,如以下步骤:

(1)组分a的制备:将组分a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a;

(2)组分b的制备:将组分b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b;

(3)组分c的制备:将组分c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c。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应用于低渗透油气田。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按总和100wt%计算,所述组分a为15wt%磷酸、5wt%酸酐、0.5wt%有机膦酸类阻垢剂、0.3wt%表面活性剂,余量为水。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的制备方法,如以下步骤:

(1)组分a的制备:将组分a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a;

(2)组分b的制备:将组分b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b;

(3)组分c的制备:将组分c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c。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应用于低渗透油气田。

此实施例在解堵剂的使用过程中很快产生了红棕色的气体,不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实施例5

本发明的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二元羧酸为草酸。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的制备方法,如以下步骤:

(1)组分a的制备:将组分a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a;

(2)组分b的制备:将组分b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b;

(3)组分c的制备:将组分c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c。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应用于低渗透油气田。

实施例6

本发明的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按总和100wt%计算,所述组分a为15wt%二元羧酸、0.5wt%有机膦酸类阻垢剂、0.3wt%表面活性剂,余量为水。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的制备方法,如以下步骤:

(1)组分a的制备:将组分a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a;

(2)组分b的制备:将组分b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b;

(3)组分c的制备:将组分c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c。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应用于低渗透油气田。

实施例7

本发明的实施例7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酸酐为乙酸酐。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的制备方法,如以下步骤:

(1)组分a的制备:将组分a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a;

(2)组分b的制备:将组分b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b;

(3)组分c的制备:将组分c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c。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应用于低渗透油气田。

实施例8

本发明的实施例8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酸酐为邻苯二甲酸酐。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的制备方法,如以下步骤:

(1)组分a的制备:将组分a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a;

(2)组分b的制备:将组分b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b;

(3)组分c的制备:将组分c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c。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应用于低渗透油气田。

实施例9

本发明的实施例9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醚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所述聚醚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为第一组分,所述第一组分的重均分子量为950,牌号为zonylfsn-100。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的制备方法,如下面步骤:

(1)组分a的制备:将组分a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a;

(2)组分b的制备:将组分b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b;

(3)组分c的制备:将组分c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c。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应用于低渗透油气田。

实施例10

本发明的实施例10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醚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所述聚醚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为第二组分,所述第二组分为tf281。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的制备方法,如以下步骤:

(1)组分a的制备:将组分a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a;

(2)组分b的制备:将组分b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b;

(3)组分c的制备:将组分c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c。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应用于低渗透油气田。

实施例11

本发明的实施例11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醚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所述聚醚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所述第一组分为fs-300,所述第二组分为tf281。

实施例12

本发明的实施例12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二元羧酸替换为乙酸。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的制备方法,如以下步骤:

(1)组分a的制备:将组分a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a;

(2)组分b的制备:将组分b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b;

(3)组分c的制备:将组分c中的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组分c。

所述二氧化碳气热复合解堵剂应用于低渗透油气田。

性能评估

1.平均溶解速率:分别将12个整块质量为0.8000g形状相同的长庆油田靖安区某井油管管脚得到的垢样加入到容器中,分别加入总体积为10ml实施例1~12得到的解堵剂,开始计时,记录垢样完全溶解的时间,其中加入解堵剂时先加入组分a再加入组分b。计算溶解速率,v=g/(d.t),其中,v:溶解速率,mg/(ml.min);g:垢样的质量,mg;d:解堵剂的体积,ml;t:完全溶解所需要的时间,min;以同样的方法分别再次设置平行实验4次,溶解速率以5次实验平均数计;其中,试验所用的垢样均为长庆油田靖安区某井油管管脚的固体块状物,经过分析得到该固体块状物的总胶质占6.3%,无机质占78.6%,固体块状物放置4个月,在空气中风干氧化后进行溶解试验用。

2.溶蚀率:将碳酸钙在(100±1)℃下烘干至恒重,取出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分别称取2.0g碳酸钙置于3个容器中,分别加入实施例1~3得到的解堵剂,在60℃的条件下反应24h后,过滤,用蒸馏水冲洗样品至滤液的ph为7,烘干,称量,质量记为m,计算溶蚀率。溶蚀率(%)=(2-m)/2*100%。

3.应用实施:

(1)向地层分别挤入实施例1~3得到的10立方米组分c;

(2)分别挤入5立方米1wt%的氯化钾水溶液;

(3)分别挤入实施例1~3得到的5立方米的组分b;

(4)分别挤入5立方米含1wt%的氯化钾水溶液;

(5)分别挤入实施例1~3得到的10立方米组分a;

(6)关井6h,完成油井解堵。

表1

表2

从测试结果中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解堵剂绿色环保、解堵效果较好,对堵塞物的溶解率高,石油增产效果好,特别适用于对低渗透油气田的开采。

前述的实例仅是说明性的,用于解释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一些特征。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要求可以设想的尽可能广的范围,且本文所呈现的实施例仅是根据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组合的选择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申请人的用意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不被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示例的选择限制。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一些数值范围也包括了在其之内的子范围,这些范围中的变化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解释为被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