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菌剂

文档序号:27682906发布日期:2021-12-01 00:2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菌剂

1.本发明属于农用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菌剂。


背景技术:

2.农用微生物菌剂是一种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或改良突然,进而提高农产品产量的菌剂。由于其生产成本低,同时能够保护生态环境,进而在农业种植行业深受欢迎。而现有的微生物菌剂施用量较高,在增强土壤品质的同时,无法保证植物的抗性以及土传病害的发生,因此难以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3.鉴于此,申请此专利。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采用微生物为原料,通过合理的施加,能够提高土壤肥力、调剂土壤酸碱平衡、提高作物抗性、防治各类土传病害的发生,从而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菌剂。
6.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微生物菌剂,所述的菌剂是由下列材料按照质量比例份数混合而成:营养型菌剂1

3份和防病型菌剂1

3份。
7.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微生物菌剂,所述的营养型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乳酸菌进行混合并充分搅拌均匀,静置8

12h后,即得所述的营养型菌剂;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质量比例为10

15:10

15:10

15:10

15:10

15:5

10。
8.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微生物菌剂,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质量比例为12:12:12:12:12:8。
9.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微生物菌剂,所述的防病型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木霉菌、苏云金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与胶体几丁质,混合30分钟后,即得所述的防病型菌剂;所述的木霉菌、苏云金杆菌、淡紫拟青霉菌和胶体几丁质的质量比例为10

15:10

15:15

20:1

3。
10.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微生物菌剂,所述的木霉菌、苏云金杆菌、淡紫拟青霉菌和胶体几丁质的质量比例为12:12:12:2。
11.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专利中含有枯草、地衣、巨大、多粘类等芽孢杆菌,以及乳酸菌、可以有效分解土壤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同时还可以固氮、解磷、解钾,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施入量;其分泌物还可以调剂土壤酸碱平衡,同时增进土壤蓄肥、保水
能力;
14.2、本专利由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可以诱导作物抗氧化酶的活性,调动作物抗性基因的表达,刺激植物防御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作物抗性;
15.3、本专利还添加了木霉菌、苏云金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可有有效的分泌抗菌素、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或杀死病原菌,有效防治各类土传病害的发生;
16.4、本配方微生物菌剂基本性状稳定,便于操作,并且成本低廉,可以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18.本发明中采用的原料,是否都可以通过商业途径获得,在此不做过多的限制。
19.实施例1
2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剂,所述的菌剂是由下列材料按照质量比例份数混合而成:营养型菌剂1份和防病型菌剂1份。
21.所述的营养型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乳酸菌进行混合并充分搅拌均匀,静置8h后,即得所述的营养型菌剂;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质量比例为10:10:10:10:10:5。
22.所述的防病型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木霉菌、苏云金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与胶体几丁质,混合30分钟后,即得所述防病型菌剂;所述的木霉菌、苏云金杆菌、淡紫拟青霉菌与胶体几丁质的质量比例为10:10:15:1。
23.实施例2
2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剂,所述的菌剂是由下列材料按照质量比例份数混合而成:营养型菌剂3份和防病型菌剂3份。
25.所述的营养型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乳酸菌进行混合并充分搅拌均匀,静置12h后,即得所述的营养型菌剂;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质量比例为15:15:15:15:15:10。
26.所述防病型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木霉菌、苏云金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与胶体几丁质,混合30分钟后,即得所述防病型菌剂;所述的木霉菌、苏云金杆菌、淡紫拟青霉菌与胶体几丁质的质量比例为15:15:20:3。
27.实施例3
2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剂,所述的菌剂是由下列材料按照质量比例份数混合而成:营养型菌剂2份和防病型菌剂2份。
29.所述的营养型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乳酸菌进行混合并充分搅拌均匀,静置10h后,即得所述的营养型菌剂;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质量比例为12:12:12:12:12:8。
30.所述的防病型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木霉菌、苏云金杆菌和淡紫拟青霉菌,与胶体几丁质,混合30分钟后,即得所述的防病型菌剂;所述的木霉菌、苏云金杆菌、淡紫拟青霉菌与胶体几丁质的质量比例为12:12:12:2。
31.下面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微生物菌剂,与市面上两款常用微生物菌剂进行对比试验,试验以番茄为试材,采用土壤栽培,详细研究了菌剂对番茄生长指标的影响。
32.1.供试品种
33.供试品种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培育的番茄品种辽粉185。
34.2.试验材料
35.c1:为市场采购沈阳九利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剂;
36.c2:为市场采购沈阳安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剂;
37.c3:利用实施例3的原料配比及方法制得的微生物菌剂;
38.ck:未施用微生物菌,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组。
39.3.试验场所
40.试验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北镇示范基地日光温室内进行。
41.4.试验周期
42.2020年3月15日~2021年7月15日。
43.5.试验方法
44.试验以辽粉185为试材,采用大垄双行髙畦栽培,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大行距为1.4米,株距0.4米;选择长势相对一致的秧苗移栽,试验采用单干整枝,每株留4穗果,温室常规管理。每个处理3床,三次重复,共计36床,以喷施清水为对照。
45.1)底肥:
46.每亩采用20立方牛粪,100斤npk三元复合肥,50斤中微量元素,微生物菌剂每亩2kg,以未施入任何菌剂为对照。
47.2)冲施
48.分别在定植后、开花前和结果期冲施一次微生物菌剂,每亩1kg。c1组施用沈阳九利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剂;c2组施用沈阳安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剂;c3组施用实施例3的原料配比及方法制得的微生物菌剂;ck组未施用微生物菌,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组。
49.6.测定指标
50.生长指标(株高、茎粗、根系参数、产量等)。
51.7.数据处理
52.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差异显著性分析,利用excel2010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图表的制作。
53.8.试验结论
54.株高对比结果见表1,茎粗对比结果见表2,根系活力对比结果见表3,产量对比结果见表4。
55.表1株高对比结果
[0056][0057][0058]
表2茎粗对比结果
[0059][0060]
表3根系活力对比结果
[0061]
菌剂类型根系活力(ug
·
g
‑1·
h
‑1)ck43.5
c153.2c247.4c354.3
[0062]
表4产量对比结果
[0063]
产量单果重g数量(个)单株产量gck198.43063035.52c1208.53123252.6c2205.83093179.61c3213.43153361.05
[0064]
通过对表1

表4相应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各菌剂的株高、茎粗及产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c1处理对番茄株高的影响更明显,而c3对茎粗、根系活力产量的影响更显著,说明各菌剂对都对番茄的株高、茎粗、根系活力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都能促进作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及产量的增加,并且以c3的增产作用更为显著。
[006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